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6.2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课件(共6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6.2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课件(共60张PPT)

资源简介

(共60张PPT)
第六课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6.2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1.了解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直言三段论推理。
2.掌握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了解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直言三段论推理。培养学生学习简单判断演绎推理的方法和兴趣,提高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正确进行换质换位推理,练熟直言三段论推理,合理进行演绎推理。
复习旧知:
判断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
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
性质判断
(直言判断)
关系判断
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条件判断)
5.2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5.3正确运用 复合判断
5.1判断的概述
划分标准 种类
性质判断的种类
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判断的质
判断的量
“质”与“量”的结合上
全称判断
特称判断
单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
六种基本判断形式: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复习旧知:
推理的种类:⑴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区分: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
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复习旧知:
(2)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将推理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
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
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
学习导航
1.为什么运用性质判断换质推理?
2.什么是性质判断换质推理 ?
3.性质判断换质推理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4.性质判断换质推理的规则是什么?
5.为什么运用性质判断换位推理?
6.什么是性质判断换位推理 ?什么是项的周延性?
7.性质判断换位推理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8. 三段论推理的含义是什么? 三段论的结构是怎样的?
9. 三段论的规则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
PART:01
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1.性质判断换质推理
⑵性质判断换质推理的含义
性质判断换质推理,又叫换质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⑴必要性
一、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为了使表达更加适当和灵活,我们常常要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对一些性质判断的形式结构进行变换,如将肯定判断形式转化为否定判断形式,或者将否定判断形式转化为肯定判断形式,这就要运用性质判断换质推理。
指的是性质判断形式的肯定或否定。
⑶性质判断换质推理的表现
将肯定判断形式转换为否定判断形式,或者将否定判断形式转换为肯定判断形式。
死记硬背是不正确的的学习方法。
死记硬背不是正确的的学习方法。
肯定判断
否定判断
一、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1.性质判断换质推理
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所以,所有金属都不是不导电的。
唯心主义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唯心主义者是非马克思主义者。
有些学生是党员,所以,有些学生不是非党员。
有些疾病不是传染的,所以,有些疾病是不传染的。
分析上述性质判断是如何换质推理以及应遵守哪些规则?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
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
③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
探究与分享
(4)性质判断换质推理 的规则
从所给真实前提必然地推出真实结论必须遵循的规则: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
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
③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
一、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1.性质判断换质推理
(5)性质判断换质推理 的具体方法
换质推理的两步法:
第一步:主项和谓项不变,将联项“是”改为“不是”或“不是”改为“是”。
第二步:将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
例如:有些唯物主义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第一步:
有些唯物主义者 是 马克思主义者
第二步:
有些唯物主义者 是 非马克思主义者
一、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量项和主项不变
联项换质
所有B3班学生都是优秀的
所以,
所有B3班学生都不是庸俗的
新谓项是与原谓项相矛盾的概念
一、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换质推理的两步法:
第一步:主项和谓项不变,将联项“是”改为“不是”或“不是”改为“是”。
第二步:将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
(5)性质判断换质推理 的具体方法
典例:利用换质法对下列语句进行变形
1.宪法赋予公民的所有权利都是合法的。
改:宪法赋予公民的所有权利都不是非法的。
2.凡迷信不是科学
改:凡迷信是非科学
3.有战争是正义战争
改:有战争不是非正义战争
4.有干部不是称职的
改:有干部是不称职的
为了从不同方面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我们有时需要将性质判断的断定对象进行变换,也就是把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进行互换。这就要运用性质判断换位推理。
⑵性质判断换位推理的含义
性质判断换位推理,又叫换位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⑴必要性
2.性质判断换位推理
一、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⑶性质判断换位推理的表现
把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进行互换。
所有鸭都不是鹅 → 所有的鹅都不是鸭
所有的金属都不是绝缘体 →所有绝缘体都不是金属
一、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2.性质判断换位推理
甲:“所有马都不是狗”,可以调过来说,“所有狗都不是马”。
乙:那我随便说一句话,你能给调过来吗?
甲:没有问题。
乙:有些人喜欢吃巧克力。
甲:有些喜欢吃巧克力的是人。
乙:再来,有些人不是相声演员。
甲:有些相声演员不是……
这一相声片段中可以调过来说的判断是哪一类型的判断?
在这个相声片段中,甲的最后一句话为什么说不下去了




所有马都不是狗
点评:
所有狗都不是马
联项不变
主项
谓项
位置互换
全称否定判断
有些人(是)喜欢吃巧克力。
有些喜欢吃巧克力的是人。
特称肯定判断
联项不变
位置互换
主项
谓项
有些 人 不是相声演员。
有些相声演员不是人。
换位后
换位后错误的原因:前提中主项“人”是不周延的,换位后就是否定判断的谓项,就变成周延的概念,扩大了概念“人”的外延。
(4)项的周延性
所谓项的周延性:指的是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
⑴每个性质判断都对其主项和谓项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作了断定。
①周延:一个性质判断如果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
②不周延: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
③在性质判断中,主项和谓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其外延断定情况的变化。
一、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无神论者。
例如:
主项反映的是全部对象
谓项反映的是部分对象
主项周延
谓项不周延
所有的无神论者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无神论者”变成主项外延变大
“马克思主义者”变成谓项外延变小
主项和谓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其外延断定情况的变化。
所有老虎都是动物
周延
不周延
全称肯定判断
所有老虎都不是狗
有些学生是团员
全称否定判断
有些人不喜欢打篮球
小明爱好音乐
这个人不是学生
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
不周延
不周延
不周延
周延
周延
不周延
周延
周延
一、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判断种类 主项 谓项
全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全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
特称肯定判断 不周延 不周延
特称否定判断 不周延 周延
单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单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
(2)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情况
主项看量项:全单称周延,特称不周延
谓项看联项:肯定不周延,否定周延
【换位推理总结】
全称判断主项周延 肯定判断不周延
特称判断主项不周延 否定判断周延
单称判断主项周延
主项周延不周延看量项:全、单称周延,特称不周延
谓项周延不周延看联项:肯定不周延,否定周延
《性质判断周延歌》
周延、不周延,质、量来判断。
主项看量项,
全、单周延,特称不周延。
谓项要看质,
否定周延,肯定不周延。
例题1:下列判断主谓项均周延的是(  )
A.有的农民是科学家
B.有的青年不是党员
C.任何真理都不是教条
D.所有团员都是青年
CC
【解析】主谓项均周延的判断有两种:全称否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在题干中只有C项符合题意。
主项看量项,(排除A、B)
全、单周延,特称不周延。
谓项要看质,(选否定C)
否定周延,肯定不周延。




⑸性质判断换位推理规则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是否定的。
②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
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一、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2.性质判断换位推理
a.前提中周延的项,换位后可周延可不周延。
b.结论中周延的项,前提中与之对应的项一定要周延。
c.结论中不周延的项,前提中与之对应的项可周延可不周延。
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无神论者。
有些无神论者是马克思主义者。
例如:
前提中周延的项“马克思主义者”,换位后可周延可不周延。
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无神论者”,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结论中周延的项“马克思主义者”,前提中与之对应的项一定要周延。
结论中不周延的项“无神论者”,前提中与之对应的项可周延可不周延。
不周延
周延
有些人不是相声演员
有些相声演员不是人
所有的文学都是艺术
有的艺术是文学
×

不周延
不周延
不周延
周延
这种特称否定判断不能进行换位推理;否则会犯“扩大概念外延”
这种全称肯定判断,只能推出这种特称肯定判断的结论。否则会犯“扩大概念外延”
一、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⑹性质判断换位推理具体推理方法
第一步:不改变联项。(不变)
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互换。(变)
第二步: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不能周延。(不变)
练习:利用换位法对下列语句进行变形
所有自然数是整数。
有整数是自然数
所有等边三角形不是钝角三角形
所有钝角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形
有学生是影迷
有影迷是学生
【换位推理总结】
①全称肯定判断:不能直接进行换位,换位后需转换为特称肯定判断。
“所有的A都是B”。换位“有的B是A。”
②特称否定判断:不能进行换位。
③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可以直接进行换位。
“所有的A都不是B。”换位“所有的B都不是A。”
“有的A是B。”换位“有的B是A。”
前提 结论一定为真 结论一定为假
所有的A都是B 有的A是B 有的B是A 所有的A都不是B
所有的B都不是A
有的A不是B
所有的A都不是B 所有的B都不是A 有的A是B
有的B是A
有的A是B 有的B是A 所有的A都不是B
所有的B都不是A
有的A不是B 所有的A都是B
【总结】能得出正确结论的换位推理格式:
在思维活动中,我们可以将换质法和换位法结合起来使用,即进行换质位推理(换位质推理)。
3.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提醒】换质位推理是对一个性质判断进行先换质后换位的推理。它是换质推理和换位推理的综合运用。
一、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真金是不怕火炼的
真金不是怕火炼的
换质
怕火炼的不是真金
换位
性质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之换质位推理:
先换质,再换位
一、换质推理:
1.主项和量项:不变。
联项:“是”改为“不是”,
“不是”改为“是”
2.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
二、换位推理:
1.不改变联项(不变)
2.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互换(变)
3.注意观察: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不能周延(不变)
作用:变换语句形式或语气
调整或强调认知的重点
生活中的换质位推理
在生活中,比如我们去赞美一个人的长相,说“你不丑”, 显然不如运用换质法、转换为“你很漂亮”,让人听起来更加舒心;
同时,还可以继续运用换位法,说“最美是你”,更令对方感到备受重视和欣赏,心情甜蜜。
正确运用这种推理结构,不仅可以起到变换语句形式或语气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的作用。
03
一、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4.换质法推理和换位法推理结合的作用
典例剖析 对以下判断进行换质和换位。
(1)所有的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化合物。
(2)有些中学生是音乐爱好者。
换质后:
(1)所有的有机物都不是不含碳的化合物。
(2)有些中学生不是非音乐爱好者。
换位后:
(1)有些含碳的化合物是有机物。
(2)有些音乐爱好者是中学生。




例题2:以“没有一个教师不是知识分子”为前提进行换质法推理,推出的结论是( )
A.有的教师不是知识分子
B.有的教师是知识分子
C.教师都不是非知识分子
D.教师是非知识分子
C




例题3:下列判断谓项不周延的是( )。
①思维规律不是主观臆造的
②思维规律是有客观性的
③有的花不是香的
④有的花是不香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D




【能力提升】
材料一 所有的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化合物,所以,所有的有机物都不是不含碳的化合物。
(1)上述直接推理过程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2)运用这一方法得出正确结论必须遵循的规则有哪些?
材料二 金子是闪光的,所以,闪光的都是金子。
(3)上述推理过程是否正确?为什么?
⑴换质法。
⑵换质法必须遵循以下规则: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
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
③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
(3)不正确。因为要保证换位推理从所给真实前提得出真实结论,必须遵循“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此推理犯了扩大概念外延的逻辑错误。
方法 目的作用 含义 逻辑规则 方法步骤
换质法(运用性质判断换质推理) 表达更为恰当和灵活 改变已知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将性质判断的形式结构进行变化,即将肯定判断形式转换为否定判断形式,或者将否定判断形式转换为肯定判断形式。 1.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 2.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联项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 3.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 1.主项和量项:不变。 联项:“是”改为“不是”,“不是”改为“是”
2.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
换位法(运用性质判断换质推理) 从不同方面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将性质判断的断定对象进行变换,即把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进行互换 1.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即联项是肯定,换位后仍然是肯定,同理; 2.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 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1.不改变联项,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
2.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不能周延
性质判断的推理方法比较简表
问题小结
性质判断
换质位推理
换质推理(换质法)
换位推理(换位法)
肯定判断
主项和量项不变;
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联项)
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
不改变联项;
主项和谓项位置互换;
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否定判断
主项
谓项
正确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的作用和意义
PART:02
三段论推理
所有人都会死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苏格拉底经典“三段论”
1.三段论推理的含义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
所有 M 都是 P
所有 S 都是 M
所以,所有 S 都是 P
大前提
结论
S
M
P
结构式
小项
中项
大项
小前提
二、三段论推理
三段论推理
所有人都会死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请你试着分析推理结构。
探究与分享一
大项
小项
中项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小明与小华在学习三段论的推理知识小明说了一个三段论推理让小华分析。
正当防卫是不负刑事责任的,
小张的行为是正当防卫,
所以,小张的行为是不负刑事责任的。
请你试着分析小明的推理结构。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大项
小项
中项




2.三段论推理的结构:
(1)大项、小项、中项:
①“大项(P)”: 结论中的谓项;
②“小项(S)”: 结论中的主项;
③“中项(M)”: 结论中不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
(2)前提:
①大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
②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
(3)大项、小项和中项的关系:
三段论的大项和小项在前提中并没有直接发生联系,只是分别和中项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中项这个媒介,大项和小项才有了一定的联系,构成了三段论的结论。
二、三段论推理
3.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
(1)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不然得出。
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错误。
二、三段论推理
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
小丽是中国人,
所以,小丽是勤劳勇敢的。
大前提中的“中国人”概念指的是整体
小前提中的“中国人”概念指的是个体
两个“中国人”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起到联系大项和小项的媒介作用,所以结论不能成立。
示例评析
中项
大项
小项
在大前提与小前提中各出现一次的中项,应当是同一个概念;但是,有时在大前提与小前提中用以表示中项的那两个语词虽然是同一的,但是,它们却分别表达了两个不同的概念;这就使我们误以为三段论中只有三个不同的概念,而事实上却是四个不同的概念,这就是“四概念”的错误。
二、三段论推理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3.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
如果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也就是说,两个前提都没有断定中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项与中项的一部分外延发生联系,小项与中项的另一部分外延发生联系。这样,大项和小项的关系就不能确定,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
优秀干部都是廉洁的,
小丽是廉洁的,
所以,小丽是优秀干部。
这个三段论的结论是:小丽是优秀干部。前提中两个判断都是肯定判断,根据性质判断主项与谓项周延性特征,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所以前提中的中项是不周延的,该三段论推理违反了“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逻辑规则。
大项
中项
小项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示例评析
(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①这是针对大项和小项提出的要求。
②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我们不能推断出这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种属性。也就是说,结论不能扩大使用前提所给的概念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③三段论要求,不能从部分推出全部,不能从不周延的词项过渡到周延的词项,否则推理就不具有必然性了。
二、三段论推理
3.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
在这个三段论中,大前提是一个肯定判断,因而大项“学生”在大前提中是不周延的;但是,结论是一个否定判断,因而大项“学生”在结论中却是周延的;因而,这个三段论是错误的,这种错误叫做“大项不当周延”。
所有小学生都是学生,
有的学生不是小学生,
所以,有的学生不是学生。
判断种类 主项 谓项
全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全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
特称肯定判断 不周延 不周延
特称否定判断 不周延 周延
单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单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
大项不当扩大
示例评析
小前提是一个肯定判断,因而小项“会飞的”在前提中是不周延的;但是,结论是一个全称判断,因而小项在结论中却是周延的;这是一个错误的三段论,这种错误叫做“小项不当周延”。
所有麻雀都是鸟,
麻雀是会飞的,
所以,凡会飞的都是鸟。
判断种类 主项 谓项
全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全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
特称肯定判断 不周延 不周延
特称否定判断 不周延 周延
单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单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
小项不当扩大
示例评析
3.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
(4)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二、三段论推理
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调查报告不是文学作品, 这篇文稿不是调查报告,
所以,这篇文章是文学作品。
这个三段论的两个前提都是否定的,中项与大项、小项都是排斥的不相容关系,起不到确定大项与小项关系的媒介作用,从前提到结论没有保真关系。
【特别提示】保证三段论推理结构正确的条件
凡是符合基本规则的三段论,其推理结构就是正确的;违反其中任何一条规则,其推理结构都是不正确的。
二、三段论推理
01
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02
03
04
【总结】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二、三段论推理
4.作用:
二、三段论推理
三段论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推理类型。我们只有熟知其推理的规则,才能自觉地避免这类推理中的逻辑错误,进而揭露诡辩,维护真理。
(1)人是宇宙间最宝贵的,我是人,所以,我是宇宙间最宝贵的。
(2)共产党员都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我不是共产党员,所以,我不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3)第一外国语学院的学生都是学外语的,李文是学外语的,所以,李文是第一外国语学院的。
指出上面三段论各有什么错误。
大项不当扩大
中项不周延
“四概念”
典型例题
D
例题1:艾滋病不是源于中国,肺炎不是艾滋病,所以,肺炎不是源于中国。以上三段论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违反了以下推理规则(  )
A.一个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B.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C.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D.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解析】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DD
例题2:“我们不靠天吃饭,而靠天吃饭是做自然界的奴隶,所以,我们不做自然界的奴隶。”这个三段论是(  )
①三段论有效式 
②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③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④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大前提中“做自然界的奴隶”是不周延的,而结论中“做自然界的奴隶”是周延的,这就违背了“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三段论规则,③④符合题意。①②对题干说法错误,应排除。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