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10.1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课件(共31张PPT+1个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10.1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课件(共31张PPT+1个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10.1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学习导航
1.什么是肯定方面?什么是否定方面?
2.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3.坚持辩证否定观的依据和要求是什么?
4.辩证否定的特点是什么?
5.如何把握辩证的否定观?
阅读教材P85-87,结合以下梳理知识
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
PART:01
探究与分享
汉字面临废除危险,赵元任用96字奇文拯救中华汉字
1.在对待汉字方面,有哪几种观点?你怎么看待这几种观点?
全面废除代之于拼音化或拉丁文化,
完全肯定全盘继承
简化
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思维
肯定一切的形而上学思维
既肯定又否定的辩证否定观,辩证思维
2.主张废除汉字的理由中有没有合理的部分?
汉字形体之难识难写,阻碍了文化的普及
3.主张汉字废除有一部分理由是合理的,为什么废除汉字的主张是极其错误?
①它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形而上学的思维,简单的否定一切。简单否定一切的危害就是割断事物发展,陷入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②汉字形体复杂,但解决办法绝非打翻不要全盘否定,而应该对形体进行合理的裁剪或简化。③彻底废除汉字会使中华文化断层,甚至出现灿烂的中华文化难以为继。
探究与分享
一.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
1.肯定和否定的含义:
(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
(2)肯定方面:
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
(3)否定方面:
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其中的精华包括仁政、民本、德治的治国思想,刚健自强、勤劳进取的民族精神,等等。其中的糟粕包括维护专制的纲常礼教、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等等。
我们既不能简单的肯定,也不能简单的否定,而应该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注意:哲学上讲的“肯定”和“否定”与日常生活中的肯定和否定不同,它指的是事物自身的存在和灭亡。
事物的存在是由事物内部“肯定”的因素占主导地位决定的,
事物的灭亡是由事物内部“否定”的因素占主导地位决定的。
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指( )
①事物中好的方面
②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
③促使事物走向灭亡的方面
④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
A.①② B.②④ C.①⑧ D.③④
B
解析: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而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
一.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
2. 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
(1)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
①肯定方面: 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
②否定方面: 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
我们常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小王为人豪爽,讲义气,孝敬父母,但就是有过于追求享受的缺点。此时,大家还公认他还是一位挺不错的青年。但是,小王的胆子越来越大,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经常有偷盗行为,最终锒铛入狱。大家说,这真应了“不作死,就不会死”那句话,感到非常惋惜。
(2)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又是统一的:
①肯定中包含否定: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
②否定中包含肯定: 否定并不是全盘否定,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是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性。(“辩证的否定”)
一.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
2. 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
人们常常把45岁叫做“鹰的重生”阶段。45岁是一个人踏入中年的门槛,在这个年龄段,人的经验、阅历和能力都堪称是人生的“巅峰状态”。但是,也要警惕“45岁现象”,即往往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的现象会随之出现。只有自觉克服“45岁现象”,才能在人生征程中继续阔步向前。
相关链接
辩证否定的丰富内容在“扬弃”这一范畴中得到了恰当的表述。黑格尔认为,“扬弃”既含有取消或舍弃之意,又含有保持或保存之意。这个语词具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双重意义。因此,我们要把否定的环节、否定的过程既看成是消灭旧事物的环节,又看成是产生新事物的环节;既看成是先前事物与后续事物中断的环节,又看成是后续事物与先前事物连续的环节。
实质
辩证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关系 肯定 否定
对立性 功能
作用
统一性
错误倾向
肯定与否定
维持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促使事物灭亡
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
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己的否定
①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②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简单地肯定一切,简单地否定一切。主观极端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如果简单地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结果将是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否定观呢?
肯定一切——
事物将没有发展,或者发展受到阻碍
否定一切——
事物将失去联系,使发展中断
这样“自信”——有些人很爱面子,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五四运动”期间,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口号,
有人主张全盘否定儒家文化。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思维碰撞:
相关链接
20世纪初期,有些海外留学的知识分子信奉西医而排斥中医,认为中医一无是处,甚至诟之为“杀人的祸首”。有人宣称“宁死不吃中药,不看中医”。这里虽有其情感、态度等原因,但仅就思维方式而言,这种反对中医中药的片面言论不是以科学精神进行的批判,而是一种简单否定的思维的结果。
①对待中医,应本着客观辩证的科学态度进行评判,不能像材料中某些人那样否定一切。
②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材料中的人只看到了否定一面,即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而没有看到肯定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
③材料中观点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我们不能否定一切,应坚持辩证否定观
④中西医各有利弊,应取长补短,坚持“扬弃”的态度对待中西医。
辩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
否定与肯定的关系
否定同联系发展的关系
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自身的发展。
否定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既肯定又否定),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把否定与肯定绝对地割裂,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发展的中断
【易混区分】: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
3.坚持辩证否定观的依据和要求
⑴依据:根据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
⑵要求: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就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⑶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一.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
1.孔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明(  )
A.辩证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抛弃
B.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C.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D.辩证否定是对新事物的肯定
C
试一试
2.种子发育为植物是( )
A.事物的量变过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否定
D.新事物与旧事物的一刀两断
B
解析:种子发育为植物是质的飞跃,是质变,A项说法错误;种子发育为植物,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即事物的自我否定,B项符合题意;种子发育为植物是辩证的否定,是内力作用的否定,而不是外力作用的否定,C项说法错误;种子发育为植物是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并不是新旧事物的彻底决裂,D项说法错误。
试一试
判断: 以下观点哪些是辩证否定观?
①我把虫子踩死
②种子发出新芽
③大风摧折了庄稼
④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汽车
⑤把一粒麦种磨碎
⑥在黑板上写上一个“A”然后把它擦掉
⑦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①③⑤⑥形而上学否定观
辩证否定: ② ④ ⑦
坚持辩证否定观
PART:02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使用手机打电话、微信、上网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至今,从历史上第一部手机的发明到现在,手机产品已经进化了近45年。这45年中,人们朝着突破空间限制,及时信息交流的目标,将手机从简单的语音通话设备演变成人脑的智能延伸。
体积越来越小,从“砖头机”变成了“掌中宝”;
功能越来越强大,从只能播放单音到可以听MP3,从只能通话发短信到可以流畅上网,发图片、语音、视频、导航、支付;
物理按键越来越少,屏幕越来越大,从T9键盘到虚拟按键,从黑白屏到彩屏再到触控屏、曲面屏、全面屏;
价格越来越低,从数万元至千元,消费人群从少数土豪级人物逐步向普通百姓靠拢……
探究与分享
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因素—外形笨重,功能简单
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手机方便了人与人的联络
增添—旧事物中没有、符合客观规律的因素—多元化、多功能
二.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否定的特点
①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
②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
③它(辩证的否定)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探究与分享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应该采取下面的态度:
对待外来文化,我们既要反对全盘照搬,又要反对盲目排外,应该批判地吸收,洋为中用;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既要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弘扬,古为今用。
1.找出材料中体现“肯定一切”、“否定一切”的语句。
2.找出材料中体现“辩证的否定”的语句。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1.找出材料中体现“肯定一切”、“否定一切”的语句
肯定一切:全盘照搬、文化复古主义 否定一切:盲目排外、民族虚无主义
2.找出材料中体现“辩证的否定”的语句
批判吸收、洋为中用;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弘扬,古为今用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①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
②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没有对这一整体、统一体的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
③否定中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
探究与分享
二.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的要求: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
①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没有对这一整体、统一体的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
②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
1. 含义:辩证否定是事物自我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 实质:扬弃。 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3. 环节: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
4. 特点: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
5. 要求: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①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
②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
【知识整合】全面理解辩证否定观(对辩证否定的根本观点就是辩证否定观)
2.下列说法符合辩证否定思想的是
A.把刚写好的字又涂掉
B.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倒洗澡水时,连同盆中的婴儿一起倒掉
D.要成长为新时代青年,就必须和传统彻底决裂
B
解析: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A项说的是外力作用的否定,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B项符合题意;C、D两项都犯了全盘否定的错误。
例题2:“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进取也,故日新。”该观点蕴含的哲理是 (   )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②辩证的否定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惟进取也,故日新”,说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①④正确;辩证的否定是对既往和现实的既肯定又否定,②错误;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不是事物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③错误。
B
3.《荀子.劝学》中有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里包含的辩证思想是
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B.辩证的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C.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抛弃
D.事物的发展是量的持续积累
A
解析:题干中的话体现了新旧事物的联系以及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A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因此C说法片面;D说法错误,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4.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如果自己能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这给我们个人成长的启示是
①要善于实现自我否定,不断完善自己
②要明确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要明确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④要善于利用“敌人”,给自己成长增加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从内打破”,就是要自我否定,不断完善发展自己,①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内在的自我否定,利用“敌人”给自己成长增加动力是外力作用的否定,④不符合题意;材料讲的是个人应在自我否定中实现发展,强调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未强调联系的环节,③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始终坚持把勇于自我革命摆在突出位置。
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员身份认定的组织纪律和保密纪律;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第一部党章,规定了党员应遵守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提出了6种开除出党的情形,这是我们党在成立初期进行自我革命的初步尝试,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统一了思想,纯洁了组织,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树立了廉洁朴素的社会风尚。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突出政治建设,加强纪律建设,提升作风建设,通过自我净化,党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革命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新征程上,我们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更加复杂,形势更加严峻。有没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有没有自我净化的过硬特质,成为决定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必须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不断向纵深发展,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取得新的胜利。
结合材料并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和“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坚持自我革命。(9分)
【答案】①辩证否定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实质是扬弃。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4分)
②党的自我革命是自我警醒、自我否定、自我反思、自我超越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革命性行为,通过不断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其实质是党的自我扬弃和辩证否定。(3分)
③党只有通过自我革命,进行辩证否定,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才能在新征程上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取得新的胜利。(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