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3《西北地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西北地区》一节内容选自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三节。内容上包括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点,也涵盖了西北地区的农业、工业等经济发展状况。本节是在学习了四大地理区域 划分的基础上对不同分区的深入学习,并且前有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为学 习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地理区域差异性的认知,有助于学生掌 握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读图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自然环境和农业、资源等区域情况。 综合思维: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联系已学知识,归纳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地理和人文 地理特征,说明该地理单元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初步掌握归纳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 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通过学习西北地区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 要性。重难点重点:西北地区的地理概况、自然环境条件和农牧业发展状况。 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首先我们来看一段新闻,自今年春天以来,沙尘暴不断南下影响我 国,那么同学们知道形成沙尘暴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吗 (1、沙源、2、强风、3、上升气流)观察一下,中国受沙尘暴影响最频繁 的是哪个地理区域 (西北地区)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西北地区沙尘暴频繁 发生的原因 【读图练习】首先这和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我们先来 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中第1题。(板书:标题和位置)据图说出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中国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请同学们朗读记忆)再来看范围,西北地区包括的省区呢 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 区的大部分以及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部分。可见,西北地区的省区并不多,但是面积却占了全国的30%,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面积最大的。而人口稀 少,大约只占全国的4%,西北地区人地关系是——地广人稀。此外,西北地区 还拥有漫长的国界线,与西北地区接壤的主要国家有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等。可以看到,西北的省区都是内陆省,邻国除俄罗斯外,也都是内陆国。总结:西北地区最突出的位置特点是:深居内陆。那么西北地区的地形具有 什么特点呢 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中第2题。(板书2、地形,补充地图;)本区位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为什么 阶 梯分界线)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其中东部地形以高原为主,西部山地和盆地 相间分布。可见地形还是比较复杂的。(请同学们朗读记忆)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共同影响了西北的 地区的气候,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中第3题。西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在 夏季。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属于典型的(季风区/非季风区)温带大陆 性气候盛行的西北风为沙尘暴提供了南下的动力。(原因①②) (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来自海洋的湿润 气流难以到达。从干湿地区划分来看,本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因此本区自然环境的主 要特征是——干旱。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①地处内陆(海陆);②山脉阻隔(地形)。所以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过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也深刻影响着当地的河流、植被和农业,首 先来看河流。读图:找出西北地区主要的河流。(提问)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因此它是外流河。 而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西北地区大多数河流和塔里木河一样都是 属于(内流河)因为自然环境干旱,所以很少获得降水补给,思考:内流河的补给水源来自哪里 高山冰雪融水。(过渡)干旱,也意味着植被稀疏。读图,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本区草原和荒漠的分布具有 一定的规律性。16页活动题2(1)自东向西,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大致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 的变化,阅读14页第二段内容,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植被量越来越少,和 什么有关 降水)降水量逐渐减少。为什么降水越来越少 距海洋越来越远,可 以看到,西北地区沙漠分布较广,连同两个内陆国蒙古和哈萨克斯坦的沙漠。都 为沙尘暴提供了物质基础。加之春季多不稳定的上升气流,沙尘暴的形成可以说 占了据天时地利。有没有人和 没有,相反西北地区人民,为减轻沙尘暴的危害 做出的诸多努力。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当地的农业生产活动。西北地区干旱的 自然环境适合发展什么农业生产活动 畜牧业我国有四大牧区,其中新疆牧区和 内蒙古牧区都在本区。而这两大牧区在放牧方式上又有所不同。到底有哪些不同 【合作探究】(活动题2-2)先阅读,再小组讨论①降水差异,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②气温差异,气温随海拔上升而降低。除了内蒙古草原和天山牧场外,西北 地区还有一处重要牧区,那就是河西走廊。我们先来找到河西走廊的位置,对于 河西走廊我们还不太熟悉,观看视频《河西走廊》。通过视频我们发现河西走廊 不仅可以发展畜牧业还有种植业,因为这里分布有成串的绿洲。而在西北地区, 除河西走廊外,图中这些地区也都分布有大大小小的绿洲。16页活动题2(3)这些地区绿洲较多的原因是什么 (绿洲里有什么 ) 绿洲水源来自于高山冰雪融水。河西走廊以西,在绿洲中发展的种植业,叫绿洲 农业;以东的河套平原,虽然也分布有绿洲,但并不是绿洲农业,思考河套平原 发展种植业的水源来自于哪里 黄河水,灌溉农业。可以看到,西北地区的人民 在不同的地区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既发展畜牧业(分为定居放牧和游牧),也 发展种植业,分为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从事相应的生 产活动。充分体现了什么样的发展理念 (因地制宜、人地和谐)在农业区内, 不光可以种植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还种植了经济作物(棉花、瓜果)等。 我们都知道新疆的瓜果特别好吃,特别甜。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思考这个问题 沙漠绿洲出产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 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的原因还是和干旱的自 然环境有关。西北地区不仅光热资源丰富而且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读图5-25, 找出西北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白云鄂博(稀土)甘肃金昌(镍)克拉玛依(石 油)鄂尔多斯(能源)可见,西北地区的能源矿产非常丰富,尤其是石油天然气 资源。下面来看相关问题。结合图文,回答以下问题。(先阅读、再讨论)【合作探究】1.西气东输工程对西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 济优势,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在西北地区经常可以看到草方格沙障,思考它 的作用是什么 防风固沙、涵养水源2.在开发利用西北地区油气资源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保护脆弱的生态环 境。此外,在西北地区还建设有大面积的人工林,“三北防护林”工程,为减少 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可以看到,近几十年来,全国沙尘暴总天 数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这是和当地人民的努力分不开的。这是甘肃武威,祖孙三 代治沙人的合影,正是这些平凡的人,微小的行动,筑成了中国的了绿色长城。 所以,我们在生产生活中也都应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习主席曾说过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本节课我们通过探究沙尘暴的形成条件,共同学习西北地区了的地理位置、 地形、气候等等内容,了解到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还学习了干旱的 自然环境对河流、植被、农业等方面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认识到保护生 态环境的重要性。最后我们来做一组课堂练习题。本节课到此结束,下课。课后反思本节课以沙尘暴天气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贴近生活,将西北地区的地理 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社会经济发展等知识逐一呈现,让学生系统性的学习了相 关知识,加深记忆。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本课在学习基础知识时采取利用导学案 学习的方式,充分利用学生手、眼、口等多种感官。而对于一些能力提升题,本 课采用材料分析、教师引导、小组合作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所有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 关系和影响,让学生初步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 一些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存在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注意落实基础 知识。同时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基础知识的提问方面多关注基础不好的学生, 能力提升的问题应多引导基础较好的学生,同时让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中来, 在了解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指导教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