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把蛋糕做大”指的是什么?“把蛋糕分好”指的是什么?参与“分蛋糕”的主体有哪些?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收入的总量名词点击国民收入分配: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等)所获得的收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一、按劳分配为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为什么?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根本原因: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状况决定的(补充笔记)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起决定性作用、核心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一、按劳分配为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按劳分配(1)地位—— 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2)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必要扣除包括:为了满足社会再生产需要而进行的必要扣除;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必要扣除。按劳分配的常见形式:在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职工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一、按劳分配为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按劳分配(3)意义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4)必要性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不能实行按需分配不能实行平均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小吕的一家小吕是一家民营企业的员工,业余时间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也能获得一笔收入。小吕的爸爸在一家国企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家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股票和国债都有收益。小吕的爷爷和伯伯是农民,爷爷在承包地上种植蔬果,能获得一笔收入,每月还能领取养老金;伯伯则是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一心一意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小吕一家人的收入中,哪些是按劳分配收入?还体现了哪些收入分配方式?为什么要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 收入分配方式小吕 (民企员工) 工资、奖金等专利转让收入小吕的爸爸(国企员工) 工资、奖金等小吕的妈妈 存款、股票、国债的收益小吕的爷爷 种植蔬果的收入养老金小吕的伯伯 土地流转的收入农家乐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社会保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3.按生产要素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是什么(2)意义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注意: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不只有按劳分配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注意: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一定能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反而有可能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4.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一、按劳分配为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2)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主要(3)经营性收入是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4)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小吕的一家小吕是一家民营企业的员工,业余时间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也能获得一笔收入。小吕的爸爸在一家国企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家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股票和国债都有收益。小吕的爷爷和伯伯是农民,爷爷在承包地上种植蔬果,能获得一笔收入,每月还能领取养老金;伯伯则是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一心一意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分析:小吕一家人获取收入的途径有哪些?收入 收入类型(从获取途径看)小吕 (民企员工) 工资、奖金等专利转让收入小吕的爸爸(国企员工) 工资、奖金等小吕的妈妈 存款、股票、国债的收益小吕的爷爷 种植蔬果的收入养老金小吕的伯伯 土地流转的收入农家乐收入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劳动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小吴拥有3项国家专利,改进过43项设计工艺和23种工艺设备,获得多项奖励,成为公司里响当当的“最富技术工”。在公司工作的小张,爱好旅游、摄影。她应某网站约请开设个人专栏,分享旅途风光与见闻,受到网友欢迎,收入不菲。小马听说传销赚钱快,就做起了传销,结果不仅没有发家致富,反而债台高筑,并因触犯法律受到制裁。微博发布的“当代年轻人就业在关注什么”问卷调查显示:近万名受访应届毕业生中,61.6%的人就业时会考虑网红直播等新兴职业。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和你身边的实例,说说应该如何致富。5.弘扬劳动精神一、按劳分配为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为什么?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2)怎么做?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二观看视频,回答下列问题:浙江省应采取哪些举措来促进收入分配的优化?试分析这些举措的合理性。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重要性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2.要求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名词点击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的分配,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居民个人收入三部分。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对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自愿基础上,以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3.举措(1)坚持两个“基本同步”① 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生产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量的比率。个人收入提高要以劳动生产率提高为基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52977元/人,比上年提高4.2%。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0590元,增长4.9%。② 要坚持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3.举措(2)初次分配方面(提高两个比重)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多劳多得、提低扩中)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多渠道增收)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3.举措(3)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3.举措(4)第三次分配方面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慈善活动: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的公益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16年3月16日通过,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判断初次分配 、再分配、第三次分配1.提高最低工资标准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3.建立企业职工正常工资增长机制4.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加大对农产品的补贴6.鼓励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增加收入7.提高个税起征点,调节个人收入分配8.疫情发生后,博大集团捐给一线医院等急需防护物资的地方,总计捐款捐物1300余万初次分配再分配初次分配再分配再分配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课堂检测1.某国有企业技术员李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到4 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在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6 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46 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 800元。同时,他还利用节假日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一年获得劳动报酬26 000元,在他一年的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别是A.75 760元和16 000元 B.59 760元和16 000元C.59 760元和26 000元 D.59 760元和46 000元D课堂检测2.某村办企业红红火火,村民不仅自己耕种自家承包地获得理想的收入,而且部分村民在村办企业上班,领取了一定的工资。农闲时部分村民将自家承包的土地转租给某种植大户,定期获得土地租金;自己则进城里的私营公司上班,获得一定收入。材料中涉及的收入,认识正确的有①耕种自家承包地的收入和土地流转的租金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②耕种自家承包地的收入和进城上班的收入都是劳动性收入③耕种自家承包地的收入和在村办企业上班的工资都是按劳分配的收入④土地流转的租金和在村办企业上班的工资都属于经营性收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课堂检测3.2023年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13027亿元,同比增长5.2%;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8元。同比名义增长6.3%。从收入来源看,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同比名义增长5.6%、7.3%、2.5%、4.1%。材料表明①我国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②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得益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③我国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④居民劳动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增长促进了总收入增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课堂检测4.2023年8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月2000元提高到3000元。这一扣除标准提高的积极影响是A.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B.适度提高个税起征点→中低收入者税负降低→贫富差距缩小→实现共同富裕C.增加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需求增长→拉动经济增长D.个人所得税改革→财政收入减少→影响财政作用发挥→不利于改善民生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