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3.2 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一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国年度规格最高的经济决策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了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了2024年经济工作。以上两种提法有何异同?为什么要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请结合新时代的国内国际背景进行分析)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高质量发展的原因2.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内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相关链接)外因: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 (相关链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经济增长 VS 经济发展经济增长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产出水平的持续增加,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4.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发展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024年经济工作怎么干?构建新发展格局二二、构建新发展格局1.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意味着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强调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促进。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畅通国内大循环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发力。材料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材料一: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以强大国内市场对冲和化解外部冲击与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具有现实紧迫性。同时,我国已经形成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全球最大最有潜力市场,在市场规模、产业体系、人力资源、区域格局等方面具有巨大发展优势和潜力,近年来我国经济内循环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二、构建新发展格局2.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并系统部署了九项重点任务。2024年经济工作怎么干?二、构建新发展格局3.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1)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体经济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产业等。虚拟经济,简单的说就是以钱生钱的经济活动,不直接创造新的价值,最终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主要集中在“金融业”、“房地产业”、“博彩业”等。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P41 探究与分享针对某市郊区的乡村经济发展,专家建议农户搞多种经营,不仅要搞好农作物种植(第一产业),而且要进行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还要推动农产品销售和农业观光(第三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品牌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专家的建议在当地引起了极大反响。结合材料,说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联系实际,为缙云县发展特色乡村经济提出具体建议。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①有利于形成农业和第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②有利于把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③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助力乡村振兴。为发展特色乡村经济提出具体建议(例)①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食品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②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乡村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③用现代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特色产业。④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宜居宜业的特色村镇。⑤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和农产品电商发展。二、构建新发展格局3.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也造福了广大农民群众,2022年,浙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565元,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二、构建新发展格局3.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二、构建新发展格局3.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4)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制度型开放”是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开放的新表述。会议要求,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一带一路”十周年“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中国内陆和沿线国家,主要是通过陆路运输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来加强区域联系和经济合作。“一路”则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到海洋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通过构建海上物流通道和港口建设等措施,加强地区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二、构建新发展格局4.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第三课总结)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