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形图的判读 课件(共58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地形图的判读 课件(共58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58张PPT)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Middle School Geography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二节Situational introduction
情境导入
河南省行政图
河南省地势图
请说出河南省著名的山地名称并说明理由
学习目标
Learning Objectives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计海拔与相对高度。(区域认知)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区域认知)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
地形类型。(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4.能利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01
等高线地形图
02
分层设色地形图
目录
Directory
等高线地形图
PART-01
Contour map
1.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
思考: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地形在地图上该如何表示呢?
看下图,思考这些图是地形图吗?
1.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
1.说出计算河南省最高峰海拔的起始基准面的名称?
2.计算图中显示的最低峰与最高峰之间的相对高度?
1.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
1.说出计算河南省最高峰海拔的起始基准面的名称?
2.计算图中显示的最高峰与珠穆朗玛峰(8848.86米)之间的相对高度?
海拔零起始面(黄海平均海平面)
最高峰:老鸦岔2414(2413.8)米
珠穆朗玛峰:8848.86米
相对高度:8848.86-2414=6434.86(米)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例如,左图中,甲地海拔为 米,乙地海拔为 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
671
354
317
1.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
郭守敬是第一个提出 海拔高度概念的人
郭守敬在中原治水时,通过观察开封段黄河和 北京河流的地势差异,发现开封段黄河距海遥远,流速很快,而北京河流近海,流速较慢。基于这些观察,他推断如果以 海平面为基准,北京的地势高度应该低于开封。这一发现使他比欧洲地理学家 高斯早了560年提出了海拔高度的概念。
拓展阅读
1.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
1.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东海中路银海大世界内,是中国唯一的水准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作为中国唯一的海拔地理性标志正式写入全国中小学地理教科书,在海洋强国教育强国的大环境下,将承担更多的海洋科普、地理科普、旅游科普等相关社会责任。
拓展阅读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思考: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地形在地图上该如何表示呢?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海拔相同的各点连线
等高线
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
等高距
按在等高线上表上数值,这种利用等高线和等高距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00
100
100
完成绘制后,计算该地形图的等高距是多少?。

150米-100米=50米
3.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
闭合曲线
同线等高
同图等距
重叠为崖
闭合曲线
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
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相等
同图等距
等高距是指等高线地形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例如,该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
不相交
不重叠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
4.等高线地形图的辨识
(1)判断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较陡;
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
A
B
a
b
C
D
c
d
ab线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cd线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并分析特征。
(2)识别地形部位
4.等高线地形图的辨识
3600米
3400米
3200米
3000米
3600
3400
3200
3000
山峰
闭合曲线,内高外低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闭合,中间数值高,四周数值低
80
70
60
50
40
80
70
60
50
40
山脊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数值低、海拔低)突出
形成分水岭
思考:山脊两侧能不能相互看见?
80
70
60
50
40
80
70
60
50
40
山谷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数值高、海拔高)突出
发育河流
思考:山谷是分水岭还是集水区?
500
400
300
200
陡崖
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处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重叠
山谷处的陡崖有水可能形成瀑布
S
S
90
80
70
60
50
鞍部
两组表示山顶等高线之间的区域
等高线特征:位于两组山峰等高线之间
辨析——山谷与山脊
250
200
200
凸低为脊
200
250
250
凸高为谷
4.等高线地形图的辨识
口诀 含义
同线等高
同图等距
密陡疏缓
凸低为高
凸高为低
重叠为崖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相同
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登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处突出,为山脊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处突出,为山谷
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4.等高线地形图的辨识
山地地形部位尽在你“掌握”
山顶
陡崖
山脊
山谷
鞍部
4.等高线地形图的辨识
4.等高线地形图的辨识
山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80
40
80
40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结合实例,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水库修建 库址应选在有利于集水的小盆地或低洼处;坝址应选在工程量较小、坝长最短的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
库址
坝址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结合实例,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道路修建 铁路、公路选线应尽量选在坡度较缓的地方,避开陡崖、陡坡;通往山顶的公路,需要盘山而建。
从丙村到丁村修路,③、④路线中应选择哪条线路,原因是?
应选择④线路,该线路沿等高线修建,坡度较小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结合实例,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水 线路 遵循水自流原则,由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引水。
图中⑤、⑥ 哪条线路向乙村引水较合适?
⑥ 线路向乙村引水较合适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结合实例,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登山 要求距离短可选择陡坡,要求省力可选择缓坡
攀岩 等高线重叠的陡崖处
此处为陡崖,适宜攀岩
①线路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比较合适
学生登山应选择图中①、② 哪条线路较合适?
请找出图中适合同学们攀岩的地点。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结合实例,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漂流 惊险漂流应该选择等高线密集的河段,大众漂流应该选择等高线稀疏的河段
宿营 一般选择缓坡或者鞍部,避开陡崖、山谷等较为危险的地方
A
C
D
A、B两河流适宜学生体验漂流的是哪一条?
如果进行朝外考察,应在C、D两地中哪一地宿营?
B河流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水流缓,适宜学生体验漂流
B
C地为鞍部,地形平坦开阔,适宜宿营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归纳总结
生活应用 注意事项
水库修建 库址应选在有利于集水的小盆地或低洼处;坝址应选在工程量较小、坝长最短的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
道路修建 铁路、公路选线应尽量选在坡度较缓的地方,避开陡崖、陡坡;通往山顶的公路,需要盘山而建。
引水 线路 遵循水自流原则,由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引水。
登山 要求距离短可选择陡坡,要求省力可选择缓坡
攀岩 等高线重叠的陡崖处
漂流 惊险漂流应该选择等高线密集的河段,大众漂流应该选择等高线稀疏的河段
宿营 一般选择缓坡或者鞍部,避开陡崖、山谷等较为危险的地方
判读河流流向
1.河流发育于什么地形部位?图中甲乙丙三条支流中,哪条不存在,并说出理由?
2.怎么在图中判断河流流向?说出图中河流丁段的流向?
①由高处向低处流,结合地图中方向的辨别方法,即可确定河流流向。

①山谷
②乙不存在,乙位于山脊,无法汇水。
②自东南向西北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山洪冲走游客的悲剧为何会发生?
2022年8月13日15时30分,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龙漕沟附近突发山洪。网络流传的多段视频显示,事发时,不少游客正在河中露营、玩水,河水暴涨后,有人员被冲走。
未注意天气预警
记者梳理发现,彭州市气象台曾在8月13日14时35分发布短时天气预报:“目前我市龙门山镇、通济镇有对流云团生成并发展,预计未来6小时我市上述镇及其周边地区有阵雨或雷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阵性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请注意防范。”
事发地并非景区
“8·13”突发山洪灾害发生当天,记者从当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了解到,事发地并非旅游景区。
6.等深线及海底坡度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依次连接成线,叫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标注的数值,如100米、200米,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A
A处等深线密集,坡度较大
分层设色地形图
PART-02
Layered colored topographic map
1.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
400
300
200
400
300
200
500
对比两张图片,说出其不同点
按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1.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
在0~200m 之间涂上绿色,表示平原,颜色越绿表示海拔越低
在200~500m 之间涂上黄色
表示低山、丘陵
在500~2000m之间涂上棕色
表示 高山、高原
在2000~5000m 之间涂上棕褐色
表示更高的高山、高原
1.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
颜色越蓝
海洋越深
陆高海深表
2.陆地表面五种地形
识别五种基本地形
A
E
B
D
C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高原
2.陆地表面五种地形
地形景观图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涂上不同的颜色
2.陆地表面五种地形
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1、高原
青藏高原
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2、山地
喜马拉雅山
无固定海拔,四周高,中间低。
3、盆地
刚果盆地
海拔在200-500米之间,
地势起伏较为和缓。
4、丘陵
东南丘陵
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
5、平原
华北平原
2.陆地表面五种地形——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海拔 高度 地表起伏程度 等高线
特征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中间疏四周密
>500m
密集
内部起伏小
边缘陡峭
地形起伏较大
稀疏
>500m
200-500m
中间疏四周密
坡度较缓
内部和缓
边缘陡峭
稀疏平直
无特定
海拔范围
0-200m
平坦广阔
2.陆地表面五种地形
绘制并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1)根据图中高度表,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完成分层涂色。
(2)判断图中①一⑤所代表的地形类型。
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
平原
盆地
高原
山地
丘陵
归纳总结
等高线地形图的辨识:判读地形坡度、不同地形部位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等深线及海底坡度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陆地表面五种地形
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
海拔
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
分层调色地形图
闭合曲线、同线等高
同图等距、重叠为崖
海拔高度 地表起伏程度 等高线特征
高原 >500m 内部起伏小,边缘陡峭 中间疏四周密
山地 >500m 地形起伏较大 密集
丘陵 200-500m 坡度较缓 稀疏
盆地 无特定海拔范围 内部和缓,边缘陡峭 中间疏四周密
平原 0-200m 平坦广阔 稀疏平直
课堂练习
1.下列选项中,图序与山地地形(单位:米)部位名称排序相符的是( )
D
A.①山脊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 B.①山谷 ②山顶 ③鞍部 ④山脊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D.①山谷 ②鞍部 ③山脊 ④山顶
2.下面四幅图所示的地形部位能发育河流,并正确表示河流流向的是( )
A
B
C
D
B
课堂练习
下图①②③④四幅图是等高线图及与之相对应的地形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④图的地形部位是( )
A.陡崖 B.山峰 C.鞍部 D.山脊
4.适合进行攀岩活动的地点在( )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B
C
课堂练习
下图为某等高线地形图绘制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M地的海拔是(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6.图中N河流的四个河段中,流速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B
D
课堂练习
7.学校组织同学去下图所示地区进行野外考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村所在地区的地形类型是______。
(2)该图的等高距是______米,其中A地的海拔大约为______米,C、D 两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米。
(3)丙河段非常适合进行惊险刺激的漂流活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中,A、B、E三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A_____,B_____,E______。如果在上述三地中选择一处开展攀岩活动,选择在_____(填字母)地比较合适。
盆地
100
600-700
400
该河段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水流湍急
山峰
陡崖
山谷
B
课堂练习
1. 图中A点海拔是_____米, B点海拔是_____米;它们之间相对高度是_____米.
2. 从山体部位看, 甲是_____; 乙是_____; 丙是_____;丁是_____.
3. 若某游客打算从C、D两条路线登山, 哪条路线更容易 为什么
4. 甲、乙、丙、丁四个地方,可能有河流(小溪)经过的是? 为什么?
C路线较容易. 原因是: C处等高线分布稀疏, 山体坡度缓.
800
400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丙地。 原因是位于山谷,属于集水区域。
1000
800
400
B
A
C
D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400
谢谢观看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人教版 七年级 第二章 第二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