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高三一轮复习 ——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结构课标要求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理解并掌握地球内部、外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及相互关系。通过野外观察化石、地层等方式开展地理实践学习活动,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知识点Knowledge points地球的历史1地球的圈层结构2地球的历史考点一(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1、化石思考:结合材料说出沉积岩地层的特点?AB层理构造简单复杂①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②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上新下老);③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④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老新(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2、地层——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3、地质年代表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2.6236614520129935941944325225004855414000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显生宙距今时间/百万年4600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石炭纪二叠纪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 生 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宙代纪谐音记忆:憨陶志,你十二了;三猪饿,姑心死。2.52亿年0.66亿年5.41亿年(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地质 年代 时间 环境变化 (海陆变迁、大气演变等) 生命演化 重要矿产动物 植物 前寒武纪 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 海洋广阔 缺氧 ↓ ↓ 晚期大片陆地 较多游离氧 最原始生物(原核生物蓝藻) 重要成矿期(铁、金、镍、铬矿等)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古生代 距今5.41亿年—2.52亿年 联合古陆形成 海生无脊椎动物 蕨类植物 (孢子植物) 重要成煤期鱼类 两栖动物 中生代 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 联合古陆解体 爬行动物的时代 鸟类出现 裸子植物 重要成煤期新生代 距今6600万年至今 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哺乳动物 被子植物大冰期 人类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从过程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1、生物演化从分布空间看:由海洋向陆地扩展动物开始由海洋向陆地扩展(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生物开始向陆地扩展地质时期 衰退或灭绝的生物种类 灭绝原因古生代 末期 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发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气候变得冷湿中生代 末期 恐龙灭绝,5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 有多种解释,一般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所致2、生物大灭绝(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2. 由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可推断,当时该地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 )A.气候特征为全年干燥少雨B.喀斯特地貌较发育C.大部分地表被水体覆盖D.土壤腐殖质层深厚2020年4月,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天子岭南侧山脚一带的灰岩中发现了大量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为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三叶虫、海百合茎等。图4-18为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 该化石最可能出土的地层是 ( )A.前寒武纪地层 B.古生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对点演练BC苏北平原地处江苏省中部,沉积物以黏土与粉砂为主,根据沉积层中的植物孢粉变化可反映其海平面变化。自更新世以来,苏北平原经历了湖相—滨海沼泽—海湾—潟湖—湖相演化。下图示意距今6 000年~2 600年苏北平原的草本植物百分比变化。据此完成3~4题。对点演练3.自更新世以来,苏北平原沿海的海平面变化整体为( )A.先下降后上升 B.一直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 D.一直上升4.距今4 000年~3 000年莎草科较少,藜科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破坏显著 B.土壤盐分较多C.环境过于潮湿 D.干旱次数增加BC地球的圈层结构考点二(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震中震源波面断层断面地震与地震波模式图1、地震波2、地震波分类分类 方向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影响纵波(P波) 质点运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速度较快 固液气三态 不同介质传播速度不同上下颠簸横波(S波) 质点运动方向与波的传播发方向垂直 速度较慢 固体左右摇晃(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名称 界面划分 深度 横纵波速度变化 示意图莫霍面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 地表下平均33km处 (大陆部分)古登堡面 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 地表下2 900km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3、两个不连续面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迅速增加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一)地球的内部圈层080400900290051506370内核深度/km外核地核地幔下地幔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岩石组成地壳地幔地核上地幔圈层名称 不连 续面 深度 地震波的速度变化 特征地壳 莫霍 界面 古登 堡界面 平均 33千米 2900 千米 纵波和横波 速度明显加快 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固体外壳;厚度不一,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地 幔 上地幔 主要呈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温度、压力、密度增大下地幔 地 核 外核 液态的金属物质内核 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密度很大小结(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如化石形成于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风蚀地貌形成于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喀斯特地貌形成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之间。(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圈层名称 含义 组成 特点与意义大气圈 地球外部厚厚的气体层 气体和悬浮颗粒物,包括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 地球生命存在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水圈 地表和近地表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 海洋水、湖泊水 陆地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连续但不规则岩石圈 (过渡圈层) 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 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主要为岩石 是板块构造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将全球的岩石圈划分为主要的六大板块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环境的总称 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 a.不独立占有空间,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b.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等圈层关系密切,彼此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对点演练AD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土耳其发生了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地质研究表明,早第三纪末期,喜马拉雅山脉在强烈的造山运动中隆起,成为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的( )A.地壳 B.软流层 C.上地幔 D.下地幔2.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时期,地球上出现并繁盛的生物种类是( )A.无脊椎动物 B.鱼类 C.恐龙 D.哺乳类对点演练CA下图为火山岛形成示意图,图中各岛屿形成于同一热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形成图中岛屿的物质来源于( )A.地核 B.下地幔C.上地幔 D.地壳4、图示a、b、c、d链状火山岛中形成时间最早的是( )A.a B.bC.c D.d对点演练AD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该钻井( )A.未穿透地壳 B.深达莫霍面C.已穿透岩石圈 D.即将穿透地幔6.该钻井深达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A.侵入岩 B.喷出岩C.变质岩 D.沉积岩(2019·海南地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