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一轮学案】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5课 人与环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生物一轮学案】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5课 人与环境(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5课 人与环境
[复习目标] 1.通过分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生命观念) 2.分析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培养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 3.通过分析全球生态问题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关注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主动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社会责任)
考点一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1)生态足迹
①概念: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②特点
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b.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例如,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也会增大生态足迹。
[教材深挖]
(选择性必修2 P87思考·讨论2)绿色出行、“光盘行动”、节水节能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还有哪些可以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
提示:不浪费食物,节约用水、用电,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消费等。
(2)我国人口情况和发展现状
①情况:人口基数大,未来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还将加速。
②现状
a.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明显下降。
b.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③采取的措施: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主要类型及原因
主要类型 主要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 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水资源短缺 人口剧增及人类的活动
臭氧层破坏 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
土地荒漠化 植被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丧失 生物生存的环境被破坏
环境污染 石油泄漏、倾倒污染物等
(2)特点:全球性。
(3)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4)措施: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易错辨析]
1.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
2.目前全球还没有进入生态超载状态。(×)
3.水泥的生产不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4.最为常见的环境污染是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5.我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
1.生态盈余或生态赤字
常见状况 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盈余 生态承载力总量>生态足迹总量 生态系统能够维持正常的结构与功能,可持续发展
生态赤字 生态承载力总量<生态足迹总量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引发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水污染的产生与解决办法
(1)水污染的类型
污染类型 成因 危害
无机污染 水体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 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浑浊度增加,进一步加剧水质恶化,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有机污染 水体中富含有机物 异养型生物繁殖,水体缺氧,鱼、虾等水生生物死亡,进而使河水变黑、发臭
重金属、农药污染 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 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的重金属等浓度较高
(2)解决水污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污水排放。对不可避免产生的污水,要集中到处理厂进行净化。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沉降过滤、化学反应分解等,最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利用生物分解的办法降解。
命题点1 围绕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考查生命观念及社会责任
1.(2022·日照三模)生态足迹是指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中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大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餐厨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可以减小生态足迹
B.改善饮食结构、减少肉食摄取比例可以缩短食物链,从而减小生态足迹
C.建立沙滩保护区、K值强度的捕捞量等均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
D.培育农作物良种、建设生态农业等措施均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
解析:选C。餐厨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可以减小生态足迹,A正确;改善饮食结构、减少肉食摄取比例可以缩短食物链,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从而减小生态足迹,B正确;建立沙滩保护区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持续K值强度的捕捞量会降低生态承载力,C错误;培育农作物良种、建设生态农业等措施可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生态承载力,D正确。
命题点2 围绕环境污染实例考查社会责任
2.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SO2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
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解析:选B。化石燃料大量燃烧导致CO2排放过量,打破了生物圈的碳平衡,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大量排放SO2会形成酸雨。
3.(2020·海南卷)海洋污染已成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海南管辖的海域面积大,保护好海洋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性污染物排入、海上活动和直接向海洋倾倒废物
B.赤潮和水华的发生与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有关
C.海洋污染使海洋生物死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D.红树林生态修复是保护沿海海洋环境的重要举措
解析:选B。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性污染物排入、海上生产活动(如采油、航运)以及直接向海洋倾倒废物,A正确;赤潮的发生与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有关,而水华的发生与人类活动造成淡水富营养化有关,B错误;海洋污染导致很多海洋生物死亡,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C正确;红树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修复是保护沿海海洋环境的重要举措,D正确。
考点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教材深挖]
(选择性必修2 P93批判性思维)有些威胁生物多样性的生产建设活动,不一定都是人类主观上要对野生物种赶尽杀绝。例如,修建高速公路、铁路造成某些野生物种栖息地的碎片化。这给你什么启示?
提示:要特别警惕人类无意中铸大错。在进行生产建设活动前,要预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统筹考虑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等多方面的因素,作出最合理的决策。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易错辨析]
1.栖息地碎片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2.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3.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4.丹顶鹤在我国东北地区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
5.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就地保护。(√)
1.分析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在关系
2.从分子水平及进化角度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1)分子水平
―→
(2)进化角度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命题点1 围绕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及其保护考查生命观念与社会责任
1.(2021·广东卷)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选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题干中描述了146种水鸟,体现了物种多样性,而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等生态系统,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C符合题意。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
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易地保护
D.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间接价值
解析:选C。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目前人类尚不明确的使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B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属于易地保护,C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生物的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直接价值,D错误。
命题点2 围绕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外来物种入侵考查科学探究及社会责任
3.(2021·河北卷)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典型湿地 季节性湿地 中度退化湿地 严重退化湿地
湿地特征 常年积水 季节性积水 无积水 完全干涸,鼠害严重
生物多样性指数 2.7 2.4 2.1 1.5
鸟类丰富度 25 17 12 9
注: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平。
A.严重退化湿地中的鼠类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网结构最为复杂
B.因湿地退化食物不足,鸟类死亡率增加导致丰富度降低
C.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
解析:选D。严重退化湿地中鼠害严重,鸟类丰富度降低,食物网结构简单,A错误;丰富度是物种数目的多少,鸟类死亡率增加会使种群密度下降,不一定会使物种数目减少;B错误;湿地自我调节能力是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C错误;由题表可知,湿地退化会使湿地积水减少,直至完全干涸,因此湿地退化在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下降,即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D正确。
4.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解析:选B。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如引入我国的水葫芦、食人鱼等),则首先会减少当地的物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主要通过食物链的方式造成其他物种消失或者濒危),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错误。
考点三 生态工程
1.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教材深挖]
(选择性必修2 P101旁栏思考)从协调原理出发,想一想,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应选择哪些树种?如果在该地区发展畜牧养殖业,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提示:我国西部地区缺雨干旱,土壤较为贫瘠,应该选择适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树种,如沙棘、山杏、刺槐、小叶锦鸡儿等。在西北地区发展畜牧养殖业,应该注意牲畜数量不能超过草地的承载力。
3.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
实例 问题 原理 对策 案例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能较多地产出,以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 循环、整体 建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湿地缩小和破坏 自生、协调、整体 控制污染、退田还湖 厦门筼筜湖的生态恢复工程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矿区生态环境问题 协调、整体 修复土地、植被恢复 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
4.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1)我国生态工程存在的问题
①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导,难以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
②设计缺乏高科技含量,生态系统的调控尚缺乏及时准确的监测技术的支持,缺乏理论性指导等。
(2)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
①生态危机:环境污染问题与人口激增、环境与资源破坏、能源短缺等问题结合在一起的“并发症”。
②解决措施:不但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需要生态工程发挥作用。
[易错辨析]
1.在湿地生态工程中,通过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自生。(√)
2.化学肥料是一切农业生产特别是种植业的基础。(×)
3.只有把生态与社会、经济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达到造林和护林的目的。(√)
4.社会习惯、法律制度等对生态工程建设没有影响。(×)
1.生态工程原理的分析与判断
2.归纳常见生态工程实例所遵循的原理
(1)无废弃物农业——遵循循环原理。
(2)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层次——遵循自生原理。
(3)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违背自生原理和协调原理。
(4)前面造林,后面砍树——违背整体原理。
(5)草原确定合理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遵循协调原理。
(6)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违背自生原理。
(7)湿地的破坏,水体的污染——违背自生原理。
(8)引种时考虑是否适应环境——遵循协调原理。
(9)在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时,既号召农民种树又要考虑农民生活问题——遵循整体原理。
命题点1 围绕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的判断考查生命观念及科学思维
1.(2022·山东济南质检)在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些实际问题,如“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菠萝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这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A.协调原理    B.整体原理
C.自生原理 D.循环原理
解析:选A。本题信息中“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菠萝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即引种时要注意栽种的生物是否与当地环境相协调、相适应,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2.为了改善环境,向某降雨量少的地区移栽大量杨树,结果造成杨树生长不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事例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B.该事例违背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C.不适宜栽种当地的适应环境的树种
D.生态工程建设时设计好适宜的栽种树种后,栽种量越多越好
解析:选A。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该事例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A正确;该事例没有违背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B错误;当地树种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为改善当地环境,适宜栽种当地树种,C错误;处理好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并不是栽种量越多越好,D错误。
[技法提炼]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判断方法
(1)强调物质循环、废物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循环原理。
(2)体现物种多,营养关系复杂→自生原理。
(3)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涉及环境承载力→协调原理。
(4)涉及自然、经济和社会,指整个系统,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整体原理。
命题点2 围绕生态工程的设计考查科学探究
3.(2020·全国卷Ⅱ)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问题:
(1)在植树造林时,一般认为,全部种植一种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与混合种植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相比,按照种植一种植物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在有机肥料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物种组成的复杂程度,种植一种植物,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过少,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所谓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或不受损害的能力。(2)由于有机肥料中有机物较多,故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分解人畜粪便、枯枝败叶中的有机物质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3)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金属元素,可以通过种植能吸收这些金属元素的水生植物,再从植物中回收金属。
答案:(1)低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或不受损害的能力 (2)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 分解者 (3)种植能吸收这些金属元素的水生植物,再从植物中回收金属
[真题演练]
1.(2022·广东卷)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时指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要充分认识其对国家的战略意义。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海南热带雨林的直接价值体现在其(  )
A.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被誉为“绿色水库”
B.是海南省主要河流发源地,可提供灌溉水源,保障农业丰产丰收
C.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D.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CO2,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
解析:选C。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是生态系统调节方面的作用,属于间接价值,A不符合题意;是海南省主要河流发源地,能提供灌溉水源,保障农业丰收主要是热带雨林生态调节的体现,属于间接价值,B不符合题意;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属于旅游观赏价值,是直接价值的体现,C符合题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CO2,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是其在碳循环等环境调节方面的作用,属于间接价值,D不符合题意。
2.(2022·湖北卷)生态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导致长江中下游生态退化,渔业资源锐减,长江江豚、中华鲟等长江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为了挽救长江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长江10年禁渔”等保护政策,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长期禁渔
B.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
C.长江保护应在优先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D.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人工养殖场,进行易地保护和保种
解析:选B。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A错误;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B正确;长江保护应在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地方经济发展,C错误;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D错误。
3.(2021·辽宁卷)辽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辽河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右侧为对应植物叶片或茎的横切面示意图,空白处是气腔。
A.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D.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解析:选A。丙与丁的分布是由地形的起伏导致的,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四种植物生活在“水体——河岸带”,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充分利用了环境资源,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正确;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抵抗力稳定性增强,D正确。
[长句特训]
(2022·福建连城县模拟)鬼箭锦鸡儿(灌木)和紫羊茅(草本)是高寒草甸系统的常见植物。科研人员分别模拟了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如图。
注:相对生物量=单株干重/对照组(C1T1)单株干重。
据图回答:
设问形式1 必备知识及其应用类命题
(1)CO2浓度和温度都会影响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体现了植物在生态系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中的重要作用。
设问形式2 实验结果分析类命题
(2)本研究中,仅CO2浓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仅温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问形式3 假说验证类命题
(3)两个实验的C2T2组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不同。科研人员据此推测,在群落水平,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这两种植物比例发生改变。为验证该推测是否成立,应做进一步实验。请给出简单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推测成立,说明温室效应加剧可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分别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CO2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体现了植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2)据图可知,相同条件下,提高CO2浓度,鬼箭锦鸡儿和紫羊茅的相对生物量都得以提高,故仅CO2浓度的升高,都可以促进两种植物的生长。若仅提高温度,在鬼箭锦鸡儿实验中,相同条件下常温组的相对生物量都高于高温组,而紫羊茅实验中,相同条件下高温组的相对生物量高于常温组,因此,仅提高温度,会抑制鬼箭锦鸡儿的生长,而促进紫羊茅的生长。(3)根据题意,在群落水平上,温室效应加剧可能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鬼箭锦鸡儿和紫羊茅的比例发生变化,即导致群落发生了演替。若要验证该推测,则可将鬼箭锦鸡儿和紫羊茅种植在一起,比较温室效应加剧前后该区域两种植物的相对生物量的变化。若推测成立,说明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对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产生影响。
答案:(1)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2)促进鬼箭锦鸡儿、紫羊茅生长 抑制鬼箭锦鸡儿生长,促进紫羊茅生长 (3)将紫羊茅与鬼箭锦鸡儿种在一起,比较温室效应加剧前后相对生物量的变化 速度与方向
第5课 人与环境
[基础练透]
1.近年来,北京市人口数量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常住人口大体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
B.常住外来人口的变化只受到迁出率影响
C.该数据通过人口普查获得,属于调查法
D.人口数量少,不意味着个人生态足迹小
解析:选B。据图可知,常住人口增长率在2016年前大于0,说明人口一直在增长,常住人口增长率在2016年后小于0,说明人口一直在减小,因此常住人口大体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A正确;常住外来人口的变化会受到迁出率和迁入率的影响,B错误;调查方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该数据通过人口普查获得,属于调查法,C正确;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要的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人口数量少,不意味着个人生态足迹小,D正确。
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引入外来物种,增加物种多样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B.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下降,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C.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碳的氧化物造成的
D.大气的平流层中臭氧可以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长波辐射的伤害
解析:选B。盲目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引起生物入侵,破坏环境,A错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下降,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B正确;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造成的,C错误;大气的平流层中臭氧可以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D错误。
3.(2022·渝中区模拟)温室效应和雾霾天气是当今地球生态环境面临的两大问题。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引起大范围雾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导致雾霾天气的细颗粒物和温室气体均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治理温室效应和雾霾天气都需要解决煤炭燃烧污染问题
C.雾霾天气和温室效应的出现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
D.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还包括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解析:选C。导致雾霾天气的细颗粒物和温室气体均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引起温室效应和雾霾天气,所以治理温室效应和雾霾天气都需要解决煤炭燃烧污染问题,B正确;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并不意味着自我调节能力丧失,C错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还包括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D正确。
4.(2022·东北三省四市二模)我国已经启动了亚洲象生态保护项目。研究显示,亚洲象目前在西双版纳地区仅存300余头,分布于5个互不连通的地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可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照或摄像的方法
B.人类开垦农田、修建公路等活动可能导致亚洲象栖息地“碎片化”
C.对亚洲象受损栖息地开展修复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物种多样性
D.可通过研究其活动轨迹构建生态廊道来促进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解析:选C。在动物的栖息地布设若干台红外触发相机,恒温动物一靠近,就会触发相机自动拍摄照片或视频,利用计算机分析处理,可以调查动物的种群数量,亚洲象是恒温动物,可以用此种方法调查它的种群数量,A正确;人类活动,如开垦农田、修建公路和住房等,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亚洲象的栖息地处于隔离状态,导致栖息地“碎片化”,B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对亚洲象受损栖息地开展修复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保护物种多样性,C错误;研究亚洲象活动轨迹构建生态廊道可以打破亚洲象种群之间的隔离,促进种群间的基因交流,D正确。
5.(2022·北京市丰台区二模)2021年10月12日,为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习近平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森林和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设立国家公园可以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
B.设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D.可将各地濒危野生物种都迁移到国家公园加以保护
解析:选D。设立国家公园可以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A正确;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C正确;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保护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其中保护的生物本来就生活在保护区内,而不是接纳各地迁移来的濒危野生物种,且部分濒危物种可能无法在自然环境中繁衍生存,需要在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进行相应保护,D错误。
6.如图表示某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就图示而言,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循环原理
B.在玉米田中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可提高抵抗力稳定性,遵循自生原理
C.此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
D.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原理的体现
解析:选C。该生态工程中,某环节产生的废物可以作为另一个环节的原料或资源,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遵循循环原理,A正确;在玉米田中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生物多样性提高,可提高抵抗力稳定性,遵循自生原理,B正确;能量是不可能循环的,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C错误;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原理的体现,D正确。
7.(多选)亚洲鲤鱼是美国人对青鱼、草鱼、鳙鱼、鲢鱼、鲫鱼及鲤鱼等原产于亚洲的鲤科鱼类的通称。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自中国引进亚洲鲤鱼,目的是控制池塘里过多的浮游植物和微生物,改善水质。亚洲鲤鱼的适应性较强,随着其数目的增多,已危害当地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引进外来物种就会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B.亚洲鲤鱼在美国天敌稀少才造成灾害,所以引进外来物种时要同时引入它的天敌
C.亚洲鲤鱼跟美国南方池塘的原生鱼类争夺食物和空间,造成本地物种的大量死亡
D.解决外来物种入侵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选ABD。很多时候引入外来物种是必要的,但在引入以前对其利弊要充分评估,对其带来的生态影响要做好充分的防范,避免盲目引入,A错误;亚洲鲤鱼在美国泛滥的原因主要是其适应性强,在当地几乎没有天敌也是重要原因,但引入外来物种的天敌要考虑其可能不只捕食引入的物种,还捕食当地的原有物种,带来更大的损失,B错误;外来物种的危害主要就是跟当地物种争夺食物和空间,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破坏生物多样性,C正确;解决外来物种入侵的办法,只发挥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不够的,还要考虑间接价值等,D错误。
8.垃圾分类无疑是最近最热的话题之一,我国有多个城市将垃圾分类纳入法制框架,城市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对城市环境的治理要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来考虑,即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2)城市过度的人工碳排放,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导致大气中的CO2浓度偏高从而形成________效应。科研人员通过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煤能源,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3)建设“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的通常做法是做到雨水回收利用,城市蓄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生植被辅助净化,这些植物的引种需遵循____________原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了__________原理。
(4)城市中的垃圾经过降解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成分)。根据生态工程方面的内容,请你列举出一种实现城市垃圾降解的处理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2)城市过度的人工碳排放,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导致大气中的CO2浓度偏高从而形成温室效应。科研人员通过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煤能源,突出的优点是减少了环境污染。(3)建设“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的通常做法是做到雨水回收利用,城市蓄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生植被辅助净化,这些植物的引种需遵循协调原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了整体原理。(4)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城市中的垃圾经过降解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根据生态工程方面的内容,实现城市垃圾降解的处理办法如: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燃烧发电等。
答案:(1)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2)温室 减少了环境污染 (3)协调 整体 (4)分解者 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燃烧发电等
[能力提升]
9.(2022·辽宁省名校联盟)大气中臭氧层的破坏导致到达地表的UV-B辐射(紫外辐射B波段,波长范围320~280 nm)增加,高剂量UV-B辐射可诱导植物细胞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ROS)。在正常代谢状态下,细胞内可通过清除ROS的酶促系统等使细胞中ROS的产生和清除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参与ROS清除的关键酶。研究发现,拟南芥rcd1-1突变体在UV-B辐射下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细胞内SOD表达水平较高。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ROS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易导致细胞衰老
B.ROS伤害类囊体膜和蛋白质,导致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下降
C.UV-B辐射引起植物代谢异常或基因突变是通过ROS实现的,与其直接作用无关
D.rcd1-1突变体清除ROS能力提高,对UV-B辐射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
解析:选C。ROS是活性氧自由基,能攻击正常的分子,如蛋白质,导致其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A合理;由分析可知,ROS会攻击磷脂和蛋白质,损伤类囊体膜和酶,导致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下降,B合理;由分析可知,UV-B辐射可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ROS),攻击DNA而引起基因突变,UV-B也可以直接造成DNA损伤,C不合理;拟南芥rcd1-1突变体在UV-B辐射下细胞内SOD表达水平较高,产生大量的SOD,清除ROS能力较强,可降低ROS对细胞的损伤,表现出对UV-B辐射有一定的耐受性,D合理。
10.(2022·东北三省四市二模)海南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过度放牧导致当地天然草地退化,引发水土流失,加剧了土地沙漠化。2005年起,政府实施了生态工程建设,种植了抗旱抗风沙的植被,科学确定载畜量。如表是海南州生态工程实施前后总生态足迹与总生态承载力的统计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年份 总生态足迹(×104 hm2) 总生态承载力(×104 hm2)
2005年 165.5 178.7
2017年 243.7 260.1
A.生态足迹是指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耕地、草地和林地的面积
B.当地居民适当减少食物中肉类所占的比例,有助于减少生态足迹
C.治理草地沙化和制定合理载畜量的措施遵循了自生和协调原理
D.数据显示2017年生态盈余较之前增加,表明生态工程建设初见成效
解析:选A。结合分析可知,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包括耕地、草地、林地、渔业用地、建设用地及碳足迹,A错误;适当减少食物中肉类的比例,可以缩短食物链,减少能量损耗,可减少生态足迹,B正确;种植抗旱抗风沙的植被和制定合理载畜量,利用了自生原理(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和协调原理(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的树种、考虑畜牧养殖的环境容纳量),C正确;生态盈余为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的差值,2017年生态盈余(16.4×104 hm2)较2005年生态盈余(13.2×104 hm2)有所增加,说明生态工程建设初见成效,D正确。
11.(多选)功能性灭绝是指某类生物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减少到无法维持繁衍的状态,是物种灭绝的前兆。功能性灭绝物种被成功挽回的例子极少,但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鸟类学家和众多志愿者却创造了这一奇迹——我国朱鹮数量由1981年的7只,增加到2021年的7000余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致功能性灭绝的因素可能包括气候变化、人类捕杀、环境污染等
B.功能性灭绝物种已不能有效的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如影响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
C.由于种群数量过少,功能性灭绝种群内个体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
D.早期保护朱鹮主要通过易地保护实现,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解析:选ABC。功能性灭绝是指种群数量减少到无法维持繁衍的状态,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的因素有气候变化、人类捕杀、环境污染等,A正确;功能性灭绝物种的种群数量过少,不能有效的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B正确;种群数量过少,则彼此间相互进行信息传递的频率低,种群内个体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C正确;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D错误。
12.(2022·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三模)某湿地是亚太地区水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为防风消浪引入互花米草。十几年后,调查发现该湿地鸟类的种群数量和多样性大大降低。
(1)互花米草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很强,入侵后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常呈现“__________”形增长。
(2)该湿地中的鸟类,有的以海三棱藨草的球茎和小坚果为食,有的以芦苇的嫩芽为食,还有的捕食生活在潮沟里的鱼类及底栖动物。由此可见,湿地为鸟类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但多数鸟类均不采食互花米草,且互花米草的大量繁殖还堵塞了潮沟。请用箭头和文字分析互花米草入侵导致鸟类种群数量和多样性下降的原因。
(3)为治理互花米草,有研究者构建了互花米草资源化利用工程,模式图如下。图中a表示互花米草等植物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b表示____________。此生态工程对互花米草进行了深度开发利用,实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
解析:(1)根据题干“互花米草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很强”,可知入侵后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常呈现“J”形增长。(2)湿地中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互花米草入侵后,一方面互花米草与本地植物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导致海三棱藨草、芦苇等植物的数量下降,多数鸟类均不采食互花米草,而以海三棱藨草、芦苇等植物为食,从而导致鸟类种群数量和多样性下降,另一方面互花米草的大量繁殖造成潮沟堵塞,导致鱼类、底栖动物数量下降,而鱼类、底栖动物是鸟类的食物来源之一,从而导致鸟类种群数量和多样性下降,相关流程图见答案。(3)由题图可知,b表示鸟、鱼、底栖动物等其他动物的遗体、排遗物等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图中的生态工程对互花米草进行了深度开发利用,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答案:(1)J (2)食物和栖息空间
(3)动物的遗体、排遗物等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 直接价值和间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