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世界气候类型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4世界气候类型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

资源简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介绍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及通过活动题和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分析特点,四种热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两种亚热带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三种温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两种寒带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内容较多,要分两个课时,本文通过对教材的整合,将热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作为第一课时内容,因为这两类气候差别大,可以引起学生视觉和认知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阶段已经学习了“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学生知道了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学会了分析气候资料的方法,掌握了纬度、地形、海陆分布以及人类对气候的影响,但由于本章内容难度偏大,因此,学生进入本节学习有一定难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同纬度地区形成不同气候类型的原因,热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
两类气候的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进而运用地理综合思维理解地理规律与地理现象的关系。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和每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
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进一步学会正确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特点,以及该特点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资料的对比、分析、综合整理等思维从而自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一、导入环节问题设计
1、图中A.B.C.D.E分别代表哪个温度带? 2、说说右图中这些热带景观 有何差异? 3、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 4、根据右图,你推测图中 A.B两地属于哪种热带景观?
问题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旧知,引导学生初步探知热带地区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的原因,学生通过思考逐步推进的问题了解其中的逻辑。 效果达成: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绝大部分以上问题能答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
二、自主学习环节问题设计
阅读教材P88-P89,完成下列任务 1、这四种气候主要分布在地球五带中的哪一带? 2、阅读教材P88-P89找出四种热带气候的分布地区,并上台指出来; 3、热带草原气候在哪个洲的分布面积最广?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哪个洲? 4、利用地图册P2,分析A地区也位于赤道地区,却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
问题设计意图:按照问题难易程度进行排列,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四种热带气候的分布,并能够在图中指出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效果达成: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在图中找、圈基本能完成任务,只是对于最后一个问题,只有极个别学生能分析出来,说明在讲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时,地形对气候影响这方面,学生可能还没有理解透彻。
三、合作探究环节问题设计
1、以上四种热带气候的气温有何共同点? 2、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分别具有怎样的气候特点?对人口分布有何影响?(播放亚马逊热带雨林视频) 3、根据热带季风气候气温曲线,最高平均气温出现在几月份?根据它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分布规律,推测该种气候易发生怎样的气象灾害? (出示南亚干旱、洪涝、高温图片) 4、从气温和降水比较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播放非洲动物迁徙视频)
问题设计意图:合作探究环节是本课时重点,着重培养学生分析气候资料能力,通过气候资料分析该气候特点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例如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气象灾害对生产生活影响、对野生动物迁徙的影响。此外,穿插一些图片和有趣的视频,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感受、欣赏千姿百态的地理环境。 效果达成: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气氛活跃,参与热情高,讨论热烈,组内成员各抒己见,产生了一些分歧,也碰撞了智慧的火花,例如:学生在探讨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对人口分布影响的时候,有的学生认为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稠密,而有的学生认为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稀疏。再加上视频的观看,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树立了人地和谐观。
四、学以致用环节问题设计
亚马孙河流城气候湿热,森林茂密,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帶雨林,产生的氧气占地球总氧量的三分之一,被称为“地球之肺”:该地区人烟稀少。結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主要是指( ) A.保持水土 B.释放氧气 C.物种丰富 D.涵养水源 2.亚马孙河流域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湿热,不利于人类生存 B.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C.早涝频繁,农业落后 D.资源不足,工业欠发达 3.合理开发和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措施得当的是( ) A.毁林开荒,发展农业 B.采育结合,多种经营 C.封山育林,禁止开发 D.招商引资,大力采伐 4.非洲有一种奇特的鱼叫肺鱼,当河流中有水时它用鳃呼吸,当河流没水时它用肺呼吸。这是长期适应哪一种气候环境的结果(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问题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效果达成:大部分学生能完成,第四题对学生来说相对较难,在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之间徘徊,后来通过点拨,非洲没有热带季风气候,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五、寒带气候
过渡:从气候角度来看,热带地区人们最渴望看到的是什么? 学生:……雪 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和认知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效果达成: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甚至迫不及待想去感受寒带气候的魅力。
问题设计意图: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请学生设计问题,改变之前的学习方式,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前通过对热带气候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学习方法,再加上平时在电视或书本里已经接触到两极地区,对之充满好奇,提出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既有趣又带点挑战的事情。 效果达成: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被点燃,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平时已经习惯了解决问题,对提出问题还不是很习惯,因此,问题设计过程中,学生喜欢生硬地模仿老师的提问方式,而不能结合具体情况和自己的思考来设计问题。由此说明,我们老师平时要注重对学生此方面能力的提高。
六、作业设计
读右面气温和降水柱状图,完成1-2题: 1.这种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2.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地区有( ) A非洲南部 B 亚洲东南部 C 南美洲中北部 D 欧洲西部 位于南亚的印度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据媒体报道,截至6月1日,印度部分地区高温天气导致的死亡人数已超过2200人。一名气象局发言人说,印度每年雨季到来前都面临高温天气的威胁。读材料,回答第3题 3.印度高温现象说明 A.气候是复杂多变的 B.气候是短时间天气的综合 C.天气是不可预测的 D.应建立对极端天气的预警和应急防范机制
问题设计意图:对整堂课进行检测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效果达成:完成情况较好,只是由于时间仓促,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下次可以考虑制作学案,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助推深度学习。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在设计过程中是比较顺畅的,从开始制作第一张PPT到最后一张,我的灵感不断涌现,这种灵感不是创造了一种新事物,而是对国培的感悟,对深度教学的一点感悟,对导师示范课和讲座的一点感悟,对多年教学的感悟……接下来,我对本次课的得失总结如下: 优点:1、教学设计比较新颖,将热带和寒带结合起来,当时的考虑是:亚热带比较重要,如果和热带一起讲会内容太多,所以将热带和寒带一起讲,没想到这样也挺好的,特别是那张冰与火碰撞的图片,我觉得恰到好处;2、问题设计有层次,紧密结合生活实际;3、讲练结合,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寒带时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这一方法是从易文婷老师那获得的灵感;4、素材选取恰当; 缺点:1、自主学习第三个问题有点难,绝大部分学生答不出来,所以问题设计没有结合学生学情,可以改为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哪个大洲;2、四种热带气候的分布讲太快;3、时间把控不到位。4、课堂语言设计不够精心和精炼;5、个人感觉教学设计得很好,但学生的反映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且凭我已有的水平又不知从哪些方面改进。6、板书设计比较差;7、如果更用心的话应该可以找到更精致的视频。 最后,我想说科学设问对地理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推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利器。同时,问题设计离不开深度学习理论的支撑,他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致力于培养具有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次教学设计虽达不到十分完美,但却是对之前传统教学的重大突破,它不是一味强调对气候特点的分析和记忆,而是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层层问题设计,激发学生兴趣。也没有先入为主地进行知识传授,而是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然后拨开层层迷雾,达到云见天开的效果,再加上视频的切入,引导学生感受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树立了学生人地和谐的观念,是一次从科学设问角度对深度教学的实践。推进深度学习是顺应时代的发展的需求,是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科学设问只是课堂教学推进深度教学的一方面,深度学习的推进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努力,教师要不断实践、体验、感悟、改进课堂教学。相信,在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念推动下,地理教育会越来越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