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测量:长度与时间课题 第1课时 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授课人素养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单位的换算.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 3.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4.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教学重点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教学难点 刻度尺的估读和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师:观察下列图片,图甲中帽檐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哪个较长?图乙中两个中心圆哪个面积较大? 甲) 乙) 生:图甲中CD较长;图乙中上边的中心圆较大. 师:用尺子实际量一量,你有何发现? 生:图甲中AB与CD一样长;图乙中两个中心圆一样大. 导入语:仅凭感觉判断物体的长度,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描述,必须利用仪器进行测量.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测量的知识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教学 教师板书课题并展示教学目标 一、长度的测量单位 【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长度的单位?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丈、尺、寸、里、公里(千米)、厘米、毫米、微米等. 【教师讲授】 中国使用里、丈、尺、寸等长度单位.英美国家使用英里、英尺、英寸等长度单位.单位不统一,导致交流不方便,因此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 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国际单位制都是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世界各国都能接受的实物为标准. (1)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是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单位换算 ①进制:千进制:km、m、mm、μm、nm;十进制:m、 dm、cm、mm ②换算:数值不变,乘目标单位与原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为目标单位. 千进制大化小乘103,小化大除以103.十进制大化小乘10,小化大除以10. ③科学记数法 【例1】 某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cm(填上适当的单位);一个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90 nm. 【针对训练】 ①12.56 cm=12.56×10-2 m=0.1256 m ②314 μm=314×10-6 m=314×10-6×102 cm =0.0314 cm 2.常见物体的长度 课桌的高度约75 cm;物理课本长度约2.5 dm;每间教室的高度约3.3 m…… 二、长度的测量 【过渡设问】知道了长度及其单位,那我们怎么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教师讲授】 1.基本工具:刻度尺 其他工具:三角尺、卷尺、皮尺等. 精确度高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千分尺)、螺旋测微器. 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巧记:选、放、看、读、记) 使用前:(1)根据实际需要择刻度尺,并看清: ①零刻度线(起始刻度,是否磨损);②量程(测量范围);③分度值(相邻刻度线间的长度,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常见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0.1 cm),米尺的分度值为1 cm. 使用时:(2)正确置刻度尺: ①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②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③用厚刻度尺时,要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 【例2】 图中用厚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哪个是正确的? (3)观: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视线应与尺面垂直,不能歪斜. (4)数:测量值要读准确值和估计值.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 准确值是指准确读出的数字,由分度值决定.估计值是指准确值下一位数字,且仅有一位. (5)录:记录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无意义的. 零点修正法:零刻度线磨损时,要将其他刻度线(常选整数值)作为起始刻度测量,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 【例3】 如图所示,用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__m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2.15cm. 【学生练习】分组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如手掌、文具盒等).在测量过程中回顾测量方法. 三、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过渡设问】同学们能想办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吗? 【教师讲授】 1.累积法:适合微小物体的测量.测出多个相同微小量的总长度,除以个数即可.如测纸张厚度、细丝直径等. 2.三角板刻度尺配合法(平移法)要点:夹紧、对齐、垂直.方法:两板一尺、一板一尺.如测量硬币、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3.化曲为直法(棉线法): 用无伸缩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做好两端标记,然后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棉线上两个标记间的长度即为曲线长度.如测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 4.滚轮法:用轮子沿较长的线段滚动,记下轮子滚动圈数,测出轮子的直径,算出周长,用轮子周长乘圈数就得线段的长度.如测跑道或道路长度,汽车里程表,这种方法属于替代法.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及时回顾、应用,落实知识 学生思考并尝试作答课堂小结 见PPT课件课堂检测 见PPT课件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2课时 时间的测量 测量误差课题 第2课时 时间的测量 测量误差 授课人素养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秒表测量时间.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教学重点 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教学难点 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有效办法.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游戏名称:一分钟有多长? 游戏规则:老师发出口令后,请大家一起闭上眼睛,当你估计时间到了一分钟时,睁开眼睛.早睁眼、晚睁眼3秒以上的同学要接受“惩罚”.选出两名裁判,站到台前监督. 游戏结束后,让两名监督的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看到的现象.结果是接受“惩罚”的同学有很多,这说明凭感觉来估测时间是不可靠的.生产、生活中要进行各种测量,如测量温度、时间、速度、质量、体积、面积等,可见借助专业的工具或仪器进行精确测量是十分必要的.导入语:好,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时间的测量.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教学 教师板书课题并展示教学目标 一、时间的测量单位 【教师提问】生活中我们是如何测量时间的? 【教师讲授】 1.基本单位:秒,符号:s 常用单位:年、月、天、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等. 2.单位换算 1 h=60 min;1 min=60 s;1 s=103 ms;1 ms=103 μs 二、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 【过渡语】古人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发明了日晷. (1)古代用日晷、沙漏;(2)现代用钟、表;(3)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也是实验室和运动场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2.机械秒表的使用 (1)机械秒表结构: ①表盘:大盘(长针,单位s);小盘(短针,单位 min).大盘分30 s和60 s两种. ②AB按钮:A按钮用来旋紧发条、开始计时、暂停计时.B按钮用来停止计时、指针回零. (2)使用方法:启动、暂停、停止、回零. (3)读数:秒表读数=小盘分读数+大盘秒读数. ①若大盘是30 s的,当分针过半刻度时,大盘读数加30 s. ②小盘,一圈15 min,一格1 min,半格0.5 min;大盘,一圈30 s,一小格0.1 s.机械秒表量程15 min,分度值0.1 s. 【演示实验】用机械秒表动画模拟操作,体验如何使用秒表. 【例1】 如图所示是某种机械秒表的实物图,大表盘一圈度量的时间是30__s,分度值是0.1__s,小表盘一圈度量的时间是15__min,分度值是0.5__min.图中记录的时间是2 min38.4 s. 【学生练习】播放一段晨跑视频,请同学们用秒表分组记录时间. 三、测量误差 【过渡设问】刚才各小组记录的时间一样吗? 答:不一样 这是为什么? 【教师讲授】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存在一定的偏差. 2.误差产生原因主要来自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如测量工具的精确度,测量人读数时估计值不同. 3.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主要);(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4.错误产生的原因:(1)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2)读数、记录结果时粗心. 5.减少错误的方法: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可避免错误. 6.误差和错误的主要区别: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而错误能避免. 7.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例2】 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自己拳宽的几次数据分别为:9.16 cm、9.17 cm、9.18 cm、9.10 cm,则其最终的测量结果是9.17cm. 及时回顾、应用,落实知识课堂小结 见PPT课件课堂检测 见PPT课件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