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高考化学三年(2022-2024年)真题精编卷(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九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高考化学三年(2022-2024年)真题精编卷(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高考化学三年(2022-2024 年)真题精编卷
专题九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3 h时异山梨醇的浓度仍在增大,1,4-失水山梨醇的浓度仍在减小,说明
此刻反应②未达到平衡状态,即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A错误;由题图可知,
3 h时山梨醇的浓度已为 0,副产物的浓度不变,说明反应①、③均是不可逆反
应,15 h后异山梨醇的浓度不再变化,1,4-失水山梨醇的浓度大于 0,说明反应
②是可逆反应,则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①>②,B正确;0~3 h内平均速率 v(异
0.042 mol kg 1
山梨醇) 0.014 mol kg 1 h 1,C 正确;反应②使用催化剂能
3 h
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时间,但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
响,故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其平衡转化率,D正确。
2.答案:C
解析:实验①中,0~2小时内平均反应速率
v SeO2 (5.0 1.0) 10
5 mol L 1 5
4 2.0 10 mol L
1 h 1 ,A错误;实验③中水
2 h
样初始 pH 8,溶液呈弱碱性,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得离子方程式为
2Fe SeO2 4 4H2O 2Fe(OH)3 Se 2OH

,B错误;由实验①、②可知,其
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增加纳米铁质量,反应速率加快,C正确;由实验②、③可
2
知,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减小水样初始 pH,SeO4 的去除效果更好,但若水
样初始 pH 2 太小,与H 反应的纳米铁的量增多,从而影响SeO4 的去除效果,D
错误。
3.答案:C
解析:图中白圈标记的曲线代表气体温度, L4处与 L5处对应的温度不同,平衡
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故 L4处与 L5处的平衡常数不同,A错误;由图可知,随着
气体在绝热反应管中前进,气体温度不断升高,说明有热量放出,而反应
化学·参考答案 第 1页(共 9页)
① H1 0,故反应② H2 0,B错误;从 L5 到 L6,甲醇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
说明反应②在向右进行,反应②消耗 CO,而 CO体积分数没有明显变化,说明
反应①也在向右进行,反应①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其向右进行时,n H2O
增大,反应②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且没有H2O的消耗与生成,故 n总减小
而n H2O 增加,即H2O的体积分数会增大,故 L6处的H2O的体积分数大于 L5
处,C正确;L1处,CO的体积分数大于CH3OH,说明生成的 CO的物质的量大
于CH3OH,两者反应时间相同,说明 CO的生成速率大于CH3OH的生成速率,
D错误。
4.答案:D
解析:主反应的产物为 CH3COOH,所以曲线 a、b代表 CH3COOH的分布系数,
曲线 c、d代表 CH3COOCH3的分布系数。CH3OH含量越高,副反应进行程度越
大,副产物越多,与题图所示副产物曲线变化情况不符,所以投料比 x 代表
n CO
n CH OH ,A错误;根据分析可知,曲线 c表示
CH3COOCH3分布分数,B错
3
误;根据分析可知,曲线 a或曲线 b表示 CH3COOH ,当同一投料比时,观
察图像可知T2时 CH3COOH 大于T1时 CH3COOH ,而T2 T1可知,温度越
高则δ CH3COOH 越大,说明温度升高主反应的平衡正向移动, H1 0;曲线
c或曲线 d表示 CH3COOCH3 ,当同一投料比时,观察可知T1时
CH3COOCH3 大于T2时 CH3COOCH3 ,而T2 T1可知,温度越高则
CH3COOCH3 越小,说明温度升高副反应的平衡逆向移动, H2 0,C错误;
L、M、N三点对应副反应 H2 0,且TN>TM=TL,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K L K M K N ,D正确。
5.答案:B
解析:MnO2是H2O2 分解的催化剂,与平衡移动无关,A错误;NO2 转化为N2O4
化学·参考答案 第 2页(共 9页)
的反应是放热的可逆反应,升温平衡向生成NO2 的方向移动,NO2 浓度增大,
混合气体颜色加深,B正确;铁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加热会使其表面的致密氧化
膜溶解,铁与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大量NO2 ,与平衡移动无关,C错误;
锌片与稀硫酸反应的过程中加入硫酸铜,锌置换出铜,进而构成原电池,从而使
反应速率加快,与平衡移动无关,D错误。
6.答案:C
解析:反应Ⅰ、Ⅲ为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Ⅱ的焓变为反
应Ⅰ和Ⅲ的焓变之和,故反应焓变:反应Ⅰ>反应Ⅱ,A正确;由图可知,开始阶段
主要生成产物Ⅰ,说明反应Ⅰ的速率快,故反应活化能:反应Ⅰ<反应Ⅱ,B正确;
K c(产物Ⅱ)反应Ⅲ的平衡常数 c(产物Ⅰ) ,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增大 HCl浓度
不能增加平衡时产物Ⅱ和产物Ⅰ的比例,C错误;开始阶段主要生成产物Ⅰ,所以
选择相对较短的反应时间,及时分离可获得高产率的产物Ⅰ,D正确。
7.答案:D
解析:将题给反应依次编号为①、②,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2可得
2CO(g) 2H2 (g) CO2 (g) CH4 (g) H 247.1 kJ mol
1
,A错误;生成CH4
的反应为放热反应,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左移,CH4 的平衡选择性降低,B
错误;由图像可以看出,当温度在 350 ℃~400 ℃时,CO2的实际转化率较高,
故该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约为 350 ℃~400 ℃,C错误;提
n
起始 H2
高 n CO 的值,反应①、②平衡均正向移动,
CO2平衡转化率增大,增大压
起始 2
强,反应①平衡正向移动,反应②平衡不移动,CO2平衡转化率增大,D正确。
8.答案:B
解析:图像分析
化学·参考答案 第 3页(共 9页)
结合图像分析可知,A正确,B错误;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常数
增大,结合图像可知平衡常数Ka Kb Kc,C正确;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
数不相等,恒温恒容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即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
9.答案:C
解析:由表格中数据可知,0~20 min,平均反应速率
v N2 v NH3 / 2 (2.40 2.00) 10 3 mol L 1 / (20 min 2)
1.00 10 5 mol L 1 min 1 ,A正确;催化剂表面积的大小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
响平衡,实验③中氨气初始浓度与实验①中一样,实验③达到平衡时氨气浓度为
4.00 10 4 mol L 1,则实验①达平衡时氨气浓度也为4.00 10 4 mol L 1,而恒温
恒容条件下,实验②相对于实验①为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因此实验②60 mim
平衡时 x 0.4,B正确;对比实验①、②可知,增加氨气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
C错误;对比实验①、③可知,催化剂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D正确。
10.答案:B
解析:反应开始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产物 Z的
平均生成速率逐渐减小,则0 ~1min内 Z的平均生成速率大于0 ~ 2 min内的,故
1 min时,Z的浓度大于0.20 mol L 1,A正确;4 min时生成的 Z的物质的量为
0.15 mol L 1 min 1 4 min 1L 0.6 mol,6 min时生成的 Z的物质的量为
0.10 mol L 1 min 1 6 min 1L 0.6 mol,故反应在 4 min时已达到平衡,设达到
平衡时生成了a molY,列三段式:
化学·参考答案 第 4页(共 9页)
2X(s) Y(g) 2Z(g)
初始量 / mol 2.0 0 0
变化量 / mol 2a a 2a
平衡量 / mol 2. 0 2a a 0.6
根据2a 0.6,得a 0.3,则 Y的平衡浓度为0.3 mol L 1,Z的平衡浓度为
0.6 mol L 1,平衡常数K c2 (Z) c(Y) 0.108,2 min时 Y的浓度为0.2 mol L 1,
Z的浓度为0.4 mol L 1,加入 0.2 mol Z后,Z的浓度变为0.6 mol L 1,
Q c2 (Z) c(Y) 0.072 K ,反应正向进行,故 v正 (Z) v逆(Z),B错误;反应生
成的 Y与 Z的物质的量之比恒等于 1:2,反应体系中只有 Y和 Z为气体,相同
V (Y) 1
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V (Z) 2,故 Y的体积分数始终约为
33.3%,C正确;由 B项分析可知 5 min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生成 Z为 0.6
mol,则 X的转化量为 0.6 mol,初始 X的物质的量为 2 mol,剩余 X的物质的量
为 1.4 mol,D正确。
11.答案:D
解析:催化剂只能决定化学反应快慢,不能决定反应是否发生,A错误;由图象
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相同时间内,催化剂导致的浓度变化更大,则催化剂Ⅰ使反
应活化能更低,B错误;2 min时,a曲线和催化剂Ⅱ曲线浓度变化的量相等,与
反应中 X、Y的化学计量数矛盾,a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Ⅰ时 X的浓度随 t的变化,
C错误;使用催化剂Ⅰ时,0~2 min内,
1
v(X) 1 v(Y) 1 4.0 mol L 1.0 mol L 1 min 1,D正确。
2 2 2 min
12.答案:C
解析:温度越高,达到平衡时,H2 的物质的量越少,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
移动,则该反应的ΔH 0,A错误;结合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状态,由图
象曲线变化趋势可知 a上面的曲线为 n H2O 随温度的变化曲线,B错误;化学
方程式中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故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化学·参考答案 第 5页(共 9页)
C正确;BaSO4为固态,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O4,H2的平衡转化率不变,D
错误。
13.答案:B
解析:反应 2达平衡时总压强 p2 4 10
3 Pa,则
p H2O p CO2 2 103 Pa,Kp p H2O p CO 6 22 4 10 Pa ,A正确;通
入NH3,温度不变,则反应 2的Kp p H2O p CO2 不变,即H2O(g)、CO2的
分压不变,反应 1的Kp p NH3 p H2O p CO2 也不变,则NH3的分压也
不变,故再次平衡后总压强不变,B错误;反应 1达平衡时的总压强
p1 3.6 10
4 Pa,若仅发生反应 1,
则 p NH3 p H2O p CO 12 32 1.728 10 Pa ,结合 A分析可得,平衡体系中
p NH 1.728 10
12 Pa3
3 6 2 4.32 10
5 Pa,故平衡后总压强为
4 10 Pa
2 103 Pa 2 103 Pa 4.32 105 Pa 4.36 105 Pa,C正确;缩小体积,温度不变,
则平衡常数不变,结合 B分析可知,D正确。
14.答案:CD
解析:由题图可知,T1比T2反应速率速率快,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有关,结合反
应速率方程知 k1 k A
0.5
2, 正确;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 kc H2 c CO2 ,
v(T ) k c 0.51 (H ) c(CO )则 1 2 1 2 1 ,T 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摩尔分数低于T 温
v(T2 ) k c
0.5
2 (H
1 2
2 )2c(CO2 )2
v T1 k 1度下平衡时,则 v T k ,B正确;温度不变,仅改变体系初始压力,虽然平2 2
衡不移动,但反应物的浓度改变,反应速率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改变,反
应物摩尔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变化,C错误;T2温度下,改变初始投料比,相
当于改变某一反应物的浓度,达到平衡时H2 和CO2的摩尔分数不可能相等,故
不能使平衡时各组分摩尔分数与T1温度时相同,D错误。
化学·参考答案 第 6页(共 9页)
15.答案:BD
解析:反应为乙苯制备苯乙烯的过程,开始反应物浓度最大,生成物浓度为 0,
所以曲线①表示的是正反应的 v t关系,曲线表示的是逆反应的 v t关系,A错
误; t2 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体系处于平衡状态,B正确;反应进行到时,
反应正向进行,故Q K,C错误;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的 v1、v2
都增大,D正确。
16.答案:AC
解析:由题意知,体系中存在①E+TFAA→F、②F→G、③G H TFAA,
由 E和 TFAA的初始浓度及反应过程知,要使 E完全反应,还需要③生成
0.02 mol L 1 TFAA,由题图知, t1时刻 H浓度小于0.02 mol L 1,故体系中有 E
存在,A正确;由题给反应路径和 N元素守恒知,体系中 H、G、F的总浓度应
为0.10 mol L 1,由题图知, t2 时刻 H和 G的浓度之和小于0.10 mol L 1,则体
系中一定存在 F,B错误;由图可知,反应刚开始 TFAA的浓度就迅速减小为 0,
则 E和 TFAA的反应速率非常快,该反应的活化能很小,C正确;反应
G H TFAA为可逆反应,则反应达平衡后 TFAA的浓度小于0.08 mol L 1,
D错误。
17.答案:AB
解析:恒温恒容条件下,速率常数不变,反应速率与物质的浓度相关,随 c(X)的
减小,c(Y)先增大后减小,则反应①的速率减小,反应②的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A错误;根据X Y、Y Z,可知在 Y的浓度达到最大值之前,单位时间
内 X的减少量等于 Y和 Z的增加量,故v(X) v(Y) v(Z),在 Y的浓度达到最
大值之后,单位时间内 Z的增加量等于 X和 Y的减少量,故 v(Z) v(X) v(Y),
B错误;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①的速率,但反应①的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
大的程度小于反应②的,且反应②的速率随 Y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故要提高 Y
的产率需要提高反应温度且控制反应时间,C正确;由图 b知,温度低于T1即大
化学·参考答案 第 7页(共 9页)
1
于 时,k1 kT 2,反应①为快反应,反应②为慢反应,总反应速率由慢反应决定,1
D正确。
18.答案:(1) 2C3H6 (g) 9O2 (g) 6CO (g) 6H O(g) ΔH 3854kJ mol
1
2 2
(2)190;>
(3)ad
(4)58.8%
(5)甲;反应Ⅰ平衡曲线为 N,恒压时充入水蒸气,Qp>Kp; ( x 2x)
1
解析:(1)设Ⅲ2C3H8O(g) 9O2 (g) 6CO2 (g) 8H2O(g) ΔH 3750kJ mol ,
根据盖斯定律Ⅲ-2×Ⅰ得
2C3H6 (g) 9O2 (g) 6CO2 (g) 6H2O(g) ΔH 3854kJ mol
1

4~8μs v(H O)= 3200 24402 1( )① 内, 2 ppm μs =190ppm μs
1
,则
8 4
v C3H8O v(H2O)=190ppm μs 1;
②0~4μs、4~8μs、8~12μs, c H2O 逐渐减小,说明反应速率减小,8~12μs内,
c H2O 400ppm,12~t μs内, c H2O 400ppm,则 t 12 4,即 t 16。
(3)H2O的分压不变,则C3H6的分压也不变,反应Ⅰ、Ⅱ各组分分压不变,反应
Ⅰ、Ⅱ均达到平衡,a正确;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
刚性密闭容器体积不变,则混合气体密度不变,不能作为反应Ⅰ、Ⅱ均达到平衡的
判据,b错误;当n C3H6 2n C6H12 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不能作为反应
Ⅰ、Ⅱ均达到平衡的判据,c错误; v正 H2O v逆 C3H8O ,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
等,反应Ⅰ达平衡,各组分分压不变,C3H6的分压不变,说明反应Ⅱ也达平衡,d
正确。
(4)设C3H8O的物质的量为 1mol,若 lmolC3H8O完全反应,理论上生成 1mol
化学·参考答案 第 8页(共 9页)
C3H6,因为反应Ⅰ、Ⅱ的转化率分别为 98%和 40%,反应Ⅰ生成
1mol×98%=0.98molC3H6,反应Ⅱ消耗了 40%C3H6,则达平衡时C3H6的物质的量
0.588mol
为 0.98mol×(1-40%)=0.588mol,所以丙烯的产率为 100%=58.8%。
1mol
(5)①反应Ⅰ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反应Ⅱ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
则升高温度,反应Ⅰ正向移动,Qp逐渐增大,反应Ⅱ逆向移动,Qp逐渐减小,即
反应Ⅰ为平衡曲线为 N,反应Ⅱ平衡曲线为M;在 350℃恒压平衡体系中充入少量
水蒸气时,对于反应Ⅰ而言,相当于增大生成物浓度,使得Qp>Kp ,即 lgQp增大,
反应Ⅰ的状态最有可能对应图中的甲;
②由图可知,350℃时达平衡后, lgQp=0,则 350℃时Kp =Qp=1,设水蒸气的平
衡分压为aMPa,则反应Ⅱ的C3H6起始分压为aMPa,对反应Ⅱ列三段式有
2C3H6 (g) C6H12 (g)
起始/MPa a 0
变化/MPa 2x x
平衡/MPa a 2x x
K xp= (a 2x)2
=1,解得 a ( x 2x)MPa。
化学·参考答案 第 9页(共 9页)高考化学三年(2022-2024 年)真题精编卷 实验序号 水样体积/mL 纳米铁质量/mg 水样初始pH
专题九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① 50 8 6
② 50 2 6
一、选择题
③ 50 2 8
1.【2024·黑吉辽卷】异山梨醇是一种由生物质制备的高附加值化学品,150 ℃时其制备过程及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15 h后异山梨醇浓度不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2 1 1实验①中,0~2小时内平均反应速率 v SeO4 2.0 mol L h
B. 2 + 3+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 SeO4 8H 2Fe Se 4H2O
C.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增加纳米铁质量可加快反应速率
D. 2 其他条件相同时,水样初始pH越小,SeO4 的去除效果越好
3.【2024·江苏卷】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过程中的主要反应(忽略其他副反应)为:
①CO2 g H2 g CO g H2O g H1 41.2 kJ mol 1
②CO g 2H2 g CH3OH g H2
A.3 h时,反应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225 ℃、8 106 Pa下,将一定比例CO2、H2 混合气匀速通过装有催化剂的绝热反应管。装置及
B.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①>②
L1、L2、L3 …位点处(相邻位点距离相同)的气体温度、CO和CH3OH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下
C.0~3 h平均速率 v(异山梨醇) 0.014 mol kg 1 h 1
列说法正确的是( )
D.反应②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其平衡转化率
2 2024· 2 2 .【 安徽卷】室温下,为探究纳米铁去除水样中SeO4 的影响因索,测得不同条件下SeO4
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
化学·专题九 第 1 页 共 6 页
A. L4处与 L5 处反应①的平衡常数 K相等 C.铁钉放入浓HNO3中,待不再变化后,加热能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B.反应②的焓变 H2 0 D.锌片与稀H2SO4反应过程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促进H2的产生
C. L6处的H2O的体积分数大于 L5 处 6.【2023·6浙江卷】一定条件下,1-苯基丙炔(Ph C C CH3 )可与HCl发生催化加成,反应如
D.混合气从起始到通过 L1处,CO的生成速率小于CH3OH的生成速率 下:
4.【2024·湖南卷】恒压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H3OH (g)和 CO(g),发生如下反应:
主反应:CH3OH(g) CO(g) CH3COOH(g) H1
副反应:CH3OH(g) CH3COOH(g) CH3COOCH3(g) H2O(g) H2
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两种含碳产物的分布分数
n CH COOH
CH3COOH 3 随投料比 x(物质的量定比)的变化关系如
n CH3COOH n CH3COOCH

3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过程中该炔烃及反应产物的占比随时间的变化如图(已知:反应Ⅰ、Ⅲ为放热反应),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焓变:反应Ⅰ>反应Ⅱ
B.反应活化能:反应Ⅰ<反应Ⅱ
C.增加 HCl浓度可增加平衡时产物Ⅱ和产物Ⅰ的比例
D.选择相对较短的反应时间,及时分离可获得高产率的产物Ⅰ
n CH3OH A.投料比 x代表 7.【2023·江苏卷】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为
n(CO)
B.曲线 c代表乙酸的分布分数 CO2 g 4H2 g CH4 g 2H2O g H 164.7 kJ mol
1
C. H1 0, H2 0
CO2 g H2 g CO g H2O g H 41.2 kJ mol 1
D.L、M、N三点的平衡常数:K (L) K (M) K (N)
5
5.[2023年北京高考真题]【2023·北京卷】下列事实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在密闭容器中,1.01 10 Pa 、 n CO2 : n H 1: 4起始 起始 2 时,CO2平衡转化率、在催化剂作用下
A.H2O2 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固体,促进H2O2 分解 反应相同时间所测得的 CO2 实际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CH4 的选择性可表示为
B.密闭烧瓶内的NO2 和N2O4的混合气体,受热后颜色加深
化学·专题九 第 2 页 共 6 页
n CH
生成 4 100% ( ) D.反应温度为T1,当容器内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n反应 C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9.【2022·6 浙江卷】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在某催化剂表面上发生氨的分解反应:
2NH3(g)
催化 剂 N2 (g) 3H2 (g),测得不同起始浓度和催化剂表面积下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
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0 20 40 60 80

① a 2.40 2.00 1.60 1.20 0.80
② a 1.20 0.80 0.40 x
A.反应 2CO g 2H2 g CO2 g CH4 g 的焓变 H 205.9 kJ mol 1 ③ 2a 2.40 1.60 0.80 0.40 0.40
B.CH 的平衡选择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A.实验①,0~20 min v N 1.00 10
5 mol L 1 min 1, 2
4
C.用该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约为 480~530 ℃ B.实验②,60 min时处于平衡状态, x 0.40
n H C.相同条件下,增加氨气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D.450 ℃ 起始 2时,提高 n CO 的值或增大压强,均能使
CO2平衡转化率达到 X点的值
2 D.相同条件下,增加催化剂的表面积,反应速率增大起始
8.【2023·湖南卷】向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CH 和一定量的H O,发生反应: 10.【2022·辽宁卷】某温度下,在 1 L恒容密闭容器中 2.0molX发生反应2X(s) Y(g) 2Z(g),4 2
n CH 有关数据如下:CH4 (g) H 2O(g) CO(g) 3H2 (g)。CH4 的平衡转化率按不同投料比 x x
4
随温度的 n H O

2 产物 Z的平均生成速率
时间段/min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mol L 1 min 1
0~2 0.20
0~4 0.15
0~6 0.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 min时 Z的浓度大于0.20 mol L 1
B.2 min时,加入0.20 mol Z ,此时 v正 (Z) v逆(Z)
A. x1 x2 C.3 min时,Y的体积分数约为33.3%
B. v v D.5 min时,X的物质的量为 1.4 mol反应速率: b正 c正
C.点 a、b、c对应的平衡常数:Ka Kb Kc
化学·专题九 第 3 页 共 6 页
11.【2022·广东卷】在相同条件下研究催化剂Ⅰ、Ⅱ对反应 X→2Y的影响,各物质浓度 c随反应 列说法错误的是( )
时间 t的部分变化曲线如图,则( ) A.反应 2的平衡常数为 4 106 Pa 2 B.通入NH3,再次平衡后,总压强增大
C.平衡后总压强为4.36 105 Pa D.缩小体积,再次平衡后总压强不变
14.【2024·山东卷】(双选)逆水气变换反应:CO2 (g)+H2 (g) CO(g)+H2O(g) H 0。一定
压力下,按CO2,H2 物质的量之比 n CO2 :n H2 =1:1投料,T1,T2 温度时反应物摩尔分数随时
0.5
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v kc H2 c CO2 ,T1、T2 温度时反应速率常
A.无催化剂时,反应不能进行 数 k分别为 k1、k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与催化剂Ⅰ相比,Ⅱ使反应活化能更低
C.a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Ⅱ时 X的浓度随 t的变化
D.使用催化剂Ⅰ时,0~2 min内, v(X) 1.0 mol L 1 min 1
12.【2022·广东卷】恒容密闭容器中,BaSO4 (s) 4H2 (g) BaS(s) 4H2O(g)在不同温度下达
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n)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1 k2
v T k
B.T、T 1 11 2温度下达平衡时反应速率的比值: C.温度不变,仅改变体系初始压力,反应物摩尔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不变
D.T2 温度下,改变初始投料比例,可使平衡时各组分摩尔分数与T1温度时相同
A.该反应的 H 0
15.【2023·海南卷】(双选)工业上苯乙烯的生产主要采用乙苯脱氢工艺:
B.a为n H2O 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C.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C6H5CH2CH3(g) C6H5CH CH2 (g) H2 (g)。某条件下无催化剂存在时,该反应的正、逆反
D.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O4,H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应速率 v随时间 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3.【2022·重庆卷】两种酸式碳酸盐的分解反应如下。某温度平衡时总压强分别为 p1和 p2。
反应 1:NH4HCO3(s) NH3(g) H2O(g) CO2 (g) p1 3.6 10
4 Pa
反应 2: 2NaHCO3(s) Na 2CO3(s) H2O(g) CO2(g) p2 4 10
3P a
该温度下,刚性密闭容器中放入NH4HCO3和Na2CO3固体,平衡后以上 3种固体均大量存在。下
化学·专题九 第 4 页 共 6 页
A.曲线①表示的是逆反应的 v t关系 B. t 时刻体系处于平衡状态 17.【2022·河北卷】(双选)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 X,发生反应的方程式2
C.反应进行到 t1时,Q K (Q为浓度商) D.催化剂存在时, v1 、 v2 都增大 为①X Y;②Y Z。反应①的速率 v1 k1c(X),反应②的速率 v2 k2c(Y),式中 k1、k2为
16.【2023·山东卷】(双选)一定条件下,化合物 E和TFAA合成 H的反应路径如下:
速率常数。图 a为该体系中 X、Y、Z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b为反应①和②的 ln k ~
1
曲线。
T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随 c(X)的减小,反应①、②的速率均降低
B.体系中 v(X) v(Y) v(Z)
C.欲提高 Y的产率,需提高反应温度且控制反应时间
D.温度低于T1时,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②决定
二、非选择题
18.[2022·福建卷]异丙醇 C3H8O 可由生物质转化得到,催化异丙醇脱水制取高值化学品丙烯
C3H6 的工业化技术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主要反应如下:
已知反应初始 E的浓度为 0.10 mol L 1,TFAA的浓度为 0.08 mol L 1 1,部分物种的浓度随时间的 Ⅰ.C3H8O(g) C3H6 (g) H2O(g) ΔH1 52kJ mol
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反应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Ⅱ. 2C3H6 (g) C6H12 (g) ΔH2 97kJ mol
1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2C3H8O(g) 9O2 (g) 6CO2 (g) 8H2O(g) ΔH 3750kJ mol
1
,则C3H6 (g)燃烧生成
CO2 (g)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在1350℃下,刚性密闭容器中的反应体系内水蒸气浓度与反应时间关系如下表:
反应时间 /μs 0 4 8 12 t 20
H O浓度 /ppm 0 2440 3200 3600 4000 4100A. t1 时刻,体系中有 E存在 B. t2 时刻,体系中无 F存在 2
1
C.E和TFAA F ①4~8μs内, v C H O _______ ppm μs ;反应生成 的活化能很小 D.反应达平衡后,TFAA的浓度为0.08 mol L 1 3 8
②t_______16(填“>”“<”或“=”)。
化学·专题九 第 5 页 共 6 页
(3)在恒温刚性密闭容器中,反应Ⅰ、Ⅱ均达到平衡的判据是_______(填标号)。
a.H2O(g)的分压不变
b.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c.n C3H6 2n C6H12
d. v正 H2O v负 C3H8O
(4)在一定条件下,若反应Ⅰ、Ⅱ的转化率分别为98%和 40%,则丙烯的产率为_______。
(5)下图为反应Ⅰ、Ⅱ达到平衡时 lgQp 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已知:对于可逆反应
c d
aA(g) bB(g) p (C) p (D) cC(g) dD(g) ,任意时刻Qp a ,式中p X 表示物质的分压)p (A) pb (B)
①在350℃恒压平衡体系中充入少量水蒸气时,反应Ⅰ的状态最有可能对应图中的_______点(填
“甲”“乙”或“丙”),判断依据是 。
②350℃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C3H8O,体系达到平衡后,测得C6H12 的分压为 xMPa,
则水蒸气的分压为_______MPa(用含 x的代数式表示)。
化学·专题九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