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出自统编版语文教材九下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 元是初中阶段最后一个诗歌教学单元,单元目标是厚植家国情怀,励志青春成长。 在教学中需要关联整个初中阶段诗歌教学,构建诗歌阅读策略,以朗读为主要教 学策略,提高诗歌赏析能力和审美能力。本诗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深情 的爱国之歌,具有沉重的历史厚重感。它写于1979年7月,我国进入改革开放 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走过那场“十年浩劫”,备尝艰辛的诗人,以赤子的目光, 注视着祖国的变化,怀着拳拳女儿心,用诗歌唱出了对祖国无限深情。全诗四节, 有四组意象群,以递进形式铺排组合,既写出了祖国从苦难贫穷到新生希望的发 展历程,也表达了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体现那一代青年人共同 心声,具有普遍性。在教学中设置“学习知识卡”辅助阅读理解,“导学案”促 进对诗歌的整体感知,以诵读为主要教学策略,感受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 亢的语言节奏;把握独特的意象群;体会深沉凝重的爱国情;陶冶情操,厚植家国 情怀。
二、学情分析
诗歌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朗读便是欣赏诗歌的方法之一。这首诗先抑 后扬,体现出一种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非常适合朗诵。九年 级的学生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学习诗歌的相关方法,基本懂得通过诵 读、抓住诗歌意象等手法赏析诗歌,但结合具体文章来讲,学生还不能很好地和 内容结合,深入分析。由于学生对其年代了解甚少,很难把握里面的深沉情感, 所以课前让学生自主查阅历史背景,教师在课堂上营造气氛并作适当点拨,让学 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试着让自己与诗中的意象相互交融,使情感得到共鸣,这样不 仅能朗读出正确的语气,还能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感情。本次授课重点目标是进 一步教会学生通过诵读、抓意象的方法学习诗歌,希望通过本诗的学习,使学生 思想、情感都得到熏陶,把爱国之情化为爱国之行。
三、教学目标
1.文化自信:有感情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2.语言运用:结合所学,仿写诗歌。
1
3.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学会分析诗歌意象,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爱 国主义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难点:学会分析诗歌意象,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五、教学设计思路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与其他一般直抒胸臆的爱国诗有所不同,运用了
群组式的意象,并把个人的情感全部融入到意象上;她由此抒发的情感也是多变
的:由因祖国贫穷凋敝而悲哀到苦寻复兴理想的痛苦,再由改革开放百废待兴带
来的喜悦到投身建设重振雄风的热烈奔放。一首诗歌,四种情感交织,这样波澜
起伏的情感学生通过初读是很难领悟到的,只有通过教师的引导,一次次层递性
朗读,一次次有目的地深入文本,才能清晰准确地掌握诗歌传递的信息和脉搏。
基于此,我设计了“范读正其音”、“品读明其意”、“演读诵其情”三个环节。这
三个环节的设置力求达到层层深入文本,一读一得的教学效果。如“范读正其音” 的环节着力解决读音,目标是读得流畅,整体感知,体会情感;“品读明其意”
的环节着力解决意象的分析与解读,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重音、节奏、情感的把握, 这一部分是该课的重点;“演读诵其情”环节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情 感融进内心并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学以致用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三个读 的环节层层递进,力图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目标。
众所周知,“读而不作则罔,作而不读则殆”。只有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教 学,借此培养学生的迁移与发散意识,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以读促写”。基于此,我设计了“妙笔续其意一一拓展训练”这一环 节,旨在让学生在写的同时升华作者情感,在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迸发出自 己的感悟,达到文我合一的目的。从教学的时间来看,学生是可以达到预设目标 的。所以,这便使我有了一些思考,在阅读教学中多渗透一些写作环节,不失为 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一一既深化了对文本的解读,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于 漪老师曾经说:“真正好的语文课,要上得一清如水。”这“一清如水”,是对语 本位的回归,是对“听”“说”“读”“写”的落实,是我们语文人洗尽铅华后的回 家之路。
2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个视频给你们带来怎样的感受 (生齐说)。这是今年奥运会乒乓 球混双比赛结束后的颁奖仪式。当我听到在异国他乡的真人版的《义勇军进行曲》, 我瞬间泪目了,此刻,“爱国”成了具象。中国混双组合经历了种种困难,终于 获得了这枚宝贵的奥运金牌。这真的如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即使经历很多磨 难,但我们从未退缩,而是在困难中越挫越勇。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当代女诗人 舒婷的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感受她那一份炽热的爱国之情。
(二)范读正其音
1.教师配乐朗诵诗歌。
2.学生边听边记准字音并思考: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设计意图]学习诗歌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朗读。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读, 初步感受整首诗的感情基调,从而对诗歌有了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环节打 下基础。
(三)品读明其意 1.学生自由诵读。
2.品读诗歌的第1节。
(1)请大家找一找,诗歌的第1节有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写出了 一个怎样的中国 (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贫穷落后、沉痛悲哀。)
(2)悲哀的情感应该用怎样的语调、节奏去朗读呢 (低沉、缓慢) 3.结合以上分析和下面的课件出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诗。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语气平缓)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语调平缓、低沉)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语调略高,重音处声音延长,语气要沉 重,后四字要读得缓而深沉)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语速由慢到快,语调逐渐上扬) 把纤绳/深深
3
勒进/你的肩膊;(节奏缓慢)
一一祖国啊!(字字重读,感情饱满,用降调抒发内心的感叹)
(出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朗诵评价量化表》,并教学生评价朗诵)
4.请同学们根据第一节的朗读经验,理解分析第二至第四节传达的思想感情。
(一位学生读,一位或多位学生评价,教师小结)
第二节一一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未落在地面 的花朵”表明祖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充满了波折,虽然苦难重重,但理想却从未消 失。(“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淳 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痛苦的希望--悲怆祈愿)
第三节一—“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 线”“绯红的黎明”这组意象都代表了新生与希望,是我们的祖国在转型时期的面 貌,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崭新的祖国--欣喜激动)
第四节主要是诗人对祖国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与为祖国献身的决心。(奉献 的誓言一-奋发献身)
5.比较诗歌的第1节和第3节:第1节作者的情感是悲伤的,沉痛的,为什 么在第3节转为喜悦的、欢快的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写作背景。
(屏显)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这时的祖国刚刚从十年浩劫的深重灾难 中走出来,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过去的灾难刚刚结束,美好的明天正在走来, 中国即将迎来重生。于是,诗人把压抑在心中的热情化作了对祖国新生的讴歌。
【设计意图]本诗中具体而鲜明的意象以及生动形象的修饰语,都有其深层 次的象征意义,所以本环节以诵读的方式品析意象,并梳理出了诗歌的内容,在 此基础上教师再适当点拨诵读技巧,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情感美等。
(四)演读诵其情
(通过前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展示课件内容,让学生代表上台朗诵)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语气平缓)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语调平级、低沉)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语调略高,重音处声音延长,语气要沉 重,后四字要读得缓而深沉)
4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语速由慢到快,语调逐渐上扬)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节奏缓慢)
一一祖国啊!(字字重读,感情饱满,用降调抒发内心的感叹)
我/是贫困,(语调深沉)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语调上扬) 是/“飞天”袖间(略缓)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一祖国啊!(字字重读)(语调高昂)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语速快)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挣脱”重读)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渐响亮) 是/绯红的黎明(响亮)
正在/喷薄;(间隔长些,字字重读) --祖国啊!(语调更加高昂)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前半句快)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略缓)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感情逐渐加深)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语气坚定)
去取得
5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感情逐渐加深) 一一祖国啊,(声情并茂)
我亲爱的/祖国!(语调高昂,感情达到顶点)
[设计意图]对创作背景的了解和诗歌的深入理解之后,学生朗读的情感可能 会更饱满,此刻老师鼓励孩子比赛朗读,更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此环节立 足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情感融进内心并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学以致用的 同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五)妙笔续其意
舒婷在创作这首诗时,有时用上句和下句一个完整的句子来表达情感,有时 却只选用上句,比如说“我是干瘪的稻穗”、“我是失修的路基”、“我是你雪被下 古莲的胚芽”等等。下面就请同学们迸发才思,续写诗句,加深情感体会。
(屏显)续写诗句,加深情感体会。从五种形象中任选一个,带着诗人的情感, 为它填一句诗,使其尽量与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干瘪的稻穗(2)我是失修的路基(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4)我是 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1.学生展示续写的诗句。 2.教师点评。
同学们:这首诗强烈的抒情效果,与诗人舒婷对意象的运用分不开。孙绍振 先生在《古典诗歌:比喻、意象、意脉、意境和直接抒情》一文中指出:面对一个 诗歌文本个案,应该从“意象”开始,在最简单、平常的意象背后往往有最为深 邃奥秘的情意。
【设计意图]通过续写,加深学生对此课的情感体会,培养语文素养的同时 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拓展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查找其他作者的爱国诗歌,对比阅读,并想一想舒婷的诗歌体 现了朦胧诗的什么特点。老师推荐:闻一多《我是中国人》、戴望舒《我用残损的 手掌》、艾青《我爱这土地》。下面我们全体起立,面向国旗,一起背诵课文的最 后一节。
结束语:是的,“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
6
的自由!”我相信,这同样也是我们每一个同学的爱国宣言!好,下课!
(七)作业布置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遇见》诗刊鼓励诗人进入现实,书写当下。以诗歌记录和见证中国苦尽 甘来的历程,请你也加入到创作的行列,写一首诗歌表达真实的心声。
七、教学反思
传统教学中,往往重考点、重练习,但真正意义的朗读在课堂上很少呈现, 基于是诗歌教学,作为朗读爱好者,我便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读好这首 诗上,由“范读正其音”、“品读明其意”到“演读诵其情”三个环节。这三个环 节的设置力求达到层层深入文本,一读一得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 歌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把握诗歌意象为主,从意象的把握中体会诗歌的变化。 通过关键语句的赏析,理解诗歌的情感,尝试把情感倾注到朗读上来,同时培养 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由于课时有限,对整首诗歌的艺术特征未做过多分析,象征、反复、比喻等 九年级学生熟悉修辞也未单独挑出做具体解释,诗歌写作背景具有大环境,对于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学生了解不多,可能对诗歌的情感还是未能深刻感受到。课 前预设的情感共鸣,也未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总体的朗读效果不错,但是情 感上还是有所欠缺。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 不断学习,书海寻宝,提高自己。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