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常见天气系统课时冲关11 锋与天气一、选择题如图示意冬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据此,完成1~2题。1.T时刻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A.宁夏平原大雪纷飞 B.苏南地区阴雨绵绵C.齐鲁大地朔风怒号 D.台湾海峡风急浪高2.预测图中四地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是( )A.①地小雨纤纤风细细B.②地西风凛冽雪纷纷C.③地雪晴云淡日光寒D.④地飒飒东风细雨来解析:1.B 2.B [第1题,图中,此时宁夏平原已远离锋面,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应为晴朗天气;苏南地区正好处于暖锋的锋前,为阴雨天气;山东距离各锋面都较远,等压线也较稀疏,应为晴朗少风的天气;台湾海峡的情况与山东类似。第2题,①地位于暖锋锋后,为晴天;②地位于冷锋锋前,即将冷锋过境,因此将会有大风、降温、雨雪天气;③地位于暖锋锋前,为阴雨天气;④地位于冷锋锋后且吹偏北风。]如图是某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4.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解析:3.B 4.C [第3题,沙尘暴形成的动力条件是大风,从图中看出,乙地位于冷锋锋后,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因此最易发生沙尘暴。故选B。第4题,图中M地位于冷锋锋前,锋面过境时,气温下降,A错误;出现阴雨天气,B错误;锋后的冷气团势力强(图中锋后等压线密集),风力增强,D错误。故选C。]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如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5~6题。5.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A.甲 B.乙C.丙 D.丁6.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 )A.太平洋 B.大西洋C.北冰洋 D.墨西哥湾解析:5.D 6.D [第5题,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出现锋面气旋,受来自北面冷空气的影响,甲、乙两处气温迅速下降,形成冷锋,A、B错误;根据北半球气旋逆时针方向旋转,丙处受到来自西北的冷气团和东南的暖气团相遇影响,形成冷锋系统,冷锋属于锋后降雨,丙处位于锋前,不会发生降雨,C错误;丁处受到南面暖气团和北面冷气团的相遇形成暖锋,暖锋是锋前降雨,丁位于锋前,若是水汽足够,最有可能发生降水。故选D。第6题,阅读图文材料,结合前面分析可知,该降温天气系统的移动受到两侧山脉的阻挡,冷空气从北方向南,因此天气系统被迫向南移动,31日最可能移向墨西哥湾,D正确,C错误;太平洋位于天气系统西侧,被落基山脉阻挡;大西洋位于天气系统东侧,被阿巴拉契亚山阻挡,因此不可能移向太平洋和大西洋,A、B错误。故选D。](2024·威海市高三测试)锋后气团性质一旦发生改变,被更后面的气团追上会形成新的锋面。此新锋面称为副锋,原锋面称为主锋。如图为我国某日局部地区出现的主锋和副锋。完成7~8题。7.导致主锋锋后气团变性的主要原因是( )A.锋后气流上升冷却凝结,导致气温下降B.阴雨天气削弱太阳辐射,导致气温下降C.天气晴朗增加太阳辐射,导致气温升高D.途经地面辐射更高地区,导致气温升高8.关于近地面①②③三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位于副锋锋前,风力最大B.①位于暖锋锋后,风力最大C.②位于主锋锋后,风力最小D.③位于冷锋锋前,风力最小解析:7.D 8.D [第7题,根据图示可知,图示西部为高压,东部为低压,锋面位于低压槽处,根据“锋面东暖西冷”可知,两条锋面均位于低压中心西侧,为冷锋,因此较长的锋面为主冷锋,较短的锋面为副冷锋。冷锋锋后为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增强,地面辐射增强,气团温度升高,该气团后面有温度更低的冷气团,因此导致主锋锋后气团变性,C错误,D正确。锋后冷气团控制,气流不会上升;气温下降不会导致锋后气团变性,A、B错误。故选D。第8题,①位于副锋锋后,A错误;两锋面均为冷锋,B错误;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可知,③处位于主锋锋前,等压线最稀疏,风力最小,C错误,D正确。故选D。](2024·济南市高三期中)倒暖锋是东北地区特有的天气过程。根据其基本具备暖锋特征而又和暖锋有明显不同的特点而特定的一个名称。因为一般暖锋都是随系统由南向北移动,而它是由北向南移动,故称倒暖锋。如图是某次东北地区倒暖锋过境时高空的气温、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9~10题。9.该次倒暖锋过境时,图中( )A.甲处形成高压中心 B.乙处气温高于丁处C.丙处降水少于乙处 D.乙处风向为偏北风10.形成该次倒暖锋天气的先决条件是东北地区( )A.台风天气过境 B.寒潮天气过境C.蒙古高压较弱 D.暖气团势力强解析:9.C 10.B [第9题,由材料可知,倒暖锋基本具备暖锋特征,即也是由暖气团移向冷气团;它的移动方向是由北向南移动,说明锋面的北方为暖气团,南方为相对的冷气团。因此该次倒暖锋过境时,图中甲处为低压中心,A错误;乙处气温低于丁处,B错误;暖锋雨区出现在锋前,因此丙处降水少于乙处,C正确;由等压线分布可知,乙处风向为西南风,D错误。故选C。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倒暖锋在我国主要出现在东北地区,一般出现在寒潮过境之后的两三天之内。东北地区倒暖锋形成条件:寒潮过境东北,受冷空气控制,千岛群岛附近出现低压中心,形成从鄂霍茨克海向我国东北的水汽输送条件;鄂霍茨克海上空气温较高,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形成暖锋,B正确;由图中的气温值可知,此时为冬季,台风一般形成在夏秋季节,而且台风很少能到达东北地区,A错误;此时东北地区气温在零下30℃以下,有的地区达到零下40℃,说明蒙古高压势力较强,冷气团势力强,C、D错误。故选B。](2024·河北保定高二校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是一个在太平洋上空的永久性高压环流系统,其移动对我国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它西部的高压脊。如图示意1980年7月29日至8月16日和1983年7月15日至8月13日(是历史上两个较具代表性的时段)副高脊线西端位置的变化状况,图中黑点为每天同一时间测得的副高脊线西端的位置。根据多年统计,副高脊线在每年7月中旬北移到25°N~30°N之间,7月底8月初越过30°N,并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完成由西进北上到东退南下的转变。据此,完成11~12题。11.1980年7月29日至8月16日副高南北方向移动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 )A.8月1日至8月2日B.8月12日至8月13日C.8月3日至8月4日D.8月14日至8月15日12.与1980年相比1983年8月1日后副高南北方向位置较为稳定,该特点造成降水增加的区域最可能是( )A.东北地区、华北地区 B.华北地区、江淮地区C.江淮地区、华南地区 D.东北地区、华南地区解析:11.C 12.A [第11题,读图可知,根据轨迹图,相邻点南北跨度大,则该时间段南北移动速度快。因此1980年7月29日至8月16日副高南北方向移动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8月3日至8月4日,C正确;8月1日至8月2日、8月12日至8月13日、8月14日至8月15日移动速度较慢,ABD错误。故选C。第12题,结合所学可知,我国雨带分布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高压脊北侧。读图可知,1983年8月1日副高高压脊在30°N左右,8月1日后向北移动,大致在34°N左右移动,因此,雨带应影响北方地区,造成降水增加的区域最可能是东北地区、华北地区,A正确;江淮地区、华南地区降水增加的概率较小,B、C、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气象专家对我国北方近50年发生的33次特强沙尘暴进行分析,发现有25次为冷锋造成。多为源自西西伯利亚强大的冷气团经新疆北部、河西走廊东移,或经蒙古西部,自西北方向袭击我国。白天冷锋前后气压梯度增大,沙尘暴强度增大;夜晚冷锋前后气压梯度减小,沙尘暴强度减弱。例如2000年12月来自西西伯利亚强冷气团仅用3天时间就向东推移到东北地区,北方地区遭遇严重的沙尘天气,如图为本次特强冷锋型沙尘暴示意图。注:B地位于低压槽(1)指出此时图中A、B两地水平气流的运动方向。(2)简要说明冷锋前后昼夜温差的变化特征。(3)推测图中C地未来几天大气透明度的状况。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地位于冷气团(冷高压)南部外缘,因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北半球气流水平方向呈顺时针方向辐散,故A地水平气流自东北流向西南。B地位于低压槽附近,B地水平气流自西南流向东北。第(2)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锋锋后形成沙尘壁,大气透明度低,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弱,地面增温慢,气温低,而冷锋锋前天气晴朗少云,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强,地面增温快,气温高;入夜后,冷锋锋后空气透明度低,大气逆辐射强,加之沙尘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散失,地面冷却缓慢,而冷锋锋前大气透明度高,地面迅速辐射冷却,使冷锋前后温度梯度减小。第(3)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地处于冷锋锋前暖气团一侧,受单一气团控制,晴朗少云,大气透明度高;C地未来几天,位于冷锋前进的路径上,该天气系统仅用3天时间就向东推移到东北地区,所以未来几天C地将经历冷锋过境,产生沙尘暴天气,大气透明度降低;冷锋继续向东北方向运动,C地将经历冷锋过境后天气,由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大气透明度增大。答案:(1)A地水平气流自东北流向西南;B地水平气流自西南流向东北。(2)白天冷锋锋后增温慢,锋前增温快;白天冷锋前后温差增大;夜晚冷锋锋后降温慢,锋前降温快;夜晚冷锋前后温差减小。(3)大气透明度先降低,后增高。14.如图为亚洲部分地区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在如图中,绘制完成MN沿线锋面示意图(要求:标注冷暖气团的名称及其运动方向)。(2)预测N地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3)说明此时刻Q锋面形成的原因。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M地受到冷锋控制,N地受到暖锋控制,不管是冷锋还是暖锋,暖气团均在锋面以上,冷气团在锋面以下,冷锋的锋面比暖锋的锋面陡,且暖锋处冷气团有回旋。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N点即将受到暖锋的影响。暖锋过境,多形成连续性的降水;暖锋过境后,暖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升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暖锋以西还有冷锋,从移动路径可看出,冷锋在不久后也会经过N地,故一段时间后,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降低。第(3)题,读图可知,Q锋面位于等压线疏密变化明显的地区,西侧强大的冷高压产生冷气团移动速度快,与东侧移动速度较慢、气温较高的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答案:(1)(2)N地会先发生一次暖锋过境,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之后受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不久N地还会发生一次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之后受冷空气控制,天气晴朗,气温低。(3)西伯利亚冷高压形成后,冷空气东移南下,与东部地区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 常见天气系统课时冲关11 锋与天气一、选择题如图示意冬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据此,完成1~2题。1.T时刻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A.宁夏平原大雪纷飞 B.苏南地区阴雨绵绵C.齐鲁大地朔风怒号 D.台湾海峡风急浪高2.预测图中四地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是( )A.①地小雨纤纤风细细B.②地西风凛冽雪纷纷C.③地雪晴云淡日光寒D.④地飒飒东风细雨来如图是某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4.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如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5~6题。5.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A.甲 B.乙C.丙 D.丁6.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 )A.太平洋 B.大西洋C.北冰洋 D.墨西哥湾(2024·威海市高三测试)锋后气团性质一旦发生改变,被更后面的气团追上会形成新的锋面。此新锋面称为副锋,原锋面称为主锋。如图为我国某日局部地区出现的主锋和副锋。完成7~8题。7.导致主锋锋后气团变性的主要原因是( )A.锋后气流上升冷却凝结,导致气温下降B.阴雨天气削弱太阳辐射,导致气温下降C.天气晴朗增加太阳辐射,导致气温升高D.途经地面辐射更高地区,导致气温升高8.关于近地面①②③三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位于副锋锋前,风力最大B.①位于暖锋锋后,风力最大C.②位于主锋锋后,风力最小D.③位于冷锋锋前,风力最小(2024·济南市高三期中)倒暖锋是东北地区特有的天气过程。根据其基本具备暖锋特征而又和暖锋有明显不同的特点而特定的一个名称。因为一般暖锋都是随系统由南向北移动,而它是由北向南移动,故称倒暖锋。如图是某次东北地区倒暖锋过境时高空的气温、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9~10题。9.该次倒暖锋过境时,图中( )A.甲处形成高压中心 B.乙处气温高于丁处C.丙处降水少于乙处 D.乙处风向为偏北风10.形成该次倒暖锋天气的先决条件是东北地区( )A.台风天气过境 B.寒潮天气过境C.蒙古高压较弱 D.暖气团势力强(2024·河北保定高二校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是一个在太平洋上空的永久性高压环流系统,其移动对我国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它西部的高压脊。如图示意1980年7月29日至8月16日和1983年7月15日至8月13日(是历史上两个较具代表性的时段)副高脊线西端位置的变化状况,图中黑点为每天同一时间测得的副高脊线西端的位置。根据多年统计,副高脊线在每年7月中旬北移到25°N~30°N之间,7月底8月初越过30°N,并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完成由西进北上到东退南下的转变。据此,完成11~12题。11.1980年7月29日至8月16日副高南北方向移动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 )A.8月1日至8月2日B.8月12日至8月13日C.8月3日至8月4日D.8月14日至8月15日12.与1980年相比1983年8月1日后副高南北方向位置较为稳定,该特点造成降水增加的区域最可能是( )A.东北地区、华北地区 B.华北地区、江淮地区C.江淮地区、华南地区 D.东北地区、华南地区二、非选择题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气象专家对我国北方近50年发生的33次特强沙尘暴进行分析,发现有25次为冷锋造成。多为源自西西伯利亚强大的冷气团经新疆北部、河西走廊东移,或经蒙古西部,自西北方向袭击我国。白天冷锋前后气压梯度增大,沙尘暴强度增大;夜晚冷锋前后气压梯度减小,沙尘暴强度减弱。例如2000年12月来自西西伯利亚强冷气团仅用3天时间就向东推移到东北地区,北方地区遭遇严重的沙尘天气,如图为本次特强冷锋型沙尘暴示意图。注:B地位于低压槽(1)指出此时图中A、B两地水平气流的运动方向。(2)简要说明冷锋前后昼夜温差的变化特征。(3)推测图中C地未来几天大气透明度的状况。14.如图为亚洲部分地区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在如图中,绘制完成MN沿线锋面示意图(要求:标注冷暖气团的名称及其运动方向)。(2)预测N地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3)说明此时刻Q锋面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练习11 锋与天气(原卷版).doc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练习11 锋与天气(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