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目 录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主要过程设计作业设计教学设计特色说明第二课时详细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第一部分 |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部分 |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二部分教学背景分析以历史为基础指向“政治认同” 素养以宏观思维整体感知历史进程厘清基本的历史脉络聚焦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第二部分 |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 保家卫国 独立自主3 自力更生 扬眉吐气教材内容史实线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 重返联合国各行各业伟大成就道路线独 立 自 主 发 展第11课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为什么能够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政治认同价值线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第二部分 | 教学背景分析——学生情况学 情 调 查调查内容 是 否是否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时间 100% 0%2. 是否知道抗美援朝战争 83.72% 16.28%3. 是否知道我国的外交官 88.37% 11.63%4. 是否知道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 43.02% 56.98%5. 是否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的石油成就 46.51% 53.49%6. 是否知道“两弹一星” 68.37% 31.63%认识模糊化知识碎片化感受浅表化学习被动化第三部分教学目标1.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的挑战和发生的重大事件。2.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3.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各族人民百折不挠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第三部分 |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难点:1.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的挑战和发生的重大事件。2.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各族人民百折不挠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第三部分 |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三部分 | 教学目标课时分配 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 树立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体会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执政理念,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坚定从小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第二课时 保家卫国 1. 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知道抗美援朝战争的必要性,了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2. 通过中美双方物资装备的对比、讲述英烈故事等活动,了解我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能够以弱胜强的原因,感受中国人民志愿军克服困难、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3. 通过分析志愿军战士的话,体会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祖国自豪感与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第三课时 独立自主 1.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的挑战和发生的重大事件。2. 感受中国人民战胜困难和挑战的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坚定紧跟中国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第四课时 自力更生 扬眉吐气 1.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2. 感受各族人民百折不挠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和奉献精神,增强弘扬模范精神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情感和决心。第四部分教学主要过程设计第五部分作业设计主 题 目 标作 业 目 标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的挑战和发生的重大事件。2.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各族人民百折不挠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1. 通过观看红色影片、完成学习任务单,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2. 通过再现历史场景、概括民族精神,追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情境,体会当时历史人物的心境,身临其境地感受先辈的艰辛不易。3. 借助设计编纂报纸,“输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在发挥创意的过程中,内化政治认同。第五部分 | 作业设计课前预学:观看影片课中助学:学习任务单课后延学:概括民族精神再现历史场景(选做)设计编纂报纸(合作)第五部分 | 作业设计第六部分教学设计特色说明第六部分 | 教学设计特色说明学科融合,情感迁移语文:人文性、思想性、文以载道的观念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融通性·丰富教学资源·奠定情感基础第六部分 | 教学设计特色说明2. 家校共育,长效培养课堂教学+家校共育邀请学生家中抗美援朝战争亲历者倾情讲述·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利于推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第七部分第二课时详细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1. 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知道抗美援朝战争的必要性,了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2. 通过中美双方物资装备的对比、讲述英烈故事等活动,了解我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能够以弱胜强的原因,感受中国人民志愿军克服困难、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3. 通过分析志愿军战士的话,体会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祖国自豪感与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七部分 | 第二课时详细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1. 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知道抗美援朝战争的必要性,了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2. 通过中美双方物资装备的对比、讲述英烈故事等活动,了解我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能够以弱胜强的原因,感受中国人民志愿军克服困难、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七部分 | 第二课时详细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第七部分 | 第二课时详细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为什么这些英烈会葬身异国他乡?他们经历了什么?【设计意图】设置疑问,引发好奇,激发学习兴趣,为了解这场国门之外的战争做铺垫。导入 | 新闻设疑1950年10月1日晚,新中国正欢度第一个生日之际,中南海会议室却灯火通明、气氛紧张,年轻的共和国究竟遇到了什么?决 策决 然决 心·从三个不同的方面了解我国无惧威胁、坚持独立自主发展的决心新授 | 决策·决然·决心【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讲述,引导学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设计意图】借助电报信息设置“两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型讨论,认识到我国参与抗美援朝战争的合理性。角 色 意 见国家主席军委主席经济部长民主人士民众代表·角色扮演型讨论:面对美国的无理挑衅,如果你是……,你会做何选择?说明理由。【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比中美国情和中朝地理位置,知道抗美援朝战争是敌人强加给我们的、不得不进行的一场正义之战,体会中共中央做出这一决策的艰难。 中国 美国国家现状 百废待兴,亟需医治战争的创伤、快速恢复国民经济,开展国家建设 世界头号强国,工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年人均收入 50.28元(人民币) 95.77(美元)当时1美元≈4.22人民币武力装备 以陆军为主,基本还处于“小米加步枪”水平 完备的陆海空三军,且拥有包括原子弹在内的大量先进武器和现代化后勤保障国际地位 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政治上的孤立和经济上的封锁政策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以美国为首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初期物资补给情况衣 薄棉衣、布胶鞋食 一口炒面就一口雪住 雪地上宿营交通 步行结论 军事装备简陋、物资奇缺、生活艰苦·观看视频,用关键词进行记录,概括志愿军入朝后遇到的困难。【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梳理物资补给情况,引导学生了解战争初期我军艰苦的作战条件,体会战士们为了保家卫国毅然决然选择出征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设计意图】借助停战协议签字的照片,揭示战争的结果,为下一环节的学习进行铺垫。·回顾毛岸英烈士牺牲的故事,阐述自己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毛岸英烈士的故事,结合语文学科所学,引导学生初步感悟战争的胜利是十几万中国志愿军将士无畏艰险与死亡,用鲜血、青春和生命换来的。【设计意图】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将油画故事和英雄的名字相对应,以及学生熟悉的电影《长津湖》,再现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和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体会中国人民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信心和决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将油画故事和抗美援朝英雄的名字一一对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设计意图】将家庭教育搬进课堂,邀请学生家中的抗美援朝亲历者,通过视频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使学生深入了解这场立国之战,切身体会志愿军将士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儿什么,就做点儿什么。——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电影《长津湖》·为什么这群战士如此英勇无畏?【设计意图】通过文本分析,引导学生知道我国志愿军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他们为祖国和民族尊严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今日,迎第九批8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从“待我回家”到“代我回家”再到“带我回家”,回家之路,不到2小时的航程,烈士们走了71年。·你是如何理解新闻中的三个“待/代/带”字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放眼今天,体会当时志愿军战士的期盼与遗憾,知道如今的中国早已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感悟我们中华儿女不忘先辈的“世纪之约”。总结 | 新闻提升提升国际地位稳定和平环境捍卫了新中国板书 | 板书设计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感谢倾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