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w44~Z0Z5宇牛度弟一子m不八年级生物学(速议充成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题号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灿1分,计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迭项是正确的)1.下列动物中,体形呈柄对对称的处A.血吸虫B.海癸C.华枝织吸虫D.缘虫2.水母,大如设帽,小者如碗,其特有的攻击和防御利器是A.消化腔B.芽体C.肌肉D.刺细胞3.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了珊瑚礁。珊瑚礁为许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还是幼鱼生长地。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珊瑚礁的是A.减少沿岸的排污B.用建筑垃圾填海C.任意采挖珊瑚礁D.随意买卖珊瑚礁4笄()蛭涡虫是一种肉食扁形动物,主要以蚯蚓和蛞蝓为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下列关于笄蛭涡虫的叙述,正确的是()A.身体呈辐射对称B.有口有肛门C.身体背腹扁平D.身体不能分出前后和左右5.蚯蚓呼吸时,氧气进人血液的正确途径是A.氧气→气發B.氧气-→体表黏液→体壁的毛细血管C.氧气→鳃中的毛细血管D.氧气→呼吸道→肺内的毛细血管6.蚯蚓、水蛭没有骨骼,但也能灵活地运动,主要原因是()A.身体分节B.有一对复眼C.身体呈圆简形D.体表有黏液7.从外部形态上辨别蚯蚓前端最简单而准确的方法是A.较细的一端是前端B.能运动的一端是前端C.弯曲的一端是前端D.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8.为了探究蚯蚓对哪种植物的叶子更为喜好,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选择3种树的叶片首先做了半分解和未分解两种不同处理,将每种叶片与土壤混合均匀后置于盆中,将数目相等的蚯蚓分别置于其中饲养,统计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毫克/克体重),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不同处理蒙古标杨树红松未分解叶2.445.944.79半分解叶7.209.428.71A.实验所选蚯蚓生长状况应一致,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B.为了排除原有生物的影响,应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灭菌C.据表分析,蚯蚓对未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高于半分解叶D.在不同的叶片中,蚯蚓对杨树的半分解叶最为喜好9.蝗虫身体的“感觉中心”和“运动中心”分别位于()A.头部、腹部B.头部、胸部C.腹部、头部D.胸部、腹部八年级生物学第一次阶段性作业A(人教版)第1页(共4页)10.蝗虫既能跳跃,也能飞行。蝗虫身体中与其飞行相证应的结构是A.有两对翅B.有三对足C.后足发达D.前足短小11.小西认为,蝗虫进行呼吸的部位在胸、腹邢。为了验证这一观点,取两只大小相同的蝗虫,将甲蝗虫的头部没没在水中,胸、腹部解在空气中;将乙蝗虫的头部露在空气中,将其胸、腹部浸没在水中。一段时问后,下列义持小西似设的实验现象鬼A.甲蝗虫死亡,乙蝗虫将活D.甲賴业杯活,乙娘虫死亡C.甲、乙蝗虫都死亡D.印、乙姐虫铘活12.异色就虫(如右下图)是广食性昆虫,可以消灭多种张虫。永色瓢虫具有的特征是A.体内有脊柱B.身体不分节C.足和触角分节D.没有蜕皮现象13.观察鱼在水中游泳时,会发现鱼的口不停地张开闭合,并从鳃盖后缘排水,其意义是A.排出食物残渣B.帮助消化食物C.散发体内的热量D.进行呼吸14.鲫鱼具有温中散寒、益气健脾的作用。右图是鲫鱼的外部形态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2是侧线,4是腹鳍B.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水的阻力C.体表覆盖着鳞片,有保温作用D.游泳的动力来自1的摆动,与5无关15.早在宋代,我国就有“四大家鱼”混合养殖技术。下表是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分布的水域和食物来源,有关分析正确的是名称鲢鱼鳙鱼草鱼青鱼主要食物藻类等浮游植物水蚤等浮游动物水底生长的水草水底的螺等动物栖息水战上层中上层中下层中下层A.根据生活环境,四大家鱼均属于海水鱼B.植食性鱼类均位于该池塘水域的上层C.该技术可充分利用水域空间和各种饵料D.投放的鱼苗越多,该池塘中鱼的产量就越高16.鱼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蛋白质,还融人到文化中。·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鱼类资源的是(A.渔网的网格大小无要求B.渔业生产以捕捞为主C.繁殖季节也可以捕鱼D.制定禁渔、休渔制度17.眼镜蛇的身体表面既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又能减少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是A.湿润的黏膜B.外骨骼C.角质的鳞片D.羽毛18.扬子鳄因强盛的生命力繁衍至今,是最古老的活化石之一。下列对扬子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头部后面有颈,不利于灵活转动B.四肢短小,有利于支撑身体爬行C.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没有卵壳D.生殖和发育未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19.甲、乙、丙为某自然博物馆的不同类别展示馆。某同学计划依次观察鲨鱼、蜥蜴、大鲵,参观的路线应该是两栖馆A.丙→乙→甲B.丙→甲→乙爬行馆C.乙→丙→甲丙鱼类馆D.乙→甲→丙八年级生物学第一次阶段性作业A(人教版)第2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