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第二册(人教版)1.牧区住宅的燃池—烟道供暖系统宜选用的生物质燃料是( )AA.牲畜粪便 B.作物秸秆 C.天然牧草 D.树木【解析】 牧区牲畜数量多,粪便产量大,因此牧区住宅的燃池—烟道供暖系统宜选用的生物质燃料是牲畜粪便,A正确;牧区草场广布,缺少作物秸秆和树木,B、D错误;天然牧草是牲畜的饲料,不宜作为生物质燃料,C错误。2.牧区若推行集中供暖,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当地的住宅( )BA.使用面积小 B.布局较分散C.材料性能差 D.密封性不足【解析】 牧区草场广大,广大牧民分散居住。牧区若推行集中供暖,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当地的住宅布局较分散,B正确;牧区住宅的使用面积小、材料性能差、密封性不足,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造,故不是集中供暖面临的主要困难,A、C、D错误。(2024云南昆明期末)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如图)。近年来我国黑土退化严重,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据此完成3—5题。3.[大招7]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原因有( )A①东北地区植被丰富,枯枝落叶多②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③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④东北地区地势起伏大,有机质积累多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 大招7 多谋善虑,两方面探寻自然条件和区域发展的关系一、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东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枯枝落叶多 ①正确东北地区纬度高,降水较少,淋溶作用较弱 ②错误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土壤温度低,有机质分解慢,腐殖质积累多 ③正确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 ④错误4.下列关于东北地区黑土退化严重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DA.不合理的耕作,加剧侵蚀B.春季气温回升,流水侵蚀严重C.夏季降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D.土质松散,易被流水侵蚀【解析】 不合理的耕作会加剧土壤侵蚀,造成黑土退化,A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春季气温回升快,融雪速度快且融雪量大,流水侵蚀力强,会对黑土造成侵蚀,B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东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造成黑土流失较为严重,C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东北地区纬度高,气候冷湿,黑土土质较黏重 (易错),D描述错误,符合题意。5.下列恢复黑土肥力最合理的措施是( )BA.增施化肥 B.秸秆还田C.大力植树造林 D.缩小耕地规模【解析】 A(×)增施化肥不利于东北地区黑土肥力恢复。B(√)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有利于黑土恢复肥力。C(×)黑土主要为耕作土,故在黑土中大力植树造林不现实。D(×)缩小耕作规模虽然可以恢复黑土肥力,但是不利于我国粮食生产,不是最合理的措施。马上归纳黑土被开垦后,土壤肥力随耕种管理水平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种是注意用地养地、合理轮作,施用有机肥,耕作管理较精细,注意水土保持措施,则土壤肥力得到保持和提高,作物产量稳定而高。另一种是耕作粗放,频繁机械作业,施肥不多或不施肥,土壤有机质不断减少,养分亏缺,顺坡耕作,不注意水土保持,引起水土流失,黑土层变薄,地块遭侵蚀切割。(2024河北联考)杭盖在蒙古语中是指一个有着蓝天、白云、草原、河流、山地和树林的世界,是牧民最喜爱的天堂牧场。现在杭盖草原大量减少。如图示意位于内蒙古包头西部的巴音杭盖自然保护区景观。据此完成6—8题。6.[大招7]杭盖是牧民的天堂牧场,主要原因是( )BA.地形平坦 B.水分条件好 C.土壤肥沃 D.风力较小【解析】 大招7 多谋善虑,两方面探寻自然条件和区域发展的关系一、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结合图中景观可知,杭盖是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地带,是牧场中水分条件较优越的地区,因此水分条件好是杭盖被牧民称为天堂牧场的原因,故选B。7. 内蒙古高原上杭盖草原大量减少,最可能是因为( )CA.牧业衰落 B.气候变暖 C.过度开发 D.森林扩张【解析】 A(×)牧业衰落是杭盖草原大量减少的结果,不是原因。B(×)气候变暖对杭盖草场有利有弊,不能作为杭盖减少的原因。C(√)杭盖是林地和草地的过渡区,过度开发容易导致生态退化。D(×)森林扩张会使生态环境改善,杭盖数量变多。8.巴音杭盖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是( )AA.生态系统 B.自然景观 C.优良牧场 D.风土民情【解析】 杭盖草原被破坏后难以恢复,所以巴音杭盖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应是生态系统,故选A。(2024江苏南京期中)科特迪瓦位于非洲几内亚湾北岸,历史上曾是法国的殖民地。该国南、北部地区大致以7°N为界,分属不同的气候类型。科特迪瓦南北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南部地区主要为热带种植园农业和加工业,经济发展好于北部地区。如图示意科特迪瓦的位置。读图完成9—11题。9.科特迪瓦南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北部地区好,主要原因是南部地区( )D①气候温暖湿润 ②交通运输便利③地势起伏较大 ④开发历史较早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 科特迪瓦南部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并非温暖湿润,①错误;科特迪瓦南部地区靠海,海运便利,便于发展经济,②正确;科特迪瓦南部地区处于多条河流下游且临几内亚湾,地势平坦,③错误;据材料可知,科特迪瓦曾是法国殖民地,南部地区沿海开发历史久,④正确。故选D。10.[大招7]科特迪瓦南部地区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主要是( )BA.生物资源丰富 B.气候高温多雨C.土壤深厚肥沃 D.灌溉水源充足【解析】 大招7 多谋善虑,两方面探寻自然条件和区域发展的关系一、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气候条件A(×)生物资源丰富与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无必然联系。B(√)热带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密集型商品农业。读图可知科特迪瓦南部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所以科特迪瓦南部地区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主要是气候高温多雨。C(×)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壤较贫瘠。D(×)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不需要引水灌溉。11. 推测科特迪瓦北部地区的产业类型( )BA.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 B.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C.以高速发展的工矿业为主 D.以高效益的创新产业为主【解析】 科特迪瓦北部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且经济发展水平低,推测当地应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B正确。科特迪瓦北部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不适宜种植业发展,A错误。结合材料“科特迪瓦南北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南部地区主要为热带种植园农业和加工业,经济发展好于北部地区”可知,北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类型不会以高速发展的工矿业为主,更不会以高效益的创新产业为主,C、D错误。角度2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2024河北石家庄期末)新西兰80%以上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供应。该国的目标是在2035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完成12—13题。12.[大招7]新西兰南岛山脉纵横,岛屿的西部沿海能够大规模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有( )D①水能资源 ②地热能资源 ③太阳能资源 ④风能资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大招7 多谋善虑,两方面探寻自然条件和区域发展的关系一、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新西兰南岛山脉纵贯,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河流落差大,水能 资源丰富;地处西风带,四周海洋摩擦力小,风力大,风能资源丰富 ①④正确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地热能资源丰富 ②正确新西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太阳能资源不丰富 ③错误13.新西兰计划2035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基础是该国( )BA.能源资源的储量非常大 B.拥有多元化的可再生能源C.可再生能源分布比较均衡 D.重视对可再生能源的勘探【解析】 新西兰在2035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底气,是因为该国拥有多元化的可再生能源,B正确;从材料中仅可得出新西兰可再生能源丰富,而非能源资源储量大,A错误;不同地区可再生能源分布不同,且从材料中不能看出可再生能源分布比较均衡,C错误;各国均重视对可再生能源的勘探,故政府的重视和助力并不足以作为基础,D错误。(2024四川成都期末)乌金山镇小西沟距离太原市区(约38°N,112.5°E)仅6千米,当地一度采石场“遍地开花”。提及20年前,当地村民依然清晰地记得“水井枯了,路压坏了,下雨时塌方、泥石流高发,大家根本不敢出门”,当地经济一度落后。如今,游客在小西沟不仅可以尝美食、看美景,还可以听晋剧、赏非遗。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卖文化”,小西沟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据此完成14—15题。14.下列对20年前小西沟塌方、泥石流高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BA.夏秋季暴雨多发,导致水土流失 B.砂石广布,多溶洞、地下暗河C.村民无节制挖矿,破坏地表 D.反复冻融破坏了土体结构【解析】 由材料可知,采石活动破坏地表,使得砂石松散,下雨时容易造成塌方和泥石流,A、C不符合题意;砂石不易被水溶蚀,B符合题意;根据太原经纬度可知, 小西沟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度低,地面易形成冻土,春季冻土融化,受土体反复冻融影响,当地极易发生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排除D。马上归纳泥石流成因的分析方法方法一、从地形条件分析山高谷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沟谷形状便于流水汇聚,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方法二、从物质条件分析(1)沟谷斜坡表层有厚度较大的松散土石堆积物,可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丰富的物质来源。(2)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采矿时将废渣堆弃在沟谷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方法三、从水流条件分析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下泄水体等。[1]本部分内容摘自《解题觉醒》必修第一册人教版《名师大招册》的大招——三维视角,深剖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15.小西沟能够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卖文化”的条件是( )D①本地村民采石积累雄厚资金 ②靠近太原,距离消费市场近③靠近高等院校,人才众多 ④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 由材料可知,当地经济一度落后,①错误;小西沟距离太原市区仅6千米,接近消费市场,②正确;旅游业不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人才需求不高(易错),③错误;本地有非遗、晋剧,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④正确。故选D。能力觉醒(2024江苏南通期末,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交会处,海拔1 200—2 300米的地区,隐藏着一个被人们忽视的西南宜居带(位置如图)。随着康养旅游业的兴起,该宜居带开始进入公众视野。(1) 我国西南宜居带内人口相对稀疏,而我国有些人口密集地区并不宜居,请从地理视角说明原因。(8分)【答案】 我国西南宜居带内地表崎岖,耕地面积小且破碎,土地承载力低;(2分)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质灾害多发,生态环境脆弱;(2分)经济欠发达,人口相对稀疏。(2分)某些地区虽从气候角度而言并不宜居,但由于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等,使得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人口相对密集。(2分)【解析】 西南宜居带气候条件较好,可以冬季避寒、夏季避暑,但是当地山地较多,地表崎岖,耕地面积小且破碎,土地承载力低;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质灾害多发,生态环境脆弱;当地经济欠发达,造成人口相对稀疏。有些地区有可能气候方面不大宜居,但是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能吸引人口迁入,人口较为密集。(2) 分析康养旅游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4分)【答案】 带动乡村民宿、农产品等相关产业发展;为乡村带来更多就业岗位;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乡村农产品外销;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改善。(4分,任答2点即可)【解析】 康养旅游业的兴起可带动乡村民宿、农产品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带动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乡村农产品外销;康养产业对于环境要求较高,该产业的发展可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改善;康养产业发展有利于传承并弘扬优秀传统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素养觉醒(2024湖南岳阳期末,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二官寨村(下图)位于湖北省恩施市盛家坝镇,当地民风古朴,自然环境优美,靠近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官寨村森林覆盖率近85%,平均海拔约1 0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人口持续流出,形成了空心化现象。该村目前以种植经济作物和发展旅游业为主,但由于人口流失,发展乏力。乡村活化,是指将原有的乡村生活形态在新的基础上恢复其生机,其中新的基础主要是指乡村空心化和城乡二元结构。(1) (综合思维)(大招7)说明二官寨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原因。(6分)【答案】 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且北部有高山阻挡冷空气;(2分)海拔较高,夏季气候凉爽;(2分)植被覆盖率高,调节气候作用强。(2分)【解析】 二官寨村所在的湖北省地处亚热带,纬度较低;图中信息显示,二官寨村位于山区,山地可阻挡冬季冷空气,所以该村受冷空气影响小,因此该村“冬无严寒”。二官寨村平均海拔约1 000米,海拔较高、夏季气温低,因此,二官寨村纬度虽较低但“夏无酷暑”。二官寨村森林覆盖率近85%,森林对气候调节作用显著,气温年差较小。(2)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简析村落空心化对二官寨村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6分)【答案】 人口老龄化加重,劳动力短缺;(2分)人才流失,新兴产业和农业新技术难以推广;(2分)房屋破败,当地特色文化流失,旅游发展难以持续。(2分)【解析】 村落空心化是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人口持续流出所致。人口迁出对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主要从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考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加重,劳动力短缺;转移出去的农民多有一技之长,劳动力较强且文化程度较高,青年劳动力的转移势必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人才缺乏的影响,新兴产业和农业新技术难以推广。二官寨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造成大量房屋闲置,村落因缺乏管理和维修而破败,传统文化流失,旅游资源被破坏,旅游业发展难以持续。(3)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简述二官寨村进行乡村活化可采取的具体措施。(4分)【答案】 充分利用传统乡村在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领域的优势,提升旅游业的水平和规模;发展生态农业和订单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增加农业收益;促进产业融合,吸引人才回流,提升产业层次。(4分,任答2点即可)【解析】 二官寨村民风古朴,自然环境优美,靠近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丰富;二官寨村拥有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二官寨村应提升旅游业的水平和规模;二官寨村应注意把握市场脉搏,发展生态农业和订单农业,增加农业收益;针对青壮年外出导致劳动力和技术人才流失的现象,二官寨村应注意促进产业融合,吸引人才回流,提升产业层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