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5张PPT)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第二册(人教版)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题型觉醒角度1 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2024浙北三校联考)2002—2022年,西北地区风电、光电等新能源装机规模增长了近10倍,超过煤电装机规模,成为本地区第一大“电源”。截至2022年,西北地区已向中部、东部地区输送超3000亿千瓦时的绿电。完成1—2题。1.[大招16]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增速较快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CA.投入成本 B.资源禀赋 C.发展战略 D.气候条件【解析】 大招16 “A→B”模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不二法门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1.“A”—分析资源调出的原因A(×)风电、光电等新能源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投入成本较高,不利于新能源装机容量增加,因此投入成本并不是新能源装机容量增速较快的主要影响因素。B(×)我国西北地区风能、光能等资源丰富,有利于风电、光电等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布局,但新能源装机容量快速增长是近十几年才发生的。C(√)新能源产业的推广有利于实现碳减排,环境效益较好。我国西北地区新能源产业能够快速发展主要受国家发展战略(双碳目标)的影响。D(×)气候条件与新能源装机容量的增长关系不大。2.[大招17]西北地区向中部、东部地区输送绿电能够( )AA.助力中部、东部地区碳减排 B.解决西北地区的环境问题C.降低中部、东部地区用电量 D.增加东部地区的就业岗位【解析】 大招17 三区一同,看透资源调配对区域的影响西北地区向中部、东部地区输送绿电,可减少中部、东部地区对传统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A正确;相较传统能源发电,新能源发电可大大减少碳排放,但并不能解决环境问题,B错误;西北地区向中部、东部地区输送绿电,不能降低中部、东部地区的用电量,也不会增加东部地区的就业岗位,C、D错误。(2024重庆一中月考)2023年12月5日,满载2 150吨丹江水(用高品质尼龙液袋灌装)的100个集装箱通过浩吉铁路运往内蒙古鄂尔多斯。浩吉铁路(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南到江西吉安)是国家北煤南运的运煤专线铁路,此趟列车将丹江水“捎脚运输”至陕西、山西、内蒙古沿线缺水城市。据此完成3—5题。3.使用浩吉铁路集装箱进行“丹水北运”的主要原因是( )AA.火车返回时具有巨大的闲置运力 B.沿线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量大C.灌水的尼龙液袋品质非常高 D.铁路站点具有先进的装卸技术【解析】 由材料可知,浩吉铁路是北煤南运大通道,用铁路运水主要是利用运煤火车返回时的巨大闲置运力,A正确;铁路运水满足不了沿线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B错误;灌水尼龙液袋品质高和铁路站点装卸技术先进都有利于丹水北运,但这些不是直接原因,排除C、D。4.[大招16]与传统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比,铁路集装箱运水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BA.运量较大 B.水质较好 C.水价较高 D.连续性好【解析】 大招16 “A→B”模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不二法门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3.“→”—分析资源调配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和传统的水渠运水相比,用集装箱里的高品质尼龙液袋灌装运水,可以保证水质,为缺水地区提供优质的饮用水,B正确;集装箱运水的运量较小,连续性较差,排除A、D;水价较高不属于优势,排除C。5.下列关于以铁路运输方式实施“丹水北运”的说法,正确的是( )CA.提高了当地地下水的水质 B.提高了西北居民用水的水价C.降低了单位煤炭的运输成本 D.增大了铁路交通的运输压力【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丹水北运”利用的是运煤火车返回时的巨大闲置运力,故不但不会增加运输压力,还可以降低单位煤炭的运输成本,但对地下水的水质影响有限,C正确,排除A、D;“丹水北运”并没有增加西北地区居民用水价格,排除B。(2024福建莆田六中月考)为开发西部荒漠平原,秘鲁于20世纪70年代建设马赫斯调水工程。该调水工程以海拔超过4 000米的两大高山水库为源区,通过卡尔科河最终将水调入西瓜斯河(入海口近16°S,72°W)。工程在高大山区穿越众多隧洞,沿线海拔落差极大。如图为马赫斯调水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6.秘鲁西部荒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受大陆气流和寒流影响,降水稀少B.距离海洋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C.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破坏严重D.地处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A【解析】 A(√)由图可知,秘鲁西部位于南太平洋东岸,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水稀少;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受焚风效应影响,东南信风越过山脉形成干燥的气流,加剧了秘鲁西部荒漠的形成。B(×)秘鲁西部位于太平洋东岸,离海近。C(×)荒漠地区,人为干扰少。D(×)秘鲁西部地处热带,但受沿岸寒流影响,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7. 马赫斯调水工程线路穿越众多隧洞的主要目的是( )DA.减少沿线蒸发 B.节省建设资金C.提高输送水量 D.引导水流自流【解析】 A(×)该调水工程隧洞集中在安第斯山脉段,该段海拔高,温度低,蒸发小,修隧洞不是为了减少蒸发。B(×)隧洞建设成本高,资金需求大。C(×)提高输水量与源区水库水储量关系较大,与采用隧洞输水关系较小。D(√)马赫斯调水工程跨越安第斯山脉,线路经过地区地势起伏大,建众多隧洞的主要目的是引导水流自流。8.[大招17]马赫斯调水工程建成后产生的主要作用有( )C①利于农业灌溉 ②提高航运量 ③改变气候类型 ④增加发电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 大招17 三区一同,看透资源调配对区域的影响由图文材料可知,马赫斯调水工程是将水调入西部荒漠平原,增加了西部地区水量,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①对;该调水线路经过两大水库,且途经地区地势起伏大,沿途可利用水流发电,提供电力,④对;线路地势起伏大,不适合发展航运,②错;区域调水工程不能改变区域气候类型,③错。综上所述,选C。大宁河取水方案(如图)是指从三峡库区支流大宁河抽水,经过剪刀峡水库和汉江堵河梯级电站调蓄后,进入丹江口水库。据此完成9—11题。9.图示取水工程在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是( )A.气候湿热 B.地质条件复杂C.地形起伏大 D.穿过河流多【解析】 结合图中的水系特征,可以看出该工程途经河流分水岭,沿线地形起伏大,增大了施工难度,C正确;沿途经过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且修建的取水工程处位于板块内部,地质结构相对稳定,A、B错误;穿过河流多有利于补水,D错误。C10. 利用大宁河的水在堵河流域开发水电属于跨流域抽水蓄能发电,符合其经济效益的是( )CA.降低抽水能耗,减少调水成本B.降低河流水位,减轻洪涝灾害C.用电低谷抽水,用电高峰发电D.治理流域环境,提高输水水质【解析】 跨流域抽水蓄能发电是指在调水的同时利用输水线路沿途的落差进行发电。在用电低谷期抽水蓄能,可减少电能浪费,在用电高峰期发电,可以提高供电能力和经济效益,C正确;抽水蓄能发电并不能降低抽水能耗,A错误;减轻洪涝灾害属于社会效益,治理流域环境和提高输水水质属于生态效益,且它们均与发电关系不大,B、D错误。11.[大招16]建设图示取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DA.缓解堵河流域梯级开发电能不足问题B.治理三峡库区汛期洪涝灾害多发问题C.解决丹江口水库下游农业用水多问题D.满足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用水量需求【解析】 大招16 “A→B”模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不二法门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1.“A”—分析资源调出的原因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华北地区需水量大,汉江流域用水量也较多,造成了丹江口水库水量不足,所以需从三峡水库调水补充,D正确。角度2 西气东输(2024河北邢台四校联考)陕京输气管道是由陕甘宁气田供应天然气至北京的输气管道,是中国第一条有干、支线管道和压缩机站以及地下储气库的完整配套长距离输气管道系统。首条陕京输气管道工程于1997年9月竣工投产,目前四线工程正在建设中。据此完成12—13题。12.陕京输气管道共有四条线路,说明( )BA.气源储量较少 B.市场需求旺盛 C.沿途地形复杂 D.早期资金短缺【解析】 气源储量较少的地区一般不会修输气管道,A错误;市场需求旺盛导致一条管道线路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建设多条线路,B正确;沿途地形复杂不利于建设多条线路,C错误;早期资金短缺与现在陕京输气管道有四条线路无直接关联,D错误。13.[大招17]陕京输气管道的运行能够( )CA.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 B.推动北京高耗能工业发展C.减轻铁路运煤压力 D.提高陕甘宁天然气售价【解析】 A(×)陕京输气管道主要运输的是天然气,不涉及可再生能源利用。B(×)陕京输气管道主要用于满足北京地区的天然气需求,助力北京地区改善生态环境。C(√)陕京输气管道的运行可以减轻铁路运煤的压力 (天然气可替代一部分煤炭)。D(×)运输管道并不直接决定天然气的售价,天然气的售价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2024云南文山期末)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如图)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海。据此完成14—16题。14.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经过的地形区有( )A.准噶尔盆地和云贵高原B.四川盆地和黄土高原C.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D.东南丘陵和青藏高原C【解析】 读图可知,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经过的地形区有准噶尔盆地、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C正确。没有经过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A、B、D错误。15.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 )C①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②改善河流水和地下水水质③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机会④增加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解析】 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①对;管道输送天然气,不能改善河流水和地下水水质,②错;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使用天然气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且能源开发与加工可增加就业机会,③对;保障能源充分供应是对东部地区的影响,④错。选C。16.[大招16]广州为西气东输的重要输入地之一,原因是( )C①广州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②广州为重要的出口通道,有利于天然气出口③广州地区常规能源缺乏,制约了经济发展④广州经济实力雄厚,可以消费昂贵的天然气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解析】 大招16 “A→B”模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不二法门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2.“B”—分析资源调入的原因广州为西气东输的重要输入地之一,原因是广州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短缺,制约了经济发展,①③对。广州为重要的天然气进口地区,②错。天然气价格并不高,④错。选C。(2024内蒙古包头开学考)传统火电厂的湿冷系统利用大量自然状态水对锅炉水蒸气进行蒸发冷却。建在新疆戈壁滩上的五彩湾坑口电厂是大型煤电一体化项目,也是我国“疆电东送”配套工程之一,其新型制冷系统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7—18题。17.[大招16]五彩湾电厂选址新疆戈壁滩的主要原因是( )BA.风力强劲 B.靠近煤矿 C.地价低廉 D.市场广阔【解析】 大招16 “A→B”模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不二法门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1.“A”—分析资源调出的原因五彩湾电厂是个坑口火电厂,需要建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B正确。五彩湾坑口电厂是大型煤电一体化项目,和风力强劲关系不大,A错误。戈壁滩地价低廉,但不是火电厂选址在此的主要原因,C错误。戈壁滩地广人稀,距离市场远,D错误。18.五彩湾火电厂采用新型制冷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CA.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B.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C.减小发电用水量 D.减小废气排放量【解析】 读图,新型火电厂主要利用空气进行冷却,传统火电厂用水进行冷却,故与传统火电厂相比,新型火电厂耗水量小,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采用新型制冷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减小发电用水量,C正确。新技术的应用增加了工程建设成本,A错误。材料中未体现新型制冷系统对煤炭利用效率、废气排放的影响,B、D错误。(2024湖北四地联考)绿氢指利用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得到氢气。“西氢东送”起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是我国规划的首条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项目。如图为“西氢东送”工程线路构想示意图。据此完成19—21题。19.内蒙古制绿氢的主要能源是( )CA.地热能、风能 B.水能、太阳能 C.风能、太阳能 D.风能、矿物能【解析】 内蒙古制绿氢的优势清洁能源是风能和太阳能,C正确;内蒙古地热能、水能资源不丰富,矿物能不属于清洁能源,A、B、D错误。20.相对于长管拖车运输,管道输氢的优点不包括( )AA.灵活性强 B.运量大C.运价低 D.连续性强【解析】 相对于长管拖车运输,管道输氢的优点有运量大、运价低和连续性强,而长管拖车运输具有灵活性强的优点,A正确。21.[大招17]“西氢东送”对北京产生的生态效益有( )BA.带动产业发展 B.助力“双碳”实现C.增加当地就业 D.促进交通建设【解析】 大招17 三区一同,看透资源调配对区域的影响“西氢东送”对北京产生的生态效益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助力“双碳”(碳达峰和碳中和)实现,B正确;带动产业发展为经济意义,增加当地就业和促进交通建设为社会意义,A、C、D错误。(2024河南洛阳期末)“宁电入湘”工程从宁夏出发,最终到达湖南,是推动宁夏、湖南两地优势互补,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工程。下图为宁电入湘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22—24题。22.宁夏向外输送的新能源电力类型主要是( )A.水电、火电 B.水电、光伏发电C.风电、核电 D.风电、光伏发电D【解析】 宁夏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随着输电技术的进步,其大量的清洁能源输往东部地区。火电不是新能源,且宁夏没有核电,故A、C错。水电属于传统能源,不是新能源,所以目前宁夏向外输出的新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光伏发电。B错,D对。23. 宁电入湘后,为保障用电的稳定性,需要特别关注的是( )BA.工程沿线风沙危害的治理 B.储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C.输电线路的检修与维护 D.电力资源的合理分配【解析】 由于风电和光伏发电不稳定,所以储能技术的研发显得至关重要,这样才能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B对。风沙和线路检修虽然影响用电稳定,但是是短暂的,A、C错。电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稳定问题,D错。24.[大招16]关于“宁电入湘”工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①输送的都是清洁电力资源②能优化湖南能源消费结构③可缓解湖南电力紧张状况④可助力湖南有色冶金产业发展⑤能加速宁夏水电工程的开发建设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解析】 大招16 “A→B”模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不二法门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2.“B”—分析资源调入的原因根据图示,宁夏输送的清洁电力超50%,说明不全是清洁电力,故①错误。“宁电入湘”减少了湖南对化石能源的消耗,优化了能源消费结构,缓解了能源紧张状况,故②③正确。有色冶金工业能耗大,“宁电入湘”有利于其发展,故④正确。宁夏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应该优先发展;宁夏水能不丰富且水电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大,故⑤错误。选C。能力觉醒1.(2024陕西渭南期末,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9年9月,千岛湖配水工程正式通水。该工程从淳安千岛湖到杭州,建设有113千米长的全封闭式自流输水隧洞,引千岛湖水到达闲林水库后,再通过供水工程线路流入杭州。据统计,千岛湖配水工程每年从千岛湖引水9.78亿立方米。如图示意杭州千岛湖配水工程线路。(1) 指出该工程使用全封闭式自流输水隧洞引水的优点。(6分)【答案】 全封闭隧洞引水可减少水分蒸发,保障引水水量;(2分)减少水体污染,保障引水水质;(2分)自流输水可以节约能耗,降低运行成本。(2分)【解析】 对比明渠输水,全封闭式隧洞可以减少外界环境对水分的影响。可减少水分蒸发,保障引水水量;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减少水体污染,保障引水水质。千岛湖地势高,全程基本自流输水,可以节约能耗,降低运行成本。(2) [大招17]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方面,分析千岛湖配水工程对千岛湖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答案】 经济:将千岛湖的水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2分)社会:带动千岛湖流域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岗位。(2分)生态:从千岛湖引水可腾出库容,减小雨季洪涝灾害对库区的威胁。(2分)【解析】 大招17 三区一同,看透资源调配对区域的影响2.(2024广东河源中学期中,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起俄罗斯的恰扬金气田和科维克金气田,终点是中国上海,预计2025年全线贯通。届时,从俄罗斯到我国的日输气量将超过5 000万立方米。材料二 中国海关总署公告,从2023年6月1日开始,东北可以把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出海口当内贸港口使用,以后运输大宗物资不用再绕行。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运出的货物,中俄都不收关税。图1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线路示意图,图2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1) 从自然因素角度说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6分)【答案】 气候寒冷;地表崎岖,地质条件复杂;冻土广布;生态环境脆弱。(6分,任答3点即可)【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管道线路北段途经我国东北和俄罗斯的部分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天气寒冷,施工条件差,一年中施工时间短。管道线路在我国东北途经小兴安岭,在俄罗斯境内以山地为主,地势均起伏较大,施工难度大。线路北段冻土广布,管道铺设困难。沿途生态环境脆弱,施工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2) [大招17]从海运的角度,简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作为东北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的意义。(6分)【答案】 便于东北吉林、黑龙江两省大宗货物出口;拓宽了两省的经济腹地;不收取关税,降低了成本;缩短了运输的距离,加快了货物运输效率。(6分,任答3点即可)【解析】 大招17 三区一同,看透资源调配对区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作为海港和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可以缓解我国东北地区货运运力紧张的状况,便于东北吉林、黑龙江两省大宗货物出口,拓宽了两省的经济腹地,且中俄都不收取关税,降低了成本;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距离我国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较近,陆上运距短,黑龙江和吉林的货物通过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外运,可以缩短运输距离,提高运输效率,有利于提高东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素养觉醒1.(2024四川成都部分学校联考,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并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内外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目前,中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主要有西气东输工程、北煤南运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珠三角地区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布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图为珠三角地区能源调配图。(1)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大招16]简要分析我国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4分)【答案】 自然原因:能源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存在明显的富集区和贫乏区;(2分)经济原因: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能源资源不匹配(或需求量大的区域能源资源的赋存量小,需求量小的区域能源资源赋存量大)。(2分)【解析】 大招16 “A→B”模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不二法门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能源资源比较短缺,而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欠发达,但是煤炭、天然气等资源比较丰富,故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我国能源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经济原因是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各区域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能源资源不匹配。东部地区能源资源供小于需,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供大于需,需对能源资源进行跨区域调配。(2)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大招17]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对珠三角地区的积极影响。(8分)【答案】 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优化珠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珠三角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8分,任答4点即可)【解析】 大招17 三区一同,看透资源调配对区域的影响西气东输对调入区的积极影响,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阐述。经济效益: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紧缺状况,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优化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效益: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社会效益:推动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3)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目前我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还不能彻底解决珠三角地区能源短缺问题,请你从开源方面提出三条缓解该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6分)【答案】 从国外进口油气资源;充分利用近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核能、风能、波浪能等替代能源等。(6分)【解析】 缓解该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可从开源、节流两个角度分析。本题要求从开源角度入手,即加大从国外进口油气资源的进口量,充分利用近海大陆架的优势,加大对近海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勘探力度,大力开发核能、风能、波浪能等替代能源(言之有理即可)。图12.(2024甘肃天水期中,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贵州是我国能源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见图1)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年水电资源经济可开发量约占全国的5%。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贵州充分发挥有水有煤、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成为西电东送的主要地区。图2材料二 乌江为贵州第一大河,流域内石灰岩广布,是我国主要的石漠化发生区。图2为乌江流域地形坡度与土壤厚度(mm)关系图,下表为乌江流域不同地形年平均土壤侵蚀强度(t/km )表。乌江流域不同地形年平均土壤侵蚀强度表年平均侵蚀强度(t/km )山地 643.4盆地丘陵 190.6沟谷 163(1)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说明石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并简要分析乌江流域地形坡度与土层厚度的对应关系。(8分)【答案】 原因: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石灰岩广布,成土慢,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石漠化。(4分,任答2点即可)坡度与土层厚度的对应关系:坡度越大,土层越薄。(2分)原因:坡度越大,地表径流速度越快,流水侵蚀作用越强,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层越薄。(2分)【解析】 据材料与所学内容可知,从地形方面看,地势起伏较大,山区面积大,流水侵蚀作用明显;从土壤方面看,石灰岩广布,石灰岩易受流水的溶蚀,成土过程缓慢,土层浅薄,容易导致水土流失。从气候方面看,该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多暴雨,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的形成。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坡度越大,土壤厚度越小,土层越薄。由材料可知,当地是我国主要的石漠化发生区,易发生水土流失,地形坡度越大,地表径流流速越快,流水侵蚀和搬运能力越强,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厚度越小,土层越薄。【答案】 山地: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2分)盆地丘陵:修建梯田、沿等高线耕作、留茬少耕等。(2分)沟谷:打坝建库,分段营造防护林。(2分)【解析】 由表格信息可知,不同地形区土壤侵蚀量不同。山地地区土壤侵蚀量最大,应该以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保护植被,保持水土为主。盆地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相对较少,可以考虑修筑梯田,沿等高线耕作、留茬少耕等,以减少水土流失。沟谷地区由于水土流失最少,可以打坝建库,分段营造防护林等。(2)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针对流域内不同地形,分别提出保护水土的具体措施。(6分)(3)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大招17]目前,贵州已经形成了煤—电—煤化工、煤—电—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建材等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试分析这些模式的意义。(6分)【答案】 减轻煤炭外运压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进煤炭的洁净利用;增强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业机会增多,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6分,任答3点即可)【解析】 大招17 三区一同,看透资源调配对区域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