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第二册(人教版)真题解析(2024浙江卷)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总量与该区域的降水量和面积呈正相关。下表为2022年我国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状况,下图为甲、乙用水量的构成。完成第1题。省(区、 市) 降水量(毫米) 水资源总量 (亿立方米) 用水量 (亿立方米) 人均用水量(立方米)甲 482.1 23.7 40.0 183.0乙 987.2 714.2 353.1 605.01.[大招17]调节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总量与用水量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可采取( )A.增加甲的降水量 B.减少乙生活用水量C.甲乙间产业转移 D.甲乙间跨区域调水D【解析】 大招17 三区一同,看透资源调配对区域的影响我国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影响,无法增加甲的降水量,A错误;乙的生活用水量主要与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有关,短时间内无法减少乙的用水量,B错误;从甲、乙用水量的构成看,甲工业用水量很少,说明工业不发达,人工生态环境补水和生活用水量大,难以用产业转移加以平衡,C错误;乙水资源总量大于用水量,水资源有多余,甲、乙之间跨区域调水,可以将乙的水调到甲加以平衡,D正确。(2024湖南卷)石牌镇地处汉江之滨,古时商贾云集, 舟楫繁忙,南来北往的人们路过这里都会吃上一碗豆腐。该镇种植的黄豆富含微量元素,豆腐的制作工艺考究,口感独特。近年来,全镇半数以上劳动力在外从事豆制品加工及相关产业,“石牌豆腐郎”远近闻名。据此完成2—4题。2.古时石牌镇豆腐声名远播,主要得益于( )BA.历史悠久 B.交通便利 C.宣传有力 D.物美价廉【解析】 题干中限定的时间点是“古时”,中心问题是“声名远播的原因”。历史悠久、宣传有力和物美价廉都有助于提高石牌豆腐的知名度,但说历史悠久不符合“古时”时间要求,宣传有力和物美价廉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A、C、D排除。从材料中“石牌镇地处汉江之滨,古时商贾云集,舟楫繁忙”可以看出,石牌镇处于水运的重要节点,交通便利,南来北往的人们路过石牌镇时都会食用当地豆腐,从而使得古时石牌豆腐能够声名远播,故B正确。3.[大招18]当前有些“石牌豆腐郎”将豆制品加工企业迁回家乡发展,看重的是该镇的( )A①产业基础 ②人才优势 ③劳动力数量 ④市场需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大招18 利润模型,破解产业转移原因的尖兵利器二、成本增加,需要降低成本读材料可知,石牌镇豆腐历史悠久,远近闻名,产业基础较好,有助于吸引豆制品加工企业在此集聚,①正确;全镇半数以上劳动力从事豆制品加工和相关产业,能为豆制品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专业技术人才,②正确;材料中未提及石牌镇人口数量,因而劳动力数量多少和市场需求未能体现,③④排除。故选A。4.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为保障“石牌豆腐”品质,可采取的有效举措是( )CA.采购外地大豆 B.开发新产品 C.制定技术标准 D.举办文化节【解析】 采购外地大豆,可以保障石牌豆腐生产原料的供应,开发新产品有利于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举办文化节有助于石牌豆腐的宣传和产业融合,但是以上措施均对保障品质没有直接影响,A、B、D不符合题目要求;随着产业规模扩大,石牌豆腐产量不断增加,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有助于在高产的同时保障石牌豆腐的品质,C正确。(2023湖北卷)浙江嘉兴水果市场创办于1992年,21世纪初随着上海部分水果批发市场的迁入,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已成为长三角地区交易规模最大的果品集散中心。近年来,嘉兴积极拓展进口水果市场,打造世界水果交易中心。如图示意嘉兴交通运输布局。据此完成5—7题。5.[大招18]21世纪初上海部分水果批发市场迁入嘉兴的原因是( )D①产业附加值低 ②运输成本较高③城市规划调整 ④市场竞争激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大招18 利润模型,破解产业转移原因的尖兵利器二、成本增加,需要降低成本水果批发业属于薄利多销行业,产业附加值一直都比较低,并非21世纪初才降低,①错误;嘉兴与上海相邻,运输费用相差不大,②错误;随着上海城市化的推进,城市规划不断调整,上海部分水果批发市场迁入邻近的嘉兴,而嘉兴的土地租金较低,有利于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③④正确。故选D。6.嘉兴作为长三角地区交易规模最大的果品集散中心,其优势是( )A①交通便利 ②市场广阔③资金雄厚 ④信息通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读图可知,嘉兴位于长三角中心地带,铁路、高速公路和运河的交会处,水陆交通发达,①正确;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水果市场广阔,②正确;与嘉兴相比,上海、杭州等中心城市的资金更雄厚,信息更通达,③④错误。故选A。7.嘉兴打造世界水果交易中心应重点采取的措施是( )DA.大量引进外资,扩大产业规模B.扩大种植面积,丰富水果种类C.对接水果产地,降低市场价格D.提升物流能级,注重品牌建设【解析】 嘉兴要打造世界水果交易中心,需要联系更多的水果产地和销售地,这对物流环节的要求更高,故应提升物流能力,注重品牌建设,D正确。打造世界水果交易中心,需要扩大产业规模,大量引进资金,但不一定是外资,A错误。嘉兴位于长三角中心地带,土地租金相对其他水果生产地较高,不适宜扩大水果种植面积,B错误。水果批发本就需要对接水果产地,低价批发,C错误。8.(2024湖北卷,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宁夏古灌溉工程遗产拥有庞大完整的灌溉渠系,为黄河灌区内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完善的水利保障。宁夏古渠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兴废靡繁,延用至今,展示了古人治水修渠的高超智慧,衍生出独特的灌溉文化,成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引黄灌溉传奇。如图示意宁夏古渠时空格局演变。(1) 简述宁夏古渠时空演变特征。(6分)【答案】 时间演变特征:秦汉时期灌渠数量少,且以直渠为主;唐时期,灌渠数量增多,渠道略显弯曲;明清时期,渠网体系更加完善,灌溉范围更大。(3分)空间演变特征:灌渠数量增多,总里程延长,灌渠密度加大;渠首增加,引水范围扩大;与东南侧相比,黄河西北侧的灌渠增长更多,渠网范围更大。(3分)【解析】 宁夏古渠的时空演变特征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作答。时间演变特征上,可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四个时期灌渠数量和渠网体系的变化情况。空间演变特征上,可从数量、里程、密度等方面分析其规模变化,也可从渠首位置、流向等方面分析引水范围变化,还可以对比黄河两侧灌渠数量的差异。(2) 说明宁夏古渠演变对灌区城镇分布与发展的影响。(4分)【答案】 宁夏古渠数量的增加,改善了宁夏平原的灌溉条件,农耕规模扩大,农产品产量增加,为人口增长和城镇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城镇数量增多;在灌区逐渐兴起了更高级别的城镇,形成了有序的城镇等级体系;黄河西北侧灌渠更发达,明清时期高级别城镇多坐落于此。(4分,答出2点即可)【解析】 水源条件是宁夏平原农业生产和人口增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结合(1)分析可知,宁夏古渠的规模和引水范围都有所扩大,这有助于改善该区域的灌溉条件,促进农业发展,为城镇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城镇数量逐渐增加,且出现了不同等级的城镇。黄河西北侧灌渠条件更好,等级较高的城镇多位于黄河西北侧。(3) 从宁夏古渠引黄灌溉视角,谈谈你对“天下黄河富宁夏”这句话的理解。(6分)【答案】 宁夏平原地处贺兰山东麓冲积扇和黄河冲积平原的交汇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但水源是当地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黄河从此经过,蒸发、下渗损失较大,引黄河水灌溉,可充分利用黄河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带动灌溉农业的发展,提高环境承载力,促进人口增长和城镇发展,使宁夏平原成为西北地区的富饶之地。(6分)【解析】 宁夏平原土壤、地形、光照等条件优越,水资源是其农业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虽然黄河从这里穿过,但不能直接灌溉两侧的土地,且蒸发、下渗损失的水资源较多。人工修水渠引黄河水灌溉,可以充分利用黄河水,弥补生产条件的短板,提高环境承载力,从而促进农业生产,为人口的增长和城镇的发展提供保障,使得宁夏平原成为富饶的塞上江南。马上归纳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及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较大。根据木桶的“短板效应”可知,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受区域的短板制约。本题中的水源条件是宁夏平原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9.(2024广东卷,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辽宁省大连市的松木岛化工园区距主城区约60 km,占地面积约35 km 。2005年,该园区开始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2016年被纳入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该园区大部分职工通勤于工作地与主城区之间,呈现职住分离现象。紧邻松木岛化工园区的S村,目前户籍人口约3 800人,常住人口约2 300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渔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及外出务工。如图示意松木岛化工园区及S村地理位置。(1) 简述松木岛化工园区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的有利区位条件。(6 分)【答案】 政策激励,用地充足、地价相对便宜;靠近高速公路和铁路,陆运方便,临近海湾,海运便利;距主城区较远,对主城区污染小。(6分)【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园区距离主城区约60 km,占地面积约35 km ,占地面积较大,可为企业转移提供充足的空间,土地成本较低;由图可知,该园区靠近多条高速公路与铁路,交通便利,与主城区的联系密切,便于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流动;该园区临近海湾,可利用海湾进行对外贸易,发展海运;该园区距离主城区约60 km,距离较远,对主城区污染小;由材料可知,该园区被纳入国家级新区,国家对该园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大。(2) 结合S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提出该园区帮扶该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6分)【答案】 组织园区企业向S村采购农、渔产品,促进该村种植业、渔业的发展;将园区的废弃物资源回收业务承包给村集体,提升村集体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吸引S村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到园区工作,并为其提供技能培训。(6分)【解析】 S村村民劳动技能水平较低,该园区可对村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的就业能力。S村村民以种植业、渔业等为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可以发展生态农业、农家乐等,为园区提供农副产品与娱乐休闲配套设施,满足化工园区需求。S村村民以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园区可为S村提供生产产生的废弃物,促进S村循环经济发展。(3) 为解决职工的职住分离问题,该园区拟在S村的甲、乙两地建设职工生活区。分析这两地居住环境的优劣。(6分)【答案】 甲地:优:靠近园区和交通枢纽,出行较方便;方便利用园区的相关设施。(2分)劣:污染(工业废气、交通噪声、汽车尾气等)相对较大,环境质量相对较差。(1分)乙地:优:靠近海边,景观、环境质量相对较好。(2分)劣:离交通干线、园区较远,通勤及出行相对不便。(1分)【解析】 可结合通勤的便利性、环境的宜居性等角度分析,注意两地都需要分析优劣。由图可知,甲地距离该化工园区更近,便于利用园区的相关设施;靠近铁路与高速公路,便于职工出行,缩短到达主城区的时间;但是,甲地也易受到化工园区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受高速公路与铁路的噪声干扰。乙地临近海湾,环境宜人,居住环境较好;但是,距离该化工园区和高速公路较远,职工通勤较为不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