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平永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9月质量监测生物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平永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9月质量监测生物试卷

资源简介

榕江县平永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质量监测
七年级 生物试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为生命提供空气、水等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地球
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D.生物圈包含所有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内涵的是( )
A.生物数量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 D.遗传多样性
3.我国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如人参、桔梗、杜仲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形态结构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物种多样性
4.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大熊猫食笋 B.直升机起飞 C.钟乳石长大 D.机器人跳舞
5.科学家培育的耐盐碱抗旱小麦新品种把盐碱地变成了丰产田。“小偃60”是以“小偃54”和“鲁麦13”为亲本,经过杂交、系统选择,培育出来的耐盐碱抗旱小麦新品种,这体现了( )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C.数量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6.“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体现了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应激性 B.生长 C.繁殖 D.新陈代谢
7.下列不属于生物学研究内容的是( )
A.研究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B.火箭飞行轨迹
C.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诞生 D.破解某病毒的遗传信息
8.下列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兔子以植物为食 B.含羞草的叶受到碰触会自然下垂
C.蘑菇的生长 D.小麦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9.下列能作为判断机器人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
A.能否自由移动 B.能否与人交流 C.能否进行思维活动 D.能否生长和繁殖
10.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下列有关生物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以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为载体,注重探究和实践
C.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学研究的唯一对象
D.观察是生物学中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11.指纹与人的DNA分子有关。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是( )
A.哈维 B.达尔文 C.林奈 D.沃森和克里克
12.下列哪种职业与生物学有联系( )
A.园艺师 B.车床工 C.建筑工程师 D.小学数学老师
13.以下对被子植物分类和命名的说法,你不认同的是( )
A.双名法由林奈提出 B.被子植物与动物属于同一界
C.界是最大的一级分类单位 D.可根据植物的形态、习性等特点进行分类
14.以下哪个科学事迹使得生物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 )
A.实验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B.生物进化论的提出
C.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D.生物命名法的创立
15.下列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与生物学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困扰全人类的各种疾病 B.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C.生态农业的推广 D.火星探测器探测火星
16.我国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一书,其中主要应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比较法
17.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 )
A.界、门、纲、目、科、属、种 B.种、属、科、门、纲、目、界
C.种、属、科、目、纲、门、界 D.科、种、属、目、纲、门、界
18.某同学为了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该实验方案中①和②分别表示( )
项目 鼠妇的数量/只 光照 温度/ ℃ 土壤
对照组 20 阴暗 25 湿润土壤
实验组 20 ① 25 ②
A.阴暗、干燥土壤 B.阴暗、湿润土壤 C.明亮、干燥土壤 D.明亮、湿润土壤
19.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照实验能够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不同变量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 B.所有条件都不同
C.所有条件都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不同
20.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鱼儿何时洄游 B.不同植被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有无差异
C.哪种玫瑰漂亮 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21.小明发现蚂蚁排成一队向前爬,问妈妈:“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信息吗 ”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D.得出结论
22.某同学设计了这样的实验:他将小麦种子分为等量的两组,都给予适量的水和适宜的温度,一组放在阳光下,另一组放在黑暗透气的纸盒里,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
A.水分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B.光照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C.空气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D.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23.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是(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24.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科学家们得出的结论就不应该再去怀疑
B.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应提倡交流合作的精神
C.对自己的猜想,应设计相应的实验来加以验证
D.实验时不但要看实验现象,还应该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综合题(共52分)
25.(10分)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据考证,很久以前,这片地区是很好的牧场,但由于不合理开发,逐渐变成了茫茫大漠。从1959年开展改造沙漠工程以来,21世纪初,毛乌素沙漠已经有600多万亩沙地被成功治理。现在的毛乌素沙漠动植物资源丰富,生长着沙柳、旱柳、沙蒿、柠条、长柄扁桃、紫穗槐等植物,发现有喜鹊、麻雀、百灵鸟、天鹅、野鸭、野兔、蜥蜴等动物。
(1)资料中画线部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除此之外,生物多样性还包括   多样性和   多样性。
(2)治理后的毛乌素沙漠能吸引许多生物“定居”下来,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各个层次间
是    (填“相互独立”或“相互影响”)的。
(3)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长期生物   的结果。
26.(8分)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如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应激性等。下面列举了一些现象,请在后面的横线上写出对应的生物特征。
(1)野兔发现敌害后迅速逃离:   。
(2)一株幼苗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
(3)母鸡生蛋:   。
(4)小狗排尿:   。
27.(20分)阅读下面小明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A.一次,小明发现有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运食物。观察后,小明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B.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他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
C.小明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
D.小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
E.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F.然后他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
(1)根据上述内容,总结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的是   ;作出假设的是   ;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得出结论的是   ;表达交流的是   。(均填字母)
(2)探究的第一步是要对事物作出详细的   ,然后提出问题;第二步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对问题的答案作出   。
(3)小明设计的实验的变量是   。
(4)小明设计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5)小明在E步骤中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  。
28.(14分)小明爱吃番茄,他发现妈妈买的番茄有一个表皮裂开腐烂了,而其他的表皮完好并且没有腐烂,于是小明产生疑问:番茄的表皮是不是有保护作用呢 为了探究这一问题,他做了一个探究实验。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
(3)制订、实施计划
①实验材料:完好无损的番茄两个,刀片。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大小   的番茄两个,编号A、B,用清水洗干净。
第二步:用刀片除去A番茄的一块表皮,B番茄不做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  ,进行对照。
第三步:把A、B两个番茄放在窗台上几天。
③实验现象:A番茄   ,B番茄   。
(4)得出结论:   。 答案:
1.(B)
2.(A)
3.(D)
4.(A)
5.(B)
6.(B)
7.(B)
8.(B)
9.(D)
10.(C)
11.(D)
12.(A)
13.(B)
14.(C)
15.(D)
16.(A)
17.(C)
18.(A)
19.(A)
20.(C)
21.(A)
22.(B)
23.(C)
24.(A)
25.(1) 物种 多样性。 遗传 和 生态系统 多样性。
(2) 相互影响 (3) 进化 。
26.(1) 应激性 。 (2) 生长 。 (3) 繁殖 。 (4) 新陈代谢 。
27.
(1)根据上述内容,总结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的是 A ;作出假设的是 B ;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C ;得出结论的是 E ;表达交流的是 F 。(均填字母)
(2)探究的第一步是要对事物作出详细的 观察 ,然后提出问题;第二步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对问题的答案作出 假设 。
(3)小明设计的实验的变量是 糖 。
(4)小明设计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蚂蚁数量少 。
(5)小明在E步骤中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 排除由偶然性因素引起的误差 。
28.
(1)提出问题: 番茄的表皮是不是有保护作用呢 
(2)作出假设: 番茄的表皮有(或没有)保护作用 。
(3)制订、实施计划
①实验材料:完好无损的番茄两个,刀片。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大小 相同 的番茄两个,编号A、B,用清水洗干净。
第二步:用刀片除去A番茄的一块表皮,B番茄不做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 设置单一变量 ,进行对照。
第三步:把A、B两个番茄放在窗台上几天。
③实验现象:A番茄 腐烂 ,B番茄 完好 。
(4)得出结论: 番茄的表皮有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