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练习16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练习16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课时冲关16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一、选择题
趵突泉位于我国济南城区,地下泉水丰富。《水经注》载:“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趵突泉历史上流量基本稳定,很少有停喷现象,但自1972年以来停喷次数增多,停喷时间延长,2019-2001年期间更是创下了停喷890天的历史纪录。如图为趵突泉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甲补给区的地下水进入乙补给区的主要过程是(  )
A.沿断层下降—进入页岩岩层
B.沿断层下降—进入泰山杂岩岩层
C.沿断层上升—进入石灰岩岩层
D.沿断层上升—进入泰山杂岩岩层
2.与趵突泉历史上流量稳定密切相关的是(  )
①石灰岩厚度大 ②补给区地形坡度大 ③锦绣川发生岩层断裂 ④雨季时间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如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3~5题。
3.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  )
①乙之前 ②乙→丙 ③丙→丁 ④丁之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洞庭湖水位上涨变慢的时段是(  )
A.甲之前 B.甲→乙
C.乙→丙 D.丙→丁
5.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径流(  )
A.高峰值提前 B.高峰值增大
C.总量变大 D.高峰值减小
干旱地区常发育深根系植被,其根系深达地下潜水面,可直接提取地下水,这类蒸发过程能引起浅层地下水位的周期性昼夜波动。如图为干旱区河岸带浅层地下水埋深的昼夜波动图。读图,完成6~7题。
6.夜间河岸带浅层地下水的流向主要是(  )
A.由地势高处流向低处
B.由地势低处流向高处
C.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
D.浅层地下水补给河水
7.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  )
A.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增大
B.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小
C.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大
D.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减小
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流经西伯利亚向北注入北冰洋。如图示意1966~2005年叶尼塞河流域气温、降水量、积雪覆盖面积与入海径流量多年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8~9题。
8.叶尼塞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B.降水补给
C.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9.叶尼塞河冬季流量小但水位高的原因是(  )
A.流水沉积河床抬高
B.地壳抬升河床抬高
C.河流结冰形成冰塞
D.水库放水水位升高
苏木吉林湖是我国的一个湖泊,其位于低洼地带,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形成局部流域。读苏木吉林湖区等水位线图(图1)及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图(图2),完成10~12题。
图1           图2
10.苏木吉林湖(  )
A.位于青藏高原 B.处于湿润地区
C.湖盆呈漏斗状 D.湖面海拔1 180 m
11.苏木吉林湖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
A.邻湖湖水 B.大气降水
C.高山冰雪融水 D.地下水
12.与南方平原地区的湖泊相比,图中湖泊冬季蒸发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①淡水湖泊,含盐度低,冬季冰封期长 ②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低 ③周围地势高,导致湖盆内湖面风速小 ④离冬季风发源地远,沿湖地区植被茂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2024·山东枣庄高三校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柳河是辽河中下游右侧的一级支流,多雨期洪水频发,流域内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地下水;地下水位的空间分布状况、地势和地下隔水层状态是影响地下水量的主要因素;从地下水水量丰富区、地下水水量较丰富区到地下水水量相对贫乏区,地下水埋深由不足3米增至10米左右。如图为柳河流域部分区域水系、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水量分区示意图。
(1)指出地下水水量丰富区大量补给辽河的条件。
(2)推测地下水水量相对贫乏区形成的原因。
(3)根据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说明在区域内增加水资源储存量的可行性措施及其作用。
14.(2024·长沙市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朱巴河是索马里主要河流,全长1 659千米,流域面积76.6万平方千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卢格以下河段出现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现象。如图是朱巴河流域示意图。
(1)描述朱巴河的水系特征。
(2)分析朱巴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的自然原因。
(3)说明朱巴河卢格以下河段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原因。课时冲关16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一、选择题
趵突泉位于我国济南城区,地下泉水丰富。《水经注》载:“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趵突泉历史上流量基本稳定,很少有停喷现象,但自1972年以来停喷次数增多,停喷时间延长,2019-2001年期间更是创下了停喷890天的历史纪录。如图为趵突泉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甲补给区的地下水进入乙补给区的主要过程是(  )
A.沿断层下降—进入页岩岩层
B.沿断层下降—进入泰山杂岩岩层
C.沿断层上升—进入石灰岩岩层
D.沿断层上升—进入泰山杂岩岩层
2.与趵突泉历史上流量稳定密切相关的是(  )
①石灰岩厚度大 ②补给区地形坡度大 ③锦绣川发生岩层断裂 ④雨季时间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1.C 2.B [第1题,甲补给区的地下水进入乙补给区的主要过程是甲补给区的水沿着补给区交接处的断层上涌,从不透水的岩层,上升到透水的石灰岩,C正确。甲补给区比乙补给区地势低,所以不可能是下降,A、B错误。图示泰山杂岩不透水,D错误。故选C。第2题,趵突泉的水源来自地下水,石灰岩厚度大、岩层断裂,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增加地下水的水量,①正确;地形坡度大,流水速度快,会使趵突泉的水量变化大,②错;锦绣川断层使甲补给区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天然水库,调蓄了下游地下水的补给,③正确;雨季时间短不利于流量稳定,④错。故选B。]
如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3~5题。
3.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  )
①乙之前 ②乙→丙 ③丙→丁 ④丁之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洞庭湖水位上涨变慢的时段是(  )
A.甲之前 B.甲→乙
C.乙→丙 D.丙→丁
5.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径流(  )
A.高峰值提前 B.高峰值增大
C.总量变大 D.高峰值减小
解析:3.D 4.B 5.D [第3题,出湖径流大于入湖径流时,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即②乙→丙时段和④丁之后时段。第4题,注意理解题意:洞庭湖水位在上涨,但速度变慢。图示甲→乙时段、丙→丁时段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符合水位上涨条件;甲→乙时段,入湖径流减去出湖径流后的水量差额逐渐减少,则水位上涨速度变慢;而丙→丁时段,入湖径流减去出湖径流的水量差额,先逐渐增多后逐渐减少,说明水位上涨先快后慢。第5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功能,在上游修建防护林,会增加下渗水量,延长雨水转化为河流水的时间,从而使径流总量变小、洪峰峰值减小、峰值出现时间滞后。]
干旱地区常发育深根系植被,其根系深达地下潜水面,可直接提取地下水,这类蒸发过程能引起浅层地下水位的周期性昼夜波动。如图为干旱区河岸带浅层地下水埋深的昼夜波动图。读图,完成6~7题。
6.夜间河岸带浅层地下水的流向主要是(  )
A.由地势高处流向低处
B.由地势低处流向高处
C.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
D.浅层地下水补给河水
7.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  )
A.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增大
B.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小
C.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大
D.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减小
解析:6.C 7.B [第6题,水往低处流,但河岸带地势落差小,地势对地下水流向的影响较弱,A、B错;根据图示,夜间河岸带的浅层地下水埋深较小,植物生命活动较弱,则此时段主要是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故选C。第7题,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主要是因河岸带的“抽水机式植被”造成的。此类植物需要吸取地下水而存活,因此,该埋深昼夜波动幅度与该类植物的生命活动有关,并不是随河流流向而变动;一般而言,距离河岸越远,地下水越少,该类植物的分布越少,受其影响而形成的此类变化幅度越小。故选B。]
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流经西伯利亚向北注入北冰洋。如图示意1966~2005年叶尼塞河流域气温、降水量、积雪覆盖面积与入海径流量多年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8~9题。
8.叶尼塞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B.降水补给
C.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9.叶尼塞河冬季流量小但水位高的原因是(  )
A.流水沉积河床抬高
B.地壳抬升河床抬高
C.河流结冰形成冰塞
D.水库放水水位升高
解析:8.A 9.C [第8题,由图示可知,河流径流量从5月至7月份流量较大,5月份径流量迅速增加,6月份径流量最大,结合图中积雪覆盖面积、气温与降水曲线进行判断,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应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该地纬度高,冬季气温低,积雪时间长,来年大量积雪融化后补给给河流,使得河流径流量大,A正确;根据图中降水曲线进行判断,降水小,且降水多的季节不是河流径流量最大的季节,因此主要补给方式不是降水,B错误,河流源头海拔较低,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C错误,地下水补给稳定,而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大,D错误。故选A。第9题,叶尼塞河地区河流的含沙量低,流水沉积使得河床抬升作用较弱,A错误;若地壳抬升,则河流以下切作用为主,河床降低,B错误;叶尼塞河由南向北注入北冰洋,冬季时由于下游地区气温低,河流开始结冰,而上游由于气温高,河流处于流动状态,河水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下游由于结冰使得水流堵塞,使得河流水位升高,C正确,D错误。故选C。]
苏木吉林湖是我国的一个湖泊,其位于低洼地带,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形成局部流域。读苏木吉林湖区等水位线图(图1)及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图(图2),完成10~12题。
图1           图2
10.苏木吉林湖(  )
A.位于青藏高原 B.处于湿润地区
C.湖盆呈漏斗状 D.湖面海拔1 180 m
11.苏木吉林湖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
A.邻湖湖水 B.大气降水
C.高山冰雪融水 D.地下水
12.与南方平原地区的湖泊相比,图中湖泊冬季蒸发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①淡水湖泊,含盐度低,冬季冰封期长 ②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低 ③周围地势高,导致湖盆内湖面风速小 ④离冬季风发源地远,沿湖地区植被茂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10.C 11.D 12.B [第10题,图示等水位线外围海拔高处较稀疏、湖盆部海拔低且密集,说明湖盆形状口大底小,呈漏斗状,C正确。材料显示“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说明位于沙漠地区,A、B错误;图示离湖泊最近的等水位线为1 180 m,湖面要低于该高程,且湖面应不断变化,D错误。第11题,图示总补给量冬春较少、夏秋较多,常年变化不大,与地下水补给特点一致,则可能是地下水补给。故选D。第12题,该地气候干旱、海拔高,可能位于北方而冬季气温低;处于被沙山包围的低洼区域,周围沙山也对风起到阻挡作用而风速较小,②③说法正确。沙漠地区湖泊多为咸水湖,湖泊周边为沙山而植被稀疏,①④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3.(2024·山东枣庄高三校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柳河是辽河中下游右侧的一级支流,多雨期洪水频发,流域内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地下水;地下水位的空间分布状况、地势和地下隔水层状态是影响地下水量的主要因素;从地下水水量丰富区、地下水水量较丰富区到地下水水量相对贫乏区,地下水埋深由不足3米增至10米左右。如图为柳河流域部分区域水系、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水量分区示意图。
(1)指出地下水水量丰富区大量补给辽河的条件。
(2)推测地下水水量相对贫乏区形成的原因。
(3)根据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说明在区域内增加水资源储存量的可行性措施及其作用。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地下水水量丰富区距离辽河近,且地下水水量储存丰富,可以补给辽河;水由高水位区流向低水位区,故而地下水水位高于辽河水位。第(2)题,结合等水位线可知,水量相对贫乏区等水位线出现弯曲,“凸高为低”,即地下水水位低于两侧,为地下水汇集区域;结合材料信息,地下水水量受地下水位的空间分布状况、地势和地下隔水层状态的影响,可知该区地下水隔水层缺失或者不连续,地下储水条件差,导致地下水大量渗漏,形成地下水水量相对贫乏区。第(3)题,结合等水位线可知,柳河地下水等水位线“凸低为高”,即柳河地下水位较高,补给周边地下水层;且柳河多雨期洪水频发,故可在柳河建设水库,丰水期蓄水防洪,又可增加地表水储量,同时补给地下水,丰富周边地下水储量。
答案:(1)地下水水位高于辽河水位;地下水水量充足。
(2)根据等水位线弯曲状况,地下水水量相对贫乏区是地下水汇集区;由于地下隔水层缺乏(或不连续),地下水储存条件差,形成地下水水量相对贫乏区。
(3)措施:在柳河修建水库。作用:一方面可增加地表水储蓄;另一方面能补给地下水,增加地下水储存量。
14.(2024·长沙市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朱巴河是索马里主要河流,全长1 659千米,流域面积76.6万平方千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卢格以下河段出现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现象。如图是朱巴河流域示意图。
(1)描述朱巴河的水系特征。
(2)分析朱巴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的自然原因。
(3)说明朱巴河卢格以下河段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示信息可知,地势北高南低,因此河流自北向南流;流程长,流域面积较大;对比上下游,上游的支流较多,下游较少;上游等高线密集,落差较大。第(2)题,可从河流补给减少和支出增加角度分析。随着气候的变化,雨水补给减少,蒸发加剧,下渗增加;从图中等高线弯曲看,下游河段出现地上河,支流补给减少。第(3)题,运用“地上河”知识分析,即自然原因是“泥沙+堆积”,人为原因是筑坝挡水。
答案:(1)总体自(西)北向(东)南流;流程长;流域面积大;上游支流多,中下游支流少;河流上游落差大;等等。
(2)下游流域由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降水逐渐减少;蒸发旺盛,下渗增加;下游部分河段出现“地上河”现象,无支流汇入。
(3)上游山区河流落差较大,侵蚀作用强,河流挟带大量泥沙;卢格以下部分河段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升;在人为筑堤束水情况下,河床高出两岸地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