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海水的性质与运动课时冲关17 海水的性质一、选择题如图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2”号航行路线,读图,完成1~2题。1.“雪龙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 )A.深圳沿海 B.赤道海域C.霍巴特港 D.中山站沿海2.从深圳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吃水深度的变化是( )A.变深 B.变浅C.先变深、后变浅 D.先变浅、后变深解析:1.B 2.C [第1题,水平方向上,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赤道纬度最低,深圳、霍巴特港和中山站纬度越来越高,故赤道海域水温最高。第2题,科考船的吃水深度受海水密度的影响,海水密度越大,吃水越浅。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从深圳至中山站航行过程中,纬度先降低、后升高,海水密度先降低、后增加,考察船吃水深度先变深、后变浅。]海洋中,上、下层海水温度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叫作海水温差能,或称海洋热能。利用海水表层(热源)和深层(冷源)之间的温度差发电的电站,叫海水温差发电站,可以连续性输出电力且伴生淡水。读“海洋水温变化曲线图”,完成3~5题。3.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推测影响曲线②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海水深度 B.海水比热容C.大气成分 D.太阳辐射4.图中曲线①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B.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增C.在水深1 000 m以下,水温变化不大D.大陆架海区的海水温度变化最小5.下列海域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温差发电的是( )A.大西洋西岸B.寒暖流交汇处C.地中海沿岸D.20°S~20°N的海洋洋面解析:3.D 4.C 5.D [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又因为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因此影响曲线②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故选D。第4题,该地表层海水温度在20~30℃之间,并不处于高纬度,A错误;读图可知,随着深度增加,水温总体是递减的,B错误;读图可知,在水深1 000 m以下,水温变化不大,C正确;由材料中的信息不能得出哪些是大陆架海区,D错误。第5题,在赤道到南北纬20°之间海洋上、下层海水温度差异最大,因此可知在全球范围内20°S~20°N的海域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温差发电。故选D。](2024·广东东莞高二期末)温跃层是水体以温度分层时温度梯度最大的一层。温跃层对湖泊和水库的水体运动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下图为洋河水库(湖泊)某年8月17日的水温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6.图中温跃层对应的厚度大约是( )A.1m B.3mC.7m D.9m7.洋河水库水体温跃层的存在可能会( )A.扩大鱼类生存空间B.提高深层湖水的温度C.加剧水体富营养化D.提高深层溶解氧含量解析:6.B 7.C [第6题,由材料可知,温跃层是水体以温度分层时温度梯度最大的一层,8月17日的温跃层出现在水深2~5m处,厚度为3m。故选B。第7题,温跃层的存在使得表水和底水的交换减弱,表层的溶解氧和暖水无法与底层发生交换,表层溶解氧和湖水温度升高强化,底层溶解氧和湖水温度降低,造成下层水体缺氧和底部厌氧环境的形成,最终恶化湖泊水质,加剧水体富营养化,使得鱼类生存环境减小。故选C。](2024·辽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模拟)海水透明度是表示海水能见程度的一个量度,影响透明度分布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海水的光学性质、水中的悬浮物质等,如图为局部海域6月和10月等透明度线分布图。据此,完成8~9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透明度线与等深线的分布比较接近B.夏季渤海海域透明度低于秋季C.夏季东海近岸与外海透明度差异较大D.近岸海区较外海的能见程度好9.10月份甲地等透明度线形成向外海凸出的“水舌”,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 B.地表径流C.海底地形 D.人类活动解析:8.A 9.B [第8题,读图可知,等透明度线数值由近岸海区向外海逐渐升高,等深线数值也是由近岸向外海逐渐增大,两者分布比较接近,A正确;夏季渤海海域透明度数值高于秋季,夏季透明度高于秋季,B错误;夏季东海近岸与外海等透明度线分布稀疏,透明度差异较小,C错误;近岸海区较外海的透明度要低,能见程度较差,D错误。第9题,10月份甲地形成向外海凸出的“水舌”,等透明度线凸向高值,透明度低。此时长江水量大,向海洋注入水量大,并带来大量泥沙和陆地营养盐类,使河口处向外透明度降低。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地表径流,B正确;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不一致,A项错误;海底地形不存在季节变化,人类活动季节变化不是影响透明度等值线季节变化的因素,C、D错误。]如图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10.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③① D.②①③11.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A.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B.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C.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12.造成南北纬60°附近海区盐度差异较大的最主要因素是( )A.降水量 B.气温C.海区封闭程度 D.陆地淡水注入解析:10.B 11.B 12.D [第10题,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①曲线表示海洋表层温度;海水密度随纬度增高而增大,②曲线表示密度;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降低,③曲线表示盐度。故选B。第11题,从图中看,赤道附近虽然气温高,但降水丰富,稀释作用强,因此盐度较低,密度较小。故选B。第12题,60°N海区陆地面积大,有大量河流淡水汇入,而60°S多为海洋,导致60°S附近海区盐度高于60°N,盐度差异大的最主要因素是陆地淡水注入,D正确。降水量、气温、海区封闭程度对其影响较小,A、B、C错。故选D。]二、非选择题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盐场的形成需要有利的地形和天气条件,布袋盐场是我国著名的盐场。图甲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图乙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夏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说明台湾海峡冬、夏季表层盐度分布特征的异同点,并分析造成冬、夏季盐度差异的原因。(2)与同纬度的太平洋相比,指出台湾海峡海水盐度的特点,并分析原因。(3)分析台湾布袋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解析:第(1)题,冬、夏盐度分布特征应从整体数值大小、数值空间变化趋势和梯度等方面观察描述。冬、夏盐度差异的原因应从蒸发量大小、温度变化梯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图中显示,台湾岛以西的台湾海峡冬季和夏季盐度均较低,而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盐度较高。原因主要从河水注入量进行分析,台湾岛西侧的台湾海峡,两岸有较多的河水注入,稀释海水,导致盐度较低。第(3)题,台湾布袋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天气、海水盐度、地形等方面作答。答案:(1)相同点: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不同点:冬季盐度较低,南北盐度差异更大。夏季盐度较高,等盐度线稀疏,南北差异较小。原因:冬季气温低,海水蒸发量小,盐度低;夏季气温高,海水蒸发量大,盐度高。冬季受冷空气和寒流影响大,沿岸海水降温幅度大,降低了沿岸海水的盐度;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温差小。(2)盐度低。有大量河水注入,降低了盐度。(3)降水较少,晴天较多;海水盐度较高;地形平坦开阔,利于晒盐。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北冰洋海冰覆盖率与太阳辐射、入海径流、洋流和盛行风密切相关。东西伯利亚海(图1)全年盛行偏北风;楚科奇海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因迪吉尔卡河和科雷马河每年6月初开始融化,10月开始冻结。图2示意东西伯利亚海海冰覆盖率的逐日变化。图1图2(1)说明陆地入海径流对东西伯利亚海融冰的影响。(2)分析东西伯利亚海融冰期前期海冰覆盖率几乎不变的原因。(3)与东西伯利亚海相比,推测楚科奇海融冰期和结冰期的长短,并说明推测理由。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径流对于海水的影响因季节不同而不同。首先在融冰期,入海径流水温较高,温度较高会加速海冰融化;到了结冰期之时,入海径流会降低海水盐度,有利于海水结冰。第(2)题,海冰覆盖率几乎不变,说明海冰厚度大,吸收的热量少。结合图示可知,东西伯利亚地区冻结期较长,因此海冰较厚;当海冰完全结冰时,海冰反射率高,因此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而河流在解冻初期淡水汇入量较少;9月份海冰覆盖率最低,海水散热快。第(3)题,融冰期是指从融冰日至终冰日的时间。河流、湖泊等水体从结冰开始到结束的过程称为结冰期。结冰期不是以整条河流或湖泊完全封冻为结冰开始,而是自其形成结冰形态为临界判断。楚科奇海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较强,温度较高;夏季盛行来自较低纬度的偏南风,气温较高;附近有自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暖流,海水温度偏高,融化时间较长,因而海冰覆盖率最低值较低。综上所述,与东西伯利亚海相比,楚科奇海完全冻结期时间短,融冰期和结冰期都较长。答案:(1)融冰期,入海径流水温较高,可加速海冰融化。(2)完全冻结期较长,海冰较厚;海冰完全覆盖,反射率高,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河流解冻初期淡水汇入量较少。(3)融冰期和结冰期都较长。理由:楚科奇海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夏季盛行偏南风,气温较(东西伯利亚海)高;受(来自太平洋的)暖流影响,融化时间较长,海冰覆盖率最低值较低。 海水的性质与运动课时冲关17 海水的性质一、选择题如图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2”号航行路线,读图,完成1~2题。1.“雪龙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 )A.深圳沿海 B.赤道海域C.霍巴特港 D.中山站沿海2.从深圳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吃水深度的变化是( )A.变深 B.变浅C.先变深、后变浅 D.先变浅、后变深海洋中,上、下层海水温度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叫作海水温差能,或称海洋热能。利用海水表层(热源)和深层(冷源)之间的温度差发电的电站,叫海水温差发电站,可以连续性输出电力且伴生淡水。读“海洋水温变化曲线图”,完成3~5题。3.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推测影响曲线②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海水深度 B.海水比热容C.大气成分 D.太阳辐射4.图中曲线①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B.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增C.在水深1 000 m以下,水温变化不大D.大陆架海区的海水温度变化最小5.下列海域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温差发电的是( )A.大西洋西岸B.寒暖流交汇处C.地中海沿岸D.20°S~20°N的海洋洋面(2024·广东东莞高二期末)温跃层是水体以温度分层时温度梯度最大的一层。温跃层对湖泊和水库的水体运动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下图为洋河水库(湖泊)某年8月17日的水温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6.图中温跃层对应的厚度大约是( )A.1m B.3mC.7m D.9m7.洋河水库水体温跃层的存在可能会( )A.扩大鱼类生存空间B.提高深层湖水的温度C.加剧水体富营养化D.提高深层溶解氧含量(2024·辽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模拟)海水透明度是表示海水能见程度的一个量度,影响透明度分布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海水的光学性质、水中的悬浮物质等,如图为局部海域6月和10月等透明度线分布图。据此,完成8~9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透明度线与等深线的分布比较接近B.夏季渤海海域透明度低于秋季C.夏季东海近岸与外海透明度差异较大D.近岸海区较外海的能见程度好9.10月份甲地等透明度线形成向外海凸出的“水舌”,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 B.地表径流C.海底地形 D.人类活动如图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10.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③① D.②①③11.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A.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B.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C.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12.造成南北纬60°附近海区盐度差异较大的最主要因素是( )A.降水量 B.气温C.海区封闭程度 D.陆地淡水注入二、非选择题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盐场的形成需要有利的地形和天气条件,布袋盐场是我国著名的盐场。图甲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图乙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夏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说明台湾海峡冬、夏季表层盐度分布特征的异同点,并分析造成冬、夏季盐度差异的原因。(2)与同纬度的太平洋相比,指出台湾海峡海水盐度的特点,并分析原因。(3)分析台湾布袋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北冰洋海冰覆盖率与太阳辐射、入海径流、洋流和盛行风密切相关。东西伯利亚海(图1)全年盛行偏北风;楚科奇海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因迪吉尔卡河和科雷马河每年6月初开始融化,10月开始冻结。图2示意东西伯利亚海海冰覆盖率的逐日变化。图1图2(1)说明陆地入海径流对东西伯利亚海融冰的影响。(2)分析东西伯利亚海融冰期前期海冰覆盖率几乎不变的原因。(3)与东西伯利亚海相比,推测楚科奇海融冰期和结冰期的长短,并说明推测理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练习17 海水的性质(原卷版).doc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练习17 海水的性质(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