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 国家的产生;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 史信息。二:素养目标1.通过思维导图对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进行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历 史解释)2.知道良渚古城、陶寺都城遗址,证明了距今5000--4000年左右,长江流域下游、黄河中游进入文明社会。(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掌握早期政治制度禅让制。(历史解释)4.认识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家国情怀)三:重点难点突破1. 从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的考古发现,谈谈为什么说当时已进入文明社会 (突 破方法:从其考古发现为进入文明社会的三要素: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找证 据)2.理解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多元一体,中原引领特征。可以从陶寺遗址中大型墓 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中原地区吸收各地文化因素的基础上迅速崛起, 经过持续发展,走向一体角度理解。四:德育切入点:通过了解炎帝皇帝的主要贡献,增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学习 大禹治水感受其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五:教学主旨:探源中华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过程(一)图片设疑点题法导入:⑤图中巨型雕像是传说中 的炎、黄二帝形象,他们 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 祖。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 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位于河南郑州的炎帝 (右)、黄帝(左)雕像考古证实了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西方国家有他们进入文明社会的判断 标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也给出了中国由“野蛮愚昧”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 那请问同学们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标准是什么呢 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哪 我们 一起进入初漏曙光的史前社会探寻答案吧。(二)主题教学板块主题一:文明的起源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然而国家产生的 标志又是什么呢 首先国家产生必须有一个“早期城市形成”这个必要场所条件, 其次就是产生阶级或者阶层,再次就是产生强制性权力系统。请同学们跟着下面 这个思维导图一起理解国家如何产生的 国家产生阶层或阶级一:国家产生的标志强制性权力系统的设立二:国家产生的过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人 口增长向 区 域 中 心 集 中 形 成 早 期 城 市( 城 培 城 壕 水 利 设 施 )生产刺余(出现私有财产) (早期国家产生)基本场所私有制富分化被统治者(从事生产劳动)(对内:管理统治公共权力对外:发动战争) (国家的社会职能国家机器的本质特征)阶级分化统治者 ( 从事管理)板块主题二:文明的产生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梳理了国家产生的标志,国家起源的过程,现在请同学们 按照国家产生的三个标志,自学课本16页并思考为什么将长江流域的良渚古城 定性为“早期国家” (学法指导:换句话说从良渚古城中哪些地方体现:“早 期城市形成”,私有制,产生阶级或者阶层,产生强制性权力系统)教师重点突破难点:修大型宫殿与外城以及北部大型水利设施在当时的条件下靠 什么来调动、组织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修建的 ——强制性公共权力。学生们以此同理,学以致用自主思考陶寺古城为什么定性为早期国家 教师补充 强调陶寺古城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板块主题三:文明的特征结合以下图片,进行“多元一体、中原引领”特征(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结合图片说说如何理解多元一体呢 红山遗址殷墟遗址陶寺遗址各具特色合、相互影响滩遗址里头遗址良渚遗址石家河遗址)板块主题四:文明的象征(1)黄帝炎帝人物介绍,重点介绍主要贡献。(2)华夏族怎样形成的 结合课本阪泉之战炎帝“归顺”,涿鹿之战蚩尤部落 “归附”黄帝部落等内容,结合“材料研读”理解华夏族如何形成 (3)禅让制:利用问题链,结合“选班干部”生活实例突破,利用“学史崇德” 进行德育教育。拓展延伸: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和远古传说对认识华夏文明起源有什么意义 目 板块主题五:文明的流传——远古的传说问题1、炎帝有哪些发明 炎帝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 种植五谷蔬菜◆制作陶器● 会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制作乐器琴瑟问题2、黄帝有哪些发明 黄帝黄帝,名轩辕。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史载黄帝 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建造宫室制造船只制作衣裳会炼铜挖掘水井发明弓箭问题3、远古传说是历史吗 在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许多的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 有神话色彩 怎样看更科学 (要提升这些传说的历史价值的关键是什么 甘肃出土的距今约5000年的铜刀山西出土的距今约5600多年的蚕茧结论:传说中被考古资半坡遗址出土的船形彩陶壶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哨)料证明的部分是可信的;没有被证明的是不可信的虚构内容。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教师讲述:那时能造宫殿、制衣裳、挖水井、造舟车、编制乐谱等,留下了实物遗存,可供考证,所以可信。说成是黄帝、嫘祖、仓颉、伶伦几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色彩了。上述发明应 是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这些历史记载反映的是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 才智,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之祖,人们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妻子及 其部属了。【合作探究】:说说考古发现的遗址遗物和神话传说对认识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 的意义。(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远古传说考古发现证实的传说就是真实的历史真实历史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实物史料口述史料)意义:无论是考古发现的遗址遗物,还是射虎传说,都是我们认识原始社会晚期 社会发展水平的依据,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1.华夏族的形成任务一:任务一:观察地图,结合视频,梳理华夏族形成的过程。材料: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 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部落。学生回答后PPT展示:(炎黄联盟击败涿鹿之战蚩尤黄帝击败阪泉之战炎帝PLAY华夏族)知识链接: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2.中华民族形成的特点任务二:阅读以下材料,从中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文初祖)人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 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明确: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 众多部落,不断融合。3.尧舜禹的禅让制任务三: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相继出现了哪几个部落联盟首领 他们是如何产 生的 任务四:百姓为什么热爱尧舜禹 原因:尧鼓励人们发展生产;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政局;禹治 水有功,得民众爱戴,被尊为“大禹”4. 学史崇德 — — 大禹治水任务五:大禹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大禹治水画像石拓片材料:“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史记 ·夏本纪》事迹:禹接替父亲治水,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引洪水入海。经 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敢于创新;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 敬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三 ) 结 课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良渚、陶寺古 城分别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进入国家和文明社会的早期代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呈现出“多元一体”“中原引领”的特征。五六千年前,我国进入部 落联盟时期,华夏族是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伴随着各部落之间的归 顺、归附,去小异存大同地逐渐融合而成。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通过禅让制进 行部落首领传位的。七:作业设计:(1)从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的考古发现,谈谈为什么说当时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2)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和远古传说对认识华夏文明起源有什么意义 八: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