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案--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案--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五单元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主要 内容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后期,欧美等地相继发生的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 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本课位于第 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第一课,上承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下启马克思主 义的诞生与传播,所以本课应重点梳理在工业革命中资产阶级的作用及无产阶级的兴起等内 容。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从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史实的了解来理解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
2.在梳理和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动力的变化,主要成就和国家的基础上,形成对工业革命 概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通过对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到基本史实地了解,理解和掌握工业革命带来的重要影响。
(二)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学生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学习,明白世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 事物都处在不断的发展中。
【时空观念】学生通过对地图和时间轴的解读,能简述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的 国家。
【史料实证】学生通过对史料、史图的分析,能够说出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主要的代表 发明及主要影响。
【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学习,能够理解并解释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以及工业革命带来的双重影响。
【家国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两次工业革命,认识到科学知识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做有担当、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做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的理解。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材料分析法、讲述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三张图片和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轴,导入新课。
2013年德国举行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上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受到了全世界各国广泛的 关注。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使得人类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可惜的是中国与18世纪60 年代至20世纪初的前两次工业革命擦肩而过,这也成为了近代中国饱受欺凌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刻,我们又一次站在了历史巨变的前夜,2018年7月《光明日报》上打出了一行醒然的标 题—— “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来临,中国准备好了吗 ”
中国准备好了吗 如何准备的 让我们一起从历史中寻找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影响世界 的工业革命。
▽新课讲授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设计思路:通过阅读材料,理解工业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史料实 证、唯物史观等学科素养。设计合作探究问题一。
合作探究一: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有哪些
先学生讨论思考回答,然后老师归纳总结。
材料一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统治,王权逐渐虚设,成了立宪君主。“民选”的代 表通过议会治理国家,并掌管财政。通过这样一个改造,英国政府似乎成了一个公司董事会, 有产者管理国家,执行自己的意志也就是说,财产权和政权相互吻合,不再脱节,一种与资本 主义制度之本质相适应的政治形式被创造出来。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确立,国内政局稳定,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材料二18世纪的圈地运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议会颁布了大量的“圈地条例”。圈 地运动建立新型的资本主义大农业经济体制,单位面积产量有明显提高……史家克里德特认 为:圈地运动使失去收入来源的小农被迫转入乡村工业或向城市迁移,从事纺织、冶铁、木材 加工、酿酒等家庭副业。
——摘编自《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等 材料三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而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商业中心附近和
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煤炭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为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本特利《新全球史》
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工业原 料和国内市场。
材料四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研究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 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1687年牛顿的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自然 原理》问世,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成为“大工业的真正科学的基础”……到 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简单的操作,生 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 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人,成为工业革命中重要技术力量。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英国科技发展与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材料五处于新航路和商路中心的英国是早期拓殖、奴隶贸易和争夺海外市场的主要国 家,它先后打败西、荷、法,树立了海上霸权、商业霸权和殖民霸权。18世纪60年代,成为 “日不落帝国”。它拥有的殖民地之广、市场之大,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殖民霸 主地位就此确立了。有几种条件决定了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但如此广阔的市场、廉价原 料产地和对商品的大量需求,无疑是首发工业革命的一个强劲动力。
——杨子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史概要》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确立,国内政局稳定,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2.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工业 原料和国内市场。
3.英国科技发展与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4.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设计思路:本目的内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主概括和梳理基本事实的能力,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60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阶段 部门 机器和技术发明 历史意义
第一阶段 (机器发明 与工厂出现) 棉纺织 业革命 ↓ 纺 (2) →水力纺纱机和骡机 个 ↓ (1)飞梭- →水力织布机 棉纺织业基本实现_ 生 产

工厂出现 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 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成为 的开端,采用 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 手工工场
第二阶段 (动力与 交通运 输革命) ↓ 个 1782年,瓦特试制出旋转运动的 “复动式 ,1785年,经瓦 特改良的蒸汽机开始在 工厂 使用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 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 次 飞 跃 ; (2)人类进入“_ ”时代
↓ 19世纪初,汽船(美国富尔敦发 明)、火车(英国史蒂芬孙发明) 先后问世 汽船和火车极大地改善了水 陆交通状况,扩大了各地区 之间的经济联系
完成阶段 机器工业迅速成长 19世纪中叶,英国的 实现 了机械化 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标志着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先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然后学生回答,最后教师展示答案。
阶段 部门 机器和技术发明 历史意义
第一阶段 (机器发明 与工厂出现) 棉纺织 业革命 ↓ 纺 (2)“珍妮 ”→水力纺纱机和骡机 个 ↓ (1)飞梭- →水力织布机 棉纺织业基本实现机械化生 产

工厂出现 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 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 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 手工工场
第二阶段 (动力与 交通运 输革命) ↓ 个 动力革命 1782年,瓦特试制出旋转运动的 “复动式 蒸汽机”,1785年,经瓦 特改良的蒸汽机开始在 棉纺织工厂 使用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 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 次 飞 跃 ; (2)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交通运输革命 19世纪初,汽船(美国富尔敦发 明)、火车(英国史蒂芬孙发明) 先后问世 汽船和火车极大地改善了水 陆交通状况,扩大了各地区 之间的经济联系
完成阶段 机器工业迅速成长 19世纪中叶,英国的机械制造业实现 了机械化 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标志着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设计思路:在学生掌握第一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过度到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 习,通过材料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阅读材料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材料蒸汽机的吼声使欧、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以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
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 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摘自王斯德《世界近代史》
先学生分析回答后老师归纳总结。
1.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巩固和发展。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为其奠定了基础。
3.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设计思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主概括和梳理 基本事实的能力。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0—61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领域 主要成就 历史意义
电力技术的开发应用
内燃机的创制应用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化学工业的兴起
改造旧产业部门
先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然后学生回答,最后教师展示答案。
领域 主要成就 历史意义
电力技术的 开发应用 1866年,德国西门子研制发电机; 19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爱迪生等人发明 一系列电器产品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创 制应用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在德国问世; 1885年,卡尔.本次发明汽车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内燃机带来新式快速交通工具 的诞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
新通讯手段 的发明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 1899年,意大利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电报和电话加强了世界各地之 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化学工业的 兴起 人们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采用合成方法 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化学工业的发展,丰富了人类 的生活
改造旧产业 部门 通过新技术改造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 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 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 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设计思路:在学生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培 养学生对比分析概括的学习能力
合作探究二:根据表格比较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不同点 发生范围
主要领域
科学技术结 合程度
生产组织
相同点
先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所学完成,然后学生回答,最后教师展示答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不同点 发生范围 从英国开始,逐渐扩展到其 他国家 从多国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 进展更迅速,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主要领域 轻工业为主 重工业为主
科学技术 结合程度 生产经验的总结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生产组织 形成工厂制度 形成垄断组织
相同点 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都在动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设计思路:通过阅读材料,理解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等学科素养。设计合作探究问题三。
合作探究三: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
材料一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阶级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 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还要多。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世界工业增长指数
时间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指数 9 13 20 26 41 59
1.生产力大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从农业社会演进到工社会的转折点。
材料二
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变革:建立了工厂制度(第一次)和垄断组织(第二次)。
材料三
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
年份 英国人口 (千人) 城市人口 (千人) 城市人总人口百分比
1841年 1877年
1751 7390 1657 22%
1801 10755 3488 32%
1851 20879 11194 54%
(依据赵煦《英国早期城市化研究》
工业社会中的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的场景 新的概念
3.社会生活:工业城市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职业结构改变;人民文化素养提高, 妇女地位提高,时间、效率与纪律观念增强。
材料四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 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反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 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4.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诞生。
材料五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 有我们的牧羊场;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 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
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美等地建立殖民地和 半殖民地,抢占商品市场,掠夺原料产地,至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 导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了。
——《大国崛起》
5.世界格局: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东方从属于西方,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材料六 1833年,埃尔德莱有一个织工,一家7口,4个人工作,但全部收入在扣除房 租、工具等后所剩只有每星期2先令,这点钱要供全家人的吃穿。因此,他们的伙食是早上喝 粥,中午土豆拌盐,晚上也是这样,最多加一点麦片粥。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工人区”对面,住着高等的或中等的资产阶级……挤满了工人的“恶劣的街区”,是周 期性光顾城市的一切流行病的发源地。工业革命时期的住房短缺问题、贫民窟问题、卫生设施 极差等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业发展极快、口膨胀有着密切的关系……
——龚敏《论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住宅问题》
到18世纪,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宗教信仰被怀疑。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 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就有小偷1万余人,白 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6.社会问题: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突出;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 犯罪等。
先学生根据材料回答,然后老师归纳总结。
1.生产力大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从农业社会演进到工业社会的转折点。 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变革:建立了工厂制度(第一次)和垄断组织(第二次)。
3.社会生活:工业城市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职业结构改变;人民文化素养提高, 妇女地位提高,时间、效率与纪律观念增强。
4.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诞生。
5.世界格局: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东方从属于西方,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6.社会问题: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突出;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 犯罪等。
四、工业革命的启示
设计思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本目是对教材的拓展和延伸,联系当今中国的国情,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科素养。
展示材料,先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老师谈谈自己的认识。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 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 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制造2025》
启示:大国崛起呼唤工匠精神;中国制造转型中国创造;科技进步需要创新环境;社会发 展勿忘人文关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本课小结:
(
世界市场雏
形开始出现
西、葡
荷、法、英
商品输出
资本愉出
殖民争夺、殖民掠夺
英国成为殖民帝国
蒸汽时代、工业时代
全球殖民扩张
电气时代、垄断阶段
世界被瓜分完毕
世界市场
进一步拓展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
最终形成
早期
殖民扩张
第一次
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迪亚士、达
·伽马
哥伦布、麦哲伦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机器大生产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
“商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逐步形成
开辟
新航路
)
第一次 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 工业革命 第四次 工业革命
互联网、物联 蒸汽和水力 电力和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 网、人工智能 手工化 — → 机械化 — → 工业化 — → 信息化 — → 智能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