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课 品独特意象 悟家国情怀——乡愁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04课 品独特意象 悟家国情怀——乡愁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品独特意象 悟家国情怀
——《乡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重音,认真品味诗歌语言内涵。
2.分析诗中独特的意象,学会用意象鉴赏诗歌,感受诗的结构。
3.借助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时代背景,体会诗歌复杂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分析诗中独特的意象,品味诗歌语言内涵,感受诗的结构。
2.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过程】
知识简介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2017),诗人、散文家。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9年去香港,次年5月迁居台湾。因《乡愁》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产主义者”。著有文集《白玉苦瓜》,诗集《莲的联想》等。
活动一:读音韵之美
1.朗读指导
注意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朗读提示
①为贴合语境,建议诗中的“这”和“那”字的读音采用口语读音中的“zhèi”和“nèi”。
②“头”字读轻声,轻轻吐出,既能体现距离之远,又能使朗读音韵和谐。
③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抑郁深沉的,朗读语调应低沉舒缓。
第一节,要轻柔舒缓地去读,带着微笑,读出回忆中童年时诗人与母亲通信往来的温馨。纸短情长,一枚枚邮票下,一封封家书里,是母亲一句又一句密密的叮咛。
第二节,重读“船票”和“新娘”,新婚燕尔便两地分居,船票就成了牵挂的媒介,要读出诗人对爱人的悠悠相思之情。
第三节,“后来啊”低沉延长,读出时空的迢遥。“母亲在里头”一句带着颤音去读,似要流泪,读出失去母亲的悲伤。
第四节,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重读“那”字,延长“那头”体现大陆之远,读出诗人对祖国绵绵的思念。
活动二:析意象之妙
1.寻找意象
乡愁原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但是在这首诗中仿佛触手可及,是因为它化作了什么?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感进行物化,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事物之上。将抽象的“乡愁”形象化,使之具体可感,生动感人,营造了忧伤的意境。
2.体会情感
(1)在这些事物上,诗人分别寄托了什么情感?
邮票——对母亲的思念
抓住“邮票”这个意象。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在外求学的学子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思念之情凝聚在这小小的邮票上。邮票虽小,却饱含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于是一枚小小邮票引发了作者的乡愁。
船票——对妻子的挂念
抓住“船票”这个意象。长大后,一个在异国(异地)孤客的乡愁,是那一张张把他从新娘身边拉走的窄窄的船票。于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引发了作者对妻子的挂念。
坟墓——对母亲的哀思
抓住“坟墓”这个意象,说母亲去世后留给他的乡愁,一个孝子的乡愁,是使他抱恨终生的那一方矮矮的坟墓。于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引发了作者对母亲的哀思。
海峡——对大陆的想念
抓住了“海峡”这个意象,说现在的乡愁,引发他乡愁的是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2)结合下列背景材料,说说诗人为什么会选取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意象?
1928年余光中在南京出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跟随母亲一路逃亡避难,最终落脚重庆,进入一所寄宿学校求学,只能和母亲通信联系。
1949年,年初内战转剧,余光中同家人辗转南下,直至迁居台湾。1956年,余光中结婚,婚后赴美留学,与妻子相隔万里,受经济制约,便坐轮船往返。
1958年,母亲病逝,母子永别。
1972年,阔别大陆故乡20多年的他,在台北旧居写下此诗,沉吟良久。
这些意象与诗人人生中四个阶段的经历息息相关。邮票象征“小时候”母子的分离,船票象征“长大后”夫妻的分离,坟墓象征“后来啊”母子的永别,海峡象征“而现在”两岸的相隔。诗人正是通过这些独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乡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使之具体可感,引起共鸣。这些看似浅显的意象,其实不浅。
活动三:品用词之蕴
1.在这些意象前面,作者都用了哪些修饰语?这些修饰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使用的是数量词+叠词的形式进行修饰。
(1)比较原诗和改诗,说说量词的表达效果。
原诗——改诗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沓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乡愁是一道浅浅的海峡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都能突出所写事物之小。以一种轻描淡写的写作将凝重的乡愁浓缩于轻微细小的对象上,从而反衬出乡愁之浓,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写法。
(2)比较原诗和改诗,说说叠词的表达效果。
原诗——改诗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枚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张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张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乡愁是一湾浅的海峡
“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都是叠词,一方面增强了事物的形象性,笔墨浅淡,突出邮票之小,船票之窄,坟墓之矮,海峡之浅。然而,邮票虽小,却牵系着暖暖的母子情;船票虽窄,却负载着浓浓的夫妻情;坟墓虽矮,却承载着沉沉的丧母之痛;海峡虽小,却寄托深深的家国之思。另外一方面,叠词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读来音韵悠长,更能烘托出乡愁绵长。数量词和叠词的使用似浅尤深。
活动四:探结构之巧
《乡愁》只有短短88个字,妇孺皆知,广为传诵,余光中先生因此诗也被称为“乡愁诗人”。这首诗歌传唱度如此之高,除了诗中情感引起共鸣,也与诗歌浅易的结构密切相关。
涵咏吟诵,探究:诗歌结构简单却不单调的特点。
结构匀称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诗在形式上重章叠句,有回环往复的美感。
全诗以时间为序,情意在反复中层层递进。
活动五:悟情感之浓
1.余光中曾说:“乡愁如果只有距离,没有沧桑,是单薄的。”诗中哪一节将乡愁推向深处?从中读出了什么?
第四节,由生离写到死别,由思亲,思乡到思国,层层递进,情感升华。
2. 联读比较,为什么海峡是“浅浅”的?体会诗人的情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助读资料一:余光中回顾《乡愁》创作心境
当初我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在台湾。我1949年离开大陆,1950年去的台湾。我写这首诗的时候是40多岁,当时大陆正是“文革”期间,在政治运动中,两岸的走动很少。……我想念故乡,而不得回来,这样的一种怀乡、又带有挫折的心情,而且还看不出未来什么时候可以回来,甚至能不能回来都是问题。在这种心情之下我写了这首诗。当时差不多20分钟就写好了,并不是我才思敏捷,而是这种感觉在我心里已经酝酿了20年,我不过花20分钟把它记录下来。
在牛郎织女的故事里,因为一条银河,他们分隔两岸,含情脉脉相视无言。“河汉请且浅,相去复几许”,银河虽浅,然而可望却不可即,为这个伤感的故事又蒙上了一层痛苦。而在余光中的眼里,祖国和台湾一衣带水,海峡很浅,却因为政治原因无法回到大陆,“浅浅”一词上是盘踞在自己心头数十年离乡别土的惆怅与无奈。
3.从地理角度来看,台湾海峡平均水深约为60米,最窄处也有130公里。从情感角度来看,诗人心中结着浓浓的乡愁。那么“浅浅”一词可否换成“深深”或者“宽宽”?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乡愁是一湾深深的海峡
乡愁是一湾宽宽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助读资料二:龙应台北大演讲《文明的力量:从乡愁到美丽岛》
1949年,近两百万人突然之间被残酷的内战连根拔起,丢到了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甚至很多人没有听说过的海岛——台湾。更没想到,这一去,他们就永远地留在这片土地,无论心中留有多少大陆的记忆。从此,咫尺成天涯,他们有家不能回,望归不能归,成为“无根的一代”……
助读资料三:余光中《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
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余光中《当我死时》
两岸相隔,余光中于台湾遥望故土,身份尴尬,归期渺茫。从黑发到白头,游子的漂泊之旅长达半个世纪。无法排遣的思归情怀,只能结成浓浓的愁绪,散落在诗行里,萦回在文字间。纵使是“宽宽“深深”的海峡也“载不动许多愁”。于是,诗人期盼着,海峡“浅”一点,再“浅”一点,祖国早日统一,两岸开放交流,你来这头,我去那头。这是余光中的思归梦,也是和他有着同样经历的那代有家不能回,望归不能归的台湾客的思归梦,“浅浅的海峡”里饱含着他们对祖国深沉的爱!
4.试着用余光中这样的手法仿写一小节诗歌,表达你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乡愁是母亲鬓角的白发
乡愁是父亲盼归的殷殷目光
乡愁是村口饱经沧桑的老槐树
乡愁是故乡屋顶上的袅袅炊烟
拓展阅读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呀长江水
那酒一样的长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掌海棠红呀海棠红
那血一样的海棠红
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掌海棠红呀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呀雪花白
那信一样的雪花白
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呀腊梅香
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那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诗中将乡愁化作了哪些意象?
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
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品独特意象 悟家国情怀
——《乡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重音,认真品味诗歌语言内涵。
2.分析诗中独特的意象,学会用意象鉴赏诗歌,感受诗的结构。
3.借助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时代背景,体会诗歌复杂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分析诗中独特的意象,品味诗歌语言内涵,感受诗的结构。
2.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过程】
知识简介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2017),诗人、散文家。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9年去香港,次年5月迁居台湾。因《乡愁》得名“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产主义者”。著有文集《白玉苦瓜》,诗集《莲的联想》等。
活动一:读音韵之美
1.朗读指导
注意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2.朗读提示
活动二:析意象之妙
1.寻找意象
乡愁原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但是在这首诗中仿佛触手可及,是因为它化作了什么?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2.体会情感
(1)在这些事物上,诗人分别寄托了什么情感?
(2)结合下列背景材料,说说诗人为什么会选取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意象?
1928年余光中在南京出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跟随母亲一路逃亡避难,最终落脚重庆,进入一所寄宿学校求学,只能和母亲通信联系。
1949年,年初内战转剧,余光中同家人辗转南下,直至迁居台湾。1956年,余光中结婚,婚后赴美留学,与妻子相隔万里,受经济制约,便坐轮船往返。
1958年,母亲病逝,母子永别。
1972年,阔别大陆故乡20多年的他,在台北旧居写下此诗,沉吟良久。
活动三:品用词之蕴
1.在这些意象前面,作者都用了哪些修饰语?这些修饰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1)比较原诗和改诗,说说量词的表达效果。
原诗——改诗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沓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乡愁是一道浅浅的海峡
(2)比较原诗和改诗,说说叠词的表达效果。
原诗——改诗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枚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张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张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乡愁是一湾浅的海峡
活动四:探结构之巧
《乡愁》只有短短88个字,妇孺皆知,广为传诵,余光中先生因此诗也被称为“乡愁诗人”。这首诗歌传唱度如此之高,除了诗中情感引起共鸣,也与诗歌浅易的结构密切相关。
涵咏吟诵,探究:诗歌结构简单却不单调的特点。
活动五:悟情感之浓
1.余光中曾说:“乡愁如果只有距离,没有沧桑,是单薄的。”诗中哪一节将乡愁推向深处?从中读出了什么?
2. 联读比较,为什么海峡是“浅浅”的?体会诗人的情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助读资料一:余光中回顾《乡愁》创作心境
当初我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在台湾。我1949年离开大陆,1950年去的台湾。我写这首诗的时候是40多岁,当时大陆正是“文革”期间,在政治运动中,两岸的走动很少。……我想念故乡,而不得回来,这样的一种怀乡、又带有挫折的心情,而且还看不出未来什么时候可以回来,甚至能不能回来都是问题。在这种心情之下我写了这首诗。当时差不多20分钟就写好了,并不是我才思敏捷,而是这种感觉在我心里已经酝酿了20年,我不过花20分钟把它记录下来。
3.从地理角度来看,台湾海峡平均水深约为60米,最窄处也有130公里。从情感角度来看,诗人心中结着浓浓的乡愁。那么“浅浅”一词可否换成“深深”或者“宽宽”?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乡愁是一湾深深的海峡
乡愁是一湾宽宽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助读资料二:龙应台北大演讲《文明的力量:从乡愁到美丽岛》
1949年,近两百万人突然之间被残酷的内战连根拔起,丢到了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甚至很多人没有听说过的海岛——台湾。更没想到,这一去,他们就永远地留在这片土地,无论心中留有多少大陆的记忆。从此,咫尺成天涯,他们有家不能回,望归不能归,成为“无根的一代”……
助读资料三:余光中《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
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余光中《当我死时》
4.试着用余光中这样的手法仿写一小节诗歌,表达你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拓展阅读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呀长江水
那酒一样的长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掌海棠红呀海棠红
那血一样的海棠红
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掌海棠红呀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呀雪花白
那信一样的雪花白
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呀腊梅香
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那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诗中将乡愁化作了哪些意象?
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