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冲关19 海-气相互作用
一、选择题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1~2题。
1.①~④海区中,海—气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的海区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海洋—大气之间进行着广泛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着全球环境及其变化。如图为某海域全年向大气输送的热量等值线示意图,完成3~5题。
某海域全年日均温向大气输送
的热量等值图(单位:×0.484w/m2)
3.海—气相互作用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主要是通过( )
①海面长波辐射 ②大洋环流 ③大气环流 ④蒸发潜热输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造成图中50°N附近海域东西侧数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①西侧寒流 ②西侧盛行西风 ③东侧暖流 ④东侧晴天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图中全年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区( )
A.雨雾天气多 B.盛行西南风
C.盐度较周围海域高 D.渔业资源较丰富
(2024·济宁市高二联考)茎柔鱼亦称“美洲大鱿鱼”,属喜冷水鱼类,对海水温度敏感而易发生迁徙,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是秘鲁最重要的水产资源之一。如图为东太平洋强厄尔尼诺年表层海水距平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强厄尔尼诺年时,茎柔鱼迁徙的方向最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当秘鲁喜迎茎柔鱼丰收大年时,下列地理事件发生概率增大的是( )
A.澳大利亚山火频发
B.秘鲁沿岸上升流增强
C.茎柔鱼的天敌种类增多
D.秘鲁当年降水量偏多
(2024·北京昌平高二期末)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如图为2018年-2021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距平图。读图,完成8~9题。
8.据图可知( )
A.2018年以拉尼娜状态为主
B.2019年以厄尔尼诺状态为主
C.2021年以厄尔尼诺最为典型
D.5-9月多出现拉尼娜状态
9.2020年末,赤道附近( )
A.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减弱
B.中东太平洋低纬信风减弱
C.印度尼西亚可能发生旱灾
D.中东太平洋下沉气流增强
(2024·北师大附中高二期末)如图示意2021年某时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表层水温与正常年份偏差状况,即水温距平值/℃。读图,完成10~12题。
10.洋流①、②与以下局部海域洋流模式图相符合的是( )
A.A B.B
C.C D.D
11.图示海域与正常年份相比( )
A.东西部的海温普遍上升
B.赤道中部海温偏差较小
C.甲海域的下沉气流增强
D.乙海域的上升气流减弱
12.若图示海域水温异常的趋势持续数月,且强度增加,则可能伴随发生的现象是( )
A.澳大利亚东海岸异常干旱
B.秘鲁渔场渔获量大幅减少
C.甲附近大陆西岸暴雨成灾
D.乙附近降水量比常年增加
二、非选择题
13.(2024·山西高二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异常升高,使得太平洋赤道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表层海水温度较常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2020年8月,新一轮拉尼娜现象正式形成,引起了全球各地气候异常。如图示意2020年2月~2021年3月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平均温度变化。
(1)指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中部赤道暖流的强弱变化及原因。
(2)说明拉尼娜现象发生后,“海—气”相互作用的变化导致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气候变化。
(3)在图中用箭头绘制南太平洋大洋环流(虚线)及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上空的大气热力环流(实线)示意图。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茎柔鱼,又称美洲大鱿鱼,生命周期较短,当海洋表层水温在20℃左右时,其生长和繁殖迅速。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37°N-47°S带海域,其中秘鲁沿海(6°S-20°S)资源最丰富,是茎柔鱼重要的生存区域之一。图1为某年秘鲁沿海茎柔鱼渔获量统计图,图2为秘鲁沿海海域海洋表层月平均水温变化统计图。
(1)简述秘鲁沿海茎柔鱼渔获量的年内变化,说明其与海水表层温度之间的关系。
(2)分析秘鲁沿海地区适合茎柔鱼生长繁殖的自然原因。
(3)研究表明,茎柔鱼的渔获量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显著,推测厄尔尼诺年秘鲁沿海地区茎柔鱼渔场可能出现的变化。课时冲关19 海-气相互作用
一、选择题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1~2题。
1.①~④海区中,海—气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的海区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1.C 2.A [第1题,海-气间的水分交换的活跃度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①②海区纬度低,海水温度高;④海区有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同纬度海区高;③海区有寒流流经,海水温度低于同纬度海区,故海—气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第2题,①②海区大气环流方向为由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而大洋环流为暖流,故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
海洋—大气之间进行着广泛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着全球环境及其变化。如图为某海域全年向大气输送的热量等值线示意图,完成3~5题。
某海域全年日均温向大气输送
的热量等值图(单位:×0.484w/m2)
3.海—气相互作用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主要是通过( )
①海面长波辐射 ②大洋环流 ③大气环流 ④蒸发潜热输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造成图中50°N附近海域东西侧数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①西侧寒流 ②西侧盛行西风 ③东侧暖流 ④东侧晴天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图中全年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区( )
A.雨雾天气多 B.盛行西南风
C.盐度较周围海域高 D.渔业资源较丰富
解析:3.C 4.B 5.D [第3题,海—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②③正确;海面长波辐射、蒸发潜热输送都只是实现了水分和热量在海—气之间的传输,没有在不同的地区之间传输,①④错误。故选C。第4题,图中50°N大洋东岸数值大于250,表明大洋东岸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较多,根据洋流分布可判断有暖流流经,水温高,蒸发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③正确;而大洋西岸则小于150,有寒流流经,水温低,蒸发弱,因此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少,①正确;东侧盛行西风,西侧受季风影响,②错误;东侧受暖流影响,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④错误。故选B。第5题,图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区位于20°N附近的美国西部,该海域受东北信风(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泛,将深层盐分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渔业资源较丰富,D正确,B错误;该海域寒流流经,水汽易凝结成雾,但受副高影响,降水较少,A错误;受寒流影响,盐度比周围海域低,C错误。故选D。]
(2024·济宁市高二联考)茎柔鱼亦称“美洲大鱿鱼”,属喜冷水鱼类,对海水温度敏感而易发生迁徙,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是秘鲁最重要的水产资源之一。如图为东太平洋强厄尔尼诺年表层海水距平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强厄尔尼诺年时,茎柔鱼迁徙的方向最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当秘鲁喜迎茎柔鱼丰收大年时,下列地理事件发生概率增大的是( )
A.澳大利亚山火频发
B.秘鲁沿岸上升流增强
C.茎柔鱼的天敌种类增多
D.秘鲁当年降水量偏多
解析:6.A 7.B [第6题,茎柔鱼对海水温度敏感而易发生迁徙,当强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茎柔鱼属于喜冷水鱼类。相比较而言,甲是向高纬度低温区迁移,因此茎柔鱼迁徙的方向最可能是甲。故选A。第7题,当秘鲁喜迎茎柔鱼丰收大年时,说明东南信风势力比较强,秘鲁寒流的上升补偿流比较强,带来的硅酸和磷酸盐类比较多,藻类比较多,鱼类食物比较充足。秘鲁沿岸上升流增强;澳大利亚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山火少;茎柔鱼的天敌种类少;秘鲁盛行下沉气流,当年降水量偏少。故选B。]
(2024·北京昌平高二期末)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如图为2018年-2021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距平图。读图,完成8~9题。
8.据图可知( )
A.2018年以拉尼娜状态为主
B.2019年以厄尔尼诺状态为主
C.2021年以厄尔尼诺最为典型
D.5-9月多出现拉尼娜状态
9.2020年末,赤道附近( )
A.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减弱
B.中东太平洋低纬信风减弱
C.印度尼西亚可能发生旱灾
D.中东太平洋下沉气流增强
解析:8.B 9.D [第8题,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读图,2018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常年0.5℃,以厄尔尼诺为主,A错误;2019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常年0.5℃,以厄尔尼诺为主,B正确;2020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低于常年0.5℃,以拉尼娜为主,C错误;除2020年外其余年份5-9月没有进入拉尼娜状态,D错误。故选B。第9题,2020年末,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低于常年0.5℃,以拉尼娜为主,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下沉气流增强,D正确;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增强,A错误;东南信风增强,B错误;拉尼娜现象出现时,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C错误。故选D。]
(2024·北师大附中高二期末)如图示意2021年某时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表层水温与正常年份偏差状况,即水温距平值/℃。读图,完成10~12题。
10.洋流①、②与以下局部海域洋流模式图相符合的是( )
A.A B.B
C.C D.D
11.图示海域与正常年份相比( )
A.东西部的海温普遍上升
B.赤道中部海温偏差较小
C.甲海域的下沉气流增强
D.乙海域的上升气流减弱
12.若图示海域水温异常的趋势持续数月,且强度增加,则可能伴随发生的现象是( )
A.澳大利亚东海岸异常干旱
B.秘鲁渔场渔获量大幅减少
C.甲附近大陆西岸暴雨成灾
D.乙附近降水量比常年增加
解析:10.C 11.C 12.D [第10题,结合图示可知,洋流①、②位于南太平洋中低纬海域,洋流呈逆时针运动。故选C。第11题,图示海域中东地区较正常年份水温低-0.5至-1℃,东西部海温没有普遍上升,A错误;赤道中部水温距平等值线密集,赤道中部海温偏差较大,B错误;甲海域的水温偏低,下沉气流增加,C正确;乙海域的暖海水较正常年份加强,上升气流增强,D错误。故选C。第12题,若图示海域水温异常的趋势持续数月,且强度增加,澳大利亚东海岸的暖流增强,降水增多,A错误;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增强,渔获增多,B错误;甲附近大陆西岸下沉气流增强,降水进一步减少,不可能出现暴雨,C错误;乙附近海域暖海水增多,降水量比常年增多,D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3.(2024·山西高二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异常升高,使得太平洋赤道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表层海水温度较常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2020年8月,新一轮拉尼娜现象正式形成,引起了全球各地气候异常。如图示意2020年2月~2021年3月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平均温度变化。
(1)指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中部赤道暖流的强弱变化及原因。
(2)说明拉尼娜现象发生后,“海—气”相互作用的变化导致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气候变化。
(3)在图中用箭头绘制南太平洋大洋环流(虚线)及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上空的大气热力环流(实线)示意图。
解析:第(1)题,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水温较低,西部水温较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势力弱,使赤道暖流势力减弱。第(2)题,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下降,下沉气流增强,水汽难以凝结,降水更少,因此气候更加干燥。
第(3)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升高,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太平洋西部则气流下沉,形成逆时针的大气热力环流。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东南信风减弱,但依然使得南赤道暖流向西流动,秘鲁寒流虽减弱,但依然向北流动,东澳大利亚暖流依然向南流动,因此在南太平洋大洋环流也是呈逆时针运动。如图。
答案:(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太平洋中部赤道暖流变弱;原因:东南信风变弱,使赤道暖流变弱。
(2)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下降,下沉气流增强,干燥少雨。
(3)如图所示: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茎柔鱼,又称美洲大鱿鱼,生命周期较短,当海洋表层水温在20℃左右时,其生长和繁殖迅速。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37°N-47°S带海域,其中秘鲁沿海(6°S-20°S)资源最丰富,是茎柔鱼重要的生存区域之一。图1为某年秘鲁沿海茎柔鱼渔获量统计图,图2为秘鲁沿海海域海洋表层月平均水温变化统计图。
(1)简述秘鲁沿海茎柔鱼渔获量的年内变化,说明其与海水表层温度之间的关系。
(2)分析秘鲁沿海地区适合茎柔鱼生长繁殖的自然原因。
(3)研究表明,茎柔鱼的渔获量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显著,推测厄尔尼诺年秘鲁沿海地区茎柔鱼渔场可能出现的变化。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秘鲁沿海茎柔鱼渔获量年内变化较大,4月份最少,之后开始上升,8~10月份上升到最高,11月份开始下降;因此年内变化规律是4~8月渔获量呈上升趋势,10~次年4月渔获量呈下降趋势;8~10月渔获量较大,4月渔获量最小;读图2海水表层水温的变化是3月份最高,之后开始下降,8月份水温达到最低值,之后开始上升,因此可得出海洋表层水温与渔获量大致呈负相关;海洋表层水温较低时渔获量较高,海洋表层水温较高时渔获量较低。第(2)题,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秘鲁沿海地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但受秘鲁寒流降温的影响,水温不高,有利于茎柔鱼生长和繁殖;秘鲁沿海由于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使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海水上泛时把底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有利于茎柔鱼生长和繁殖。所以秘鲁沿海形成了水温适宜、食物丰富的海区,适合鱼类的生长繁殖。第(3)题,厄尔尼诺年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赤道逆流增强,向东运行;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上升流受抑制,秘鲁沿海地区上升流减弱,底层上泛海水量减少,带到表层的营养盐类减少,表层浮游生物生长量少,海水表层饵料减少,渔场渔获量减少;由于水温异常升高,导致茎柔鱼渔场海水温度过高,茎柔鱼分布范围缩减;并且鱼类向较高纬度地区的水域转移,使渔场分布重心南移,导致秘鲁沿海地区茎鱼渔场鱼获量减少。
答案:(1)4~8月渔获量呈上升趋势,10~次年4月渔获量呈下降趋势;8~10月渔获量较大,4月渔获量最小;海洋表层水温与渔获量大致呈负相关;海洋表层水温较低时渔获量较高,海洋表层水温较高时渔获量较低。
(2)秘鲁沿海地区纬度较低,且受秘鲁寒流影响,水温适宜,有利于茎柔鱼生长和繁殖;盛行上升流,底层海水上泛,把底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有利于茎柔鱼生长和繁殖。
(3)厄尔尼诺年,东南信风减弱,秘鲁沿海地区上升流减弱,海水表层饵料减少,渔场渔获量减少;茎柔鱼渔场海水温度升高,导致茎柔鱼分布范围缩减;渔场分布重心南移。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