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地理三年(2022-2024年)真题精编卷( 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地理三年(2022-2024年)真题精编卷( 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地理 专题五 第 1页共 3 页
高考地理三年(2022—2024 年)真题精编卷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 ·广西卷】分布于皖南地区的上溪群地层,其岩石是砂岩受侵入岩浆高温的影响,在固态下 发生弱重结晶形成的,保留了原岩的部分结构。早期研究认为该地层是元古宙古老大陆的一部分; 后来有地质学者在该地层中发现了寒武—奥陶纪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石,为认识该地层的构造演 化提供了新证据。下图为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上溪群地层岩石的形成先后经历了 ( )
A.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成岩作用 B.成岩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 C.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变质作用 D.变质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2 .根据所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推测上溪群地层区 ( )
A.属于太古宙时期形成的古老大陆 B. 由寒武纪早期板块碰撞隆升而成
C.属于元古宙时期形成的古老大陆 D. 由古生代中晚期板块碰撞隆升而成
【2022 ·江苏卷】布兰德山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北部,是典型的花岗岩山体。下图为布兰德山及周边 区域地质地貌遥感影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的成因是 ( )
A.火山喷发 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 D.岩浆侵入
4 .布兰德山山体高耸的主要原因是 ( )
A.差异侵蚀 B.化学溶蚀 C.河流侵蚀 D.风力侵蚀
5 .与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年龄最接近的是 ( )
A.花岗岩区 B.变质岩区 C.沉积岩区 D.接触变质岩区
【2022 ·广东卷】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 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 面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第 Ⅰ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
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 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
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 D.滑坡、泥石流作用
7 .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 )
A.淤积大于侵蚀 B.侵蚀大于淤积
C.侵蚀—淤积平衡 D.持续不断侵蚀
【2024 ·全国卷】阿拉斯加某冰川前端(61.5°N ,142.9°W 附近)的冰面上,呈斑块状分布着少量 的矿物质,并生长着一种苔藓球。这种苔藓球内部由生物体和有机残体交织,形成相对独立的生存 环境。它们靠暖季在冰面上滚动方能维持生存,被形象地称为“冰川老鼠 ”。下图是冰面上的苔藓 球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理 专题五 第 2页共 3 页
8 .最能增加该地冰面矿物质的是 ( )
A.冰蚀洼地冻融 B.冰川两侧河流沉积
C.大气粉尘沉降 D.冰面砾石物理风化
9 .“冰川老鼠 ”在暖季滚动使其 ( )
A.排出水分 B.获得养分 C.躲避阳光 D.保持热量
10 .暖季“冰川老鼠 ”内部比周边大气 ( )
A.平均温度高 B.氧气含量高 C.水汽含量低 D.气压波动大
【2023 ·全国卷】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 42° S~45° 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 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 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 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 )
A.板块挤压 B.火山不断喷发 C.板块张裂 D.岩浆持续侵入
12 .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 )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 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 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13 .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 )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 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
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 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
【2023 ·福建卷】沟口的冲出量与沟内残留物有关,2013 ,2019 ,2020 年分别发生三次泥石流,其 降水依次下降,泥石流量分别为 11.50、11.91、11.02 平方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4 .2013 年冲出量较少是由于泥石流爆发前 ( )
(
A.
雨水冲刷作用较强
B.
河道弯曲程度减弱
C.
沟口内空间较大
D.
土壤含水量较低
15

PQ
切面堆积物为 (
)
A.
B.
)
(
C.
D.
)
二、非选择题
16 .【2024 ·河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滨里海盆地南邻里海,东邻乌拉尔山,油气资源丰富。盆地东部发育一套巨厚盐层,在乌拉尔 造山运动产生的区域挤压力和上覆地层差异压力等共同作用下,盐发生塑性流动,导致盐底辟构造 形成(下图)。盐层不仅为其下伏泥灰岩(可生油气且可储油气)中的油气藏提供了优质封盖层, 也为其上覆砂岩(不生油气但可储油气)中的油气藏提供了封堵条件。
(1)据图说明滨里海盆地东部盐底辟构造的形成过程。
(2)从成因和发育过程角度,尝试定义“盐底辟构造 ”。
(3)在图(d)地层中,存在由盐层封堵(盖)而利于油气成藏的部位,请用“● ”在盐层中的上覆 地层和下伏地层中各标出一个来。
地理 专题五 第3页共 3 页
17 .【2024 ·广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气温下降,湿度上升时,硫硝钠会吸水形成芒硝,使得裂隙中的容积增大;当气温上升,湿 度下降时,会使芒硝脱水产生反硝化。四川仁寿县牛角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岩石表层紫色砂岩 以及雕刻石像(牛角寨大佛)的裂缝中均发现了硫酸钠。
(1)说明甲、乙两个区域的地质构造及地层年代特征,并据此判断甲、乙哪个区域的地表剥蚀作用 更强。
(2)根据硝化与反硝化的条件,说明 i 、ii 、iii 阶段硫酸钠的分别变化。
(3)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分析裂缝中硫酸钠对雕刻石像(牛角寨大佛)的影响。
18 .【2023 ·福建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生物化石、环境沉积对于研究地质变迁历史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沉积物中常含有古生物化石。 距今约 135 万年前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内形成巨大古湖,古湖经由P 处入海。后因气候变化,
古湖萎缩,至现代形成墨累—达令河。该地气候一直呈现干湿交替的状况。甲乙两处分别有沉积层, 其中黏土层一般在淡水环境中形成,石灰岩层一般在咸水环境中形成,风成砂岩形成时气候较干旱。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自然条件(岩层特点)分析,推测古河干旱化,和古河干涸过程中甲处比乙处先露出海面 的依据。
(2)由于 p 处海拔较高古湖曾无排泄口,后来古湖冲破 p 处排泄入海,请从内外力角度,分别分析 对古湖南流入海的影响。
(3)研究表明 p 处北侧附近没有海洋入侵的痕迹,现作为野外科考队,欲寻找证据证明,请从 2 个 方面分别论证说明。高考地理三年(2022—2024 年)真题精编卷
专题五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其岩石是砂岩受侵入岩浆高温的影响,在固态下发生弱重结晶形成的, 保留了原岩的部分结构。”可知,上溪群地层岩石先是砂砾沉积,形成沉积物,沉积物固结成 岩,形成沉积岩,然后岩浆侵入,发生变质作用形成该岩石,其形成过程是沉积作用——成岩 作用——变质作用,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后来有地质学者在该地层中发现了寒武—奧陶纪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 石 ”可知,上溪群地层区中有寒武—奧陶纪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石,说明其在寒武—奥陶纪 为海洋环境,推测古生代中晚期板块碰撞隆升地层出露形成陆地,D 正确;太古宙、元古宙、 寒武纪早期均早于奥陶纪,演化为陆地环境不会有寒武—奥陶纪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石。
ABC 错误。故选 D。
3.答案:D
解析:花岗岩是布兰德山的典型岩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花岗岩属于深层岩浆侵入岩层冷却 凝固形成的岩石,D 正确;火山喷发冷却凝固形成的是玄武岩,A 错误;沉积作用形成的是沉 积岩,B 错误;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有片麻岩、大理岩等,不会形成花岗岩,C 错误。故选 D。
4.答案:A
解析: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布兰德山的山体海拔较高,四周的地势较低,主要是由于周围的岩 层属于花岗岩区、变质岩区和沉积岩区,其岩石坚硬程度较弱,易被侵蚀,而花岗岩山体为主 的布兰德山岩石较为坚硬,不易被侵蚀,从而山体高耸,因此主要原因是差异侵蚀,A 正确; 溶蚀作用一般发生在石灰岩分布区域,B 错误;图示区域内的河流较少,河流侵蚀一般呈现的 是峡谷等地形,C 错误;风力侵蚀作用强烈区域,地势越高,侵蚀越强,D 错误。故选 A。
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兰德山花岗岩属于岩浆侵入型岩石,花岗岩区地势较低,距离布 兰德山有一定距离,形成的年龄相近,但与布兰德山最接近的接触变质岩区紧靠布兰德山花岗 岩体,是在岩浆侵入时,高温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因此时间与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年龄最为 接近,A 错误,D 正确;变质岩区的岩体与布兰德山花岗岩形成时间差距较大,原因是距离较 远,其地势较低,B 错误;沉积岩的形成是通过时间逐渐推移形成的,不可能和布兰德山花岗
地理 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6 页
岩形成时间接近,C 错误。故选 D。
6.答案:D
解析:对比原始河床纵剖面可知,现状河床纵剖面总体海拔高,具有相对淤积的特征,对比横 纵坐标数值,可判断当地地势较陡,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造成河流的堵塞,形成阶梯状河床; 由图可以看出该河段并不是很长,不会出现明显地质构造的差异;河流的阶段性下切会形成河 流阶地,分布于河谷的谷坡之上,而从图中的河床纵剖面形态,无法得出河谷谷坡状况。故选 D。
7.答案:A
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第Ⅱ段的河床位于该河段的下游,地势起伏较小,泥沙沉积作用显著; 且纵剖面①②③河床不断抬升,应该是泥沙逐渐沉积的结果,故该段河床淤积大于侵蚀。故选 A。
8.答案:C
解析:“冰川老鼠”生长在冰面上,冰蚀洼地冻融、冰川两侧河流沉积不能增加冰面的矿物质, AB 错误;冰面砾石的物理风化,在经历较长时间后其表面风化均已稳定,再增加的可能性很 低,D 错误;风力作用可以把冰面以外的粉尘沉降到冰面,增加该地冰面矿物质,并成为冰川 老鼠生长的养分来源,C 正确。故选 C。
9.答案:B
解析:冰川表面植物生活环境寒冷干燥,只有在暖季较短的时间内,苔藓球—— “冰川老鼠” 才能生长,为了生长所需充足的光照,因其球形的形态,只有滚动才能使球体全面受光照;二 是获得水分,在滚动的过程中吸取冰面少量融化的液态水,并且通过滚动获取冰面的矿物质, 也就是说通过滚动,冰川老鼠获取到了生长所需的养分,B 正确,A 、C 错误。冰面寒冷环境 下要保持热量最好的方法是不动,D 错误。故选 B。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苔藓球内部由生物体和有机残体交织,形成相对独立的生存环境, 这种相对独立就是针对冰川表面而言,苔藓球经长时间生长其内有机残体形成较强的保温层, 储存白天光照获得的热量,其内部平均温度高,A 正确由于缺乏与外部的大气交换,内部氧气 含量较低且自身生长消耗氧气,内部氧气含量低,B 错误;暖季在滚动中吸收冰面水分,内部 水汽含量较高,C 错误;气压相对稳定,D 错误。故选 A。
11.答案:A
地理 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 6 页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西兰南北二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由于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耸的南阿尔卑斯山脉并向西扩展,A 正确,C 错误; 由材料可知,该山脉形态主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其东北—西南走 向与该区域板块消亡边界走向一致,而火山不断喷发一般会形成相对独立的山体,不会形成连 绵的山脉,B 错误;岩浆侵入活动一般在地下一定深度处进行,难以造成地表形态的显著变化, D 错误。故选 A。
12.答案:A
解析:南阿尔卑斯山脉地处盛行西风控制区域,山脉西坡为迎风坡,西风受到地形阻挡抬升, 形成丰富的降水;而山脉东坡为背风坡,降水相对偏少。南阿尔卑斯山脉西坡降水多,河流流 量更大,导致西坡溯源侵蚀更加强烈;东西两坡河流源头的溯源侵蚀使山脊线(分水岭)遭到 破坏并发生移动,其移动方向是向着溯源侵蚀相对较弱的一侧迁移,即山脊线向东移动,A 正 确。故选 A。
13.答案:C
解析:板块运动为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不受山体高度的影响,A 、B 错误;外力作 用的基本规律为“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随着山体的升高,山体落差变大,冰川、流 水等外力侵蚀作用逐渐增强,当外力作用的侵蚀速率与板块挤压导致的山体抬升速率基本平衡 时,山脉高度趋于稳定,C 正确,D 错误。故选 C。
14.答案:C
解析:2013 年为第一次泥石流,泥石流爆发前,沟口空间较大,可容纳的残留物较多,因而 冲出量较少,C 正确;雨水冲刷作用强,残留物多,径流的搬运能力也强,冲出量大,A 错误; 河道弯曲程度弱的话,洪水畅通,河流搬运能力强,携带的泥沙多,冲出量大,B 错误;土壤 含水量低,不易形成泥石流,D 错误。故选 C。
15.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2013 ,2019 ,2020 年分别发生三次泥石流,第一次与第二次之间的时 间间隔为 6 年,6 年间沟口的临时性水流侵蚀 2013 年的堆积体,应形成较明显的侵蚀沟谷,
四个选项表示的堆积物中,只有 A 图的 2013 年堆积物之上有明显的沟谷,A 符合题意,排除 BCD 。故选 A。
16.答案:(1)地质时期,里海水蒸发旺盛,盐分析出形成盐层;盐层上方沉积形成深厚的砂 岩层;在乌拉尔造山运动产生的区域挤压力和上覆砂岩差异压力等共同作用下,盐层产生塑性
地理 参考答案 第 3 页 共 6 页
流动;盐层密度较小,在砂岩薄弱处向上隆起,形成盐底辟构造。
(2)盐底辟构造定义:埋藏在地下的某盐类岩层受到挤压作用,向上拱起甚至刺穿上覆岩层 的构造。
(3)
解析:(1)由左上图可知,泥灰岩上覆盐层,可推知,早期里海水蒸发后,盐分析出,形成厚 厚的盐层;右上图可看出,盐层上方接受沉积,形成深厚的砂岩层,且出现了盆缘断裂,结合 材料可推知,在乌拉尔造山运动产生的区域挤压力和上覆砂岩差异压力等共同作用下,盐层产 生塑性流动,形成了左下图所示的构造;由于盐层密度较小,能塑性流动,在压力作用下,在 砂岩薄弱处向上隆起,从而形成盐底辟构造。
(2)结合材料可知,盐底辟构造的形成,首先需要形成埋藏在地下的某盐类岩层,结合图文 材料,可推测形成过程是,盐类岩层受到压力作用,发生塑性流动,在上覆岩层的薄弱位置, 盐层向上拱起,甚至刺穿上覆岩层,最终形成盐底辟构造。故定义应较简洁,且包括必要的关 键词:埋藏在地下的某盐类岩层受到挤压作用,向上拱起甚至刺穿上覆岩层的构造。
(3)油气成藏,需要有一定的空间,且被盐层封堵(盖),结合题意可标出具体部位,在上覆 砂岩中选择盐层向下凹陷的位置,有油气存储空间,且盐层封堵砂岩中的油气;在下伏泥灰岩 中选择盐层向上凸出的位置,有油气存储空间,且封盖泥灰岩中的油气。如图所示:
17.答案:(1)甲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中间新、两翼老。乙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中间 老、两翼新。乙为背斜,顶部受张力,石质疏松,更易被侵蚀,地表剥蚀更强。
(2)阶段 i :温度下降,相对湿度上升,硫酸钠吸水形成芒硝,体积强烈膨胀,裂隙撑大;阶
地理 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6 页
段 ii:温度快速上升,相对湿度快速下降,芒硝脱水反硝化,体积缩小;阶段 iii:温度下降, 相对湿度上升,硫酸钠再次吸水形成芒硝,体积强烈膨胀。
(3)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较大,雨季湿度较大,硫酸钠易吸水形成芒硝,体积强烈膨 胀,裂隙撑大;旱季昼夜温差较大,引起的相对湿度变化大,反复发生硝化和反硝化,频繁膨 胀与收缩。这导致雕刻石像裂隙增多、增大,逐步发生坍塌:腐蚀雕刻石像局部造型,破坏其 完整性。
解析:(1)读图可知,甲区域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地层两翼老中间新,乙区域岩层向 上拱起,为背斜构造,地层两翼新中间老;乙处背斜构造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 蚀,甲处向斜构造槽部受挤压坚实致密,容易接受外力沉积,故乙区域地表剥蚀作用更强。
(2)读图可知,在阶段 i ,由于平均温度下降、平均湿度上升,满足硫酸钠吸水形成芒硝的条 件,所以硫酸钠会吸水形成芒硝,硫酸钠减少;在阶段 ii ,平均温度快速上升、平均湿度快速 下降,符合芒硝脱水反硝化,重新形成硫酸钠并析出水分子的条件,芒硝会转化为硫酸钠,硫 酸钠增多;在阶段 iii,平均温度下降、平均湿度上升,又会使硫酸钠吸水形成芒硝,硫酸钠减 少。
(3)根据材料可知,四川仁寿县牛角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气温年较差大,冬季气温日较差大等特点,导致日内、年内、年际温度和湿度变化大。夏季当 地降水多,进入雨季,平均湿度较大,硫酸钠易吸水形成芒硝,体积强烈膨胀,裂隙撑大;冬 季时降水较少,进入旱季,平均温度较低,但昼夜温差较大,引起的相对湿度变化大,反复发 生硝化和反硝化,频繁膨胀与收缩,导致雕刻石像裂隙增多、增大,岩石变得疏松并逐步发生 坍塌;此外,芒硝本身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也会腐蚀雕刻石像局部造型,破坏其完整性。
18.答案:(1)自下往上,由粘土层到石灰岩层的变化,说明湖水减少(变咸);再到风砂层, 说明湖水变干(由湖相沉积变成风砂相沉积)。
甲地石灰岩层顶部海拔高于乙地,表明露出湖面时甲地海拔高于乙地。(或甲地石灰岩层厚度 小于乙地,表明甲地先于乙地停止沉积。)
(2)流水侵蚀(流水下蚀,冲刷,外力侵蚀) 构造活动(地壳运动,构造运动)
P 地下游水位低于上游水位(p 地以上河段地壳上升,p 地以下河段地壳下降或者 p 处海拔比 上游河流或者湖泊水位低)—要突出河段。
(3)化石:在 p 点北侧附近寻找海洋生物化石,均为陆地生物化石(没有海洋生物化石、遗
地理 参考答案 第 5 页 共 6 页
迹或遗骸)
古海岸线:在 p 点南侧(北侧)寻找古海岸线(或替代海岸线的事物,如贝壳堤等),南侧海 岸线海拔低于北侧(或北侧没有海岸线)
沉积特征:在 p 点北侧寻找海洋沉积剖面,没有海相沉积(沉积岩层没有海水作用的痕迹)
解析:(1)由图可知,自下往上,由粘土层到石灰岩层的变化,而黏土层一般在淡水环境中形 成,石灰岩层一般在咸水环境中说明湖水减少,变咸;再到风砂层,而风成砂岩形成时气候较 干旱,说明湖水变干,由湖相沉积变成风砂相沉积。由图可知,甲地石灰岩层顶部海拔高于乙 地,表明露出湖面时甲地海拔高于乙地,且由图可知甲地石灰岩层厚度小于乙地,表明甲地先 于乙地停止咸水沉积。综合上述分析可推古河干涸过程中甲处比乙处先露出海面。
(2)P 地下游水位低于上游水位,由于受内力作用的构造活动,如地壳运动,导致 p 地以上 河段地壳上升,p 地以下河段地壳下降,地势落差变大,流水侵蚀、冲刷,下切加剧,使 p 处 河段变深,使得古湖外泄出海。
(3)从化石角度看:在 p 点北侧附近可以寻找化石,均为陆地生物化石,寻找不到海洋生物 化石;从古海岸线角度看:在 p 点附近寻找古海岸线,寻找能够代表古海岸线的地理事物,如 贝壳堤等,进一步对比 P 点南侧海岸线海拔与北侧湖相沉积层的海拔,南侧海岸线海拔低于北 侧;湖相沉积层角度看:在 p 点北侧寻找沉积剖面,没有海相沉积物,沉积岩层没有海水作用 的痕迹,就表明 p 处北侧附近没有海洋入侵。
地理 参考答案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