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教案--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教案--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第八单元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本 课有三个子目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要求。
第一目,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冷战中已经出现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苏联解体后,美国成 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苏联解体后继承其主要遗产的俄罗斯仍然拥有可以和美国相抗 衡的军事力量。西欧、日本、中国等地区和国家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和国际地位继续提升,他 们成为在两极格局瓦解后,影响世界格局走向的重要力量。
第二目,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在经济上,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经济依存度进一步提高, 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出现新高潮。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因 此,发展中国家应该理性对待经济全球化,抓住机会发展自己,做好规避风险的准备。
第三目,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21世纪的发展,主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 特征。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互联网日益成 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但是,互联网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也日 益凸显,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各国同步关注的问题。
【课程标准】
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必然趋势及原因,培养唯物史观的历史核 心素养。
2.学生通过阅读历史图片解析文本资料,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与经济全球化的 发展历程,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3.学生通过教学了解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特征,树立全球意识、责任意识、信息安全意识。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
(二)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理解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时空观念
通过本课的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所处的特定时 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
学生通过阅读历史图片解析文本资料,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与经济全球化的发 展历程,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4.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了解当今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问题及挑战的具体表现,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
学生通过教学了解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特征,树立全球意识、责任意识、信息安全意识。尊 重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2.难点: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大影响及不同国家的应对策略。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史料教学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提问式导入:利用习近平在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进行导入,并让学生回顾 一战以来世界的三次分化与组合。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起学生问题意识,利于学生思考国际趋 势,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开放式提问,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V讲授新课
一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1.当今世界格局
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界格局尚 未定型。
背景: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希望建立由美国主
导的单极世界。
(1)一超 图片展示
知识拓展:美国的霸权主义
1.新干涉主义: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资本主义价值观为借口,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来推行 美国主导全球的战略,巩固美国在全球的霸权。
2.单边主义:美国总统小布什推行“我怎么合适就怎么来”的政策,表现有部署建立国家 导弹防御系统;批准向台湾出售先进的武器;绕开联合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
(2)多强
A. “欧洲人的欧洲” 史料阅读
材料一 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GDP总额的比重
国家或 组织 1955年 1960年 1965年 1970年 1974年
美国 36.2% 33.73% 31.27% 30.21% 24.36%
欧共体 17.54% 17.53% 18.68% 19.32% 20.12%
材料二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不可避免要导致同美国同盟国的政治关系发 生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在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 50年代那样,在西方国家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问题探究:“欧洲人的欧洲”产生了哪些影响
(1)经济上,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促进了各成员国之间商品、劳务和资本的自 由流通,经济实力大增。
(2)政治上,西欧国家开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有力的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 动多极化趋势出现。
图片展示
B.俄罗斯的崛起
苏联解体后,俄 罗斯联邦取代了 苏联在联合国的 地位,拥有可以 与美国匹敌的军 事力量,推行多 边外交,在国际 事务中的作用仍 然举足轻重。
C.日本的崛起
(
图片展示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的变化,二战使
日本一败涂地,经济衰竭,但在短短的
二十几年间,日本即一跃成为资本主义
世界第二大的经济强国,被誉为世界经
济史上的“奇迹”。试分析其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日本在两个阶段的不同发展状况,引出日本崛起在那些方面。
)
问题探究:日本的崛起体现在哪些方面
(1)经济上,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政治上,①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推动多极化趋势出现;②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 国的地位。
D.中国的崛起 史料阅读
材料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 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 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
——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中国的国际影 响力增大。特别是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朝着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方向发展, 中国必将成为一极。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在外交上有明显的体现,目前中国已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 立外交关系。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这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展现了一个 大国的风采。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处理地区事务上扮演重要的绝色,比如朝核问题,中 国从中斡旋,并成功促成“六方会谈”。
E.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有 利于促进世界多极化格局 的顺利发展,成为实现世 界和平与发展、反对强权 政治和霸权主义的重要力 量,推动着国际旧秩序向 国际新秩序的转换。
2.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影响
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 界的和平与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一)概念由来
1. “亚洲时代”: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 2. “欧洲时代”:18—20世纪。
3.全球化时代:20世纪至今。 但全球化出自近代开始。
——贡德 ·弗兰克《白银资本》,刘北成翻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
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 相互联系的趋势。
(二)发展历程
(
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雏形
出现
全球化起步
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世纪90年代
全球化进程
明显加快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初步形
成全球化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全球化发展
2000
)
问题探究: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因素有哪些
(三)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
扫清障碍
两极格局瓦解
制度保障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推动者
跨国公司和各种
国际组织
根本动力
科学技术进步
技术手段
交通和通讯发展
Q
)
(四)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及影响
1.建立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IMF)
) (
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
主要任务:
①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
的外汇管制;
②加强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收支出
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
短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成立时间:1945年 现成员国:180多个 基金来源:成员国应缴 的份额。
(
世界银行
(WB)
)World Bank (
·
初期——致力于战后
)(WB) (

欧洲经济复兴。
·
后来——转向
全球性
的发展援助,为成员
国提供
长期
贷款和技
术援助。
)世界银行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成立时间:1945年 现成员国:180多个 资金来源:会员国认缴 的股金、营业收入和在 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借款。 宗旨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 and Trade (GATT)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995 年改为世界贸易组织 关贸总协定大楼
2.作用
(1)使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2)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3)确立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五)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消极:对发达国家倾销商品有利,特别美国试图通过它来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
(六)当今世界主要经济区域集团
1.问题探究: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比较。
名称 欧盟 北美自由 贸易区 亚太经合 组织
建立时间 1993年 1994年 1989年
成员国组成 欧洲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
合作领域 经济、政治 经济 经济
有无超国家 的权力机构 有 (欧洲议会) 无 无
其他 一体化程度最 高;统一的货币 美国主导 南北合作 官方论坛;最大 的区域经济组织
2.知识拓展
(
东南亚联盟
)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 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 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 了《曼谷宣言》(《东南亚国家联盟 成立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 联盟成立。2018年11月12日,东南亚 国家联盟各国在新加坡签署东盟电子 商务协议。它是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 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 合作组织。
3.经济区域集团的含义
经济区域集团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
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问题探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七)应对经济全球化
1.本质
(
经济
)
(





)
(
发达国
)
最大的受益者 全 机遇
家 利大于弊 球 挑战

本质: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扩张。
2.具体措施
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 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 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顺应全球化趋势;(主动参与)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与政治新秩序; 全人类共同行动趋利避害,实现可持续
发展,共同繁荣。
3.问题探究 史料阅读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
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思考:这种观点正确吗 为什么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
(
世 界 多 极


经济全球

)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越来越大,这是事实。但经济全球化 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我们应该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经 济全球化。
三、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1.社会信息化
概念: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 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 史进程。
意义: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保卫信息安全。
2.文明多样性
文明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 界。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也在面临者挑战。世界各国努力维 护自己的文化特性,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 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史料阅读
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 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 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 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习近平
课堂小结
世界格局:一超多强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多极化趋势
发展过程
风险与机遇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逆全球化现象
区域经济集团化
社会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文明多样性
美国一超独大
世界多极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