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教案--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教案--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案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经过、结果,共分成三个子目:法西斯主义与亚 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第一子目“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共有4段。第1段叙述意大利、日本、 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兴起。第2段介绍法西斯主义的特征。第3段介绍了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共9句。第4段叙述德国侵略以及英法绥靖政策的推行与影响。
第二子目“第二次世界大战”共3段。第1段简述法西斯国家发动二战的过程。第2段叙 述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的史实。第3段叙述欧洲德国侵略的史实及二战的基本情况。
第三子目“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主要讲述了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与联合国的成立,共4段。 第1段介绍了雅尔塔体系建立的史实。第2段叙述联合国成立的史实。第3段评价了雅尔塔体 系。第4段介绍了二战后欧洲、美国、苏联的国力变化和二战结束与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素养目标
1.通过阅读史料,选择、组织和运用教材中的相关材料分析二战爆发的国际背景,了解亚 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
2.通过历史地图和制作历史年表等方式,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程、结果。
3.通过图片解读和史料研读,多角度论证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影响和反法西斯 战争取得胜利对世界的历史意义。
4.通过充分利用教材所给信息,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5.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与灾难, 深刻感悟和平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和平主义和爱国情怀。
二、学习目标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国际背景,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
2.通过地图,梳理战争进程,认识法西斯走向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走向胜利的必然, 充分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在“二战”中的重要性。
3.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影响,理解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二战爆发的背景与影响;战后国际关系形成的新秩序。
教学难点:二战爆发的背景;战后国际关系形成的新秩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福煦将军的预言提问引入新课。 这不是和平,这不过是20年的休战。 ——〔法〕福煦将军 引出新课
一、法西斯主义 与亚欧战争策源 地的形成 1.展示时间轴(1929—1939年) 教师结合时间轴介绍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德意日发动的 殖民侵略、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等史实。 2.展示探究活动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的国家背景及相关材料,通过提问,学生 分组讨论三个问题:(1)一战后形成了怎 样的国际秩序 此秩序下的突出问题是什 么 (2)有哪些国家想要改变一战后的国 际秩序 它们为改变此秩序采取了什么措 施 (3)法西斯势力抬头后,哪些契机促 使其迅猛发展,发动战争 活动一参考答案:(1)一战后形成了凡尔 赛—华盛顿体系,该秩序下的突出问题是 矛盾重重,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战胜 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因战胜国残酷瓜 分产生的矛盾,战胜国之间因利益冲突、 分赃不均产生的矛盾,帝国主义与社会主 义之间的对立冲突。 (2)德意日想改变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法 阅读课本, 结合讲述绘 制时间轴。 阅读分析材 料,结合课 本思考相关 问题。 熟悉课本 上的基础 知识,形成 知识系统。 结合材料, 联系课内 外知识,学 会提取材 料信息,概 括及分析 问题能力。
西斯主义兴起。 (3)法西斯势力抬头后,1929—1933年 的经济危机,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为其迅 猛发展提供了契机。 3.展示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法西斯主义 的特征、经济危机对法西斯崛起的影响、 西方绥靖政策自保带来的严重后果,概括 出法西斯主义兴起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 端形式。 4.展示材料让学生思考英法实行绥靖政策 的原因及绥靖政策带来的后果,知道绥靖 政策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的实质, 知道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5.归纳二战爆发的原因。
二、第二次世界 大战 1.展示时间轴(1931—1945) 教师结合时间轴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 要历程,让学生感知二战从局部战争到全 球战争的过程。 2.展示探究活动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 程和特点,提问:(1)关于二战起点存在 多种观点,分析其原因;(2)从材料中选 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活动二参考答案:(1)不同的学者立场、 视角和掌握的材料不同,因此对二战起点 有多种看法; (2)赞成哪一场战役作为起点,要说明这 场战役的地位是什么。如认为1931年九一 八事变是二战的起点,就要说明九一八事 变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揭开了第二次 阅读课本, 结合讲述绘 制时间轴。 分析材料, 结合课本与 所学思考相 关问题。 掌握必备 基础知识。 提升综合 运用多种 史料运用 客观理性 辩证分析 问题的能 力,对教科 书的历史 解释与其 他历史解 释做对比,
世界大战的序幕;如果认为是1937年七七 事变是二战的起点,则要清楚七七事变是 日本全面侵华,二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 通过对每个战役地位的分析,引导学生得 出恰当的结论,一般把德国闪击波兰,英 法对德宣战,作为二战的起点。 3.讲述扭转战局的关键战役:斯大林格勒 战役、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中途岛 战役。 形成自己 的历史解 释。
三、战后国际秩 序的建立 1.展示时间轴(1943—1945) 教师结合时间轴介绍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过 程与联合国建立。 2.展示探究活动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内容 及特点,提问:(1)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 国际秩序 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怎样 评价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 活动三参考答案:(1)二战后形成了以建 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的雅尔塔体 系,其主要内容有5点,课件上有呈现。 (2)评价雅尔塔体系:分积极和消极两个 方面,课件上有呈现。 3.展示探究活动四:二战的影响,提问: 二战对国际格局、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 放运动、科技发展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在课件上有呈现。 4.展示探究活动五:比较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加深对雅尔塔体系的 认识,参考答案在课件上有呈现。 5.展示探究活动六:中国战场作为东方主 阅读课本, 结合讲述绘 制时间轴。 分析材料, 结合课本与 所学思考、 回答相关问 题。 掌握必备 基础知识。 提升归纳 概括和辨 析能力以 及客观理 性辩证分 析问题的 能力。 增强家国
战场的作用,参考答案为:(1)中国抗日 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 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世界反法西斯战 场;(2)中国持久抗战遏制了日本“北进” “南进”计划,打破了德意日法西斯瓜分 全球、称霸世界的侵略图谋;(3)中国战 场是亚太地区盟军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后方 基地,为最终战胜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大 贡献。 情怀和爱 国主义价 值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