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2.2 滑轮 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2.2 滑轮 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12.3滑轮》
一、教材分析
“滑轮”作为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其教材设计旨在通过理论讲授与实验探究 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滑轮的基本原理、分类、作用以及滑轮组的组合与省力原理。 教材内容结构清晰,从定滑轮到动滑轮,再到滑轮组的引入,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 律。同时,教材中穿插了丰富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概念,增强了教材的趣 味性和可读性。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发现 规律、解决问题,体现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滑轮”这一内容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力学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对力 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简单的机械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滑轮这种较为复杂 的机械装置,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困难,如难以准确理解定滑轮与动滑轮的区别、 滑轮组的组合方式及省力原理等。此外,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设计思路
直观演示与理论讲解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展示滑轮的 结构和工作原理,同时结合理论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框架。
强化实验探究:设计一系列具有层次性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 记录数据,分析结论,从而深入理解滑轮的特点和省力原理。
采用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将滑轮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如升旗仪式、 起重机吊臂等,增强学生对滑轮应用的认识和理解。
及时反馈与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 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通过作业、测验等方式,及时检测学 生的学习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四、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认识滑轮:学生能够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理解作用: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作用,包括定滑轮不省力但可改变力的方向,动 滑轮可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掌握滑轮组:学会组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科学态度与责任: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来自于生活的,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 理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其作用。
难点:安装滑轮组并理解其省力原理,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六 、教学准备
滑轮(定滑轮、动滑轮各若干)细线、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导入新课(约5分钟)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生活 中使用滑轮的场景,如吊车提 升重物、升旗仪式中的国旗升 降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 用和原理。 提出问题:为什么使用滑 轮可以轻松地提升重物 滑轮 是如何工作的 生活中的其他杠杆, 激发学生进一步进行 课内探究的兴趣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 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 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内探究 2.新课讲授(约20分钟) 滑轮的定义与分类: 介绍滑轮的定义,即能够 绕轴转动的轮子。 讲解滑轮的分类,包括定 滑轮和动滑轮,并通过模型展 作使杠杆平衡,并找 出影响杠杆的因素, 根据实验,提出自己 的猜想 利用宽杠杆,实验检验 学生的猜想,并得出结 论,影响杠杆平衡的因 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 用点的距离,而支点到 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从
示它们的外观和使用方式。 工作原理: 定滑轮:通过演示实验, 让学生观察定滑轮如何改变力 的方向但不省力。强调定滑轮 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同样通过演示实 验,让学生感受动滑轮在改变 力的方向的同时能省一半力。 解释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即动 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因此能 省力。 滑轮组: 介绍滑轮组的构成,即由 多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 成。 通过多媒体展示滑轮组的 工作过程,讲解滑轮组的省力 原理和计算方法。 3.实践操作(约15分钟)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 滑轮和滑轮组的实验操作,记 录实验数据,并尝试计算滑轮 而突破教学难点总结画 力臂的方法,并加强练 习
组的机械效率。 教师指导:教师在实验过 程中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 问,确保实验安全有序进行。 4.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 (约15分钟)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 性的例题,结合实验数据,讲 解滑轮组的计算方法和机械效 率的计算。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 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 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思维延伸 5.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约5 分钟)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 内容,强调定滑轮、动滑轮和 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及计算方 法。 作业布置: 书面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包 括滑轮组的计算和机械效率的 计算。 倾听、思考 让学生通过画思维 导图的形式总结概括本 节课的收获,更有利于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 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 维的打开。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使用滑 轮的场景,并尝试解释其工作 原理和优点。
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定滑轮、 动滑轮的优、缺点,目的是使 学生加深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 理解和巩固。最后提出新的问 题,是不把下课的铃声当做教 学的终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走 出教室,课后去继续探究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八、教学反思
在教授“滑轮”这一章节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通过直观演示与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普遍能够较好地理 解滑轮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然而,在实验探究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可能是因为 实验指导不够详细或学生动手能力差异较大。未来,我将进一步优化实验设计,提供更清晰 的实验步骤和指导,同时鼓励小组内互帮互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实验。
学生反馈的响应: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及 时调整教学策略。但我也意识到,在某些复杂概念的解释上,我可能需要采用更生动、更具 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此外,对于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我应该给予更及时的解答 和指导,以免影响他们的学习进程。
联系生活实际的不足:虽然我已经尝试将滑轮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但可能还不够 充分。未来,我将更多地挖掘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实例,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给学 生,增强他们对滑轮实际应用的认识和兴趣。
差异化教学的挑战:面对不同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学生,我意识到差异化教学的重要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仍需进一步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未来,我将尝 试采用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方式,为每位学生提供更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总之,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我 将继续努力,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