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教案--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教案--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二课,上承世界殖民体系的建 立,下启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演变;体现“反侵略、求独立”“反封建、求民主”的时代特征, 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本课包括三个框题: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的觉醒、非洲的 抗争。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亚洲觉醒、非洲抗争的历史背景,了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 动基本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2.通过了解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继续进行民族民主运动史实,认识到殖民地半殖民地人 民进行民族民主独立运动的阶段性革命任务的异同。
(二)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亚非拉民族民主独立史实,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性质决定革命任务。
2.时空观念:通过阅读分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所处的特 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围绕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亚洲觉醒、非洲抗争及所提出问题,展示文本 材料、图片资料。
4.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殖民地半殖民地 人民进行民族民主独立运动的阶段性革命任务的异同,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 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认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追求独立的民族意识、追求民主的革命 精神,理解“求同存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依据。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亚非拉民族独立、民主革命的阶段性,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 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V 导入
在《百年孤独》中,马尔克斯(1927—2014)着力描写了百余年来拉丁美洲的挣扎与痛苦, 以及无可挽救的孤独与绝望。马尔克斯曾说:“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 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
教师展示幻灯片后提问:拉丁美洲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挣扎与痛苦
V新课讲授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一)历史背景
通过学习所展示的材料,结合教材P76 第一段,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分别从拉丁美洲、 世界格局角度分析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背景。
材料一近代早期,美洲经历了彻底的变化。欧洲人带来的天花等瘟疫造成土著人口急剧 减少,侥幸存留下来的印第安人或者被迫给殖民者服劳役,或者被殖民者驱赶到荒辟偏远地 带……美洲“开发”的过程,浸透了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的血泪与汗水,欧洲人却从中获得了 巨额财富和各种实际利益。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杜桑 ·卢维杜尔(1743—1803),海地独立战争领导人,生于海地黑人奴隶家庭, 刻苦学习法文,经常阅读卢梭、孟德斯鸠等思想家的著作。1790年,杜桑率领1000名奴隶加 入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起义队伍,在革命中宣扬法国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1801年,杜 桑统一海地岛,建立新政府,颁布海地宪法和独立宣言,宣布海地是独立国家,废除奴隶制度, 所有海地人不分肤色、种族,一律平等。
——据齐世荣《世界史》等整理
提问:材料表明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对 海地独立产生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欧洲殖民者政治压迫与经济侵略;拉美经济得到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拉美民族民主意 识日益增长;法国大革命削弱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殖民统治;美国独立的鼓舞。
(二)民族独立
通过学习所展示的《拉丁美洲殖民地示意图》《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结合教材P76 第二 段,知道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表现。
▲拉丁美洲殖民地示意图 ▲独立后的拉丁美洲
提问:对照两幅图,指出拉丁美洲政治格局的变化。拉丁美洲独立国家实行怎样政体
【参考答案】
从殖民地到基本实现独立;欧洲列强在拉美仍有殖民地。除巴西外的拉美国家建立共和国,
巴西实行君主制。
(三)继续民族民主革命
【名词解释】民族民主革命
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 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
民族民主革命
(
反对封建
专制
)反对殖民主 义/帝国主义
政治民主的革命。
材料三 独立后的拉美各国(除巴西外)都建立了议会制
民族独立 /国家解放
政治 民主
共和国,但实际上广大人民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黑人和印第安人更是遭到种族压迫和歧视; 各国普遍出现了军事独裁者(考迪罗:军官或地主集团首领)的统治……他们依靠军队和教会
(大地产所有者),任意修改宪法,实行军事管制,随意搜刮民财,抢劫国库……考迪罗夺权 的方式就是发动军事政变,如墨西哥在1824—1848年间发动了250次政变,更换了31个总统, 其中在1841—1848年7年内更换了21个总统……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考迪罗们经常以出卖 国家主权和利益换取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借款,从而为外国资本的渗入和政治干涉大开方便之 门……总之,考迪罗制只能使国家和人民经常陷于苦难和不安之中。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四 “America is American's America.”
“大棒政策”(绘画作品)
提问: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面临怎样严峻形势 继续开展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 么 取得怎样的成果
【参考答案】
内部:民族、种族不平等;军事独裁(“考迪罗”)专制、出卖国家主权;政变频繁、社 会动荡;政治经济停滞不前。
外部:英美经济侵略、政治渗透和武装干涉;美国“金元外交”“大棒政策”。主要任务: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军事独裁。
成果:1889巴西建立共和国,1917墨西哥颁布资产阶级宪法。
二、亚洲的觉醒
(一)历史背景
材料一 1906年,提拉克在对印度民众的一次演讲中说:“你们的工业被彻底摧毁,而 且是被外国的统治摧毁的;你们的财富流出国外,你们已经沦落到任何人类都不可能沦落到的 最低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任何其他补救办法可以自救吗 要自救,不能靠请愿,惟有
抵制。我们宣布,准备好你们的武器,组织起你们的力量,然后就开始干吧,这样,他们就无 法拒绝你们的要求了。”
——摘译自《提拉克,他的著作与讲演》
▲殖民国家对亚洲的侵略(19世纪末20世纪初)
提问:根据材料一和《殖民国家对亚洲的侵略(19世纪末20世纪初)》图,说明19世 纪末20世纪初亚洲社会发生了怎样深刻的变化 亚洲民族民主革命的时代任务是什么
【参考答案】
变化: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族忧 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时代任务:反帝反封,民族独立。
(二)亚洲觉醒
学生阅读教材P78 第二、三、四段及学思之窗,展示表格,由同学分组合作完成,老师对 照《殖民国家对亚洲的侵略(19世纪末20世纪初)》图进行讲述,将其作为合作学习的资料 收集、批阅。
革命事件 革命者 革命对象 革命主张 革命进程 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
革命事件 革命者 革命 对象 革命 主张 革命进程 历史影响
印度民族 解放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英国 殖民者 民族平等 民族自治 1885年,成立国 民大会党 1905年,激进派 联合人民群众 1908年,孟买工 人起义要求释放 提拉克 20世纪初印 度人民反英 的高潮 ; 印度无产阶 级登上政治 斗争舞台 打击了 封建主 义、帝国 主义侵 略势力, 促进了 民族独 立和世 界历史 进步
伊朗 立宪革命 资产阶级 上层僧侣 地主阶级 俄英列强 资产阶级 君主立宪 1905—1911年, 伊朗立宪革命 1906年,制定资 产阶级宪法 打击了封建 主义和外国 势力;传播 了民族民主 思想
中国 辛亥革命 民族资产阶级 清王朝 三民主义 1911年,辛亥革 命,推翻清王朝 1912年,建立了 中华民国,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 比较完全反 帝反封建民 族民主革 命;打开了 进步潮流闸 门,传播了 民主共和理 念,推动了 中华民族思 想解放;推 动了中国社 会的变革
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的抗争
(一 )抗争史实
学生阅读教材P79 第一、二、三、四段,同学对照《帝国主义瓜分非洲》图,由3位同学 按事件展示(注意要素:名称、任务、时间、地点、主张、过程、结果、历史意义)。
(1)埃及的抗英斗争
埃及在反对英国的侵略中,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 及”的口号,以此唤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在1882年反抗英国侵略埃及的斗争中,祖国党 领袖、爱国军官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抵抗。后抵抗失败,阿拉比被俘,英国 占领埃及。
(2)苏丹马赫迪起义
英国在控制埃及的过程中,也把侵略矛头指向埃及的邻国苏丹。1881年,苏丹爆发反英 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利用伊斯兰教中关于马赫迪即救世主的传说号召人民起 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这次武装起义持续近20年,曾占领苏丹大部分地区,沉重打击了 英国侵略者。起义失败后,英国控制了苏丹。
(3)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
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全国人民英勇抵抗,终于在1896年打 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并交付大量赔款。埃塞俄比 亚保持了自己的独立。
(二)抗争特点
通过自主学习,同学分享,深入思考:非洲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哪些重要特点 建立政党组织唤醒民族意识,爱国军官领导武装反抗斗争。
利用伊斯兰教传说号召、组织民众进行斗争;宗教领袖领导武装反抗;规模大、持续时间 长;沉重打击了侵略者。
课堂小结:
利用时间轴展示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西属 印度埃塞 “门罗拉美 “国大俄比印度 中 国 海地巴西宣言”基本苏丹埃及党” 亚抗反英墨西哥辛亥 独 立 独 立 发 表 独 立 反 英 抗 英 成 立 意 高潮革命 革命
1804年1822年1823年1826年1881年1882年1885年1896年1905年1910年1911年
【课后拓展】
材料1906年8月,一位在伊朗的英国人写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日本 的胜利(指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似乎已对整个东方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此外, 俄国革命(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俄国的事件已引起人们 极大的关注,一种新的精神似乎已开始支配人民。他们厌恶统治者,并以俄国为例,开始认为 有可能得到另一种较好的政体。我认为东方正在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场显著的反 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由于邻近俄国,这种觉醒看来似乎表 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 然。谁知道呢 或许东方真的正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 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布朗《1905—1909年的波斯革命》
提问:
(1)材料对于研究亚洲的觉醒有怎样的史料价值,并提取信息加以说明。
(2)谈谈材料中“新的精神”内涵
【参考答案】
(1)伊朗立宪运动的经历者,可以作为研究的一手史料。中国、伊朗革命受到“日本胜 利”“俄国革命”的影响。亚洲觉醒呈现不同特点,中国是民族革命,伊朗是民主改革。
(2)以资产阶级思想为指导,推翻封建政权,建立资产阶级政权;追求民族独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