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凝聚法治共识课件(共31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凝聚法治共识课件(共31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二十条》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展现了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影片不仅提供了法律知识的普及,还反映了普通人在面对不法侵害时的困境和选择,以及司法人员在处理相关案件时的挑战和责任。电影强调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原则,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正当防卫的权利,同时也展示了司法机关在维护法律尊严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思考:从影片当中,你获得哪些启示?
提示: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法律的力量,同时看到了人性的脆弱。普通人在面对不公平时选择沉默与退让,唯恐因正义出手而被法律所伤。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着自己的“第二十条”,在面对是非对错时能够坚守自己内心的原则和底线,坚守正义和良知,“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4.2 凝聚法治共识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学习目标
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工作要求
1
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
2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3
如何厉行法治
4
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5
板块一 法治政府
现代社会,你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政府部门吗?
公安局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电力局
林业局
教育局
财政局
民政局
等等
市场监管局
气象局
工商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水利局
文化部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
生活场景 应找的地方政府部门
宁宁发现红绿灯坏了
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
初中生玲玲被父母要求辍学去打工
壮壮发现有人乱砍滥伐树木
表哥和女朋友要领结婚证
交通管理部门
工商部门
教育部门
林业部门
民政部门
政府的作用
1
保障义务教育
暴雨救助群众
保障百姓住房
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服务
我国行政机关是如何产生的?其权力来源?
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
监督
产生
选举代表组成
对其负责
行政机关(人民政府)
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
审判机关(人民法院)
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
政府权力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府宗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府工作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的一切权力
属于
人民
为人民服务
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温州交警“暴力锁喉”
5月22日,一段“交警锁喉男子”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热议,只见视频中一名戴眼镜的男子不断的叫喊道:“警察暴力执法。”一名交警上前就对着该名男子用手掐住男子的喉咙并不断的叫嚣:“暴力执法是吧?还暴不暴了?”
在杭州西湖湖边,一位被网友亲切称为奶区奶凶的小姐姐李语蔚,以其清新脱俗的形象和温柔而坚定的执法方式,迅速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焦点。与传统文警形象的严肃相比,她以甜美的笑容和亲和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位小姐姐的执法方式被称为“温柔执法”,她用耐心和温柔去引导、说服交通违规者,而非简单地罚单。这种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展示了执法也可以柔性处理,
思考:你如何评价两位执法者的行为?
依法行政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法行政的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
2
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
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权力清单
明确政府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
责任清单
明确政府该怎么管市场,
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
负面清单
明确企业不该干什么,
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
李克强总理提出政府要建立“三张清单”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用“清单”明确政府权责,规范政府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
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
2
2、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要求及核心是什么?(P52)
(1)★重要性: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3)★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
2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3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3
3、怎样建设法治政府?(P52-P53)
①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政府)
②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公民)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3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3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3
1、视频中政府的做法,你认为合理吗?
2、如果任由其处罚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危害?
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滥用职权,造成贪污腐败,政府失去公信力。
③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政府)
3、怎样建设法治政府?(P52-P53)
①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政府)
②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公民)
③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政府)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3
板块二 厉行法治
如何厉行法治
4
以打击网络诈骗为例,分析如何厉行法治。
打击网络诈骗,营造安定和谐的法治环境,需要哪些人的努力?
反诈骗立法
抓捕诈骗分子
审理诈骗分子
全民反诈骗
营造反诈氛围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公民
社会宣传
如何厉行法治
4
①★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国家)
④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社会)
公民尊法学法
立法机关科学立法
行政机关严格执法
企业依法经营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厉行法治
……
我守法,是因为有法律才有自由,我选择自觉守法。
我守法,是因为我害怕,不敢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有法律规定,不能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违法会带来很多麻烦,不愿违法。
对于守法,你是如何理解的?
体现公民能够用法律指引自己的行为,是公民对守法的一般感性认同。
由于害怕受到法律强制性惩罚而守法。是对法律的被动服从。
不是出于对法律的尊重,也是一种守法的脚底水平。
体现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和尊重,是公民对法律的高度自觉和理性认同,自觉守法是守法的最高层层次。
②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公民)
如何厉行法治
4
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尤其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选举或决定产生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一府两院一委”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思考:为什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进行宪法宣誓?
③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党和政府)
如何厉行法治
4
⑤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如何厉行法治
4
①★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国家)
②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公民)
③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党和政府)
④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社会)
⑤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5
法治(规范)
德治(教化)
承载道德理念,促进作用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滋养法治精神,支撑作用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板书设计
凝聚法治共识
法治政府
厉行法治
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工作要求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如何厉行法治
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国家
依法行政的的地位、要求、核心
公民
党和政府
社会
法治和德治
中考真题
(2023·海南·中考真题)“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德治的作用大于法治
B.调节人们行为的社会规则只有道德和法律
C.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法治的作用大于德治
D.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相关知识。
AC:德治和法治同样重要,故AC说法错误;
B:调节人们行为的社会规则有道德、纪律、法律等行为规范,故B说法错误;
D:分析题文,“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强调了国家治理需要道德和法治共同发挥作用,故D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
D
中考真题
(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下列材料体现厉行法治的有( )
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
②遂宁市公安机关会同城管等部门依法加强对城区犬只的管理
③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萧凯恩不怕艰苦去贫困山区当义工
④遂宁市举办2024年博视传媒小记者探秘之旅社会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解】本题考查厉行法治。
①②:结合所学分析可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这体现了科学立法,是厉行法治的重要环节;遂宁市公安机关会同城管等部门依法加强对城区犬只的管理,这体现了严格执法,也是厉行法治的体现;故①②符合题意;③:感动中国 2023 年度人物萧凯恩去贫困山区当义工,这主要体现的是个人的奉献精神,与厉行法治无关;故③不符合题意;④:遂宁市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未直接体现与厉行法治相关;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A
中考真题
(2024·福建·中考真题)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将爱国主义教育写入法律,形成制度。这能够( )
A.充分发挥道德对法治文化的规范作用 B.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C.建成完备法治体系,助力法治中国建设 D.以法治的方式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详解】本题考查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D:分析题文可知,将爱国主义教育写入法律,形成制度,主要是以法治的方式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A:应该是充分发挥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道德应该是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故A错误;
B:将爱国主义教育写入法律与全面从严治党没有直接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一部法律的通过不能表明建成了完备的法治体系,表述过于绝对;故C错误;
故本题选D。
D
中考真题
(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仔细观察下图漫画,分析正确的是( )
①实行良法善治,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②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
③规范政府行政权,提高政府公信力
④建设法治政府,防范行政权力滥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详解】本题考查建设法治政府。
②③④:分析可知,漫画体现的是要对行政权力进行规范和约束,防止其滥用;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规范政府行政权,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法治政府,防范行政权力滥用,这均符合漫画主旨;故②③④符合题意;
①:实行良法善治,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在漫画中并没有直接体现,故①不符合题意;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