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近五年(2020-2024)苏州中考历史真题分册汇编(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2020年苏州中考)29.(6分)一段时间以来,外部势力支持香港反对派反中乱港,香港社会秩序混乱。中央政府全力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惩治激进暴力犯罪,恢复了香港社会的正常秩序。回顾近代以来,香港走过了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香港问题……只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引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材料三:正如侮辱国旗事件发生后,“中国人民都是护旗手”成为网传热帖,全国人民都是香港警队止暴制乱的坚强后盾。中央政府坚决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香港警方严正执法、司法机构依法惩治暴力犯罪分子、爱国爱港人士捍卫香港法治和社会秩序的行动。相信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区政府的带领下,香港同胞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爱国爱港是香港社会主流》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港被“割占”与哪两次侵华战争相关,这种行径侵犯了中国的哪项主权?(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怎样才能实现香港持续繁荣稳定的看法。(2021年苏州中考)5.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A.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D.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2022年苏州中考)6.“借来上帝结联盟,竖起军旗反满清。金殿难堪遥圣殿,北京苦恼对南京。”这些诗句描写的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2023年苏州中考)6. “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纵横十数年之后失败了。但它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大海波潮,潮来潮去之后,许多东西都会改变旧日模样。”此历史事件是()A. 鸦片战争 B. 三元里人民抗英C. 太平天国运动 D. 义和团运动【参考答案】 (1)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领土主权。(2)方案:“一国两制”。(3)依靠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爱国爱港人士捍卫香港法治和社会秩序;坚决反对境外势力干涉香港事务。C B C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课程标准: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了解戊成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2020年苏州中考)6.陈旭麓在《中国近代史十五讲》中提到:张之洞为了使汉阳铁厂放在他的湖广总督府鼻子底下,厂址选在地势低洼,离煤铁资源很远的地方,仅垫高铺平就花去三十多万两银子,资金超出计划,只好一再追加。这反映出洋务派( )A.办军事企业缺乏经验 B.对企业管理封建落后C.办企业是为中饱私囊 D.办企业资金严重匮乏(2020年苏州中考)7.冯骥才的小说《神鞭》中描写了天津卫小贩傻二练就了辫子功,人称“神鞭”。他跟随头领曹福田去紫竹林攻打洋人。出征前,头领画了个避洋枪的符咒给他。傻二把符咒塞进辫根儿里,感到满脑袋的头发都发烫,似乎真有法力注入其中。尽管傻二英勇无畏,但仍挡不住洋枪洋炮,辫子也被打断了。傻二的经历表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的严重缺陷是( )A.带有迷信色彩 B.借拜上帝会欺骗民众C.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D.盲目排外(2021年苏州中考)6.下图是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所载某次战争形势图,此次战争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2022年苏州中考)7.下面是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目录的部分内容。在第十三章13.2中可以查阅到的史事最可能是A.左宗棠收复新疆 B.北洋水师正式成军C.邓世昌壮烈殉国 D.签订《马关条约》(2022年苏州中考)8.“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这是一位外国人对近代中国某次运动的评价,他想要表达的是A.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无可挑剔 B.洋务派的措施健全可行C.戊戌变法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辛亥革命缺乏思想动(2024年苏州中考)7. 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土地和开放通商口岸是重要内容,但由于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下列哪一条约没有此类条款( )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2024年苏州中考)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办学堂一览表(部分)时间 近代学堂1862年 京师同文馆1866年 福州船政学堂1898年 京师大学堂——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整理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的法令,规定: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高等小学以上体操科,应注重兵式;初等小学算术科,自第三学年起,应兼课珠算等。——摘编自顾明远《教育大辞典》材料三 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奠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公平性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要发展社会主义,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教育公平是基础。——摘编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一所列学堂的兴办有关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2)据材料二,分析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目的。(3)据材料三,指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点。【参考答案】 B A B A C D(1)事件:洋务运动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2)目的:废除清朝的封建教育,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军事素养(3)要点: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强调教育公平。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及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2020年苏州中考)8.“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在孙中山这篇《讨袁檄文》号召下,1915年底,蔡锷在云南宣告独立,起兵北上讨袁,史称(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2021年苏州中考)7.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我)辈为乱臣贼子。凡认识者,视(吾人)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形势的变化反映出A.革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B.革命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C.清王朝的统治已不得人心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2021年苏州中考) 8.下面是20世纪初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造成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实业救国”思想开始出现C.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法令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2023年苏州中考)7. 小红同学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图中问号处()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护国战争【参考答案】 C C D C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课程标准: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2020年苏州中考)9.如图是苏州吴县沈维钧编辑,由上海世界书局于1921年6月发行的《做白话文秘诀》书影。这本书的出版( )A.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B.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C.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D.是对文学革命的积极响应(2022年苏州中考)9.1920年,中国思想界出现了新取向,否定“生存竞争,优胜劣汰”.趋向于互助进化、财产公有、平民主义、大同主义。这一变化与李大钊一篇文章的影响有关,这篇文章是A.《变法通议》 B.《驳康有为论革命书》C.《敬告青年》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023年苏州中考)8. 正当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时,中国一些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认真学习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一变化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新青年》杂志出版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C.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 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2023年苏州中考)29.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锻造出了具有鲜明特色与时代特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一览表(部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 主要内涵①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延安精神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② 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等大庆精神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③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求是品格;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独立自主、坚守原则的鲜明立场;不懈奋斗、务求实效的实干风貌;依靠人民、惠及民众的价值取向;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宽广胸怀抗疫精神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系列评论员文章(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序号完成表格的填写。(2)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请你从所填写的内容中任选一种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024年苏州中考)8. 以下是邓中夏早期经历简表。与这些经历关系最为密切的历史事件有( )◆1917年8月,投考北京大学,深受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影响。◆1919年9月,与爱国且倾向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学生在“曦园”工读互助。◆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A. 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护国战争C.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D. 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参考答案】 D D C(1)精神:①红船精神;②抗美援朝精神;③改革开放精神。(2)选择①红船精神。观点: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论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期间,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以游客泛舟为掩护,继续进行,最终完成会议议程。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斗争,完成了新民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站了起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就是其重要体现。C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课程标准: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通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2020年苏州中考)10.金一南将军曾说:这次会议之后的中国工农红军,哪里还有宗族观念、地域观念、非组织观念?可以说完全转变了。工农红军是一支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的理念,成为这支队伍坚定的信念,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就此诞生了。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2021年苏州中考)29.(7分)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成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镇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引自[德]马克思、思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成果就是解决了在一个人口众多、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开展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题。—— 摘编自付丽、冯广通《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轨迹》材料三 老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到1957年,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建设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具有了中国特色。——摘编自[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1)据材料一,概括《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的理论成果和主要内容。(2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认识。(3分)(2022年苏州中考)10.“将他们(博古、李德)‘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材料所述史事发生在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2022年苏州中考)29.(6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根据国情,因地制宜地开展革命斗争是我党的成功经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利用上海因租界而产生的管理缝隙.进行各种革命斗争,与工农红军利用相关省份交界地区所形成的管理薄弱地带.建立各种红色政权.其事殊而其理一,都是利用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差异性进行革命斗争。——摘编自熊月之《上海城市的国际性与中共的创立及早期发展》材料三 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共一大、二大的选址特点。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空间分布特点。(2分)(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和农村开展革命斗争策略上的共同点。(2分)(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生存下来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重要意义。(2分)(2023年苏州中考)9. 下表反映了1923-1926年江苏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发展情况。这从一个方面说明()时间 组织情况 党员人数1923年下半年 仅有2个中共小组(后发展为2个独立支部) 约20人1925年12月 中共南京地方委员会,下辖4个支部 共53人1926年初 中共南京地委、徐州特支、无锡独支、苏州特支、南通独支、丹阳特支、江阴支部等组织 100人左右1926年底 全省已有18个市、县建立了中共组织 共525名(数据来自《中共江苏地方简史(1921-2021)》)A. 国民革命推动了地方党组织的发展 B. 北伐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 社会安定促进了人民政治觉悟提高 D.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参考答案】 C (1)内容:暴力(革命)夺权,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2)成果:毛泽东思想。内容:工农武装割据(红色政权)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3)成就:“一五.”计划实施(工业化起步);三大改造完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共方针政策的指引;全国人民的努力。D29.(1)选址特点:在租界新辟区域或租界交界处。分布特点:处于省份交界处或偏远地区。(2)共同点:利用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差异性进行革命斗争(利用管理缝隙或薄弱地带进行革命斗争)。 A(3)条件: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意义:保存并发展了革命力量: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2020年苏州中考)11.抗战期间,有一个“人人想去的、充满阳光的、愉快和蔼的地方”,那里的革命士气和热情令人感动,党代表们在此聆听毛泽东同志的中共七大报告。这个地方是( )A.延安 B.重庆 C.瑞金 D.西安(2021年苏州中考)9.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指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这场会战是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2022年苏州中考)11.标语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达到某种宣传目的。下列宣传标语出现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是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兵民是胜利之本”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023年苏州中考)11. 下图是创作于1937年2月的漫画《现在,我们一致对外吧》。对该画作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抒发对消极抗战的不满 B. 表达对团结抗战的支持C. 体现对日寇侵华谴责 D. 蕴含对重庆谈判的期待(2024年苏州中考)9. 邓子恢主持下的华中抗日根据地由主七佃三的“三七分租”,逐渐改变为佃七主三的“倒三七分租”;为打击农村高利贷而规定为“分半给息”,即实行一分半利息,以保护贫苦农民利益。这些举措实施的土地政策是( )A. 打土豪、分田地 B. 减租减息政策 C. 耕者有其田D. 包产到户(2024年苏州中考)10. 1940年,某报社论称:“正太路自八月二十日被截断后,迄在游击军控制下,交通未能恢复,自然饶有价值,亦是最足令人兴奋的事态……日人倘使还想‘征服’中国,推行‘新秩序’,真是做梦了。”这篇社论反映出( )A.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灭亡中国的迷梦B. 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胜利C. 百团大战振奋了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心D. 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国内外的积极影响【参考答案】 A D B B B C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课程标准: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事;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2022年苏州中考)12.1948年12月20日.《华东前线》报道了一场战役中的阶段性重大胜利。这场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2023年苏州中考)12. 下图是1949年4月27日民盟苏州支部印发的《光明报·号外》(部分)。据此可知( )A. 解放区完成土改农民踊跃参军 B. 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苏州C. 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 D. 江南地区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2024年苏州中考)11. 下面是画家冯真的年画《娃娃戏》。扮演人民解放军和群众的小朋友们愤怒地围攻戴着写有“美帝国主义”高帽和戴着蒋介石假面的两个小朋友。这幅漫画最可能创作于( )A. 1924—1927年 B. 1927—1937年C. 1931—1945年D. 1945—1949年【参考答案】 B B D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通过了解开办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制度等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事及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2021年苏州中考) 8.下面是20世纪初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造成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实业救国”思想开始出现C.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法令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2024年苏州中考)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办学堂一览表(部分)时间 近代学堂1862年 京师同文馆1866年 福州船政学堂1898年 京师大学堂——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整理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的法令,规定: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高等小学以上体操科,应注重兵式;初等小学算术科,自第三学年起,应兼课珠算等。——摘编自顾明远《教育大辞典》材料三 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奠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公平性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要发展社会主义,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教育公平是基础。——摘编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一所列学堂的兴办有关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2)据材料二,分析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目的。(3)据材料三,指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点。【参考答案】 D (1)事件:洋务运动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2)目的:废除清朝的封建教育,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军事素养(3)要点: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强调教育公平。1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