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含答案)—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5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含答案)—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

资源简介

5.5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
学习目标:
1.了解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作用。
2.知道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3.会设计一个望远镜,并进行制作。
知识集锦:
知识点 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主要结构
物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其作用相当于①________的镜头。
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其作用相当于一个②________。
成像原理: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的焦点附近成倒立、③________的实像;这个实像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又经目镜成整理、放大的④________。
视角
(1)概念:视角是从物体两端(上、下或左、右)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光心所成的⑤________。
(2)视角大小的决定因素:视角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⑥________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
答案:
①照相机 ②放大镜 ③缩小 ④虚像 ⑤夹角 ⑥大小
自我检测:
1.有一个望远镜,其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镜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
B.远处的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望远镜的口径越小,同一个物体成像越清晰
D.使用望远镜看物体时,最后看到的是实像
2.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A镜是目镜
B.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C.由于没有光屏,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是虚像
D.人眼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正立的像
3.夜晚,我们用望远镜观测天空时能看到许多没有见过的美丽天体。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______;天文测量中常用的“光年”是______的单位。
4.开普勒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如图所示。物镜相当于________,目镜相当于________(前两空均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离观察者很近,再加上目镜的作用,使得观察的视角________。
5.如图为某望远镜内部部分光路图,物镜是凸透镜,O为物镜光心,F为物镜焦点,焦距为900 mm。
(1)在图中画出光线a、b经物镜折射前的入射光线;
(2)目镜是___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
(3)用此望远镜观察距离约100 m的小鸟时,小鸟经物镜成一个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故A正确;
B.远处的物体在物镜的二倍焦距之外,通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望远镜的口径越大,会聚的光线越多,则同一个物体成像越清晰,故C错误;
D.使用望远镜看物体时,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所以最后看到的是虚像,故D错误。
2.答案:B
解析: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靠近眼睛的是目镜,A镜是目镜,靠近物体的是物镜,B镜是目镜,物镜的作用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正确,ACD错误。
3.答案:伽利略;长度
解析:望远镜的使用使人类对宇宙的研究更进一步,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天文测量中常用的“光年”是长度的单位,表示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4.答案:照相机;放大镜;变大
解析:开普勒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我们看到的是倒立的虚像。由于被观察物体经物镜成的实像离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变大,我们感到像变大了。
5.答案:(1)如图所示
(2)凹
(3)倒立;缩小
解析:(1)由图可知,折射光线a过物镜焦点,则其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折射光线b过物镜光心,传播方向不变。
(2)由图可知,光经目镜折射后比折射前远离主光轴,说明目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目镜是凹透镜。
(3)物镜是凸透镜,物距大于物镜的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