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体会归纳推理法的应用。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4.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传导的原理。知识集锦:★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1.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探究过程 现象 结论轻压喉部,然后说话或者唱歌 发声时,手指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停止发声,振动停止 固体振动发声吹响笛子 笛子发声时,把手指放在笛孔处,能感觉到气流的振动;停止吹气,没有振动的气流,笛声消失 气体振动发声用筷子搅动水 当水面平静下来,水不再振动,不再发出声音 液体振动发声2.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①______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出声音。3.声源物理学中把②____________的物体叫作声源。★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条件大量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③ ;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④ 不能传声。2.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在空气中以⑤___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我们把它叫作⑥______。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鼓左侧的空气,使其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疏,鼓面振动使周围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知识点3 声速1.声速(1)声速:声音传播的⑦______用声速描述,声速的大小等于声音在⑧______内传播的距离。(2)影响因素a.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⑨______v液⑩_______v气。b.介质的温度:声速一般随介质温度的升高而 ______。2.回声(1)定义:人们把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 ______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2)回声测距的原理:若从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所用时间为,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则所测的距离为 ________。(3)原声与回声间隔 0.1 s时,人才能将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否则,原声与回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3.人耳听声过程:空气振动→ __________→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答案:①振动 ②正在发声 ③介质 ④真空 ⑤波 ⑥声波 ⑦快慢 ⑧每秒 ⑨> ⑩> 增大 反射 大于 鼓膜振动自我检测:1.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悬挂在与抽气机相连的密闭玻璃罩内,听到的声音是闹铃______产生的。用抽气机抽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测,声音不能在______中传播。2.夏日的午后,小霞和弟弟在公园里散步,草丛里蝈蝈的叫声清脆明亮。它的叫声是由翅膀___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___传入人耳的(填介质名称)。3.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____________。(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______,由此可以推理得出______不能传声。(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______。4.一列火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570 m处鸣笛后3 s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 m/s,求:(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路程;(2)火车的速度;(3)若火车全长为120 m,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匀速穿过一平直的隧道,隧道长为840 m,则该火车全部在隧道里的时间。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振动;真空解析: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闹钟发出的响声是闹铃振动产生的。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由此推测,当玻璃罩内的空气被全部抽走,处于真空状态时,将听不到铃声,即真空不能传声。2.答案:振动;空气解析:一切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蝈蝈的叫声是由翅膀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蝈蝈的叫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3.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减弱;真空(3)传声解析:(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由于空气的减少,听到的铃声会减弱;由此推理,若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这表明水可以传播声音。4.答案:(1)1020 m(2)40 m/s(3)18 s解析:(1)声音传播的路程;(2)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行驶的路程,则火车的速度为;(3)该火车全部在隧道里的路程等于隧道的长度减去火车的长度,即,该火车全部在隧道里的时间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