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九上科学阶段性测试1(范围:第1章 ~第2章第4节)(含答案+答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4九上科学阶段性测试1(范围:第1章 ~第2章第4节)(含答案+答题卷)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2024九上科学阶段性测试1
(范围:第1章 ~第2章第4节)
答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Fe-56 Cu-64 Zn-65 Ca-40 Na-23 S-32 Cl-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
16.(1) ; (2) 。
17. (1) ; (2) 。
18.(1) ; (2) (3) 。
19.(1) ;(2) (3) 。
20. (1) ;(2) (3) 。
21. (1) ;(2) (3) 。
22.(1) (2) (3) 。
三、实验与探究题
23.(1) ;(2) (3) (4) 。
24.(1) ;(2) ;(3) ;
(4) 。
25. ; 。
26.(2) ; ;(3) ;

27. ; 。
四、综合题
28.(1) ;(2) (3) ;
(4)
29.(1) (2) ;
(3)
(4)
30. (1) ;
(2)
(3) 。
31.(1) ;(2) ;
(3) 。
(4)
32.(1) (2)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2024九上科学阶段性测试1
(范围:第1章~第2章第4节)
一、选择题(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浙江省拥有丰富的文化,以下是我省部分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嵊州竹编 B.嘉善剪纸 C.绍兴黄酒 D.东阳木雕
2.下面为常见几种水果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西瓜pH=6.6 B.葡萄pH=5.1 C.柠檬pH=2.3 D.桔子pH=3.6
3.正确操作是实验成功、安全的关键。配制稀硫酸的部分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A.取浓硫酸 B.读取数据 C.稀释 D.装瓶
4.下列物质的俗名、化学式和类别全部正确的是(  )
A.小苏打 NaHCO3 酸 B.生石灰 CaCO3 氧化物
C.熟石灰 Ca(OH)2 碱 D.烧碱 Na2CO3 盐
5.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在该反应
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  )
A.酸 B.碱 C.盐 D.单质
6.下列关于酸的定义中,正确的是( )
A.能跟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叫做酸 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叫做酸
C.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D.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收做酸
7.合理使用氮肥、磷肥、钾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
A.尿素 CO(NH2)2 B.硫酸钾 K2SO4 C.磷酸二氢铵 NH4H2PO4 D.硝酸铵 NH4NO3
8.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Zn + H2SO4═ZnSO4 + H2↑ B.Na2CO3+ 2HCl═2NaCl+H2O+CO2↑
C.Mg(OH)2 + H2SO4═MgSO4 +2H2O D.NaCl+AgNO3═AgCl↓+NaNO3
9.除去溶液中的少量杂质,试剂选择正确的是( )
选项 溶液 杂质 试剂
A NaNO3 Na2CO3 适量BaCl2溶液
B CaCl2 稀盐酸 足量CaCO3固体
C ZnSO4 CuSO4 足量铜粉
D Fe2(SO4)3 Na2SO4 适量NaOH溶液
10.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
的是( )
A. B. C. D.
11.学科学,用科学,生活处处有科学。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反应不属于酸碱反应的是( )
A.用熟石灰降低土壤的酸性
B.用含有A1(OH)3的药片治疗胃酸过多的病人
C.发酵的面团中加入纯碱既可降低面团的酸性,又能使蒸熟的馒头变得疏松多孔
D.人被蚊子、蜂等昆虫叮咬后,皮肤红肿疼痛,是因为这些昆虫会分泌出甲酸,此时可涂稀氨水
12.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
A. B. C. D.
13.某同学为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用细尼龙线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下图所示的三
个液面高度相同的装置中,放置一星期后观察现象,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Ⅰ的铁钉这一侧的液面上升 B.装置Ⅰ、Ⅱ中的铁钉都被腐蚀
C.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D.比较铁钉这一侧的液面,装置Ⅱ比装置I的高
14.已知①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溶液为无色 B.③中溶液的溶质组成有2种情况
C.④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3种
D.加入过量稀盐酸后,③中只观察到沉淀消失,产生大量气泡
15.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其
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下列判断
中,错误的是(  )
A.通过上述三个实验,不能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B.若增加一个铜锌活动性比较的实验,则可判断出四种金
属的活动性顺序
C.通过实验①和③的反应剧烈程度,可以判断出铁和锌的
金属活动性强弱
D.通过实验②的反应现象,可以判断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 7 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用酒精浸泡木槿花可得到紫色溶液,该溶液遇酸溶液显红色,遇碱溶液显绿色。回答下列问题:
(1)木槿花的溶液 (填“能”或“不能”)作酸碱指示剂使用。
(2)木槿花的溶液与酸作用显红色是 (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17.日常洗头发要用到洗发剂和护发素,两者的酸碱性不同。
(1)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容易受碱性溶液的侵蚀,适宜在弱酸环境中生长。洗发剂呈
,可除去头发上的油污,而护发素呈 ,对头发有保护作用。
(2)养护头发的方法是洗、护分开,即 (填“先用洗发剂后用护发素”或“先
用护发素后用洗发剂”)。
18.近年我省多地纷纷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垃圾分类回收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我区街头垃
圾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写
出1种)。
(2)塑料矿泉水瓶应放入 (填“可回收”或“不
可回收”)筒中。
(3)内筒铝合金具有密度小,硬度大,具有一定的抗腐蚀
等特性。但需要恰当使用,如铝与稀盐酸易反应:
2A1+6HC1=2A1C13+3H2↑,该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
型中的 。
19.科学兴趣小组研究酸碱反应时利用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指示剂进行实验,实验
操作和溶液颜色变化如下图所示。
(1)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2)根据乙图颜色的变化,判断图甲中B溶液是 。(填写溶液名称)
(3)图乙中M点时,溶液中除紫色石蕊外还存在的溶质有 。
20.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小敏做了如表所示的四个实验。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试管内试剂 NaOH溶液 MgCl2溶液 Na2CO3溶液 Ba(OH)2溶液
加入过量稀硫酸后的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
(1)根据以上实验产生的现象,可以判断试管③④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试管④中反应的现
象为 。
(2)试管①中是否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呢?小敏在加入过量稀硫酸后的试管①中,再滴入少量
无明显现象,就能说明D中也发生了反应。
(3)小敏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上述实验,总结得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为:反应后生成物中必
须有水或 产生。
21.铁、锌、铜、镁、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 。
(2)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比纯铜 填“大”或“小”)。
(3)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
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
22.小敏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法,对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
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四种试剂制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如图。
(1)甲表示 。
(2)图中“▲”处应填 。
(3)也可根据 对丙、丁分类。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有 5 小题,共 40 分)
23.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由甲、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探究一】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1)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写
化学式)。
(2)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写
化学式)。
【实验探究二】
(3)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气泡,最
终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 (写化学式)。
【讨论交流】丙同学提出:若将上述废缸中物质取出,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哪些物质呢?经
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CaCl2、盐酸和Na2CO3中的部分物质。
【实验探究三】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归纳总结】
(4)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 写化学式)。
24.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为探究样品中的成分,小科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①是加水充分溶解,操作②的名称是 。
(2)沉淀B的化学式是 。
(3)小科根据实验现象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请你评价小科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
理由 。
(4)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小科的实验需要将滴加的其中一种试剂进行更换,如何更换?

25.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将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可以使它变废为宝。小
敏发现本校环保小组回收的两种易拉罐,外形、质量和硬度都不同(如图
所示)。他想通过实验确定两种易拉罐的材料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罐头史:1804年,法国人阿佩尔发明了玻璃瓶。1823年,英国人丢兰特开办了世界上第一
家马口铁(铁皮上镀层锡)罐头厂。1947年,世界上第一只铝罐在美国人莱伊尔茨手中诞生。
②几种金属的数据:
物理性质 银 铜 铁 铝
密度(g/cm3 ) 10.5 8.92 7.86 2.70
硬度 2.5~4 2.5~3 4~5 2~2.9
【提出猜想】该两种易拉罐是铁罐或铝罐。
【设计实验】
方案一:从两个易拉罐中裁出相同大小的碎片,擦掉表面油漆后放入烧杯,加入等量等
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方案二:从两个易拉罐中裁出相同大小的碎片,擦掉表面油漆后放入烧杯,加入等量等
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观察是否有红色固体析出。
方案三:将两个易拉罐擦掉表面油漆,露出灰黑色金属表面,用刀在金属表面刻出划痕,
然后裁成条状放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其变化。
(1)小敏指出方案 是不可行的,理由是 。
她认为还可以用物理方法来判断,如测密度、用磁铁吸等等。
【实验现象】方案一中A表面的气泡比B少而缓慢。方案三中A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而B
表面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两种易拉罐A是 ,B是 。
26.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小敏同学为了证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设计了下面的实
验,请帮助他完成实验报告。
(1)在验纯后,点燃甲烷气体,观察火焰颜色。
(2)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点燃天然气 淡蓝色火焰
②将光洁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 证明含有氢元素
③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 含有碳元素
(3)拓展:
①甲烷和丁烷都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②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通过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用天然气作燃料比液
化石油气更环保的理由_____。
27.兴趣小组实验中,将NaOH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结果溶液中生成了浅绿色的固体。于是,
他们对该浅绿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NaOH与CuSO4反应会生产Cu(OH)2,也会生成Cu4(OH)6S04(碱式硫酸铜)
②Cu(OH)2在80℃会分解生成CuO
③Cu4(OH)6S04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分解温度需300℃。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浅绿色固体为Cu(OH)2
猜想二:浅绿色固体为 。
猜想三:浅绿色固体为Cu(OH)2和Cu4(OH)6S04
【获取事实与证据】
①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至100℃,观察到黑色固体物质,说明浅绿色固体中
存在 。
②另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该白色沉淀是 。
【结论】整个实验证明猜想 正确。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 35 分)
28.2020年9月,习近平在联大针对气候变化表示:“中国将力争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
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下图是一种利用NaOH 溶液实现"碳捕获"的技术主要流程。
当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经过吸收器、分离器和反应器后以低浓度排出从而达到碳减排目的。
(1)吸收器中,NaOH溶液用喷淋方式加入,其优点是 。
(2)用该技术进行“碳捕获”有效利用了原材料,在该过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
(3)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相同的化学性质有 (写出一条即可)。
(4)分离器中,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100千克,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
可生成CaCO3的质量为多少?
29.小敏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为
了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又进行如下实验:取反应后的溶液5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
酸钠溶液,发现先有气泡产生,后生成白色沉淀。下表为产生的气体总质量、沉淀总质量与
滴入碳酸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
碳酸钠溶液总质量/g 25.0 50.0 75.0 100.0 125.0 150.0 175.0 200.0
气体总质量/g 1.1 2.2 2.2 2.2 2.2 2.2 2.2 2.2
沉淀总质量/g 0 0 2.5 5.0 m n 9.0 9.0
(1)表中n___________。
(2)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
(3)请求出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其中一种溶质的质量分
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依据实验事实,请你绘制了溶液的pH随碳酸钠溶液质量变
化的曲线,在图中标出合适的数据。
30.某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取来一小块生铁(表面有铝粉涂层)片,用砂纸打磨除净涂层。为测
定此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他们将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称量数据见
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除净涂层后的生铁样品质量/g 12
烧杯的质量g 32.5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0
反应后烧杯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g 244.1
(1)在实验中如何确保所加入的稀盐酸为“足量”? 。
(2)计算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按以上测定方法,则以下操作中会使该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测定值偏小的是 。
A.加入的稀盐酸不足量 B.换用溶质质量分数更高的盐酸进行实验
C.未将样品表面涂层(已完全氧化)打磨干净D.将表面涂层打磨干净的生铁样品磨成粉末
31.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
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
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
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面问题:
(1)装置A的作用是 ,装置E的作用是 。
(2)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3)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现有食用碱样品10g,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D瓶质量增加3.96g,那么该样品
中Na2CO3的含量是多少?
32.铜、铁、锌是常见的金属,它们的活动性不同。
(1)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图线如下图,其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2)向100g CuSO4溶液中先逐渐加入一定量锌粉,再逐渐加入
铁粉,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金属质量关系如图。据图
回答:
①a点对应的溶液为 色。
②n= , m= 。
③100gCuSO4溶液中CuSO4的质量为 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2024九上科学阶段性测试1
(范围:第1章 ~第2章第4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CCCA 6-10CCABD 11-15CCCCB
二、填空题
16.(1)能 (2)化学变化
17.(1)碱性 酸性 (2)先洗发剂后护发素
18.(1)铁制外筒(或铝合金内筒)(2)可回收 (3)置换反应
19.(1)H++OH-=H2O (2)稀硫酸 (3)Na2SO4 H2SO4
20(1)白色沉淀 (2)酚酞 (3)沉淀或气体
21.(1)延展性 (2)大 (3)Cu Fe
22.(1)硫酸铜溶液 (2)pH大于7 (3)是否与金属反应(合理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题
23.(1)CaCl2 HCl (2)Na2CO3 NaCl (3)CaCO3 (4)Na2CO3
24.(1)过滤 (2)CaCO3 (3)不正确,Na2CO3与Ca(OH)2 反应会生成NaOH (4)Ca(OH)2 换成)CaCl2
25.二 铁和铝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红色的铜 铁罐 铝罐
26.(2)杯壁有水珠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有机物 相同质量的甲烷和丙烷完全燃烧,丙烷生成CO2更多
27.Cu4(OH)6S04 Cu(OH)2 BaSO4 三
四、综合题
28.(1)能充分接触、吸收CO2 (2)NaOH CaO (3)都呈碱性 (4)10kg
29.(1)9 (2)CaCl2 HCl
(3)HCl%=7.3%或CaCl2%=19.98
(4)
30.(1)加入稀盐酸不再产生气泡 (2)93.3% (3)AC
31.(1)将空气中CO2除尽 阻止空气进入D
(2)将生成的CO2赶入D,完全吸收 (3)偏大 (4)95.4%
32.(1)BC (2)蓝 6.5 16 4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