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地理三年(2022-2024 年)真题精编卷专题二十二 参考答案1 .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21~2023年鄱阳湖冬半年总氮含量相对较高,夏半年总氮含量相对较低, 所以夏半年水质优于冬半年,A 错误;鄱阳湖的水量会影响湖水的稀释和自净能力,从而影响水质中 总氮含量,所以水质受水量影响较大,B 错误;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总氮含量在部分时段高于Ⅱ类 水质标准,不是全年优于Ⅱ类水质标准,C 错误;图中总氮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气温的关联明显,因此 鄱阳湖水质受气温影响明显,D 正确。故选 D。2 .答案:A解析: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取水体的光谱等信息,从而分析得出水质信息数据,A 正确; 而获取水体流量数据通常需要特定的水文监测设备和方法,无人机遥感技术难以直接获取水体流量数 据,B 错误;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提供有关水质的信息,但仅依靠它难以准确判断水体污染类型并制 定污染处理方案,这需要更详细的水样分析和专业的评估,C 、D 错误;故选 A。3 .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中地表为黄土物质,没有体现出地表污染物,A 错误;上覆透水层主要为不同的沉积 岩层,一般不会造成污染,B 错误;顶板主要为木板等物质,顶板坍塌物一般不会造成污染,C 错误; 煤有高含硫量,水体进入煤层或煤矸石中,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因此采空区积水中污染物的主要来 源是煤及煤矸石,D 正确。故选 D。4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采空区致地表产生塌陷坑,当地利用碎石、煤矸石等充填采空区,使地表基本 稳定,因此地表已基本稳定,不容易再塌陷,A 错误;回填坍塌坑、封堵地裂缝可以防止裂缝持续扩 大,但这不是其主要目的,B 错误;读图可知,降落的雨水会经过煤层和采空区填充的煤矸石而受到 污染,污染水体下渗到地下水中,导致采空区积水污染严重,所以为解决此问题采取回填矿坑、封补 裂缝等措施,主要为了防止地表水下渗,C 正确;地表植被在采矿时已经被破坏,因此主要目的不是 防止地表植被破坏,D 错误。故选 C。5 .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可知,晋北山区煤矿开发后造成地面塌陷、水污染等,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为防 患于未然,要结合绿色发展理念,在今后的新矿山开发中,必须先做好资源环境的评估,不惜以生态 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的盲目开发行动不可取,D 正确;生态环境修复是出现问题之后的补救措施,没 有防患于未然,A 错误;智能开采设计和矿山安全监测是针对矿山开采作业中的措施,不是防范矿区地理 ·参考答案 第 1页 共 6页开采带来的整体问题的措施,B 、C 错误。故选 D。6 .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太平洋岛国众多,他们大多国土面积狭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碳排放 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对它们构成巨大的威胁。B 正确;欧洲西部 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较大,A 错误;南美洲中部地势较高,受 海平面上升影响小,C 错误;中亚地区深居内陆,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D 错误。故选 B。7 .答案:C解析:碳交易市场为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发达国家可以进行碳交易,A 错误;产业转移并不能减少 碳排放,B 错误;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有利于减少碳排放,缓解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带 来的负面影响,C 正确;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大量移民不现实,D 错误。故选 C。8 .答案:D解析:辽河口潮滩盐碱化程度较高,植物无法生长,形成光滩,随着盐碱度逐渐降低,出现了耐盐碱 的翅碱蓬,翅碱蓬改善当地盐碱环境,盐碱度持续降低,出现芦苇,D 正确。故选 D。9 .答案:C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翅碱蓬的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因此较可行的生态修复措施是 调控潮滩水体盐度,潮滩地区的盐度与河流径流汇入有关,调控辽河入海径流量是可行的,C 正确; 潮滩上建水库蓄淡水、修建防潮大坝围垦潮滩都不能很好地调控潮滩湿地水体盐度,A 、B 错误;人 工大面积种植翅碱蓬耗费人力财力,且未从根本上进行修复,D 错误。故选 C。10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人工湿地系统的作用。选项 分析 结论A. 降低污水 处理成本 根据材料可知,该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 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和处理,相对污水处理厂,不需要 建设厂房设施和使用药物,污水处理成本较低 √B.减少土地 占用面积 图中人工湿地系统需要大量的土地,并没有减少土地占 用面积 ×C.不受季节 变化影响 湿地系统的微生物、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其污水 处理能力也有季节差异 ×D.加快污水 处理速度 根据材料可知,人工湿地系统靠微生物、植物自然净化, 速度较慢 ×地理 ·参考答案 第 2页 共 6页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保护湿地的途径。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常因缺少自然天敌而迅速繁殖,抢 夺其他生物生长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或其他物种灭绝,A 错误;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 可促进湿地生态环境保护,B 正确;扩大养殖规模,可能导致水污染加剧,C 错误;清除全部河滩, 会使河床裸露,加剧侵蚀,进而破坏生态环境,D 错误。故选 B。12 .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架空的木栈道修建成鱼道,并没有种植水稻,且扩大种植面积不属于生态作用,A 错误;修建鱼道使原本被田埂割裂的稻田,连在一起,使鱼类有更宽阔的生长空间,拓展了生物通道, B 正确;架空的木栈道修建鱼道,并没有增强游客的安全性,且保障安全不属于生态作用,C 错误; 田埂变鱼道,对于雨水下渗的影响很小,D 错误。故选 B。13 .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秦岭—淮河以南,土地类型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 土地类型以旱地为主,粮食以小麦为主。江南丘陵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水源充足,水稻种植面积大, 适合引进稻鱼生态系统,A 正确;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均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地区, 水源缺少,都不适合种植水稻,不能引进稻鱼生态系统,B 、C 、D 错误。故选 A。14 .答案:B解析:巴拉望岛位于菲律宾西南部,岛屿面积较小,河流短小,河口和滩涂少,红树林分布面积小, 红树物种数量较少,B 正确。故选 B。15 .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虚线海域夏季盛行西南风,风从陆地吹海洋,在该地为离岸风,来自 海洋的红树种子被吹向海洋,不能在潮间带着陆,所以在该地传播规模较小,B 正确。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该地中南半岛南部地势较低,西南季风受到的阻碍较小,A 错误。洋流的推力与季风强弱有关, 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洋流推力的强弱,C 错误。中南半岛沿海地区以平原地貌为主,潮间带面积较 大,不是红树种子传播规模小的原因,D 错误。故选 B。16 .答案:(1)地表污染物被流水搬运,在地势低洼处汇集;岩层多裂隙发育,污染物随水流沿着 裂隙下渗;顺着裂隙和层理,与地下水共同向在采空区运移;受下部隔水层影响,在煤层陷落的采空 区富集。(2)修复采空区地质结构,减少地质灾害风险;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维护 水资源安全;通过残余煤层过滤、净化,提高水质,减轻水污染;充分利用废弃空间,提高土地资源 利用率;保护地表植被和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与地表水库相比,减少蒸发损耗、移民搬迁、泥 沙淤积等问题。地理 ·参考答案 第 3页 共 6页解析:(1)M 煤矿矿区地表污染物进入采空区水体的自然地理过程可以简述如下:首先,地表污染 物通过降雨径流和地面漫流等方式被流水搬运至地势低洼处,并在这些区域汇集;接着,由于该地区 岩层多裂隙发育,污染物会随着水流沿着这些裂隙下渗;然后,这些含有污染物的水流会顺着裂隙和 层理,与地下水一同向采空区运移;最后,受到下部隔水层的影响,这些污染物会在煤层陷落的采空 区富集,形成污染水体。(2)在 M 煤矿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可以修复采空区的地质结构,减少因地 质塌陷而引发的地质灾害风险;其次,地下水库能够满足周边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提高水资源 的利用率,维护水资源的安全;同时,由于地下水库的残余煤层具有过滤和净化作用,可以提高水质, 减轻水污染;此外,充分利用废弃空间建设地下水库还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保护地表植 被和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与地表水库相比,地下水库还可以减少蒸发损耗、移民搬迁和泥沙淤 积等问题,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7.答案:①实验准备:选择代表性的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准备实验区域,确保土壤,气候等条件 与实际情况相似;设定实验重复组。②实验设计:设置不同的灌草种植比例以及不同比例的灌草混种;在每个实验区域内,种植相同密度 的植物,以控制其他变量;定期测量和记录每个实验区域的植株高度、根系深度和水分消耗情况。③实验操作:在实验开始前,测量并记录各实验区域的初始土壤湿度、风速、水土流失量等关键参数; 种植植物,并按照预定的比例和密度进行布局;定期监测和记录各实验区域的植物生长情况,土壤湿 度变化、风速变化以及沙土流失量等数据。④数据分析:分析不同灌草种植比例对植物特征指标(植株高度、根系深度、水分消耗)的影响;评 估不同种植比例下防风阻沙的效果,重点关注沙土流失量的变化;结合当地年降水量,分析不同种植 方式的水分消耗情况,确保在水资源约束下选择最佳方案。⑤结论与建议: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在水资源约束下具有最佳阻沙效果的灌草种植方式;提出针对当 地生态环境的灌草种植优化建议,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⑥后续工作:在实际生态修复项目中应用优化后的灌草种植方式,并持续监测其效果;根据实际应用 情况,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灌草种植方案。解析:为了设计实验,在“ 以水定绿 ”思想指导下,探索当地水资源约束下具有最佳阻沙效果的灌草 种植方式,需要充分利用表格中给出的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特征指标,即植株高度、根系深度和水分消 耗,设计实验要写出实验目的、材料与设备、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尽可能贴近现实情境,同时实 验要具有可操作性,既要考虑两种植被的特征要素使用,又要兼顾该地降水 300mm 左右的背景,也 可增加实验田数量确保数据准确性,以下是实验设计的初步方案:①实验准备:选择代表性的灌木和 草本植物种类,确保它们在当地生态系统中有良好的适应性;准备实验区域,确保土壤,气候等条件地理 ·参考答案 第 4页 共 6页与实际情况相似;设定实验重复组,以增加结果的可靠性,②实验设计:设置不同的灌草种植比例, 例如纯灌木种植、纯草本植物种植,以及不同比例的灌草混种;在每个实验区域内,种植相同密度的 植物,以控制其他变量;定期测量和记录每个实验区域的植株高度、根系深度和水分消耗情况。③实 验操作:在实验开始前,测量并记录各实验区域的初始土壤湿度,风速,水土流失量等关键参数;种 植植物,并按照预定的比例和密度进行布局;定期监测和记录各实验区域的植物生长情况;土壤湿度 变化、风速变化以及沙土流失量等数据。④数据分析:分析不同灌草种植比例对植物特征指标(植株 高度、根系深度、水分消耗)的影响;评估不同种植比例下防风阻沙的效果,重点关注沙土流失量的 变化;结合当地年降水量,分析不同种植方式的水分消耗情况,确保在水资源约束下选择最佳方案。⑤结论与建议: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在水资源约束下具有最佳阻沙效果的灌草种植方式;提出针对当 地生态环境的灌草种植优化建议,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⑥后续工作:在实际生态修 复项目中应用优化后的灌草种植方式,并持续监测其效果;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灌 草种植方案。18 .答案:(1)栖息地范围面积广阔;栖息地类型多样,包括森林、红树林、岛屿、海滩和河口等; 生态系统多样,包含陆地、海洋和湿地生态系统;地质条件复杂,产生了许多溶洞;气候湿热;垂直 落差大。(2)不合理的开发模式、人口增长和发展经济摆脱贫困造成了森林面积持续减少。具体包括:商业 性伐木;采矿;道路建设、电力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过度的迁移农业等。(3)土壤的变化:土层增厚、土壤水分含量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肥力提高。建立机制的必 要性:有利于交流互动,以实现区域各国在雨林保护方面协调行动、共享经验;寻求建立合作机制打 击亚马孙雨林非法活动,制定火灾预防政策,实施生态修复,加大环境监测;有利于把各国“碎片式 ” 分布的森林重新连接起来;森林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包含很多社会、文化等因素,森林保护国 际合作不仅是政府间的行为,还可以吸纳社会团体等力量多方参与,形成森林保护的合力。解析:(1)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自然条件可从该区域自然环境的优越性和多样性来回答。 首先是优越性:该区域纬度低,年平均气温高,分布着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湿热的环境有 利于多种生物生长;其次是丰富的自然环境:大西洋森林东南保护区以其面积广阔而闻名,为多种生 物繁衍提供了广阔空间;材料表明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包括森林、湿地、群岛、海滩、红树林、河流 及其入海口,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有着独特的生物群落,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本地区从沿海平原到 内陆高原,垂直差异大,形成了不同生物。(2)大西洋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的人为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具体而言是因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最初是为售卖木材进行商业性伐木;为发展经济,大量开采 矿产资源,森林受到破坏;城镇化进程加快,道路建设、电力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开辟种植园农场,地理 ·参考答案 第 5页 共 6页破坏了大量森林;迁移农业使森林面积进一步减少。(3)土壤的变化:森林植被可以含蓄水源,保持水土,故森林的恢复可使土层增厚、土壤水分含量 上升,同时枯枝落叶增多,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肥力提高。合作的必要性: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共同 性原则,有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 ”机制的必要性:有利于交流互动,以实现区域各国在雨 林保护方面协调行动、共享经验;寻求建立合作机制打击亚马孙雨林非法活动,制定火灾预防政策, 实施生态修复,加大环境监测;全球迫切需要做出更大努力,把“碎片式 ”分布的森林重新连接起来; 森林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包含很多社会、文化等因素,森林保护国际合作不仅是政府间的行为, 还可以吸纳社会团体等力量多方参与,形成森林保护的合力。地理 ·参考答案 第 6页 共 6页地理 ·专题二十二 第 1 页 共 3 页高考地理三年(2022-2024 年)真题精编卷专题二十二 环境保护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4 ·浙江 6 月卷】无人机遥感是近年来应用于水生态环境监测的新技术。下图为2021~2023 年鄱阳湖总氮含量监测数据和总氮Ⅱ 、Ⅲ 、Ⅳ类水质标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 .从 2021~2023 年总氮含量变化看,鄱阳湖水质 ( )A.冬半年优于夏半年 B.受水量影响较小 C.全年优于Ⅱ类水质标准 D.受气温影响明显 2 .在水生态环境监测中,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可 ( )A.获取水质信息数据 B.获取水体流量数据C.制定污染处理方案 D.判断水体污染类型【2023 ·河北卷】晋北山区一煤矿地处某河流源头汇水区,因煤质高硫、污染严重被关闭。关闭 后遗留较大采空区,致地表产生塌陷坑。当地利用碎石、煤矸石等充填采空区,使地表基本稳定, 但采空区积水污染物超标,威胁水环境安全(下图)。近年来,当地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 ”理念,进一步实施了回填塌陷坑,封堵地裂缝和修建污水处理设施等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明 显好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采空区积水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 )A.地表污染物 B.上覆透水层 C.顶板坍塌物 D.煤及煤矸石4 .回填坍塌坑、封堵地裂缝主要是为了防止 ( )A.地表再塌陷 B.裂缝持续扩大 C.地表水下渗 D.地表植被破坏5 .为防患于未然,新矿山开发首先应做好 ( )A.生态环境修复 B.智能开采设计 C.矿山安全监测 D.资源环境评价【2023 ·海南卷】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 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 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以下区域中,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 ( )A.欧洲西部 B.南太平洋 C.南美洲中部 D. 中亚地区7 .为减缓上述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A.禁止发达国家碳交易 B.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C.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 D.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2023 ·浙江 1 月卷】辽河口湿地生长着一种耐盐碱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翅碱蓬。翅碱蓬在维 护湿地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下图为辽河口潮滩植 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辽河口潮滩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是 ( )A.翅碱蓬—芦苇—光滩 B.翅碱蓬—光滩—芦苇 C.光滩—芦苇—翅碱蓬 D.光滩—翅碱蓬—芦苇 9 .针对辽河口翅碱蓬退化,较可行的生态修复措施是 ( )A.潮滩上建水库蓄淡水 B.修建防潮大坝围垦潮滩C.调控辽河入海径流量 D.人工大面积种植翅碱蓬【2022 ·浙江卷】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 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图。完成下面小题。10 .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 ( )A. 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B.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C.不受季节变化影响 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 11.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 ( )A. 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 B.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 D.河道整治清淤,清除全部河滩【2023 ·浙江 6 月卷】某城市公园引入稻鱼生态系统,将原来分割稻田的田埂用架空的木栈道修 建成鱼道,取得了良好效益。下图为改造前后田埂和鱼道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 .修建鱼道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 )A.扩大水稻播种 B.拓展生物通道 C.保障游客安全 D.增加雨水下渗13 .下列地区最适合引进稻鱼生态系统的是 ( )A.江南丘陵 B.黄土高原 C.河西走廊 D.华北平原【2023 ·辽宁卷】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红树种子的传播受盛行风、 洋流等影响。图为环南海区域红树物种数量分布和夏季红树种子传播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14 .巴拉望岛红树物种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温度较高 B.河口和滩涂少 C.洋流影响较小 D.火山和地震多15 .夏季红树种子在图中虚线段海域传播规模小,主要是因为该段海域 ( )A.西南季风受阻 B.离岸风影响大 C.洋流推力减弱 D.潮间带面积小二、非选择题16 .【2024 ·广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针对干旱区煤矿采空区治理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学者提出利用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 建议。M 煤矿矿区位于晋陕蒙交界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下水资源丰富。该煤矿经过 多年开采,已形成采空区。调查发现,该采空区水体中含有来自地表的污染物。下图示意 M 煤矿 采空区及地层剖面。(1)简述 M 煤矿矿区地表污染物进入采空区水体的自然地理过程。(2)分析在 M 煤矿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意义。17 .【2024 ·全国卷】【地理——选修 6 :环境保护】我国西北某地年降水量 300 毫米左右。某研究小组在“ 以水定绿 ”思想指导下,探索通过条 带状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防风阻沙的合理方式。下表对比了当地生态建设中常用灌木与草本植物 的特征。特征指标 灌木 草植株高度 高 低根系深度 深 浅水分消耗 大 小设计实验,探索当地水资源约束下具有最佳阻沙效果的灌草种植方式。地理 ·专题二十二 第 2 页 共 3 页18 .【2023 ·北京卷】1944 年,摄影师萨尔出生于巴西东南部一个 1500 平方千米的农庄,农庄一半属于大西洋森林。图(a)示意大西洋森林的分布,图(b)是 2001 年和 2019 年萨尔家族农 庄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a) 图(b)东南沿岸森林保护区动植物种类丰富,众多水生生物中有巴西特有的鱼类。这里有大面积森 林、湿地、群岛、海滩、河流及其入海口,茂密的红树林覆盖岛屿和河口。(1)简述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自然条件。在过去五个世纪里、大西洋森林被大规模开发,出现了起源于染料木贸易点的里约热内卢、 兴起于皮拉蒂尔村庄的圣保罗等城市。森林面积持续减少。20 世纪 40 年代初。萨尔的父亲购置 土地。和其他许多农民一样。砍掉树木。种植牧草、咖啡、大豆和甘蔗等。(2)概括大西洋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的人为原因。20 世纪 90 年代,萨尔夫妇开始经营农庄。1999 年他们筹集 10 万棵树苗,招募工人,志在把 毫无生机的土地还原成儿时的模样,到 2019 年已植树 200 万棵。与此同时,巴西、阿根廷和巴拉 圭形成“ 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 ”机制,通过人工造林,大约7000 平方千米森林得以恢复。(3)阐述与 2001 年相比。2019 年农庄土壤的变化。并指出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 ”机 制的必要性。地理 ·专题二十二 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二十二 环境保护——高考地理三年(2022-2024年)真题精编卷.docx 专题二十二 环境保护——高考地理理三年(2022-2024年)真题精编卷 【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