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九 中国地理——高考地理三年(2022-2024年)真题精编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十九 中国地理——高考地理三年(2022-2024年)真题精编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高考地理三年(2022-2024 年)真题精编卷
专题十九 中国地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 ·广西卷】分布于皖南地区的上溪群地层,其岩石是砂岩受侵入岩浆高温的影响,在固态 下发生弱重结晶形成的,保留了原岩的部分结构。早期研究认为该地层是元古宙古老大陆的一部 分;后来有地质学者在该地层中发现了寒武—奥陶纪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石,为认识该地层的 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证据。下图为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上溪群地层岩石的形成先后经历了 ( )
A.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成岩作用 B.成岩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 C.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变质作用 D.变质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2 .根据所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推测上溪群地层区 ( )
A.属于太古宙时期形成的古老大陆 B. 由寒武纪早期板块碰撞隆升而成
C.属于元古宙时期形成的古老大陆 D. 由古生代中晚期板块碰撞隆升而成
【2024 ·广东卷】距今约 3000 年前的金沙道址(30 °41 ′N ,104 °01 ′E)是古蜀国时期的一处 大型聚落遗址。在该遗址祀区的东部,有一处九柱建筑基址,其 9 个柱洞呈“ 田 ”字形分布。研 究发现,这些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属性。图左为九柱建筑的复原示意图;图右示意该建筑柱 洞平面分布及当时冬至日的 日出方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如果当时祭祀人员站在图右中的 D5 处,他在夏至日看到的日出方位位于 ( )
A.D5-D6 连线方向 B.D6 和 D9 之间
C.D5-D9 连线方向 D.D8 和 D9 之间
4 .已知3000 年前的黄赤交角比现今大,与现在遗址地居民相比,则当时金沙先民在 ( )
A.春分日看到日出时间更早 B.夏至日经历更长的夜长
C.秋分日看到日落时间更晚 D.冬至日经历更短的昼长
【2024 ·江苏卷】上世纪 90 年代以前,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广泛分布于海拔 1000m 以上的山地。 2023 年 9 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为“景迈山土地利 用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农业社会时期,景迈山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 ( )
A.生态经济 B.规模经济 C.集聚经济 D.轮作经济
6 .上世纪 90 年代,景迈山部分古茶林被改为现代茶园的主要原因是古树茶 ( )
A.种植成本高 B.生产加工难 C.运输难度大 D.市场需求小
7 .景迈山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 ( )
A.生活方式传承 B.珍稀茶树保护 C.基础设施建设 D.人居环境改善
【2024 ·广西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葡萄产业实现规 模化发展。葡萄的种植、修剪、蔬果、采摘、包装等生产环节用工需求大,吸引了邻近的五个传 统农业县数万劳动力前来务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邻近五县劳动力向建水县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县际间 ( )
A.农业结构差异 B.文化习俗相近 C.人口分布不均 D.交通联系便捷
9 .人口流动有利于建水县在乡村振兴中 ( )
①加快生产智能化
②增进民族交融
③推进产业专业化
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地理 ·专题十九 第 1 页 共 4 页
【2022 ·天津卷】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深受人类活动影响。下左图为 1990~2019 年黄河流域 土壤侵蚀面积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2000~2020 年黄河流经省区土地利用转型方向及面积示意 图。回答下列小题。
10 .据图分析,关于黄河流域土壤侵蚀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
A. 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使土壤侵蚀强度减弱 B.气候变化导致各等级的土壤侵蚀面积均减少 C.受到重度侵蚀的土壤面积和比例无显著变化 D.1990~ 1999 年间土壤侵蚀治理成效最为明显
11.据图推断,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主要措施是 ( )
A.矿区生态修复 B.退耕还林还草 C.沙漠裸地农垦 D.生活环境治理
【2022 年北京高考真题】江苏省东台市近海分布着由泥沙沉积形成的沙洲。条子泥是其中一条巨 型沙洲,地处中国第一个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 .条子泥沙洲适宜 ( )
A.发展海滨会展中心 B. 围垦改造为高标准农田
C.开辟建设海滨浴场 D.作为候鸟栖息地保护区
13 .2022 年 1 月,“盐城长三角(东台)康养基地启动区 ”项目成为江苏省储备重大项目之一,
拟建设上海某知名医院东台院区。与上海市区相比,东台市建设康养基地的优势是 ( )
A.消费需求量大 B.土地成本较低
C.医养设施完善 D.产业部门齐全
【2024 ·浙江 1 月卷】北方产区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下表为 1999 年、2020 年北方产区的四省 (区)玉米产量及占全国的比重。完成下面小题。
省(区) 1999 年 2020 年
产量(万吨) 占全国的比重(%) 产量(万吨) 占全国的比重(%)
内蒙古 771.4 6 2742.7 11
辽宁 985.4 8 1793.9 7
吉林 1692.6 13 2973.4 11
黑龙江 1228.4 10 3646.6 14
14 .四省(区)玉米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全球变暖使温度升高 B.饮食结构变化市场需求增加 C.环境改善降水量增加 D.耕地质量提升复种指数提高 15 .关于四省(区)玉米生产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内蒙古土地资源丰富,产量增幅最大
②辽宁灌溉用水紧张,产量略有下降
③吉林水土流失加剧,生产明显收缩
④黑龙江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益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 .【2024 ·浙江 6 月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滦河三角洲潟湖—沙坝海岸是由滨岸沙坝与其内侧的潟湖和陆域海岸组成,曹妃甸 岛原为该海岸滨岸沙坝中的沙岛。2003 年对曹妃甸岛以北的浅海滩涂(潟湖)实施围海造陆工程, 在带来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周边海区潮流等环境产生影响,改变了自然岸线形态特 征,挤占了生态空间。近年来部分岸线实施了生态修复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材料二:图 1 为曹妃甸围海造陆工程范围示意图。图 2 为岸线(海堤和岸滩)生态修复项目 设计示意图。
地理 ·专题十九 第 2 页 共 4 页
地理 ·专题十九 第 3 页 共 4 页
(1)图中带状沙岛的分布走向是 ,并简析其形成过程 。
(2)围海造陆工程实施后,甲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径变粗,解释其形成原因。
(3)分析围海造陆工程对潟湖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4)列举评估岸线生态修复效果的主要指标。
17 .【2023 ·辽宁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大盘山区,为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阴影区域)。为推动流域协调发展, 1994 年金华市划出 3.8km2 土地建设金磐开发区,用于磐安县异地发展工业,园区内产值和税收归 磐安县所有。磐安县实施“生态立县 ”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集中式发展生态农业、生 态旅游等)。这一模式被称为“飞地生态补偿 ”。截至2019 年,金磐开发区累计上缴各类收入 50 多亿元,吸纳磐安县就业人员 2 万多人,安置下山移民 1000 余人。磐安县空气质量和出境地 表水质常年保持较高标准。
(1)简述磐安县实施“生态立县 ”发展战略的条件。
(2)分析金磐开发区对磐安县发挥区域主体功能的有利影响。
(3)说明该“飞地生态补偿 ”模式给金华市带来的益处。
18 .【2024 ·甘肃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祁连山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是河西走廊绿洲发展的重要水 源地。祁连山的草原曾因过度放牧而出现生态退化现象。2011 年以来,祁连山草原被划分为禁牧 区和草畜平衡区(仍可放牧但不得超过核定载畜量),政府给予退出禁牧区的牧户补助、草畜平 衡区的牧户奖励。经多年保护,祁连山草原生态得以恢复,促进了祁连山牧区和河西走廊农区的 协同发展,牧户和农户的收益均得到提高。下图示意牧区—农区协同发展模式。
(1)列举草畜平衡区牧户收入增加的途径。
(2)分析河西走廊农区在祁连山草原保护中的作用。
(3)简述该模式在促进区域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中的意义。
19 .【2024 ·全国卷】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偏关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沟壑占全县总面积的 47.8% 。经近 50 年综合治理, 全县绿化率由4%增加到 40% 。2019 年,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偏关县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广优质杂粮种植,建设“非笼养 ”蛋鸡养殖基地,不断扩大养殖规 模,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非笼养 ”蛋鸡养殖采用清洁化生产方式和国际先进的健康养殖技术,
创造优良的养殖环境,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产品健康、安全、可追溯,主要供 给知名餐饮企业,现已获得“非笼养 ”国际标识许可和出口备案审核。
(1)简述偏关县发展“非笼养 ”蛋鸡养殖的优势条件。
(2)分析市场因素对偏关县“非笼养 ”蛋鸡养殖发展的影响。
(3)说明“非笼养 ”蛋鸡养殖对偏关县绿色发展的积极作用。
地理 ·专题十九 第 4 页 共 4 页高考地理三年(2022-2024 年)真题精编卷
专题十九 参考答案
1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其岩石是砂岩受侵入岩浆高温的影响,在固态下发生弱重结晶形成的, 保留了原岩的部分结构。”可知,上溪群地层岩石先是砂砾沉积,形成沉积物,沉积物固结成 岩,形成沉积岩,然后岩浆侵入,发生变质作用形成该岩石,其形成过程是沉积作用——成岩 作用——变质作用,C 正确,A 、B 、D 错误。故选 C。
2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后来有地质学者在该地层中发现了寒武—奧陶纪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 石 ”可知,上溪群地层区中有寒武—奧陶纪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石,说明其在寒武—奥陶纪 为海洋环境,推测古生代中晚期板块碰撞隆升地层出露形成陆地,D 正确;太古宙、元古宙、 寒武纪早期均早于奥陶纪,演化为陆地环境不会有寒武—奥陶纪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石。A、 B 、C 错误。故选 D。
3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正北方向与 D5—D6 连线方向有 27.17°的夹角,冬至日日出方位位 于 D5—D8 连线方向,该地位于北半球,冬至日日出方位位于东南,则图中D5—D9 连线方向 大致为正东方向,该地位于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当地日出方向位于东北, 应位于 D6 和 D9 之间,B 正确,A 、C 、D 错误。故选 B。
4 .答案:D
解析:黄赤交角变大后,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大,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 增大,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更短、夜更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更长、夜更短,B 错误,D 正 确;春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该地日出日落时间不会变化,A 、C 错误。 故选 D。
5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传统村落位于较高海拔,被古茶林和森林包围,海拔更高处也有森林分布, 山麓更为低平的地区有耕地分布,形成了与茶相伴,依茶为生,形成了林茶互生、人地共荣的 经济发展模式,兼顾了生产、生活、生态效益,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思想,属于生态农业,A 正 确;农业社会时期人口较少,经济发展不属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B 、C 错误;图中信息没 有体现土地有进行轮作,D 错误。故选 A。
地理 ·参考答案 第 1页 共 7页
6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古茶林位于较高海拔,属于高山茶,茶叶生长周期更长,品质好,市场需求 大,D 错误;古茶树和现代茶树种植成本和运输难度差异不大,A 、C 错误;图中显示古茶林 与村落和森林交错分布,不利于规模化的管理,生产加工难,改造后的现代茶园集中成片,便 于集中管理,生产加工更加方便,B 正确。故选 B。
7 .答案:A
解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口流动越发频繁,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当 地的传统生活方式难以传承,是景迈山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最大困难,A 正确;珍稀茶树的保 护、技术设施的建设和人居环境的改善通过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均较容易实现,不是景迈 山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最大困难,B 、C 、D 错误。故选 A。
8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建水县葡萄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用工需求大 ”、“邻近的五个传统农业县 ” 可知,传统农业县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经济效益低下,当地农民收入较低,建水县葡萄的种植、 修剪、蔬果、采摘、包装等生产环节用工需求大,吸引了邻近的五个传统农业县数万劳动力前 来务工,综上,邻近五县劳动力向建水县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县际间农业结构差异,A 正确;文 化习俗相近、交通联系便捷不是主要原因,B 、D 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判断该地区人口分布状 况,C 错误。故选 A。
9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葡萄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邻近的五个传统农业县数万劳动力前来建水县 务工,有利于建水县在乡村振兴中增进民族交融、推进产业专业化发展,②③正确;由材料“葡 萄的种植、修剪、疏果、采摘、包装等生产环节用工需求大,…邻近的五个传统农业县 ”可知, 邻近五县劳动力素质较低,主要从事葡萄种植、修剪、蔬果、采摘、包装等附加值较低、技术 含量较低的生产环节,故人口流动对建水县加快生产智能化作用不大,①错误;数万劳动力流 入建水县,会加剧当地人地矛盾,不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④错误。综上,C 正确。故选 C。
10 .答案:A
解析:读右图黄河流经省区土地利用转型方向及面积示意图可知,当地进行了退耕还林还草, 荒漠化治理等,将大量农业生产用地和沙漠裸地转化为了生态建设用地,故主要是由于区域生 态环境治理措施使土壤侵蚀强度减弱,A 正确;30 年间,黄河流域地区的气候变化不明显,
地理 ·参考答案 第 2页 共 7页
不会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土壤侵蚀面积减少明显,B 错误;读图可知,30 年来,黄河流域受到 重度侵蚀的土壤面积和比例均显著下降,其中 1999~2010 年土壤侵蚀面积下降最多,治理成 效最为明显,C 、D 错误。故选 A。
11.答案:B
解析:读右图黄河流经省区土地利用转型方向及面积示意图可知,当地进行了退耕还林还草, 荒漠化治理等,将大量农业生产用地和沙漠裸地转化为了生态建设用地,故退耕还林还草使得 当地土壤抗侵蚀能力增强,土壤侵蚀强度减弱,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B 正确; 结合右图可知,30 年来矿区生产面积和城乡生活用地在增多,但材料未体现出当地的矿区生 态修复和生活环境的治理工作,且两者对于当地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土壤侵蚀针对性不强, 故不是其生态建设的最主要措施,A 、D 排除;沙漠裸地农垦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C 错误。 故选 B。
12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条子泥沙洲是近海地区由泥沙沉积而形成的沙洲,其地质较为松软,易 受海水侵蚀,不能建设大型建筑,A 错误。由于身处海洋边缘,受海水影响较为显著,不适宜 将其改造为农田,B 错误。由于该沙洲处于大陆架边缘地区,其生物多样性较多,开辟海滨浴 场会破坏该地自然生态平衡,C 错误。从材料中可知该地是我国第一个滨海湿地型世界自然遗 产核心区,可作为候鸟栖息地建设自然保护区,D 正确。故选 D。
13 .答案:B
解析:上海经济发达,康养产业的市场需求量会更大,A 错误。东台市相较于上海市,其经济 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土地成本相对较低,B 正确。上海市科技发达,其医养设施、产业部门相 较于东台市更加齐全和完善,C 、D 错误。故选 B。
14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四省区玉米产量上升幅度都较大,主要原因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 提高,对于肉蛋奶等畜产品需求量增加,玉米作为畜牧业饲料,市场需求量增加,B 正确;全 球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对于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小,不会导致其大幅度上升,A 错误;环境改善 不会导致玉米产量大幅提高,C 错误;复种指数主要受热量条件限制,耕地质量提升对复种指 数影响较小,D 错误。故选 B。
15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四省区中内蒙古的产量增幅最大,主要原因是内蒙古面积广阔,土
地理 ·参考答案 第 3页 共 7页
地资源丰富,①正确;辽宁产量没有下降,②错误;吉林玉米产量升高,玉米生产没有明显收 缩,③错误;黑龙江地广人稀,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效益提高,
④正确。综上,C 正确。故选 C。
16 .答案:(1)①东北—西南(平行于海岸线);②河流带来泥沙沉积于沿海地区,潮流推 动泥沙向岸边运动;受沿岸流影响,形成沙坝,部分露出海绵,形成沙岛。
(2)围海造陆后,甲海域附近水动力变强,细颗粒物不易沉积,不断的冲刷分选,细颗粒物 被带走。
(3)围海占用;潮流减弱,淤积增加,潟湖萎缩;潟湖内纳潮量减少,水体交换能力减弱, 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弱,生态功能退化。
(4)岸线修复:修复海岸线长度、滨海湿地面积,岸线形态(地形)、沉积物类型及分布。 环境及生境:物种多样性、滨海湿地水质、湿地植被面积(种类)、湿地生物种类(密度)、 植物成活率、植被覆盖率、潮汐幅度、外来物种数量和种类。
解析:(1)据材料二图 1 可知,带状沙岛的分布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平行于海岸线。其 形成过程:带状沙岛位于滦河入海口附近,滦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在入海口处,受潮流推动 作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再加上受沿岸流影响,形成滨岸沙坝;随着时间推移,沙坝不断 堆积增高,在海平面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部分逐渐露出海面,形成呈带状分布的沙岛。
(2)据图可知,围海造陆工程是减少海岸线弯曲程度,使得甲海域水流速度和方向发生变化, 进而导致甲海域的水动力变强,海浪的搬运能力增强;较细的沉积物不断的被冲刷分选,被搬 运到更远的地方,而粗颗粒的沉积物则更容易在甲海域沉积下来,导致表层沉积物的粒径变粗。
(3)据材料二图 1 可知,围海占用潟湖水域空间,减少了潟湖的面积;围海造陆工程使得潮 流减弱,淤积增加,潟湖萎缩;进而导致潟湖内纳潮量减少,使得潟湖与海洋的水体交换能力 减弱,水质下降;围海造陆工程破坏了潟湖的生态空间,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弱,生态功能退化, 进而破坏了原有海岸的生态平衡,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据材料二图2 可知,图中生态修复包含平均高潮位和平均低潮位,说明评估岸线生态修 复效果的主要指标有岸线修复方面:包括修复海岸线长度、滨海湿地面积,岸线形态(地形)、 沉积物类型及分布等,这样可以观察岸线是否受到侵蚀或淤积,评估修复措施对维持岸线稳定 的效果。据图中植物种植,潮间带生境营造以及坡顶坡脚植物等,说明岸线生态修复效果的主 要指标还有环境及生境,包括物种多样性、滨海湿地水质、湿地植被面积(种类)、湿地生物 种类(密度)、植物成活率、植被覆盖率、潮汐幅度、外来物种数量和种类,这样可以反映岸
地理 ·参考答案 第 4页 共 7页
线植被恢复的情况,体现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稳定性。
17 .答案:(1)通过金磐开发区产业飞地为“生态立县 ”提供资金补偿;地处大盘山区,森 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良,适合发展立体生态农业;邻近长三角客源市场,交通便利,适合 发展生态旅游。
(2)磐安县地处大盘山区,多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金磐开发区能够为磐安县增加 产值,创造税收,保障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安置移民,增加就业,缓解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人 地矛盾,提升环境承载力。
(3)金华市位于河流下游、夏季风下风向,磐安县的污染减轻能改善金华市的环境;带动金 华市城镇化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基础设施建设;为金华市提供优质农产品和旅游目的地, 提升金华市民生活品质。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为推动流域协调发展,1994 年金华市划出 3.8km2 土地建设金磐开 发区,用于磐安县异地发展工业,园区内产值和税收归磐安县所有。”可知,金华市设置金磐 开发区产业工地,经济收益归磐安县所有,能够为磐安县实施“生态立县 ”发展战略提供资金; 根据材料信息“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大盘山区,为重点生态功能区 ”可知,磐安县位于大盘山 区,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为重点生态功能区,适宜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磐安 县位于浙江省,距离我国东部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较近,靠近生态旅游客源地,靠近高速公路 和高铁,交通运输条件便利,适宜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2)根据材料信息“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大盘山区,为重点生态功能区 ”可知,磐安县为重 点生态功能区,境内多限制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等;根据材料信息“ 园区内产值和税收归磐安 县所有 ”、“截至 2019 年,金磐开发区累计上缴各类收入 50 多亿元 ”可知,金磐开发区能增 加磐安县的产值和税收,增加磐安县的经济收入,能够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提供资金保障; 根据材料信息“吸纳磐安县就业人员2 万多人 ”可知,金磐开发区能够促进磐安县居民转移就 业,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根据材料信息“安置下山移民 1000 余人 ”可知,金磐开发区 能够促进磐安县生态移民,缓解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人地矛盾,提高环境承载力,促进生态功能 区的保护。
(3)根据材料信息“吸纳磐安县就业人员2 万多人,安置下山移民 1000 余人 ”可知,金磐开 发区能够吸纳大量磐安县劳动力,带动金华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城市 发展;根据材料信息“磐安县空气质量和出境地表水质常年保持较高标准。”可知,磐安县的 空气和水质较好,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磐安县位于金华河流上游、夏季风上风向,能够为金华
地理 ·参考答案 第 5页 共 7页
提供优质的水源,保障金华的大气质量,有利于促进金华生态环境的改善;根据材料信息“大 力发展生态经济(集中式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可知,磐安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 态旅游,能够为金华提供优质的质量,提高居民幸福感。
18 .答案:(1)草地流转给牧业大户,获得流转租金收入;种植、销售饲草,就近满足冬季 补饲需求;承包草原,集中牲畜和草地资源,取得规模效益;外出务工、经商,在异地提高收 入;利用山地牧场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获得政府的生态奖励。
(2)农田冬季闲置,承载祁连山牧区牲畜越冬,促进天然草原的休养生息;饲草种植并提供 给祁连山牧区,减轻天然牧草的压力;安置祁连山牧区的生态移民,减轻人类活动对草原的破 坏。
(3)因地制宜,优化牧区和农区的资源配置,提高环境承载力;减轻天然草原的压力,遏制 沙漠化,更好发挥祁连山草原涵养水源等生态服务功能;变游牧为舍饲、半舍饲放牧,减轻牧 业活动对生态的干扰;通过饲草种植、草原流转等方式拓宽收入渠道,改善牧民生活水平;通 过人工草地提高载畜量,提高收入;提高冬季农田等闲置资源利用率,创造经济价值;优化产 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解析:(1)在草畜平衡地区牧户可以种植和销售饲草可以满足冬季补饲的一些需求,增加收 入。同时在这个地区牧民可以把草地流转给一些牧业大户,获得一定的土地租金转让的收入。 同时,由于这个地区人口流失较为严重,养殖大户也可以承包一定的草原扩大牲畜和草地资源 的规模效益。或者牧民将土地转让出去之后,可以从事一些经商或外出务工,在异地从事其他 产业,提高自己的收入。也可以在草畜平衡地区借助该地山地牧场来发展草原特色旅游业,增 加旅游收入。同时政府为了保护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对当地牧户有一定的资金补偿,也可以 获得政府的生态资金奖励。
(2)河西走廊农区在冬季时,农田相对较为闲置,会有越冬的牲畜从祁连山上来到农田地区 进行越冬,一方面可以促进天然草场的恢复及休养生息;另一方面在越冬地的农区地区,可以 通过饲草的种植,把这些饲草提供给祁连山牧区,可以减轻牧区牧草的压力,提高祁连山牧区 的环境的承载力。这个地区也可以安置祁连山牧区的生态移民,以减轻人类对草原的破坏,有 助于保护祁连山牧区的生态环境。
(3)从图中可以看到,设置禁牧区、草畜平衡区,实现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优化牧区和农 区的资源配置,可以提高环境承载力;发展异地借牧,可有效减轻天然草原的压力,遏制该地 沙漠化发展,更好发挥祁连山草原涵养水源等生态服务功能;同时变游牧为舍饲、半舍饲放牧,
地理 ·参考答案 第 6页 共 7页
减轻牧业活动对生态的干扰,有助于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饲草种植、草原流转等方式 拓宽收入渠道,增加牧民收入,有效改善牧民生活水平;通过人工草地提高载畜量,提高环境 承载力,也能增加畜牧量,提高收入;异地借牧可提高冬季农田等闲置资源利用率,创造新的 经济价值;发展多种农业经营,优化产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19 .答案:(1)地形较为平坦,适合建设养殖场;绿化率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土地面 积广阔;引进了先进的健康养殖技术,提高了蛋鸡的品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政策支 持。
(2)产品质量和安全需求提升,扩大了市场份额;有国际标识许可和出口备案审核,开拓国 际市场,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养殖规模扩大。
(3)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循环发展;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了农业产业 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了乡村振兴。
解析:(1)根据材料“ 山西省偏关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沟壑占全县总面积的 47.8% 。 经过近 50 年综合治理,全县绿化率由4%增加到 40% ”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县地处黄土高原 丘陵区,地形较为平坦,适合建设大规模的养殖场;该县经过近 50 年的综合治理,绿化率大 幅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这为蛋鸡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偏关县拥有广阔的土地面 积,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养殖产业;该县还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健康养 殖技术,创造优良的养殖环境,提高了蛋鸡的品质;偏关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利于 产品的销售和出口;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偏关县发展“非笼养 ” 蛋鸡养殖提供了政策支持。
(2)市场因素对偏关县“非笼养 ”蛋鸡养殖发展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 全需求的提升,偏关县的“非笼养 ”蛋鸡产品以其健康、安全、可追溯的特点满足了市场需求, 从而扩大了市场份额;该县产品获得了国际标识许可和出口备案审核,成功开拓了国际市场, 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市场需求的增加促使偏关县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促进了该县养殖 产业的发展。
(3)“非笼养 ”蛋鸡养殖采用清洁化生产方式和国际先进的健康养殖技术,有利于改善当地 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循环发展;该养殖模式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该模式还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该养殖模 式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乡村振兴。
地理 ·参考答案 第 7页 共 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