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初 中 七 年 级 上 册 《 第 二 单 元 7 散 文 诗 二 首 金 色 花 泰 戈 尔 》 教 案 设 计
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泰戈尔》教案设计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金色花》,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学会从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体会诗歌中童真童趣,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理解诗歌中金色花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在《金色花》中,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 诗人泰戈尔将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这一意象象征着孩子的天真、纯洁以及对母亲的 爱。例如,诗中的孩子“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他以金色花的形态隐藏 自己,看着母亲工作,这一描写通过金色花这一意象,表现出孩子对母亲的亲昵和喜爱。 体会诗歌中细腻的母子之情。从孩子变成金色花后与母亲的互动可以深刻感受到这种 情感。如“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 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孩子默默地为母亲奉献着自己的 爱,这种情感细腻而真挚。 领悟诗歌的意境。《金色花》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充满爱意的意境,需要引导学
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泰戈尔》教案设计
生通过对诗歌中描写的画面,如孩子在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等情节的理解,去 感受这种意境。 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创作。散文诗既有散文的自由形式,又有诗歌的韵 律和节奏感,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把握这一特点有一定难度。 1 诵读法 -让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例如,在初 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再读时,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停顿和重音;最后 精读时,让学生读出情感。 2情境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音乐等,创设与诗歌内容相符的情境,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比如,展示印度圣树以及孩子与母亲相处的温馨画面,让学生仿 佛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3问题引导法 -设计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诗歌的内涵。如“为什么孩子 要变成金色花 ”“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孩子对母亲的爱 ”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 维。 4小组合作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诗歌中的疑难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 悟。例如,在探讨诗歌的主题时,让小组内成员各抒己见,然后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 小组的观点。
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泰戈尔》教案设计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字母卡片。
(
课时安排
)
1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月日 执教:
课时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金色花》,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学会从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体会诗歌中童真童趣,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1 导 入 -播放阎维文的《母亲》这首歌,同时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母亲与孩子 亲密相处的照片,如母亲抱着孩子、母亲给孩子讲故事等画面。 提问学生:在你们的心中,母亲是怎样的存在 你们和母亲之间有没 有一些特别的回忆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的故事,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 习的《金色花》。
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泰戈尔》教案设计
2知识讲解 -介绍作者泰戈尔。展示泰戈尔的照片,简单介绍他的生平经历、文学 成就以及他的作品风格。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他 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自然和爱的赞美,《金色花》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讲解散文诗的特点。结合《金色花》这篇课文,向学生阐述散文诗的 特点。散文诗既有散文的自由灵活,不受格律限制的特点,又有诗歌的节奏 感和韵律美。例如,《金色花》在形式上比较自由,句子长短不一,但又有 着诗歌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 -解决生字词。通过PPT 展示文中的生字词,如“匿笑 (nì)”“祷告 (dǎo)” “嗅 (xiù)” 等,带领学生朗读生字词,讲解其读音和意义。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范读诗歌,在范读过程中,注意诗歌的节奏、重音和语调,让学 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思考诗歌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 大致情节: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表达对母亲的爱。 4精读诗歌,分析意象与情感 -分析金色花这一意象。提问学生:“为什么作者要把孩子想象成金色 花呢 ”引导学生思考金色花的特点,如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它美丽、 圣洁,象征着孩子的天真无邪和对母亲的纯洁的爱。 -分析诗歌中的母子之情。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孩子与母亲互动的句子, 如“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
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泰戈尔》教案设计
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等,通过这些描写,体会孩子对母亲深深 的爱以及母亲对孩子的那种默默的关怀。 -小组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呢 每 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选派代表发言。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将诗歌中的情 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5探究诗歌意境 -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的画面。提问学生:“当你读到这首诗时,你的 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画面 ”让学生描述自己想象中的画面,如孩子变成金 色花在风中摇曳,母亲在庭院中劳作等画面。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对意境营造的作用。诗中的语言清新、自然,如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 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这种充满童趣的语言,使 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温馨、和谐。 -教师总结诗歌的意境:《金色花》营造出一种充满爱与温馨的意境, 在这个意境中,孩子与母亲之间的情感交流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彼此的心 灵。 6课堂练习 -语言赏析题:赏析“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 妈妈。”这两句话的妙处。 -答案:这两句话通过母亲的嗔怪和孩子的调皮回答,生动地表现出母 子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母亲的话中“坏孩子”并不是真的责备,而是一种 亲昵的表达,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爱和牵挂;孩子的回答则充满了童趣,他
不想立刻告诉母亲自己的秘密,这种小小的调皮更凸显出孩子的天真可爱。 -意象理解题:除了金色花,你还能想到哪些事物可以用来象征孩子对 母亲的爱 请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一:繁星。繁星在夜空中闪烁,就像孩子的眼睛,默默 地关注着母亲,而且繁星众多,象征着孩子对母亲无尽的爱。示例二:小 树苗。小树苗在母亲(大地)的滋养下成长,它可以为母亲遮风挡雨,就 像孩子在母亲的关爱下成长,长大后也会回报母亲。 -情感体会题:请从文中找出一处最能打动你的描写母子之情的句子, 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 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理由:这个句子描绘出 孩子在与母亲嬉戏一天后,想要回到母亲身边听故事的场景,表现出孩子 对母亲的依赖和对母爱的渴望,这种情感非常真挚动人。 7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金色花》的主要内容、意象、 情感以及诗歌的意境等知识点,强调母爱和童真的主题。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珍惜母亲的爱,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同 时也希望学生能够保持—颗童真的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8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以“母爱”为主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 历,也可以是自己的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金色花》这篇散文诗 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诵读法让学生感受到了诗歌的韵律美,情境教学法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诗歌的意境,问题引导法和小组合作法激发了学生的 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时, 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困难,对散文诗的特点把握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 需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指导,提供更多的范例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 另外,在课堂练习环节,虽然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但对于一些深 层次的问题,如诗歌中文化背景对情感表达的影响等,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 生去探究,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深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