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1 我与社会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1 我与社会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我与社会》教案
一、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进而增强对社会 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积极关心国家发展,认同国家的政策和制度安排。
2. 通过对社会为人类提供物质和精神产品的分析,学生深刻体会到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 要支撑作用,从而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
健全人格:
3.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紧密联系,使其能够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培养乐观向上、勇于面对挑战的心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 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责任,学会关爱他人、尊重 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自身人格的健全发展。
责任意识:
5. 让学生明确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自己具有不同的身份,从而增强责任意识,自觉履行 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6.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能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主动思考解决方案,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为建设美好社会而努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帮助学生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中的一个“结 点”。
·使学生明白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
2. 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和意义
· 引导学生掌握多种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阅读图书报纸、观看 影视作品等。
· 让学生深刻理解感受社会生活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包括丰富个人经验、 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等。
难点:
1. 社会生活中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的理解和区分
· 学生需要准确理解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等主要社会关系的内涵和特点。
·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并能分析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有机结合起来
● 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社会,同时个人也应该积极为社会的发展贡献 力量,实现个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 培养学生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具有宏观的社会视野和社会责任感,避免个人主义 倾向。
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 播放一段关于社会生活的视频短片,内容涵盖城市的繁华街道、农村的田园风光、工 厂的生产场景、学校的学习生活等。提问学生: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场景与我们的生 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到了不同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些场景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社会 环境,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
0. 展示一些图片,包括人们在超市购物、在博物馆参观、在社区参加活动等。让学生观 察图片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
· 学生可能会回答人们在满足生活需求、获取知识、参与社交活动等,这些活动都是社 会生活的一部分,人们通过这些活动与社会发生联系。
(二)讲授新课
1. 感受社会生活
(1)展示一些农村生活的图片,如农民在田间劳作、农村的集市等。提问学生:你对农村生 活有什么了解 你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的
· 学生可能会回答通过电视节目、书籍、亲戚朋友的讲述等方式了解农村生活,农村生 活充满了乡土气息,农民们辛勤劳作以获得生活所需。
(2)展示工厂生产的图片,如工人在流水线上工作、工厂的机器设备等。提问学生:工厂在 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你有没有去过工厂 有什么感受
· 学生可能会回答工厂是生产商品的地方,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产品。有些学生可
能去过工厂,会感受到工厂的忙碌和有序,工人的辛苦和敬业。
(3)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农村和工厂,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地方和方式感受社会生活。
·学生可能会回答商场、学校、医院、旅游景点等地方,以及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观看演出、阅读书籍等方式感受社会生活。
(4)总结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阅读图书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开展社会调查、参 与社会服务、参观博物馆、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
(5)让学生分组讨论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讨论,如个人成长、 社会发展、人际关系等。
·对于个人成长方面,学生可能会讨论出通过感受社会生活可以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丰富阅历等。
·对于社会发展方面,学生可能会讨论出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创新、增强社会的凝聚 力等。
●对于人际关系方面,学生可能会讨论出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学会与人相处等。
(6)教师总结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 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 来越深刻;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会治理,并献计献策; 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0.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展示一张由点和线组成的网的图片,将个人比作点,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作线。提问 学生:从这张图片中你能看出什么
·学生可能会回答可以看出个人是相互联系的,很多个人组成了一个大的群体,就像很 多点通过线连接成了一张网。
(2)教师讲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之间关系看成线, 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结 点”。
(3)展示一些不同身份的人物图片,如学生在学校、员工在公司、父母在家中、志愿者在社 区等。提问学生:这些人物在不同的场景中有什么不同的身份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身份
● 学生可能会回答在学校是学生,因为在学校与老师和同学发生学习关系;在公司是员 工,因为在公司与老板和同事发生工作关系;在家中是父母,因为与孩子发生家庭关系;在社
区是志愿者,因为与社区居民发生服务关系。
(4)教师讲解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5)让学生思考自己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哪些不同的身份。
· 学生可能会回答在学校是学生,与老师是师生关系,与同学是同学关系;在家中是孩 子,与父母是亲子关系;在社区可能是居民,与邻居是邻里关系等。
(6)展示相关链接,介绍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血缘关系(因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 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地缘关系(由于地域上的邻近和日常生活的 交往而形成的关系,如同乡、邻居等)、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 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7)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生活中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对于血缘关系,学生可能会举例自己与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对于地缘关系,学生 可能会举例自己与邻居、同乡的关系;对于业缘关系,学生可能会举例自己与同学、同事的关 系。
(8)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社会关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对于血缘关系,它为个人提供了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同时也规范了个人的行为和价值 观,对社会而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稳定的家庭关系有助于社会的稳定。
●对于地缘关系,它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交往,增进了人们的地域认同感和归属感, 对社会而言,地缘关系可以促进区域的合作和发展。
●对于业缘关系,它为个人提供了职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同时也培养了个人的专业技 能和职业道德,对社会而言,业缘关系有助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
(三)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和意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包括个人 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及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还有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2. 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个人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社会,同时社会也需要个人的 积极参与和贡献。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断提高 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随堂练习 1. 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大群体
B. 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无关,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了
C. 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体,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
D. 个人在社会中只有一种身份,那就是公民身份
答案: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大群体,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 同时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个人具有不同的身份。
(2)下列属于地缘关系的是()
A.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B. 同学与同学的关系 C. 邻居与邻居的关系 D. 员工与老板的关系
答案:C。地缘关系是由于地域上的邻近和日常生活的交往而形成的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3)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有很多,下列不属于感受社会生活方式的是()
A. 阅读图书报纸
B.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C. 闭门造车,自我想象 D. 参观博物馆
答案:C。闭门造车,自我想象不是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而阅读图书报纸、参加社会实践活 动、参观博物馆等都是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
2.简答题
(1)简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中的一个“结点”。人的身份是在社 会关系中确立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社会为个人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和条件,个人也应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2)请举例说明你生活中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血缘关系:我与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地缘关系:我与邻居、同乡的关系。业缘关系:我与 同学、同事的关系。
(五)板书设计
1. 感受社会生活
·方式:阅读图书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开展社会调查、参与社会服务、参观 博物馆、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
● 意义: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0.个人与社会
● 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 ·几种主要社会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学生的参 与度较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较好。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介绍几 种主要社会关系时,部分学生对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 进一步加强案例分析和引导。另外,在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方面,学生的讨论还可以更加深入 和全面,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 质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