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音乐》·必修1音乐鉴赏(人音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音乐》·必修1音乐鉴赏(人音版)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音乐 年级 高中 学期 秋季
课题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教科书 高中音乐必修 音乐鉴赏
教学目标
1. 在聆听与体验《脚夫调》、《弥渡山歌》、《姑苏风光》活动中,分辨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在节奏旋律上的特点。 2. 通过学唱、对比欣赏、寻找旋律框架等实践活动,深入感受山歌、小调不同的风格特点。 3.寻找不同地区标识性的旋律框架与节奏特点,感受不同体裁、色彩区的民歌风格,并进行文化追踪,探究民歌地域性文化特征。激发学生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体验《脚夫调》高亢嘹亮自由的信天游唱腔,掌握拖腔、延长音的演唱方法。
2. 多维度体会不同体裁、不同色彩区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地域特征、文化习俗等背景,探究民歌风格形成原因、人文内涵及艺术价值,培养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关注民歌的传承。
教学过程
动听结合—— 顾旧识引新知 结合《澧水船夫号子》中的平水号子律动,再次体验劳动号子的特点。 通过欣赏上节课《过滩号子》片段与初中音乐课教材内容《上去高山望平川》,结合任务单一比分析其节奏、使用功能,引出本课教学重点——山歌。 师:山歌是人民在山野户外劳作时,心内真挚而饱满的情感表达。特殊的演唱环境与内心娓娓道来的倾诉,使山歌的节奏有了自由辽阔悠长的特点。请听这是哪的灵魂歌者在道诉衷情呢? 设计意图:回忆旧知,唤醒上节课学习记忆,复习上节课内容的同时,通过对比聆听的方式将本节课教学内容串联在一起,凸显单元立意。 北腔南调——探山歌品小调 (一)多维跨界 领略黄土风情——陕北信天游《脚夫调》欣赏 初听心声,阅其“皮表” a.歌曲结构分析及创作手法,上、下两个乐句组成。 b.根据拖腔、延长音音乐记号,旋律视唱。体验《脚夫调》嘹亮自由的旋律与高亢粗犷的风格。(演唱提示:演唱高音时运用气息与头腔共鸣的演唱方法。) 复听心声,探其“筋骨” 探究陕北山歌信天游双四度旋律框架及常用调式。 最后一个尾音落在小字组的g上,为徵调式,乐曲中没有3音,为缺角音的徵调式。此外在信天游中还有五声、六声、七声徵调式,陕北汉族民歌单单从调式这一音乐要素的运用就如此有讲究。对比歌词的内容实际上却是是看似毫不重要的音乐符号与质朴的方言让歌曲充满了黄土的味道。 “音”“美”跨界,汇其“血脉” a.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其自然环境黄土漫天,沟壑纵横,结合陕北人民淳朴坚毅的性格细致分析。 b.从美术绘画角度选取直线描绘旋律线.旋律音乐音符融合美术绘画技能,客观显现生活环境中山的形象。 c.深化要素的作用,升华民歌人文内涵及艺术价值 通过歌曲中的音乐记号、旋律线特点结合陕北地域特色、自然环境,探究民歌风格形成的关系。 音乐语言造就山歌独特的听觉味道。粗犷淳朴的歌声埋藏着对大自然无限的热爱。 (二)寻踪觅迹 唱听西南情韵——西南山歌《弥渡山歌》欣赏 1、初听歌曲,寻找山歌的踪迹。 2、教师范唱已学民歌引腔,学唱《弥渡山歌》引腔部分。 3、借鉴《脚夫调》旋律框架规律,探寻、总结西南地区的民歌的旋法特点——纯四度叠加小三度。 4、对比南北山歌风格异同。 总结山歌因不同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其音乐风格、情绪略有区别,但仍旧保留了山歌自由悠长舒展的节奏特点。 设计意图:参照《脚夫调》旋律旋法,寻找旋律框架,培养学生运用音乐要素主动学习分析音乐的能力。掌握对已学知识的梳理及已学知识迁移与运用。 (三)浅略秀美 慢品里巷歌谣——江南小调《姑苏风光》欣赏 1、聆听歌曲,分析节奏(附点、切分、十六、三十二分音符。结构规整,节奏紧凑、样式丰富。 2、结合曲谱,寻找旋律框架,旋律以二三度五声音阶级进为主,起伏较小,旋律细致曲折、婉转流畅。 3、结合语言特点、环境、性格特征,南方民歌色彩区民歌特点。 (四)、双线合并,升华内涵价值 1.梳理总结整课学习思路,以节奏为本质的体裁主线和旋律框架、行腔特点、地域是民歌色彩区主线。 2.结合地域特征、文化习俗等背景,探究民歌风格形成原因、人文内涵及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 三、名家引领 展自信共传承 著名作曲家鲍元恺通过民歌素材改编成交响乐,用他自己方式传承民歌并焕发新的生命力。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有认同感与自豪感,并用自己的方式参与民歌的传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