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4.2《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课题 4.2 让家更美好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上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第四课《幸福和睦的家庭》第二课时内容《让家更美好》,教材主要介绍了如何建设美好家庭。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懂得每个家庭表达亲情的方式是不同的,学会体味亲情。懂得家风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懂得家庭生活中需要每个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学会表达亲人之间的爱,传递家人之爱,构建和谐家庭。核心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结合孔繁森与家人之间的爱、自身实际、以及名人的家规家训等来审视自己的家庭生活,寻求建设美好家庭的措施,学会用心体味亲情之爱,学会爱、奉献爱,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健全人格: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掌握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增强家庭责任意识,学会用实际行动建设美好家庭,增强家庭责任感,促进家庭幸福和谐。法治观念:通过了解法律规定,明白孝亲敬老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重点 如何建设美好家庭难点 在实际生活中,能懂得如何建设美好家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分男女生朗诵诗歌《家的幸福》师:幸福的家庭,是生命的宝藏,人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那么怎样让我们的家庭幸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课第二框《让家更美好》的学习。 诗歌朗诵 用诗歌朗诵激起学生对幸福家庭的向往,从而引入课题。讲授新课 环节一:自主学习1.怎样建设美好的家庭?环节二:怎样建设美好的家庭回忆并记录你和家人彼此关爱的事情师提问:对比以上记录,你有什么发现?师总结:(1)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多媒体展示:孔繁森简介和一张图片孔繁森和家人的爱 1.孔繁森与母亲:孔繁森第二次援藏前,他的母亲已经八十七岁,常年瘫痪在床。他临行前默默走进母亲床边,轻声与母亲告别,并给母亲磕了一个响头,表达了对母亲的不舍和愧疚。 2.孔繁森与妻子:孔繁森的妻子体弱多病,他在西藏工作期间,经常关心妻子的身体状况,通过写信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和愧疚。 3.孔繁森与女儿:孔繁森的小女儿孔玲考上大学时,他因工作繁忙未能亲自送她去学校。他在给女儿的信中表达了对女儿的期望和关爱,鼓励她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还曾答应女儿有空去看望她,但最终因车祸不幸殉职,未能实现这个承诺。 孔繁森虽然对家人深感愧疚,但他为了党的事业和西藏人民的幸福,选择了坚守岗位,将对家人的爱深埋在心底。他的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深受人们的敬佩和爱戴。师提问:看了孔繁森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师总结:(2)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学会关爱、彼此尊重。①重要性: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是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条件。②我们怎样回报爱?A.对父母长辈,我们要孝顺敬重B.对兄弟姐妹,我们要相携相助C.与家庭成员发生矛盾后,我们要以彼此尊重为前提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会换位思考,有事多商量,主动化解矛盾,增进情感。学习致用完成书上的探究与分享。学生朗读P31的相关链接,师展示多媒体播放孝顺父母感人瞬间的视频。总结: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多媒体展示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券扶助父母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瞻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得出结论:孝亲敬老也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认识家规家训多媒体展示:家训是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具体内容如品德培养(诚实、善良、谦逊等)、学习要求(勤奋、进取)、生活习惯(规律作息、节俭等)、家庭关系(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社交礼仪(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等。家训是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具体内容如品德培养(诚实、善良、谦逊等)、学习要求(勤奋、进取)、生活习惯(规律作息、节俭等)、家庭关系(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社交礼仪(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等。历史上著名的家规家训师提问:历史上的这些家规家训我们是不是都要传承呢?为什么?师总结:(3)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追求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建设美好的家庭,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家庭成员共同分担、相互协作意义: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建设美好家庭,我们的责任:我们要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家庭建设作出贡献。诗歌朗诵:分男女生朗诵《建设美好家庭》师总结语:建设美好家庭,需以爱为源,理解包容为翼,良好沟通作桥,秉持共同价值观与目标,勇担责任。用心经营,让家成为温暖港湾,传承幸福,在岁月中书写美好,使家庭之花绽放绚烂光彩。 带着问题读教材,用铅笔进行勾画。学生写学生回答思考作答思考回答记笔记学生读听故事学生回答记笔记读听故事看记笔记思考回答记笔记朗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回忆活动,学生能体味到亲情之爱。通过对故事的分析感受,学生能受到榜样人物的影响,从而明白家人之间要相互关爱,彼此尊重。通过观看视频和法律规定等,学生能明白孝亲敬老既是传统美德又是法定义务。通过认真倾听,学生能认识家规家训,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美德。通过朗诵,激起学生建设美好家庭的情感。课堂练习 完成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画图 复习巩固知识,建立知识框架。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谈收获 使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总结复习,学会表达。板书 幸福和睦的家庭4.2让家更美好1怎样建设美好的家庭(1)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 (2)需要相互关爱、彼此尊重。 (3)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4) 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诗歌朗诵餐桌前的交谈,句句含真情,分享彼此的故事,心灵相通。沙发上的依偎,是爱的港湾,疲惫的灵魂,在此处靠岸。家中的灯光,是夜的眼睛,照亮我们回家的路程。家中的被褥,是梦的温床,给予我们甜美的梦乡。幸福的家庭,是生命的宝藏,无论风雨如何,爱永在中央。岁月悠悠流转,家的温暖不变,这就是幸福,永恒的源泉。《家的幸福》家,是一座温馨的城堡,那里有亲情的火苗,在岁月中闪耀。父亲的肩膀,坚实如山脉,扛起生活的重担,从不言败。母亲的微笑,恰似春风来,温暖了时光,将忧愁掩埋。孩子们的笑声,像银铃般清脆,在房间里回荡,把快乐放飞。一家人的拥抱,是最美的画面,爱的力量,能将寒冬暖化。导入新课第四课 幸福和睦的家庭4.2 让家更美好道德修养:结合孔繁森与家人之间的爱、自身实际、以及名人的家规家训等来审视自己的家庭生活,寻求建设美好家庭的措施,学会用心体味亲情之爱,学会爱、奉献爱,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健全人格: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掌握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增强家庭责任意识,学会用实际行动建设美好家庭,增强家庭责任感,促进家庭幸福和谐。法治观念:通过了解法律规定,明白孝亲敬老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核心素养目标回忆并记录你和家人彼此关爱的事情家人对我的关爱我对家人的关爱对比以上记录,你有什么发现?1.怎样建设美好的家庭?(1)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温馨和睦磕磕盼盼内敛深沉随和自然忽略、感受不到用心体悟:爱蕴含在生活的点滴中。孔繁森与家人的爱孔繁森(1944-1994)男,汉族,中共党员,山东聊城人,孔子第74代孙。他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孔繁森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时代先锋、领导干部的楷模、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孔繁森与家人的爱孔繁森他深知自己常年在外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就在拍完这张合影后,他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我从你们小时候就关心不够,等爸爸从西藏调回来之后,一定把对你们的爱加倍还给你们。”可这一次孔繁森又食言了,96天后,他在赴新疆考察途中因公殉职,永远地离开了他挚爱的亲人,而这张照片也成了全家人的最后一张合影。1994年8月,赴京参加完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孔繁森,取道聊城,与家人短暂相聚。26日,友人赵雅军、陈明远为他和家人拍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孔繁森和王庆芝坐在前排,后排从左到右分别为大女儿孔静、儿子孔杰、小女儿孔玲。与家人最后的合影孔繁森与家人的爱3.孔繁森与女儿:孔繁森的小女儿孔玲考上大学时,他因工作繁忙未能亲自送她去学校。他在给女儿的信中表达了对女儿的期望和关爱,鼓励她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还曾答应女儿有空去看望她,但最终因车祸不幸殉职,未能实现这个承诺。孔繁森虽然对家人深感愧疚,但他为了党的事业和西藏人民的幸福,选择了坚守岗位,将对家人的爱深埋在心底。他的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深受人们的敬佩和爱戴。1.孔繁森与母亲:孔繁森第二次援藏前,他的母亲已经八十七岁,常年瘫痪在床。他临行前默默走进母亲床边,轻声与母亲告别,并给母亲磕了一个响头,表达了对母亲的不舍和愧疚。2.孔繁森与妻子:孔繁森的妻子体弱多病,他在西藏工作期间,经常关心妻子的身体状况,通过写信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和愧疚。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呢?1.怎样建设美好的家庭?(2)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学会关爱、彼此尊重。①重要性: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是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条件。②我们怎样回报爱?A.对父母长辈,我们要孝顺敬重B.对兄弟姐妹,我们要相携相助C.与家庭成员发生矛盾后,我们要以彼此尊重为前提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会换位思考,有事多商量,主动化解矛盾,增进情感。学以致用情景一:李大爷夫妇独自居住在老家,李大爷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需要长期服药和定期去医院复查。他们的儿子小李在大城市工作,一年到头很少回家,也很少关心父母的身体状况。每次李大爷打电话给小李,小李总是匆匆说几句就挂断电话,从未主动询问过父亲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情景二:张老太有三个子女,老伴去世后,她独自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张老太身体越来越差,无法自理。她希望子女们能照顾她的生活,或者给她一些赡养费。然而,三个子女却相互推诿,都不愿意承担赡养责任。最后,他们竟然将张老太送到了养老院,并且很少去看望她,也不支付养老院的费用。情景三:姐姐小芳因为创业失败,欠了一大笔债务,生活十分艰难。她向弟弟小明求助,希望小明能借给自己一些钱度过难关。然而,小明虽然有一定的积蓄,但他担心小芳无法偿还,便拒绝了小芳的请求,导致小芳的债务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面临着被起诉的风险。你如何看待上述三种情景中小李、张老太的三个子女、小明的行为?他们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学以致用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一传统美德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孝敬父母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也是一种被社会广泛认可和赞扬的价值观。例如,古代故事“卧冰求鲤?”和“孝感动天?”等,都体现了人们对孝道的尊重和推崇“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字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弟辱,其下能养。”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孝顺有三等:第一等是能光父耀母,第二等是不钻辱父母的令名,第三等是能够赡养父母。孝顺父母的感人瞬间孝亲敬老也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券扶助父母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瞻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认识家规、家训家训是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具体内容如品德培养(诚实、善良、谦逊等)、学习要求(勤奋、进取)、生活习惯(规律作息、节俭等)、家庭关系(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社交礼仪(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等。家训是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具体内容如品德培养(诚实、善良、谦逊等)、学习要求(勤奋、进取)、生活习惯(规律作息、节俭等)、家庭关系(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社交礼仪(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等。历史上著名的家规家训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颜氏家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欧阳修《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曾国藩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历史上的这些家规家训我们是不是都要传承呢?为什么?1.怎样建设美好的家庭?(3)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追求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1.怎样建设美好的家庭?(4)建设美好的家庭,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家庭成员共同分担、相互协作意义: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我们要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家庭建设作出贡献。建设美好家庭,我们的责任:《建设美好家庭》相互的理解是钥匙,打开心灵的锁。彼此的包容是港湾,让爱在此停泊。 传承美德的火炬,点亮家的每个日夜。尊老爱幼的风尚,如春风吹遍每个季节。 在时光的庭院里,亲情是绽放的花蕊。芬芳弥漫每个角落,爱的藤蔓相互依偎。父亲是家中的梁柱,责任扛在宽阔的肩。母亲是温暖的炉火,柔情抚慰疲惫的心田。孩子是希望的种子,在关爱中生根发芽。长辈是智慧的明灯,照亮前行的路途与家的繁华。分担责任的重量,让家的脊梁更加坚强。奉献关爱的力量,让幸福之花永远绽放。 用微笑迎接晨曦,用拥抱告别晚霞。在这温馨的家园里,建设美好,让爱升华。诗歌朗诵:作业设计:爱要真诚传出来: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你们对父母的爱。板书设计第四课幸福和睦的家庭4.2让家更美好1怎样建设美好的家庭(1)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2)需要相互关爱、彼此尊重。(3)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4) 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2让家更美好.pptx 4.2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doc 视频1.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