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瓯海区外国语学校 2024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 9 月素养监测科学试卷
请同学们注意: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姓名、试场号及座位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Ca-40 Cu-64 Al-27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2 分,共 30 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垃圾分类是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简单方法。温州市对生活垃圾已经实施分类投放,根据《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市民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金属饮料罐应投放在标有哪种标志的垃圾箱中( )
B. C. D.
下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NaCl 溶液 C.稀硫酸 D.KNO3 溶液
小明家的芹菜茎秆细弱,施钾肥可免其倒伏。他应施加的化肥是( )
(
2
) (
2
)A.NaOH B. Ca3 PO4 C.KNO3 D. CO NH2
金属 Mg 在空气中燃烧时主要与O2 反应,同时还会有少量 Mg 分别与N2 和CO2 反应,其中点燃 Mg 与 CO2
点燃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Mg CO2 2MgO C ,该反应的类型是( )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和化学式均正确的是( )
碳酸钠 纯碱 NaCO3 B.氢氧化钙 生石灰
Ca OH
(
2
)C.银 水银 Ag D.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 CO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测溶液 pH B.在试管中加入溶液
C.闻气味 D.稀释浓硫酸
在柠檬中插入两种不同的金属可制得水果电池。相同条件下,水果电池的电压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大小有关,活动性差异越大,电压也越大。下列柠檬电池电压最大的是( )
A.铝-锌 B.铁-锌 C.铝-银 D.铜-银
水稻对镉的吸收量与土壤 pH 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量的是
( )
A.熟石灰 B.硫酸铜 C.稀盐酸 D.氯化钠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碱,我们之所以认为它们是碱,是因为它们( )
溶液的 pH 大于 7 B.遇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C.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只有 OH- D.都能与酸反应
“柴、米、油、盐”是厨房常备用品,其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柴(纤维素) B.米(淀粉)
C.油(脂肪) D.盐(氯化钠)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氢氧化钙呈碱性 改良酸性土壤
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氧气
C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铁锈
D 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吸收二氧化硫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碱溶液显碱性,则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pH<7 的溶液呈酸性,则 pH<7 的雨水是酸雨
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有机物一定含有 C 元素,但有 C 元素的不一定是有机物
实验室中有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其中一瓶是盐酸溶液,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方法不能将两者区分开来的是( )
A.滴入酚酞试液 B.加纯碱 C.放入铁片 D.通入二氧化碳
下列试剂分别滴入Ca OH2 、H2SO4、Na2SO4 三种溶液中,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A.Na2CO3 溶液 B.MgCl2 溶液 C. Ba OH2 溶液 D.酚酞溶液
下列主要成分中含有少量杂质,选用试剂进行检验杂质、除去杂质是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实际问题,若一种试剂既能检验所含杂质、又能除去杂质,该试剂我们就能称为“高效试剂”,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为“高效
试剂”(所加试剂均适量且忽略分离步骤)的是( )
选项 主要成分 所含的杂质 “高效试剂”
A HNO3 H2SO4 Ba NO3 2
B BaCl2 HCl BaCO3
C CaCl2 HCl Ca OH 2
D MgCl2 MgSO4 BaCl2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2 分)
日前世界环保联盟建议全面禁止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推广使用安全、高效杀菌消毒剂ClO2。①ClO2 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②冷却至 111.0℃以下时变成红色液体,③易溶于水,④见光易分解,
⑤易与碱反应,⑥杀菌、漂白能力均优于氯气。
以上关于ClO2 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
从物质分类来看,ClO2 属于 。
A.有机物 B.酸 C.氧化物 D.单质
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试剂 稀盐酸 食醋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
颜色 红 红 黄 黄 绿 绿 绿
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该花汁 (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 。
石灰水暴露于空气中易变质,写出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变废为宝”是对化学技术的一项挑战,“地沟油”是极不卫生的垃圾油,它主要含有的危害物是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17H12O6),但现在科学家已发明可将“地沟油”转变成乙醇、沼气等有用物质的新技术。请回答下列问题:
“黄曲霉素”属于 (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地沟油”的转化产物中会产生甲烷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 ;该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现有三种易溶于水的钠盐组成的混合物,将其溶于水后得无色溶液A,进行如下实验并得到相应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蒸发无色溶液 F 时,需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
白色沉淀E 是 。
分析得知晶体G 为氯化钠,则三种钠盐的组成为 。
下列是光亮铁钉的系列变化。请回答问题:
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 。
②中铁钉主要与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
根据下面部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回答: Mg Zn Fe (H) Cu Hg Ag
上述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
Cu、Fe、Ag 三种金属中,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
(
2
)已知:① X H2SO4 XSO4 H2 ② Y 2ZNO3 Y NO3 2Z
符合要求的 X、Y、Z 分别是 (填字母序号)
A.Cu、Hg、Ag B.Fe、Cu、Ag C.Mg、Zn、Fe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 2 分,共 16 分)
③Y 与稀硫酸不反应,则
某同学为了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一周后发现:A、B 中铁钉未生锈,C 中铁钉已生锈。
(1)A 中蒸馏水的上面加入一层植物油的作用是 ;
由B 中的现象获得的结论是 ;
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写出一种常用的防锈方法: ;
为探究实验室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科将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取少量溶液装入试管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注:BaCl2 溶液呈中性)
分析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
实验中,滴加足量的 BaCl2 溶液的目的是 。
新鲜果蔬中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 C 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易被 O2、I2(碘)氧化。小亮同学为了比较橙子和青椒内维生素C 含量的高低,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
实验步骤
设计要求
①
将一定质量的橙子和青椒榨汁,用活性炭脱色并过滤
处理实验材料
②
取
A
、
B
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5
毫升
0.5%
的碘液和
3
滴
0.6%
的淀粉溶液。
分组设置
③
在
A
、
B
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橙汁和青椒汁,并充分振荡。
滴加药品
)材料:往碘水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然后逐滴加入维生素C 溶液,维生素C 与蓝色溶液中的碘发生作用(溶液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碘发生反应),当溶液蓝色刚好褪去,说明碘与维生素 C 恰好完全反应。
④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蓝色恰好消失时所加的 ,分析数据进行比较。 观察和记录
请将表格中的实验步骤④补充完整。
处理实验材料时小亮用活性炭脱色的目的是 。
(
序号
0.5%
的碘液
0.6%
的淀粉溶液
橙汁恒温露置时间
/h
蓝色消失需要橙汁滴数
①
5mL
3
滴
0
15
②
5mL
3
滴
2
21
③
5mL
3
滴
4
26
④
5mL
3
滴
6
29
)小亮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重复上述实验三次,他发现每次实验时与前一次相比,同种果汁所加的滴数相差越来越大,经过思考分析认为可能跟果汁中的维生素C 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长短有关,于是用橙汁重新设计如下实验
分析表中的数据,请解释维生素 C 溶液恒温露置时间越长,蓝色消失需要维生素 C 溶液滴数越多的原因 。
四、分析计算题(第 25 题 8 分,第 26 题 7 分,第 27 题 7 分,共 22 分)
将 40g 稀盐酸逐滴加入 2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 pH 变化如图甲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乙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分析:
图乙从A 到B 过程中,溶液 pH 逐渐 (选填“增大”或“减小”)。
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将加入的 40g 稀盐酸中被氢氧化钠中和反应掉的稀盐酸为 克;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某同学用质量为 10 克的石灰石和 100 克过量的稀盐酸反应,该同学测得的有关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反应: CaCO3 2HCl CaCl2 H2O CO2 ,假定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该石灰石的纯度为 。
反应生成的 CO2 的质量为多少?
从图中有关实验数据,计算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向含 CuCl2 和 HCl 的 100g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0%NaOH 溶液,参加反应的 NaOH 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
(1)写出 PM 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2)P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
(3)原混合物中 CuCl2 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B. 可回收物 金属饮料罐属于可回收物。
A.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C. KNO3 钾肥中含有钾元素,KNO3 是常见的钾肥。
A. 置换反应 该反应是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属于置换反应。
D. 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 CO2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化学式为 CO2。
D. 稀释浓硫酸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及时扩散。
C. 铝-银 活动性差异越大,电压也越大。铝和银的活动性差异最大。
A. 熟石灰 熟石灰显碱性,可以提高土壤 pH 值,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量。
C.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只有 OH- 碱的定义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D. 盐(氯化钠) 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氯化钠是常见的无机盐。
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不具有脱水性,因此不能用于干燥氧气。
D. 有机物一定含有 C 元素,但有 C 元素的不一定是有机物 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二氧化碳。
正确选项: D. 通入二氧化碳 解释: 盐酸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
A. Na2CO3 溶液 Na2CO3 溶液与 Ca(OH)2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 H2SO4 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与 Na2SO4 溶液不反应。
C. CaCl2 Ba(NO3)2 溶液与 H2SO4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与 HCl 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钡和硝酸,与 Ca(OH)2 溶液不反应,无法同时检验和除去杂质。
填空题
16答案: ②③④ 解释: 描述颜色、状态、溶解性和反应条件的都是物理性质。
氧化物 解释: ClO2是由氯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7答案: 不可以 解释: 花汁在不同试剂中颜色变化不明显,不适合作为酸碱指示剂。
肥皂水 解释: 肥皂水是碱性溶液,可以中和蚁酸。
CO2 + Ca(OH)2 = CaCO3↓ + H2O 解释: 石灰水变质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CO2。
18.有机化合物 黄曲霉素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CH4 甲烷的化学式为 CH4。
CH4 + 2O2 = CO2 + 2H2O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9.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 蒸发无色溶液 F 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使液体受热均匀。
碳酸钙 氢氧化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
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 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20.2Mg + O2 = 2MgO 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氧气 铁钉主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21.Mg 镁的活动性最强。
铁、锌、铜中,只有铁的活动性大于氢,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
A. Cu、Hg、Ag Y 与稀硫酸不反应,说明 Y 的活动性小于氢,Cu、Hg、Ag 的活动性都小于氢,符合条件。
实验探究题
22.隔绝空气 A 中蒸馏水的上面加入一层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防止氧气与铁钉接触。
铁与水不反应 由 B 中的现象获得的结论是铁与水不反应。
涂油漆 常用的防锈方法有涂油漆、镀金属等。
23.部分变质 样品部分变质,溶液中既有氢氧化钠,也有碳酸钠。
检验溶液中是否还有碳酸根离子 滴加足量的 BaCl2 溶液的目的是检验溶液中是否还有碳酸根离子,如果溶液中有碳酸根离子,会生成白色沉淀。
24.橙汁滴数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蓝色恰好消失时所加的橙汁滴数。
吸附色素 小亮用活性炭脱色的目的是吸附色素,使溶液呈无色,方便观察颜色变化。
维生素C 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维生素C 的含量减少 维生素 C 溶液恒温露置时间越长,蓝色消失需要维生素C 溶液滴数越多的原因是因为维生素C 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维生素C 的含量减少。
分析计算题
25.减小 图乙从A 到B 过程中,溶液 pH 逐渐减小。
放热 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0.73克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被氢氧化钠中和反应掉的稀盐酸为 0.73 克。
3.65%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65%。
26. 80% 该石灰石的纯度为80%。
3.52 克 反应生成的 CO2 的质量为 3.52克。
7.1% 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7.1%。
27. 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PM 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氯化钠和氯化铜 P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铜。
13.2g 解释: 根据沉淀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原混合物中CuCl2的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