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以礼待人》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 让学生理解礼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认同弘扬文明礼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重要体现,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2. 通过了解文明有礼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个人行为与国家形象紧密相 连,从而激发学生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的责任感。健全人格:1.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 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2.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言行举止,培养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塑造文明、 优雅的人格形象。责任意识:1. 使学生明确文明有礼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鼓励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积极践行文明礼仪, 为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2. 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改进能力,让学生学会对 自己的言行负责,不断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文明有礼的意义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它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 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有助于个人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使学生明白文明有礼对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它是处理人际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道 德行为规范,是沟通情感的桥梁,有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环境。让学生了解文明有礼对体现国家形象的重要性,我国作为“礼仪之邦”,个人的言行举 止都代表着国家形象,文明有礼的行为能够展示民族尊严和国家形象。2.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引导学生掌握文明有礼的基本要求,包括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仪表整洁、举止端庄等方 面。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文明礼仪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恰当的行 为反应,做到以礼待人。难点:1. 如何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真正认同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并将其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学生可能对文明有礼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深入的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 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社会和谐以及国家形象的深远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克服自身的 不良习惯,逐步形成自觉遵守文明礼仪的行为模式。2.如何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准确把握文明礼仪的尺度社会情境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场合和对象可能需要不同的礼仪表达方式。需要通过具体 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礼仪知识,避免出现礼仪不当或过 度的情况。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判断力,使学生能够在面对突发情况或特殊情境时,快速做出正确 的礼仪决策,做到既符合礼仪规范,又能体现真诚和友善。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从前有个小孩叫孔融,他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他总是拿小的。大人问他为什 么,他说:“我是弟弟,应该吃小的。”这个故事体现了孔融怎样的品质 体现了孔融尊重兄长、懂得谦让的良好品质,而这些品质都与礼息息相关。这说明礼在我 们的生活中很早就有体现,并且是一种被人们所推崇的道德准则。2. 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图片(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插队等) 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思考这些行为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了哪些不良影响 这些行为会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心情,破坏社会的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损害社会的文 明形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以礼待人,让学生认识到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二)讲授新课1.礼的含义及表现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为一个人在不同场合(如家庭、学校、社会)中的行为表现,有 的行为体现了文明有礼,有的行为则相反。提问学生:在视频中,哪些行为体现了礼 这些行为分别反映了礼的哪些方面 视频中,如在家庭中对长辈使用尊敬的语言、在学校中主动向老师问好、在社会中遵守公 共秩序等行为体现了礼。这些行为分别反映了礼的语言文明(对长辈使用尊敬语言、向老师问 好)、仪表端庄(着装得体符合场合)、举止文明(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同时,礼还体现一 个人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结合课本内容,进一步讲解礼的含义:礼体现一个人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对 内);表现为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对外)。2.文明有礼的重要意义个人层面展示孔子的名言“不学礼,无以立”以及扬雄的名言“人而无礼,焉以为德”。提问学生:这两句名言是什么意思 它们强调了什么 “不学礼,无以立”的意思是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人而无礼,焉以为 德”的意思是作为人而不讲究礼,又怎么能有道德呢 这两句名言强调了文明有礼是一个人 立身处世的前提,它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会使人变 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文明有礼对个人的重要性。例如在学校里,如果一个学生对老师和同学都很有礼貌,他会更容易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同 学的帮助,也会有更多的朋友,这有助于他的学习和成长。社会层面展示一些文明小区的图片和相关介绍,图片中小区环境整洁、邻里和睦、人们遵守公共秩 序等。提问学生:这些图片体现了文明有礼对社会的哪些作用 这些图片体现了文明有礼对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文明有礼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 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在文明小区中,人们通过 遵守文明礼仪,能够友好交往,增进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环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体现了文明有礼对社会和谐的促进 作用 例如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邻里之间 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等行为都体现了文明有礼对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国家层面展示在南宁举办的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观众文明观赛的图片和相关报道。在高低 杠项目比赛中,某位外国选手两次在同一动作上掉杠,为了鼓励她,现场观众都鼓起掌来,最 终,该选手顺利完成了所有动作。在场的运动员、教练员都认为,观众的掌声体现了包容和热 情,让大家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提问学生: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文明有礼对国家形象有什么影响 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与外 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观众在体育赛事中的文明有礼行为, 展示了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影响力。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作为普通公民,应该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来维护国家形 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遵守文明礼仪,比如在出国旅游时,尊重 当地的风俗习惯,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等,通过这些行为来展示中国公民的文明素养,维 护国家形象。3.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态度谦和,用语文明展示一段对话场景,对话中一方态度傲慢、用语粗俗,另一方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提问学生:你更喜欢和哪一方交流 为什么 更喜欢和态度谦和、用语文明的一方交流。因为这样的交流方式让人感觉舒适、友好,能 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也更容易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在与人交谈时,要尊重对方, 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并且要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请、对不起、 谢谢、再见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场景(如在商店购物、在学校请教老师问题等),练习 使用礼貌用语和保持态度谦和。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展示一些不同行业人员的仪表要求图片(如警察、医生、教师等),以及一些不符合仪表 要求的图片(如穿着奇装异服、举止粗俗等)。提问学生:从这些图片中,你能看出做文明有礼的人在仪表和举止方面有哪些要求 从这些图片中可以看出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良好的仪表和举止反映我 们高雅的气质。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仪表整洁、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 大方。结合课本内容,进一步讲解仪表整洁和举止端庄的具体要求。例如,容貌整洁方面,男生 头发要短而干净,修剪好指甲;女生头发要梳理有型、洁净美观,不能披头散发。服装整洁、 美观、大方方面,要符合民族习惯,不穿奇装异服;要与年龄、性格、气质相协调,适合社交 场所。举止规范方面,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与他人打闹;与人交谈时语调亲切温和;在 交往中,注意站姿、坐相,举止得体,体现行为美。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的仪表和举止,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讲述杨时和游酢“程门立雪”的故事。提问学生:杨时和游酢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杨时和游酢下雪天在门外静候老师的行为是尊敬老师、文明有礼的表现。他们的这种行为 不仅赢得了老师的尊重与认可,也体现了他们的个人素质和教养,至今广为流传。他们给我们 的启示是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 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 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文明礼仪 的。例如在学校里,观察老师和同学的行为,学习他们的文明礼仪;在公共场所,思考自己的 行为是否符合文明礼仪规范;在家庭中,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家人,一起践行文明礼仪。(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文明有礼的含义,即礼体现一个人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表现 为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强调文明有礼的重要意义,包括对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作用,对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以 及对体现国家形象的重要作用。总结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包括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仪表整洁、举止端庄,以及在社会 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2. 强调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再次提醒学生文明有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在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为个人的成长、社 会的和谐以及国家的形象贡献自己的力量。(四)随堂练习1. 在一个餐厅里,你看到一位顾客因为服务员上菜慢而大声责骂服务员,你认为这位顾 客的行为()A.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上菜慢影响了他的用餐体验 B.是不文明的,他应该以平和的态度与服务员沟通 C. 是服务员的问题,与顾客无关D. 是餐厅管理不善的结果 B解释:顾客因为上菜慢而大声责骂服务员是不文明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他应该以平和的态 度与服务员沟通,这才是文明有礼的表现。2.下列关于文明有礼的说法正确的是()A. 文明有礼只对个人有好处,对社会和国家没有影响B. 文明有礼就是要做到语言文明,仪表和举止不重要C.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也是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D. 文明有礼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不需要学习和培养 C解释:文明有礼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有重要影响,A 错误;文明有礼包括语言文明、仪表端 庄和举止文明等方面,B 错误;文明有礼需要通过学习和培养才能形成,D 错误;文明有礼是 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也是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C 正确。3. 小明在学校里总是对老师和同学很有礼貌,他的这种行为()A. 只是为了讨好老师和同学B.是文明有礼的表现,有助于他在学校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C. 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大家都很熟悉D. 会让他显得很虚伪 B解释:小明在学校里对老师和同学很有礼貌是文明有礼的表现。这种行为有助于他赢得老师的 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从而更好地在学校里学习和生活。4.为了展示中国公民的文明素养,在出国旅游时,我们应该()A. 按照自己的习惯行事,不必考虑当地的风俗习惯B. 只需要注意语言文明就可以了C. 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等 D. 可以随意违反当地的风俗习惯,只要不被发现就好 C解释:在出国旅游时,为了展示中国公民的文明素养,我们应该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大声 喧哗,不随地吐痰等。(五)板书设计 1.文明有礼含义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对内) 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对外)重要意义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国家:体现国家形象 如何做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2. 以礼待人(标题)(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故事讲述、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角色扮演、 分组讨论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文明有礼的含义和重要意义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掌握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然而,在 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积极,需要在 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鼓励。此外,对于一些复杂的社会情境案例分析还可以进一步深入,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准确把握文明礼仪的尺度。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 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