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第 9 课 秦 统 一中 国
科目 历史 教学对象 七年级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在中国古代史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 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展现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趋势,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秦统一后,采取的一 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 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巩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秦王朝创建的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 集权政治制度,开创了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本课在整 个古代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程度上的 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已有的知识储备来看,学生对秦朝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只局限 在一些影视作品和书籍,大多数停留在视觉表面,所以从历史的角度,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 知识框架。七年级学生在发现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的能力还不强,为巧妙的化 解难点,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地图、示意图、视频资料创设情景境, 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拉进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学生能够通过分组讨论并通过一些资料深入理解,培养家国情怀
三、教学目标(核心素养五位一体)
1.结合地图,了解秦灭六国的时空信息,叙述其基本过程,知道秦开创皇帝制度,在中 央建立起一套官僚体制,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理解各项措施的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提高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识读秦朝疆域图,提高识读历史 地图的基本技能。(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通过对秦统一中国意义的分析,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认识到统一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明白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二)难点:中央集权制度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史料分析法、观察法、讨论法、师生共同分析归纳的综合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诗歌《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 哉!”感受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国的磅礴气势。 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 又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 的措施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这节课我们学的是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 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中的《秦统一中国》, 听诗歌,感受磅 礴气势。 通过诗歌音频导 入能更好的感同 身受,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1
这个标题中最核心的是哪个词 (课件展示标 题。) 学生回答“统一 ”
新课教学 一、秦灭六国 1、过程 利用动图展示:秦灭六国示意图(提醒学生观 察灭六国的次序和时间) 2、秦朝的建立:展示时间、地点、都城。强 调“嬴”字写法。 3.原因:“秦灭六国的原因”看材料归纳。 材料一: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严重影响了经 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 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材料二: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是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 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材料三: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比如李 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平民百姓,都因 有才得到重用。 4.意义: 出示春秋战国秦朝疆域图,明白由争霸到兼并 到统一的这个过程,解释秦国与秦朝概念的区 分。 过渡语:秦始皇不仅仅是完成了统一中国,还 开创了对后世印象深院的制度——中央集权制 度。 二、中央集权制度 1.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通过视频 进行了解。(播放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大家初 步了解了中央集权制度。 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皇帝这个称呼是怎么 来的 根据材料,找一找皇帝制度有什么特点 展示材料: 材料一:皇帝的命令为“制”“诏”,印章 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 避讳。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材料三: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 世,传之无穷。” 3.请结合视频和课文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中 观察并做笔记 韩赵魏楚燕齐 学生从人民、改 革、嬴政个人因素几 个方面回答。 学生归纳总结 由同学阅读70页 人物扫描。 观看视频。 学生分析材料, 得到特点: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培养学生识读地 图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理 解的能力,并学 会归纳总结。 明白秦的统一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 趋势。 概念释读使学生 更加清晰,通过 分析材料明白秦 统一的意义。 增加学习趣 味性。 培养学生学会史 料结合,归纳总 结的能力。
2
央集权示意图 小组谈论 举手回答 对比分封制、郡 县制,得出郡县制的 意义。以及两个制度 的共同点。 观看视频,学生 回答货币、文字、度 量衡不统一。 小组合作归纳分 析,答出巩固统一的 措施及意义。 学生抢答 在56页地图上找出 长城西起临洮,东到 小组讨论,完成 难点知识的学习 通过史料研 读提升历史解释 能力。 培养分析归纳 问题的能力, 通过视频创设 情境可以激发学 习兴趣,更易理 解。 培养学生读图能 力。
(
皇帝




)
县(令或长)
秦朝中央集权制示意图





)
总结:地方受控于中央,这就叫中央集权, 中央大小事务,最终决断权由皇帝掌控,这就叫 君主专制。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4.对比郡县制、分封制 展示材料,从官员产生、权力、与中央的关 系,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过渡:国家获得了统一,政权得到了稳固, 但仍存在许多不利于国家发展的因素,请看视 频,找到都有哪些不利因素呢 1.面对如此乱象,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怎 么办呢 根据下列图片,结合课文,从文化、经济、 交通、军事等方面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并分析其作用。小组合作讨论。 2.出示图片,小组抢答是什么措施,有何意 义 出示:文化,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通用文字 颁行全国) 经济,统一货币(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 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 全国流通)、统一度量衡。 总结: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不仅有利于经济 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还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 家,这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示: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穿全 国的道路。 总结: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彰显的大秦帝国的强 盛,同时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政令的 推行。 军事方面:秦统一六国后,并没有停止征战 的步伐,往南,派兵统一了岭南以及东南沿海地 区,设置了桂林、南海、象等郡。往北,蒙恬北 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找一找长城的起点终点
3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4.表格总结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影响。 5.展示秦朝的疆域图:随着秦朝对疆域的开拓 和经营,其统治范围扩大。找出秦朝疆域的四至。 总结: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 到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四、课堂总结 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围绕着哪个历史人物(秦 始皇)展开的 他的功绩有哪些 (统一六国, 实施巩固统一的措施)所以,本课的主题词汇是 (统一) 五、情感升华 出示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历史朝代表,体会 中国历史发展主流。 齐读材料,总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的发展动力,更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 要纽带,所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任 何分裂国家的行为。 六、巩固练习:情景再现 辽东。 学生快速记忆秦 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生识读秦朝疆 域图 在老师的引导下 回顾本课内容。 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统 一是历史发展的主 流。 填空 实现当堂巩固 知 识 要 点 的 能 力。 提高识读历 史地图的基本技 能 总结过程中 加强记忆 提升学生的 核心素养,培养 其家国情怀。 巩固知识
七、本课小结
本课我们从完成统一和巩固统一两方面学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多民族的封建国 家——秦朝。建立统一国家可从时间、名称、都城三个方面来了解,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可 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军事五个方面来把握。“统一”是本课的核心,本课所有内容 都是围绕“统一”来进行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八、板书设计
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一完成统一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巩固统一
九、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合理,根据本课内容,难点重点讲解,同时突出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这 个重点。以视频情境故事为切入口,引发学生思考并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从而理解秦始皇巩 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及作用。教学过程中,始终突出运用历史资料,还原历史本色。学历史 重在论从史出,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运用,引导学生得出历史结论。但需要反思的是有 的史料可能难度过大,学生不易理,还有有的地方设计比较紧凑,给学生思考空间较少,有 些知识生成来得太快,显得有些生硬。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