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联合考试生物试卷(有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联合考试生物试卷(有解析)

资源简介

高三年级阶段检测联合考试
生物学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使用,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花生子叶临时切片
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A项错误。观察细胞要先在低倍镜下观察,
再转高倍镜观察,C项错误。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时,应该先找到分生区细胞,D
项错误。
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核糖体主要是由
蛋白质和RNA组成的,其组成元素有C、H、O、N、P等,C项错误。
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进入冬天,该植物体内
自由水的相对含量减少,结合水的相对含量增加,A项错误。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自由水则是细胞内的溶剂,可参与反应、运输物质等,B项错误。结合水/自由水的值升高可
防止植物细胞因结冰而损害自身,D项错误。
4.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细胞膜的外表面有
糖类分子,它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或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这些糖类分子叫作糖
被,D项错误。
5.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器和基因的表达,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分泌泡最终由囊
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但在3?℃培养条件下,该突变株中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分泌泡在细
胞质中大量积累,分泌泡与细胞膜不能融合,故由此推测,scl基因的功能是促进高尔基体形
成的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D项符合题意。
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图中的①是液
泡膜,②是细胞质,③是细胞壁,④是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间隙,⑤是细胞膜,细胞膜和液泡
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①②⑤),A项错误。质壁分离后细胞液浓度升高,
细胞吸水能力增强,B项正确。质壁分离的基础之一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大,C
项错误。图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说明质壁分离前,图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
浓度,D项错误。
7.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高温会导致酶失活,制
作绿茶时通过高温使多酚氧化酶失去活性,有利于保持茶叶的绿色,而制作红茶时要保留多
酚氧化酶的活性,利用多酚氧化酶将茶叶中的儿茶酚和单宁氧化并聚合成红褐色的色素,A
项正确,B项错误
8.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ATP,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剧烈运动时,人体ATP消耗增加,细
胞呼吸增强,ATP稳态仍然可以维持,B项错误。
9.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酵母菌细胞进行高三年级阶段检测联合考试
生物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第1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把肉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花生子叶临时切片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应调节粗准焦螺旋
B.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滴加蔗糖溶液前后均用低倍镜观察
C.藓类叶片的叶绿体含量丰富,在高倍镜下易被观察到,可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
D.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时,先找到成熟区细胞,然后移至视野中央
2.给植物施磷能促进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磷组成的还原型辅酶Ⅱ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B.磷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C.核糖体不含膜结构,因此不含有磷元素
D.ATP、ADP中的磷元素存在于磷酸基团中
3.某植物体内结合水和自由水的相对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进入冬天,该植物体内自由水的相对含量增加,结合水的相对含量减少
B.结合水和自由水均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C.该植物9月份的细胞代谢程度比12月份的更旺盛
D.结合水/自由水的值下降可防止植物细胞因结冰而损害自身
4.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细胞膜是动物细胞的边界,不是植物细胞的
C.细胞膜基本支架的内部是磷脂的亲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能自由通过
D.糖被分布在细胞膜内侧,糖被可参与细胞间的识别和信息传递
5.科研人员筛选出了一株温度敏感型酵母突变株(secl基因缺失),该突变株在37℃培养条件下,胞外P酶的分泌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电镜观察发现,与野生型相比,该突变株中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分泌泡在细胞质中大量积累。由此推测,野生型酵母的secl基因的功能是( )
A.促进内质网形成分泌泡
B.抑制分泌泡与高尔基体融合
C.促进高尔基体形成分泌泡
D.促进高尔基体形成的分泌泡与细胞膜融合
6.某兴趣小组将紫色洋葱外表皮制作成临时装片,然后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相关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如图所示,①~⑤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的①②③称为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B.与质壁分离前相比,质壁分离后的细胞的吸水能力更强
C.细胞壁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是图示细胞状态产生的基础
D.质壁分离前,图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的浓度
7.一般利用茶叶中的多酚氧化酶进行制茶,如把采下的茶叶立即焙火杀青,破坏多酚氧化酶使茶叶保持绿色制得绿茶;在适宜温度下,利用多酚氧化酶将茶叶中的儿茶酚和单宁氧化并聚合成红褐色的色素制得红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绿茶时通过高温使多酚氧化酶失去活性
B.制作红茶时利用高温使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
C.泡茶时茶叶细胞渗透吸水,使得茶叶舒展
D.茶叶储存在真空环境中的目的是抑制茶叶细胞的有氧呼吸
8.ATP稳态是指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维持其ATP含量相对稳定的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TP稳态与ATP的水解和合成有关
B.人在安静时能维持ATP稳态,在运动时则不能
C.ATP稳态是维持细胞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D.一般情况下,在所有生物细胞内都存在ATP稳态
9.将酵母菌置于浓度适宜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培养,测得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量与消耗的量的比值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乳酸
B.酸性条件下,使重铬酸钾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C.上述培养过程中,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量相等
D.上述培养过程中,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于无氧呼吸消耗的
10.细胞如同生物体一样,会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等生命历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新生植物和衰老植物的体内均有新生细胞和衰老细胞
B.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产生子细胞,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变化
C.同一个体的骨髓干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情况有所区别
D.在成熟生物体中,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坏死完成的
11.某哺乳动物皮毛的红色(H)和褐色(h)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H/h位于常染色体上。让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亲本
红色(♀)×褐色(♂) 雌性个体均表现为红色, 雄性个体均表现为褐色
红色(♂)×褐色(♀)
A.基因H/h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雌性和雄性个体的基因型相同
C.若让随机交配,则中红色:褐色
D.若让随机交配,则雄性个体中褐色个体所占比例为
12.将抗虫相关基因X、Y导入某农作物中,基因X、Y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图所示,只有当基因X、Y同时存在时植株才能表现出抗虫性状。现将导入基因X、Y的该农作物与未导入基因X、Y的农作物杂交,杂交后代中具有抗虫性状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
A.100%
B.50%
C.25%
D.0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叶绿体膜上的磷酸转运器能将光合产物以磷酸丙糖的方式运出叶绿体,磷酸丙糖在细胞质中转化成蔗糖,同时磷酸转运器将等量的Pi转入叶绿体,如图所示。已知盐胁迫可使叶绿体膜上的磷酸转运器数量明显下降,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叶肉细胞,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
A.叶肉细胞吸收的增加 B.叶肉细胞中蔗糖的合成减少
C.叶肉细胞中积累的淀粉增加 D.叶绿体中合成的ATP减少
14.脑缺血会引起局部脑神经缺氧,从而导致线粒体受损。骨髓基质细胞(M)是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干细胞,M的线粒体可转移到缺氧损伤的脑神经细胞(N)中,实现细胞供能机制的修复。若欲探究M的线粒体转移对N的修复情况,则需要设置的组别是( )
A.用含有M线粒体的培养基对N进行培养
B.用不含M线粒体的培养基对N进行培养
C.用不含M线粒体的培养基对正常的脑神经细胞进行培养
D.用含有M线粒体的培养基对正常的脑神经细胞进行培养
15.真核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线粒体会被纺锤体推向细胞两极。某突变体的细胞周期进程及核物质的分配与野生型的相同,但细胞质分裂的结果不同。该突变体细胞分裂过程中线粒体分配与细胞质分配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在图中时间轴上0时刻,细胞所处的时期为中期
B.该突变体的细胞周期时间长度大于90min
C.该突变体细胞的中心体的倍增发生在时刻~时刻
D.分裂完成后,较大子细胞获得了亲代细胞50%的线粒体
16.某一纯合的植物突变体甲,失去了对乙烯作用的响应,为乙烯不敏感型。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杂交,植株表现为乙烯不敏感型。自交产生的植株中,乙烯不敏感型与野生型的植株比例为。已知该种植物对乙烯的响应机制与基因A/a和B/b有关。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亲本突变体甲和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B.若进行测交,则子代的表型及比例是乙烯不敏感型:野生型
C,若要鉴定中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则可通过自交实验来鉴定
D.若某乙烯不敏感型植株自交的后代中野生型植株占,则其基因型可能为AABb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0分)科学家利用面包酵母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阐明了细胞自噬中存在的基本机制,而且表明类似的机制存在于人体中。某种细胞的自噬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与溶酶体形成直接相关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填名称)。溶酶体与自噬小泡结合,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该特点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d是________(填名称),生物体及时清理体内受损的d,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细胞质基质的pH约为7.2,而溶酶体中含有各种酸性水解酶。据此推测,为保证溶酶体内的各种水解酶处于适宜的pH环境中,溶酶体吸收的方式是________。
18.(12分)农作物吸收氨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和硝态氨(),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浓度差)驱动,的吸收由浓度梯度驱动,相关转运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根细胞通过铵转运蛋白(AMTs)吸收的方式是________。据图可知,硝酸盐转运蛋白(NRT1.1)和硝酸盐通道蛋白(SLAH3)都能够转运,但这两种蛋白转运的方式不相同,做出该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根细胞吸收氨元素后可用于合成不同的含氨化合物,含氮有机物在叶绿体中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3)在农作物的栽培过程中,如果铵肥施用过多,容易导致细胞外酸化,造成铵毒,使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铵毒发生后,增施硝酸盐有利于缓解铵毒,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在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时,作物甲对和的吸收具有偏好性,更偏好吸收。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2分)姜撞奶是一道制作简单而美味的传统甜品。姜撞奶中的凝乳因子是姜汁中的生姜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的肽键,破坏蛋白质微粒的稳定性,促使蛋白质凝结成凝胶。某同学探究了不同温度对生姜蛋白酶凝乳效果的影响,以此来比较不同温度下的凝乳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生姜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的肽键,促使蛋白质凝结成凝胶。但是生姜蛋白酶并不能使淀粉发生凝乳效果,这与酶具有________性有关。
(2)为选择适宜的材料进行姜撞奶的实验,该同学选择了盒装牛奶与鲜榨豆浆进行预实验,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盒装牛奶和鲜榨豆浆的凝乳效果的比较
组别 盒装牛奶 鲜榨豆浆 生姜汁 温度/℃ l0min凝乳程度
甲组 + - + 70 ++
乙组 - + + 70 ++++
注:“+”表示添加或者凝乳程度。
①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②该同学根据表1结果认为鲜榨豆浆比盒装牛奶更适合进行姜撞奶,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鲜榨豆浆更适合用来做姜撞奶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选择鲜榨豆浆来做进一步实验,探究了30~90℃条件下的生姜蛋白酶的凝乳效果,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鲜榨豆浆的凝乳效果
组别 1 2 3 4 6 7
温度/℃ 30 40 50 60 70 80 90
l0min凝乳程度 - - - ++ +++ ++ -
注:“+”表示有凝乳效果,“+”越多,表示凝乳效果越好;“-”表示无凝乳效果。
根据表2实验结果分析,选择鲜榨豆浆进行姜撞奶实验时的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填范围)。温度过高会导致凝乳失败,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0.(13分)PSⅡ光复合体是类囊体膜上的光反应单位,PSⅡ光复合体上含有光合色素,能吸收光能,并分解水。研究发现,PSⅡ光复合体上的光捕获蛋白(LHCⅡ),通过与PSⅡ光复合体结合或分离来增强或减弱对光能的捕获,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LHCⅡ吸收光能后,将光能传递给PSⅡ光复合体,引发水的光解,水光解的产物是________。
(2)土壤中含量减少会导致PSⅡ光复合体对光能的捕获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LHCⅡ与PSⅡ光复合体的分离依赖LHC蛋白激酶的催化。与强光下相比,在弱光下LHC蛋白激酶的活性________,此条件下LHC蛋白激酶活性的转变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弱光条件下,PSⅡ光复合体对光能的捕获增强,但植物体对的吸收速率仍然远低于强光条件下,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3分)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基因A编码的酶A可以将白色前体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从而使花色表现为紫色。若无酶A,则花色表现为白色。基因B表达的酶B会影响酶A的活性,进而影响紫色物质的含量,从而改变花色。现有纯合的甲、乙、丙三个品系,分别表现为浅紫色、紫色、白色。研究人员让这三个品系两两杂交得到,自交得到,然后运用抗原—抗体杂交法对植株的酶A和酶B进行检测,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亲本 植株的检测结果
植株类型 酶A 酶B 相对数量
实验①:甲×乙 类型1 + + 3
类型2 + - 1
实验②:甲×丙 类型1 + + 3
类型3 - + 1
实验③:乙×丙 类型1 + + 9
类型2 + - 3
类型3 - + 3
类型4 - - 1
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1)根据题中信息分析,三组杂交实验的F1植株的花色均表现为________。基因A/a、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系甲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其花色表现为浅紫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中类型1、类型2植株的花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4)实验③中的类型2的某株植株和类型3的某株植株进行杂交,若子代中仅检测到类型1和类型2两种植株,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若子代中类型1~4的植株均能被检测到,则子代的表型及比例是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