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3 汽化和液化【素养目标】物理观念:汽化和液化,沸腾和蒸发,沸点,液化的两种方式,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科学思维:能通过实验,用图像描述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知道沸腾图像的物理含义,进—步体会图像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作用。科学探究: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问题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挤瘪,排出空气后用绳把袋口扎紧,然后放入开水中。你会看到f么变化﹖从开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在整个过程中,酒精的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挤瘪的塑料袋受热后膨胀,降温后重新变瘪。这是因为,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如洒在玻璃板上水,一段时间后不见了;涂在手臂上的酒精,过一会就不见了。(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如水烧开从壶嘴冒出“白气”;秋天草叶上出现露珠。易错提醒看得见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在平时我们看得到的从壶嘴冒出的“白气”、雪糕周围的“白气”,其实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大量悬浮在空中的小水滴。凡是看得见的“白气”都是液态水。知识点二、沸腾1.沸腾的概念沸腾时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提出问题 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水的内部又是怎样的呢?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怎么样?实验器材和装置图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火柴、硬纸板、停表等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加入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水发生的变化: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等。 (2)当水温达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撤掉酒精灯,停止对烧杯加热,观察水的变化情况。实验数据 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9092949698100100100100100100水的状态未沸腾沸腾实验现象 (1)沸腾前,烧杯底部有气泡产生,且温度越高,气泡越多,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直至消失,如图甲所示。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到达水面时破裂,并发出里面的水蒸气,如图乙所示。 甲 乙 (2)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加热,水不再沸腾分析与论证 (1)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把它们连起来,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2)由实验现象和图像可知,水沸腾前,不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达到某一温度时,水开始沸腾,水内部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到达水面破裂,这说明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3)水沸腾后,虽然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不变。停止加热,水停止沸腾,说明水的沸腾需要吸收热量实验结论 (1)沸腾的特点: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该液体的沸点; (2)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交流与评估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目的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2)实验时,烧杯内的水要适量。水太多,加热时间会太长;水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会露出水面或在很短时间内水杯烧开,导致实验观察时间太短; (3)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①用温水进行实验;②用适量的水进行实验;③调大酒精灯的火焰,并用外焰加热;④在烧杯上加带小孔的盖子,以减少热量损失; (4)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烧杯底或石棉网还有余热; (5)实验时,由于大气压的影响,测出水的沸点可能不是100℃。3.实验注意事项(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实验时,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为了便于调整器材固定的高度应先放好酒精灯,再确定铁圈的高度;(3)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且不能碰到烧杯底和烧杯壁;(4)实验时,烧杯内的水要适量。水太多,加热时间会太长;水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会露出水面或在很短时间内水杯烧开,导致实验观察时间太短;(5)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①用温水进行实验;②用适量的水进行实验;③调大酒精灯的火焰,并用外焰加热;④在烧杯上加带小孔的盖子,以减少热量损失;(6)液体的沸点和液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实验时,由于大气压的影响,测出水的沸点可能不是100℃。停止加热,水仍会沸腾的原因刚撤去酒精灯时,水还会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这是因为此时石棉网和烧杯底的温度暂时还高于水的沸点,水还能从石棉网和烧杯底继续吸热。知识点三、蒸发1.蒸发的概念下雨后地面会变干;盘子里的水,时间长了也会变干;晾晒的湿衣服也会慢慢变干。这些现象,都说明液态的水变成气体散发到空气中。这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是汽化另一种形式。2.蒸发的特点(1)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如湿衣服在温度不同的四季都可以晾干;(2)只发生在液体表面;(3)蒸发是缓慢地汽化现象。如桌面上的一杯水会慢慢减少,在短时间内看不到它的变化。3.现象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湿衣服晾干过程就是水的蒸发过程。现在我们通过三种情况下衣服的晾干快慢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探究过程 如图所示,在相同条件下,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和阴凉处,比较衣服晾干的快慢 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将湿衣服展开与折叠起来,比较衣服晾干的快慢 如图所示,在相同条件下,将湿衣服放在通风处和无风处,比较湿衣服晾干的快慢现象 阳光下衣服干得快 展开的衣服干得快 通风处的衣服干的快原因分析 阳光下,温度高,水蒸发得快 展开的衣服表面积大,水蒸发得快 通风处空气流速大,水蒸发得快探究归纳 上述现象说明,对同一种液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液体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2)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3)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速。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大,蒸发得越快特别提醒由于需要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即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速,所示实验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如探究液体表面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时,应控制液体的温度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相同,而使液体的表面积不同。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其他因素1.水蒸发得快慢跟周围空气的湿度也有关,周围空气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如夏天下雨前,人往往感到特别闷热,就是因为下雨前空气湿度大,人体上的汗液难以蒸发所致。2.对于不同的液体来说,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比如,在通常条件下,酒精比谁蒸发得快,汽油比柴油蒸发得快。刚撤去酒精灯时,水还会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这是因为此时石棉网和烧杯底的温度暂时还高于水的沸点,水还能从石棉网和烧杯底继续吸热。4.蒸发制冷(1)现象探究:蒸发吸热现象 原因刚从游泳池出来的人感到很冷 水蒸发时从人体吸热,使人感到冷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爽 水蒸发时,从空气吸热,使人感到凉爽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 舌头上水蒸发吸热,可降低狗的体温【探究归纳】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会使液体及与液体接触的物体温度下降。(2)蒸发制冷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从周围物体(或自身)吸收热量,使周围的物体(或自身)温度降低,所以蒸发具有制冷作用。蒸发越快,制冷作用越明显。例如,人们将中暑的患者,扶到通风条件好的地方,并在患者皮肤上擦拭温水(酒精),这样水蒸发吸热能使患者的体温快速下降,缓解中暑症状。5.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异同点 汽化的方式 蒸发 沸腾不同点 发生位置 只在液体表面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现象 不易观察到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温度条件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温度必须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温度变化 使自身和周围物体温度降低,有制冷作用 徐亚欧聪外界吸收热量,温度等于沸点,且保持不变相同点 ①都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②都需要吸热知识点四、液化1.液化的两种方式(1)降低温度:如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约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2)压缩体积:如日常见到的打火机中的液体就是在常温下采取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的。2.液化放热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汽化需要吸热,液化需要放热。生活中水蒸气引起的烫伤要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还会发出大量的热,因而加重烫伤。3.液化的应用气体液化后,体积减小,便于储存和运输。如液化石油气、火箭中的液氢和液氧等。特别提醒1.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2.有些气体,在常温下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就能液化,如日常生活中使用液化石油气就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得到的;3.有些气体,紧靠压缩体积的方法难以液化,常采用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相结合的方法,如氮气的液化。4.汽化和液化的对比前后状态变化 吸、放热情况 方式或方法汽化 液态→气态 吸热 蒸发或沸腾液化 气态→液态 放热 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5.常见的水蒸气液化现象题型一:液化和汽化现象辨析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竹叶上出现露珠是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凝固 C.汽化 D.液化【答案】【解答】解: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低时液化放热形成的。故选:。2.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附近会出现“白气”,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答案】【解答】解: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选:。3.深冬早晨同学们在学校教室里学习时,某同学观察到教室窗户玻璃内侧出现许多水珠的现象。“玻璃内侧出现许多水珠”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熔化 B.液化 C.凝固 D.汽化【答案】【解答】解:深冬早晨空气中的水蒸气比较多,而教室内的温度比室外高,水蒸气碰到温度比较低的玻璃时,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故正确,错误。故选:。4.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A.大暑时节冷饮“出汗” B.立春时节冰雪消融C.霜降时节草木“白头” D.大寒时节河面冰冻【答案】【解答】解:、冷饮“出汗”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故正确;、立春时节冰化成水,是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故错误;、霜降时节草木“白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错误;、大寒时节河面冰冻,是液态水发生了凝固现象,故错误。故选:。5.爱自己,爱祖国!壮美华夏,气象万千。图中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A.哈尔滨冰雕减小 B.黄山浓雾消散C.黄河冰封形成 D.吉林雾凇出现【答案】【解答】解:.哈尔滨冰雕减小,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错误;.黄山浓雾消散,雾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正确;.黄河冰封形成,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错误;.吉林雾凇出现,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错误。故选:。题型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6.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的酒精温度计B.如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答案】【解答】解:、选用的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故错误;、乙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图象,甲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图象,故正确;、水沸腾时,烧杯口上方有大量的“白气”产生,这主要是因为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错误;、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是因为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从石棉网吸热,水沸腾是需要持续吸热的,故错误。故选:。7.如图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B.该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注意安全C.有“白气”冒出,说明水已经沸腾D.水沸腾后即可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答案】【解答】解:、实验中需要测量时间,所以需要秒表,故正确;、该实验也存在一定的危险,因为实验中用到酒精灯,还会有热水,所以需要注意安全,故错误;、有水蒸气液化就可能看到白气,所以沸腾前也会有白气冒出,要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才开始沸腾,故错误;、停止加热,就会停止沸腾,因为水沸腾时需要吸收热量,故错误。故选:。8.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且保持不变,此时水的沸点是 99 ;为验证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是: 。【答案】99;撤掉酒精灯,观察水是否仍然沸腾。【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此时水正在沸腾,水的沸点等于此时的水温。如题图可知,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下方,液柱在零刻度上方,被测温度是零上温度,每一个大格代表,每一个小格代表,即温度计的分度值为,示数为,即为水的沸点;(2)要想证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则接下来的操作是撤掉酒精灯,观察水是否仍然沸腾。能沸腾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不能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故答案为:99;撤掉酒精灯,观察水是否仍然沸腾。9.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时间 0 1 2 3 4 5 6 7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7 98(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 6 记录的数据明显错误。(2)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此时液面上的气压 1标准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3)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1甲、乙所示,其中 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景;(4)小红和小兰同学也在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她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2所示。问、图象不同的原因是 。【答案】(1)6;(2)98;小于;(3)甲;(4)水的质量不同。【解答】解:(1)由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表中第的温度是错误的数据;(2)由表格可知水的沸点是,低于,是因为液面上方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3)水在沸腾过程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到最后破裂,故甲图表示沸腾时情况;(4)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水吸收热量不同,根据△知,水的质量不同。故答案为:(1)6;(2)98;小于;(3)甲;(4)水的质量不同。10.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两组同学在同一间教室里,分别用如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当水温达到时,每隔记录一次温度,并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1)在实验中,用适量的热水的目的是 缩短 (选填“增长”或“缩短” 实验时间;(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3)沸腾是一种剧烈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内能 (以上两空选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4)分析图丙中的图象可知,若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为,则为 。【答案】(1)缩短;(2)96;(3)汽化;不变;增大;(4)5。【解答】解:(1)在实验中,用适量的热水,减小水加热到沸腾升高的温度,减小水加热到沸腾吸收的热量,目的是缩短实验时间;(2)由图乙得,温度计的分度值为,温度计的示数为;(3)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沸点不变,但其内能增大;(4)由图丙得,、两组同学加热的水的初温与沸点相同,水升高的温度相同,由△得;、两组水吸收的热量关系为使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则:。故答案为:(1)缩短;(2)96;(3)汽化;不变;增大;(4)5。题型三: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1.下列能使液体蒸发变快的措施是( )A.用瓶子装汽油时B.洗完的衣服展开晾在朝阳处C.用暖风机吹干潮湿的手D.夏天,人们用电风扇吹风【答案】BCD【解答】解:A、用瓶子装汽油时,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可使蒸发减慢,不合题意;B、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空气的流速,可使蒸发加快,符合题意;C、用暖风机吹干潮湿的手,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空气的流速,可使蒸发加快,符合题意;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扇风,加快了空气的流速,可使蒸发加快,符合题意。故选:BCD。12.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C.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 D.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解答】解:、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不合题意;、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加快了表面空气流动,可以加快蒸发,不合题意;、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控制了表面积和空气流动的影响,可以减慢蒸发,符合题意;、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加快了表面空气流动,可以加快蒸发,不合题意。故选:。13.坎儿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地下引水灌溉工程,长期为新疆绿洲居民所利用,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坎儿井输水部分采用暗渠,主要是为了 A.防止冬季封冻 B.减少水蒸发 C.获取清洁水源 D.减少工程量【答案】【解答】解: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在地下,井内的温度比外界低,可以降低水的温度、减少水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减慢水面空气的流速,从而减小水的蒸发,故正确,错误。故选:。14.为研究影响胡萝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四组同学各自进行了探究实验(每组的实验材料是相同的胡萝卜),如图所示。这四组实验研究方法错误的是 A.B.C.D.【答案】【解答】解:、图中控制的是胡萝卜表面积和胡萝卜上方空气流动速度不变,研究的是胡萝卜水分蒸发的快慢与胡萝卜的温度的关系,故研究方法正确;、图中控制的是胡萝卜的温度和胡萝卜上方空气流动速度不变,研究胡萝卜水分蒸发快慢与胡萝卜的表面积的关系,故研究方法正确;、图中三个因素都相同,不能研究影响胡萝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故研究方法不正确;、图中控制的是胡萝卜的温度和表面积不变,研究胡萝卜水分蒸发的快慢和胡萝卜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的关系,故研究方法正确。故选:。15.有一种植物的繁殖技术叫扦插。育苗时先剪取植物的茎插入土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在栽种植物时,为了减慢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可将茎上的部分或全部叶片剪去,此方式使水分蒸发减慢的物理原理是 A.减小蒸发面积 B.降低液体温度C.减慢液体上方空气流速 D.三者均是【答案】【解答】解:在栽种植物时,将茎上的部分或全部叶片剪去,可减小蒸发面积,从而使水分蒸发减慢。故选:。题型四:液化和汽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6.如图,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周围的“热气”是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答案】【解答】解:常温常压下氮是气态的,将牛奶杯内倒入液态氮,液态氮迅速吸热汽化,导致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为小水滴。故选:。17.甲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有酒精,乙温度计的玻璃泡是干燥的,同时用扇子扇温度计的玻璃泡。短时间内,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A.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不变B.甲温度计的示数不变,乙温度计的示数变小C.甲温度计的示数变小,乙温度计的示数不变D.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变小,甲的示数变化比乙明显【答案】【解答】解:甲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有酒精,乙温度计的玻璃泡是干燥的,同时用扇子扇温度计的玻璃泡时,甲温度计上的酒精会汽化吸热,故甲温度计上的温度会下降;而乙温度计的玻璃泡是干燥的,故乙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会发生汽化,故它的温度计温度不会下降,故正确。故选:。18.冬天,密闭的窗玻璃会蒙上一层“雾气”。下列对“雾气”的解释正确的是 A.“雾气”属于水蒸气 B.“雾气”的形成过程要放热C.此过程是汽化现象 D.“雾气”出现在窗玻璃外侧【答案】【解答】解:雾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过程要放热,“雾气”出现在窗玻璃内侧,故错误,正确。故选:。19.夏日的午后,一同学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个西红柿放在餐桌上,不一会儿就发现这个西红柿上有水珠出现。下列现象与此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B.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C.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铺上一层碎冰D.水烧开后壶嘴附近冒“白气”【答案】【解答】解: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个西红柿放在餐桌上,不一会儿这个西红柿有水珠出现,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是因为冻肉温度低,出库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华为冰晶,附着在冻肉上,故不符合题意;、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是固态的雪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不合题意;,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铺上一层碎冰,是利用冰汽化吸热保险食物,故不合题意;、水烧开后壶嘴附近冒“白气”,“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合题意。故选:。20.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它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不同汤料和食物,使得众口可调、老少皆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冰冻肥牛卷”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该过程需要吸热B.汤汁沸腾后,改用更大火加热,汤汁温度继续升高C.手不能太靠近蒸气,因为蒸气液化放热会烫伤皮肤D.在煮食物的过程中,汤汁会越来越少,该过程需要不断吸热【答案】【解答】解:、“冰冻肥牛肉卷”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是因为牛肉卷中的冰熔化了,同时吸收热量,故正确;、把火锅中的汤汁加热至沸腾后,改用更小火加热,汤汁温度不变,故错误;、高温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人体皮肤时,在人的皮肤表面会发生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所以会将导致皮肤烫伤,故正确;、在煮食物的过程中,汤汁会越来越少,是因为汤汁中的水吸热汽化成为水蒸气,故正确。故选:。一.选择题(共10小题)1.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梵净山海拔高约,特殊的地理位置经常会形成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象,其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路面结冰 B.雾C.雾凇 D.冰雪消融【答案】【解答】解:.水面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现象,故错误;.雾,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故正确;.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错误;.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错误。故选:。2.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关于这两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先固定温度计,后固定铁圈B.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C.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D.小华比小明所用时间更长,可能原因是小明实验环境气压更低【答案】【解答】解:、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铁圈的高度,故错误;、水沸腾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故错误;、水沸腾时形成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故正确;、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小华所用的水的质量多,从图乙可以明显看出他们所用水的沸点相同,即实验环境气压相同,故错误。故选:。3.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常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向外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融化成的小水珠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原来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答案】【解答】解:“白气”是液态的小水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会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就是“白气”现象。水烧开后,产生的高温水蒸气遇到外界温度较低的空气,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也会产生“白气”现象。故选:。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汽车冬天开暖气时,车窗玻璃内侧起雾,这是液化现象造成的B.高压锅煮饭,是利用锅内气压高,水的沸点升高的原理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是因为在常温下燃油发生汽化,容易引发火灾D.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保存,是通过降低温度来减慢蒸发的【答案】【解答】解:、冬天开暖气,是车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的小水珠,在车窗玻璃内侧“起雾”,故正确;、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利用气压越大沸点越高的原理,故正确;、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是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汽化,容易引发火灾,故正确;、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避免了空气流动的影响,可减慢蒸发,故错误。故选:。5.下列劳动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A.为种植的菜苗盖上地膜 B.给移栽的大葱剪掉葱叶C.将采摘的果实低温储藏 D.把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答案】【解答】解:.为种植的菜苗盖上地膜是减小了液体表面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可减慢蒸发,故不正确;.给移栽的大葱剪掉葱叶,减小了蒸发的面积,可减慢蒸发,故不正确;.采摘的果实低温储藏,降低了温度,可减慢蒸发,故不正确;.收获的玉米烘干晾晒,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可加快蒸发,故正确。故选:。6.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初冬,窗户玻璃上常出现“水珠”,“水珠”出现在玻璃的外侧B.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C.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D.蔬菜进行真空脱水的原理是:真空环境气压低,水的沸点高,水分可以迅速汽化【答案】【解答】解:、窗户玻璃上常出现“水珠”,这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冷玻璃液化成的,因室内温度较高,所以“水珠”出现在玻璃的内侧,故错误;、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小孔,故正确;、冬天,司机向水箱里加酒精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故错误;、液体沸点与气压高低有关,由于真空环境气压低,水的沸点低,水分可以迅速汽化,所以蔬菜可进行真空脱水,故错误。故选:。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相同容器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在相同的环境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甲中酒精消失了,乙中剩余较多水。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A.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B.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C.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D.以上结论都能得出【答案】【解答】解:根据题中条件可知两种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相同,而液体的种类不同,因此只能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故正确,错误。故选:。8.下面热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丁烷气的体积使其液化,作为燃料储存在打火机里B.的水蒸气烫伤比的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的水蒸气比的水温度更高C.吃冰棍时看到的“白气”,是冰升华成的水蒸气D.水银体温计用过后要放在沸水中消毒【答案】【解答】解:、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丁烷气的体积可以使它液化,作为燃料储存在打火机里,故正确;、相同情况下被水蒸气烫伤比的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成的水时会放热,故错误;、吃冰棍时看到的“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错误;、沸水的温度超过了体温计的量程,故错误。故选:。9.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两组同学分别用如图甲所示的相同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装置中,烧杯口盖有带孔的硬纸板,主要作用是延长加热时间B.实验中可以看到,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C.、两次实验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的D.、两组实验中所用水的质量之比为【答案】【解答】解:、在烧杯上覆盖的中心有孔的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实验时间,故错误;、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故正确;、加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质的内能的,故错误;、根据△,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相同时间吸收热量相同,则:△△,可得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为是,故错误。故选:。10.用两根相同的棉签分别蘸上等量的水和酒精,然后同时在黑板上画两条线,发现用酒精画出的线先“消失”了,此证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A.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B.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得越快C.蒸发得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D.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答案】【解答】解:用两根相同的棉签分别蘸上等量的水和酒精,同时在黑板上画两条线,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都相同,液体的种类不同,发现用酒精画出的线先“消失”了,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故选:。二.填空题(共2小题)11.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 浸没 在水中,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 水蒸气 散发出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 99 ℃。为验证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 熄灭酒精灯,观察是否沸腾 。【答案】浸没;水蒸气;99;熄灭酒精灯,观察是否沸腾。【解答】解:(1)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2)当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这些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直到到达水面时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出来,这是水沸腾时的典型现象,说明水正在经历剧烈的汽化过程。(3)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温度计示数图,我们可以看到温度计的液柱指在了99℃的位置,所以水的沸点是99℃。(4)为了验证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我们可以采取的具体操作是:熄灭酒精灯,观察是否沸腾。如果水停止沸腾,那么就可以说明水沸腾确实需要吸收热量来维持其沸腾状态。因为一旦停止加热,水就无法继续从热源吸收热量,从而无法满足沸腾所需的能量条件,因此沸腾会停止。故答案为:浸没;水蒸气;99;熄灭酒精灯,观察是否沸腾。12.如图所示,、两个小组用相同的装置做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分别绘制了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100 ,水沸腾时温度 (选填“升高”“保持不变”或“降低” ,图象、有所不同的原因是水的初温和水的 不同。【答案】100;保持不变;质量。【解答】解: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由图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由图象知,水的初温不相等而末温相等,又因为水的比热一定,加热时间相同,水吸热相同,根据△知,是水的质量不同造成的。故答案为:100;保持不变;质量。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13.如图甲是某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图甲中温度计使用的错误之处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 ;(2)老师采集了三组同学的实验数据,其水的质量分别为、、,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其中质量为水的沸腾图线是 (选填“①”“②”或“③”;由图象可知,同种液体的沸点与质量的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2)①;无关。【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直接和容器壁接触,会导致测温不准确,不符合温度计的使用规范;(2)相同实验条件下,水的质量越少,水升温越快。质量为的水质量最小,从加热到沸腾需要的加热时间最短,故图丙中,的水的沸腾图线是①,由图丙可知,、和的水沸点均相同,故同种液体的沸点与质量的大小无关。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2)①;无关。14.小明用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组实验装置来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1)为探究“冰的熔化”实验,他应选择的装置是 甲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画出了冰熔化和水沸腾的温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丙、丁所示,由图像可知冰在熔化和水在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是 。【答案】(1)甲;(2)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1)为了能使固体物质均匀受热,常用水浴法,这样不仅能够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数据,他应选择的装置是甲;(2)由图丙和图丁可知,两图像中均存在温度不变的阶段,说明冰在熔化和水在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特点为: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答案为:(1)甲;(2)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15.同学们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时间 0 1 2 3 4 5 6 7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水中现象 少量气泡,上升,变小,消失 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1)装置情况如甲,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停表 ,甲图中烧杯口的纸板的作用是:减少热量损失,缩短 时间;(2)根据表的证据,在图乙中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3)根据数据分析可知:水的沸腾过程中温度 ,你认为对应的证据是: 。【答案】(1)停表;加热;(2)见解答;(3)保持不变;在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说明水沸腾了,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温度保持为不变。【解答】解:(1)水沸腾的实验需要测量随着时间的温度变化,所以还需要停表;在烧杯口盖一个纸板,减少热量的损失,缩短沸腾前所需的时间;(2)根据表中的数据描点、连线,如下图所示:(3)在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说明水沸腾了,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温度保持为不变,故水的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答案为:(1)停表;加热;(2)见解答;(3)保持不变;在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说明水沸腾了,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温度保持为不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3 汽化和液化【素养目标】物理观念:汽化和液化,沸腾和蒸发,沸点,液化的两种方式,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科学思维:能通过实验,用图像描述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知道沸腾图像的物理含义,进—步体会图像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作用。科学探究: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问题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挤瘪,排出空气后用绳把袋口扎紧,然后放入开水中。你会看到f么变化﹖从开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在整个过程中,酒精的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挤瘪的塑料袋受热后膨胀,降温后重新变瘪。这是因为,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如洒在玻璃板上水,一段时间后不见了;涂在手臂上的酒精,过一会就不见了。(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如水烧开从壶嘴冒出“白气”;秋天草叶上出现露珠。易错提醒看得见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在平时我们看得到的从壶嘴冒出的“白气”、雪糕周围的“白气”,其实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大量悬浮在空中的小水滴。凡是看得见的“白气”都是液态水。知识点二、沸腾1.沸腾的概念沸腾时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提出问题 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水的内部又是怎样的呢?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怎么样?实验器材和装置图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火柴、硬纸板、停表等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加入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水发生的变化: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等。 (2)当水温达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撤掉酒精灯,停止对烧杯加热,观察水的变化情况。实验数据 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9092949698100100100100100100水的状态未沸腾沸腾实验现象 (1)沸腾前,烧杯底部有气泡产生,且温度越高,气泡越多,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直至消失,如图甲所示。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到达水面时破裂,并发出里面的水蒸气,如图乙所示。 甲 乙 (2)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加热,水不再沸腾分析与论证 (1)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把它们连起来,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2)由实验现象和图像可知,水沸腾前,不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达到某一温度时,水开始沸腾,水内部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到达水面破裂,这说明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3)水沸腾后,虽然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不变。停止加热,水停止沸腾,说明水的沸腾需要吸收热量实验结论 (1)沸腾的特点: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该液体的沸点; (2)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交流与评估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目的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2)实验时,烧杯内的水要适量。水太多,加热时间会太长;水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会露出水面或在很短时间内水杯烧开,导致实验观察时间太短; (3)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①用温水进行实验;②用适量的水进行实验;③调大酒精灯的火焰,并用外焰加热;④在烧杯上加带小孔的盖子,以减少热量损失; (4)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烧杯底或石棉网还有余热; (5)实验时,由于大气压的影响,测出水的沸点可能不是100℃。3.实验注意事项(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实验时,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为了便于调整器材固定的高度应先放好酒精灯,再确定铁圈的高度;(3)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且不能碰到烧杯底和烧杯壁;(4)实验时,烧杯内的水要适量。水太多,加热时间会太长;水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会露出水面或在很短时间内水杯烧开,导致实验观察时间太短;(5)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①用温水进行实验;②用适量的水进行实验;③调大酒精灯的火焰,并用外焰加热;④在烧杯上加带小孔的盖子,以减少热量损失;(6)液体的沸点和液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实验时,由于大气压的影响,测出水的沸点可能不是100℃。停止加热,水仍会沸腾的原因刚撤去酒精灯时,水还会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这是因为此时石棉网和烧杯底的温度暂时还高于水的沸点,水还能从石棉网和烧杯底继续吸热。知识点三、蒸发1.蒸发的概念下雨后地面会变干;盘子里的水,时间长了也会变干;晾晒的湿衣服也会慢慢变干。这些现象,都说明液态的水变成气体散发到空气中。这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是汽化另一种形式。2.蒸发的特点(1)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如湿衣服在温度不同的四季都可以晾干;(2)只发生在液体表面;(3)蒸发是缓慢地汽化现象。如桌面上的一杯水会慢慢减少,在短时间内看不到它的变化。3.现象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湿衣服晾干过程就是水的蒸发过程。现在我们通过三种情况下衣服的晾干快慢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探究过程 如图所示,在相同条件下,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和阴凉处,比较衣服晾干的快慢 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将湿衣服展开与折叠起来,比较衣服晾干的快慢 如图所示,在相同条件下,将湿衣服放在通风处和无风处,比较湿衣服晾干的快慢现象 阳光下衣服干得快 展开的衣服干得快 通风处的衣服干的快原因分析 阳光下,温度高,水蒸发得快 展开的衣服表面积大,水蒸发得快 通风处空气流速大,水蒸发得快探究归纳 上述现象说明,对同一种液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液体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2)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3)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速。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大,蒸发得越快特别提醒由于需要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即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速,所示实验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如探究液体表面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时,应控制液体的温度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相同,而使液体的表面积不同。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其他因素1.水蒸发得快慢跟周围空气的湿度也有关,周围空气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如夏天下雨前,人往往感到特别闷热,就是因为下雨前空气湿度大,人体上的汗液难以蒸发所致。2.对于不同的液体来说,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比如,在通常条件下,酒精比谁蒸发得快,汽油比柴油蒸发得快。刚撤去酒精灯时,水还会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这是因为此时石棉网和烧杯底的温度暂时还高于水的沸点,水还能从石棉网和烧杯底继续吸热。4.蒸发制冷(1)现象探究:蒸发吸热现象 原因刚从游泳池出来的人感到很冷 水蒸发时从人体吸热,使人感到冷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爽 水蒸发时,从空气吸热,使人感到凉爽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 舌头上水蒸发吸热,可降低狗的体温【探究归纳】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会使液体及与液体接触的物体温度下降。(2)蒸发制冷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从周围物体(或自身)吸收热量,使周围的物体(或自身)温度降低,所以蒸发具有制冷作用。蒸发越快,制冷作用越明显。例如,人们将中暑的患者,扶到通风条件好的地方,并在患者皮肤上擦拭温水(酒精),这样水蒸发吸热能使患者的体温快速下降,缓解中暑症状。5.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异同点 汽化的方式 蒸发 沸腾不同点 发生位置 只在液体表面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现象 不易观察到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温度条件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温度必须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温度变化 使自身和周围物体温度降低,有制冷作用 徐亚欧聪外界吸收热量,温度等于沸点,且保持不变相同点 ①都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②都需要吸热知识点四、液化1.液化的两种方式(1)降低温度:如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约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2)压缩体积:如日常见到的打火机中的液体就是在常温下采取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的。2.液化放热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汽化需要吸热,液化需要放热。生活中水蒸气引起的烫伤要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还会发出大量的热,因而加重烫伤。3.液化的应用气体液化后,体积减小,便于储存和运输。如液化石油气、火箭中的液氢和液氧等。特别提醒1.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2.有些气体,在常温下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就能液化,如日常生活中使用液化石油气就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得到的;3.有些气体,紧靠压缩体积的方法难以液化,常采用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相结合的方法,如氮气的液化。4.汽化和液化的对比前后状态变化 吸、放热情况 方式或方法汽化 液态→气态 吸热 蒸发或沸腾液化 气态→液态 放热 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5.常见的水蒸气液化现象题型一:液化和汽化现象辨析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竹叶上出现露珠是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凝固 C.汽化 D.液化2.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附近会出现“白气”,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3.深冬早晨同学们在学校教室里学习时,某同学观察到教室窗户玻璃内侧出现许多水珠的现象。“玻璃内侧出现许多水珠”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熔化 B.液化 C.凝固 D.汽化4.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A.大暑时节冷饮“出汗” B.立春时节冰雪消融C.霜降时节草木“白头” D.大寒时节河面冰冻5.爱自己,爱祖国!壮美华夏,气象万千。图中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A.哈尔滨冰雕减小 B.黄山浓雾消散C.黄河冰封形成 D.吉林雾凇出现题型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6.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的酒精温度计B.如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7.如图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B.该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注意安全C.有“白气”冒出,说明水已经沸腾D.水沸腾后即可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8.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且保持不变,此时水的沸点是 ;为验证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是: 。9.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时间 0 1 2 3 4 5 6 7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7 98(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 记录的数据明显错误。(2)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此时液面上的气压 1标准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3)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1甲、乙所示,其中 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景;(4)小红和小兰同学也在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她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2所示。问、图象不同的原因是 。10.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两组同学在同一间教室里,分别用如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当水温达到时,每隔记录一次温度,并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1)在实验中,用适量的热水的目的是 (选填“增长”或“缩短” 实验时间;(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3)沸腾是一种剧烈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内能 (以上两空选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4)分析图丙中的图象可知,若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为,则为 。题型三: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1.下列能使液体蒸发变快的措施是( )A.用瓶子装汽油时B.洗完的衣服展开晾在朝阳处C.用暖风机吹干潮湿的手D.夏天,人们用电风扇吹风12.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C.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 D.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13.坎儿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地下引水灌溉工程,长期为新疆绿洲居民所利用,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坎儿井输水部分采用暗渠,主要是为了 A.防止冬季封冻 B.减少水蒸发 C.获取清洁水源 D.减少工程量14.为研究影响胡萝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四组同学各自进行了探究实验(每组的实验材料是相同的胡萝卜),如图所示。这四组实验研究方法错误的是 A.B.C.D.15.有一种植物的繁殖技术叫扦插。育苗时先剪取植物的茎插入土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在栽种植物时,为了减慢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可将茎上的部分或全部叶片剪去,此方式使水分蒸发减慢的物理原理是 A.减小蒸发面积 B.降低液体温度C.减慢液体上方空气流速 D.三者均是题型四:液化和汽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6.如图,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周围的“热气”是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17.甲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有酒精,乙温度计的玻璃泡是干燥的,同时用扇子扇温度计的玻璃泡。短时间内,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A.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不变B.甲温度计的示数不变,乙温度计的示数变小C.甲温度计的示数变小,乙温度计的示数不变D.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变小,甲的示数变化比乙明显18.冬天,密闭的窗玻璃会蒙上一层“雾气”。下列对“雾气”的解释正确的是 A.“雾气”属于水蒸气 B.“雾气”的形成过程要放热C.此过程是汽化现象 D.“雾气”出现在窗玻璃外侧19.夏日的午后,一同学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个西红柿放在餐桌上,不一会儿就发现这个西红柿上有水珠出现。下列现象与此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B.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C.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铺上一层碎冰D.水烧开后壶嘴附近冒“白气”20.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它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不同汤料和食物,使得众口可调、老少皆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冰冻肥牛卷”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该过程需要吸热B.汤汁沸腾后,改用更大火加热,汤汁温度继续升高C.手不能太靠近蒸气,因为蒸气液化放热会烫伤皮肤D.在煮食物的过程中,汤汁会越来越少,该过程需要不断吸热一.选择题(共10小题)1.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梵净山海拔高约,特殊的地理位置经常会形成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象,其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路面结冰 B.雾C.雾凇 D.冰雪消融2.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关于这两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先固定温度计,后固定铁圈B.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C.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D.小华比小明所用时间更长,可能原因是小明实验环境气压更低3.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常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向外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融化成的小水珠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原来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汽车冬天开暖气时,车窗玻璃内侧起雾,这是液化现象造成的B.高压锅煮饭,是利用锅内气压高,水的沸点升高的原理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是因为在常温下燃油发生汽化,容易引发火灾D.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保存,是通过降低温度来减慢蒸发的5.下列劳动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A.为种植的菜苗盖上地膜 B.给移栽的大葱剪掉葱叶C.将采摘的果实低温储藏 D.把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6.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初冬,窗户玻璃上常出现“水珠”,“水珠”出现在玻璃的外侧B.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C.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D.蔬菜进行真空脱水的原理是:真空环境气压低,水的沸点高,水分可以迅速汽化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相同容器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在相同的环境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甲中酒精消失了,乙中剩余较多水。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A.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B.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C.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D.以上结论都能得出8.下面热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丁烷气的体积使其液化,作为燃料储存在打火机里B.的水蒸气烫伤比的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的水蒸气比的水温度更高C.吃冰棍时看到的“白气”,是冰升华成的水蒸气D.水银体温计用过后要放在沸水中消毒9.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两组同学分别用如图甲所示的相同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装置中,烧杯口盖有带孔的硬纸板,主要作用是延长加热时间B.实验中可以看到,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C.、两次实验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的D.、两组实验中所用水的质量之比为10.用两根相同的棉签分别蘸上等量的水和酒精,然后同时在黑板上画两条线,发现用酒精画出的线先“消失”了,此证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A.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B.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得越快C.蒸发得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D.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二.填空题(共2小题)11.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 在水中,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 散发出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 ℃。为验证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 。12.如图所示,、两个小组用相同的装置做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分别绘制了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时温度 (选填“升高”“保持不变”或“降低” ,图象、有所不同的原因是水的初温和水的 不同。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13.如图甲是某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图甲中温度计使用的错误之处是 ;(2)老师采集了三组同学的实验数据,其水的质量分别为、、,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其中质量为水的沸腾图线是 (选填“①”“②”或“③”;由图象可知,同种液体的沸点与质量的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 。14.小明用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组实验装置来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1)为探究“冰的熔化”实验,他应选择的装置是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画出了冰熔化和水沸腾的温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丙、丁所示,由图像可知冰在熔化和水在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是 。15.同学们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时间 0 1 2 3 4 5 6 7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水中现象 少量气泡,上升,变小,消失 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1)装置情况如甲,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甲图中烧杯口的纸板的作用是:减少热量损失,缩短 时间;(2)根据表的证据,在图乙中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3)根据数据分析可知:水的沸腾过程中温度 ,你认为对应的证据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时3.3 汽化和液化-【学霸提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编学案(学生版).docx 课时3.3 汽化和液化-【学霸提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编学案(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