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高分攻略】备战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编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10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高分攻略】备战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编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考题统计
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通常情况下难度不大,会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作为试题背景考查基础知识 202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物理试题第2题 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物理试题第3题 2023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物理试题第4题 2022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物理试题卷第2题 2022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物理试题第1题
【网络建构】
【考点梳理】
考法1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一、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历程
1.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 伽利略的观点;如果没有摩擦、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 笛卡儿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地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二、伽利略的理想实睑
如图所示,让小球沿斜面 AB 从静止状态开始滚下,小球将浪上
斜面BC,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的
倾角(如BD、BE),小球达到同一高度时会离得更远,若第二个斜面放平
(如BF),小球将以恒定的速率永远运动下去。
三、牛顿第一定律
1. 内容: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 意义
(1)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定义了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
四、惯性与质量
1. 惯性:物体所具有的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 对惯性的理解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3)惯性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惯性力;
(4)惯性大小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运动状态难改变;惯性小,运动状态易改变;
(5)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或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惯性与惯性定律的比较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运动的一条动力学规律.
(2)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状态及所处的位置无关;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其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3)惯性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而惯性定律所描述的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则取决于物体是否受力或所受合外力是否为零.
考法2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力.
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表达式:F=-F′.
二、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1. 相互作用力的特点:“三同、三异、三无关”.
2. 三同
3. 三异
4. 三无关
三、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名称 项目 一对平衡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作用对象 同一个物体 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体
作用时间 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力的性质 不一定相同 一定相同
作用效果 可相互抵消 不可抵消
四:小结:“转换研究对象法”的解题思路
方法概述
转换研究对象法是当将A 物体作为研究对象无法求解结果时,可以选择与A相互作用的物体B 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该方法往往用到牛顿第三定律。
解题思路
合理选取研究对象,一般以受力较少、分析起来较容易的物体为研究对象、有时整体法与“隔离法”综合应用;
做好对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确定哪些力是作用力和交作用力;
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把已知力或所求力转移至研究对象七,求合力;
对于不宜直接分析的物体,如地面,可转而分析与之接触的物体,解出作用力后、再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说明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定律中的“总是”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虽然等大反向,但因所作用的物体不同,所产生的效果(运动效果或形变效果)往往不同.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能是一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涉及第三个物体.
【题型过关练】
题型一 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做铜球沿斜面运动的实验,增大斜面倾角后,仍将铜球从板上同一点静止释放,则铜球  
A.位移变大 B.时间不变
C.加速度变大 D.落地速度不变
【答案】
【解答】解:伽利略做铜球沿斜面运动的实验中,斜面的长度不变,即位移的大小不变;由于增大斜面倾角,则由加速度可知,加速度变大;由可知,,即时间为短;由可知,落地速度变大,故正确,错误。
故选:。
2.2023年9月,长度为的雅万高铁开通运行。如图所示,列车显示屏上实时显示列车的速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指路程大小
B.运行速度越大,列车的惯性越大
C.是列车运行时全程的平均速度
D.速度是标量,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为
【答案】
【解答】解:.是指轨道的长度,是路程大小,故正确;
.列车的惯性与列车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故错误;
.是某一时刻的速度,是列车运行时的瞬时速度大小,故错误;
.速度具有方向,速度是矢量,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为,故错误。
故选:。
3.下列现象中,哪个属于惯性现象  
A.飞机起飞
B.坐在车内急刹车时身体向前倾
C.短跑运动员比赛时穿跑鞋可提高成绩
D.水平推箱子
【答案】
【解答】解:、飞机起飞受到推力的作用,与惯性无关,故错误;
、急刹车时身体向前倾,是由于惯性,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正确;
、短跑运动员比赛时穿跑鞋可提高成绩是因为增大了与地面的摩擦力,与惯性无关,故错误;
、水平推箱子,箱子受到推力的作用,与惯性无关,故错误。
故选:。
4.教科书中这样表述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其中“改变这种状态”指的是改变物体的  
A.加速度 B.速度 C.位置 D.受力
【答案】
【解答】解:状态是时刻对应,过程与时间间隔对应,故描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可以是瞬时速度,也可以是动量,故错误,正确,错误,错误;
故选:。
5.力与运动无处不在,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一大批著名学者都致力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带来了人类科学进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和逻辑推理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笛卡尔认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将保持静止
C.牛顿第一定律能够通过现代实验手段直接验证
D.亚里士多德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轻的物体和重的物体下落一样快
【答案】
【解答】解:、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和逻辑推理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正确;
、笛卡尔认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故错误;
、牛顿第一定律是一种理想化状态下得出的结论,无法通过现代实验手段直接验证,故错误;
、亚里士多德根据生活经验提出重的物体下落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故错误。
故选:。
6.关于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力学单位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B.安全带的作用是防止汽车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仍向前运动而发生危险
C.飞机投弹时,当飞机飞至轰炸目标正上方时投下炸弹,炸弹能击中目标
D.竖直上抛的物体抛出后仍继续向上运动是因为受到了向上的作用力
【答案】
【解答】解:、、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是导出单位,故错误;
、刹车时,汽车做减速运动,人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容易撞伤,所以系上安全带对人起到保护作用,故正确;
、飞机投弹时,由于惯性,投下的炸弹会以它离开飞机瞬间时的速度抛出,做平抛运动,当飞机飞至轰炸目标正上方时投下炸弹,炸弹不能击中目标,故错误;
、竖直上抛的物体抛出后仍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惯性,此时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故错误。
故选:。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位移都是理想化模型
B.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通过实验发现的规律
C.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D.伽利略利用了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答案】
【解答】解:、质点是理想化模型,但位移是物理量,不是理想化模型,故错误;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得而出的规律,即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错误;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错误;
、根据物理学史可知,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故正确。
故选:。
题型二 牛顿第三定律
8.为取票便捷,各火车站都安装了自动取票机,旅客将二代身份证放在“感应区”就可以获取车票。一般将感应区设计为斜面,如图所示。若身份证放在感应区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则(  )
A.斜面对身份证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B.斜面对身份证的支持力是由于身份证发生形变产生的
C.斜面对身份证的支持力与身份证对斜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斜面对身份证的作用力与身份证所受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答案】D
【解答】解:A.根据受力平衡可知,斜面对身份证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故A错误;
B.根据弹力的产生可知,斜面对身份证的支持力是由于斜面发生形变产生的,故B错误;
C.斜面对身份证的支持力与身份证对斜面的压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根据受力平衡可知,斜面对身份证的作用力与身份证所受重力平衡,则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正确。
故选:D。
9.如图所示,小车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向前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所受重力与水平面受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推力和阻力的作用
C.撤去推力后,小车仍会前进一段距离是因为小车受到惯性
D.撤去推力后,小车最终停下来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答案】
【解答】解:、小车所受重力与水平面受到的压力,二力方向相同,是两个不同的物体受到的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错误;
、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推力和阻力的作用,故正确;
、撤去推力后,小车由于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会前进一段距离,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故错误;
、撤去推力后,小车由于受到阻力作用,最终停下来,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能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故错误。
故选:。
10.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做“拔河”游戏。两人分别用伸平的手掌托起木板的一端,保持木板水平,在甲端的木板上放一块砖,然后各自缓慢向两侧拖拉。若两人的手与木板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在“拔河”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拔河”的力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甲的手和木板间的摩擦力较大
C.乙的手和木板间的摩擦力较大
D.甲的手和乙的手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
【答案】
【解答】解:甲、乙“拔河”的力,即甲手对木板向左的摩擦力与乙手对木板向右的摩擦力,两力都作用在木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错误;
在游戏过程中,由于甲、乙两人在保持木板水平的前提下,缓慢向两侧拖拉木板,表明木板和两块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即木板和两块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对木板与两块砖整体分析,竖直方向受重力和甲、乙两手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水平方向受甲对木板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乙对木板水平向右的摩擦力,由平衡条件知,两摩擦力等大反向,结合牛顿第三定律,甲的手和乙的手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故错误,正确。
故选:。
11.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抛出去的小球,离手后仍能运动,说明小球已经失去惯性
B.物体不受力时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
C.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可能相反
D.甲、乙双方进行拔河比赛,甲方胜利,说明甲对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力
【答案】
【解答】解:.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并且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抛出去的小球,小球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错误;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力时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故正确;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一定相同,故错误;
.甲对乙的力与乙对甲的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甲方胜利的原因是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故错误。
故选:。
12.如图所示,两瓦片静止叠放在有一定坡度的屋顶上,上瓦片仅与下瓦片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坡度越大,两瓦片间摩擦力越小
B.下瓦片受到的弹力是由于下瓦片的形变产生的
C.上瓦片对下瓦片的摩擦力大小等于下瓦片对上瓦片的摩擦力大小
D.在研究瓦片弯曲程度与排水速度关系时,可以将瓦片看成质点
【答案】
【解答】解:两瓦片间摩擦力为,瓦片的质量为,瓦片所在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得:
可见坡度越大,两瓦片间摩擦力越大,故错误;
下瓦片受到的弹力施力物体是上瓦片,所以是由于上瓦片的形变产生的,故错误;
上瓦片对下瓦片的摩擦力与下瓦片对上瓦片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上瓦片对下瓦片的摩擦力大小等于下瓦片对上瓦片的摩擦力大小,故正确;
在研究瓦片弯曲程度与排水速度关系时,瓦片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可以将瓦片看成质点,故错误。
故选:。
13.2024年7月5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五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关于火箭点火发射升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火箭向下喷出气体的过程中,火箭的惯性变大
B.火箭尾部向下喷出气体,该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对该气体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向上的推力
C.火箭尾部向下喷出气体,火箭对该气体产生一个作用力,该气体会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向上的推力
D.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因此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是无法获得向前的推力
【答案】
【解答】解:、火箭喷出气体后质量变小,其惯性变小,故错误;
、火箭尾部向下喷出气体,火箭对该气体产生一个作用力,该气体会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向上的推力,故错误、正确;
、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火箭对气体作用,该气体对火箭有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向前的推力,故错误。
故选:。
14.如图是某高中新生军训时护旗手林同学训练时的照片,他在水平地面上手持旗杆右脚向前抬起,身体微微前倾,在无风时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对林同学有摩擦力的作用
B.旗杆对林同学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
C.林同学对地面的压力产生原因是地面发生了形变
D.林同学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解答】解:、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故此时地面对护旗手没有摩擦力,故错误;
、对旗杆分析可知,旗杆受重力和人的作用力而处于平衡状态,故人对旗杆的作用力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旗杆对护旗手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故正确;
、护旗手对地面的压力是由于护旗手的脚发生形变产生的,故错误;
、护旗手还受旗杆的作用力,所以护旗手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错误。
故选:。
【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2023 浙江)在足球运动中,足球入网如图所示,则  
A.踢香蕉球时足球可视为质点
B.足球在飞行和触网时惯性不变
C.足球在飞行时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
D.触网时足球对网的力大于网对足球的力
【答案】
【解答】解:、踢香蕉球时,香蕉球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旋转,因旋转,所以足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即需要考虑足球的大小和形状,足球不能看作质点,故错误;
、足球的惯性仅与足球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即在飞行和触网时足球的惯性不变,故正确;
、足球在飞行时不受脚的作用力,仅受重力和空气阻力,故错误;
、触网时足球对网的力和网对足球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错误。
故选:。
2.(2021 广东)唐代《耒耜经》记载了曲辕犁相对直辕犁的优势之一是起土省力。设牛用大小相等的拉力通过耕索分别拉两种犁,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和,,如图所示。忽略耕索质量,耕地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耕索对曲辕犁拉力的水平分力比对直辕犁的大
B.耕索对曲辕犁拉力的竖直分力比对直辕犁的大
C.曲辕犁匀速前进时,耕索对犁的拉力小于犁对耕索的拉力
D.直辕犁加速前进时,耕索对犁的拉力大于犁对耕索的拉力
【答案】
【解答】解:、耕索对曲辕犁拉力的水平分力大小为,耕索对直辕犁拉力的水平分力大小为,由于,则耕索对曲辕犁拉力的水平分力比对直辕犁拉力的水平分力小,故错误;
、耕索对曲辕犁拉力的在竖直方向的分力大小为,耕索对直辕犁拉力的竖直方向分力大小为,由于,则耕索对曲辕犁拉力的竖直方向的分力比对直辕犁拉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大,故正确;
、无论曲辕犁匀速前进或直辕犁加速前进,耕索对犁的拉力与犁对耕索的拉力属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错误。
故选:。
二.多选题(共1小题)
3.(2021 天津)一冲九霄,问鼎苍穹。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下列关于火箭的描述正确的是  
A.增加单位时间的燃气喷射量可以增大火箭的推力
B.增大燃气相对于火箭的喷射速度可以增大火箭的推力
C.当燃气喷出火箭喷口的速度相对于地面为零时火箭就不再加速
D.火箭发射时获得的推力来自于喷出的燃气与发射台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
【解答】解:,,增加单位时间的喷射量可以增加火箭对气体的力大小,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气体对火箭的反作用力也会变大,故正确;
,,增加喷射燃气的速度可增加火箭对气体的作用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气体对火箭的反作用力也会变大,故正确;
:火箭喷出燃气的速度相对于地面速度为零,但是燃气的速度相对于火箭的速度不为零,气体和火箭依然存在相互作用力,火箭依然会加速,故错误;
:火箭获得的推力是火箭和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故错误;
故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考题统计
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通常情况下难度不大,会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作为试题背景考查基础知识 202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物理试题第2题 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物理试题第3题 2023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物理试题第4题 2022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物理试题卷第2题 2022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物理试题第1题
【网络建构】
【考点梳理】
考法1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一、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历程
1.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 伽利略的观点;如果没有摩擦、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 笛卡儿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地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二、伽利略的理想实睑
如图所示,让小球沿斜面 AB 从静止状态开始滚下,小球将浪上
斜面BC,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的
倾角(如BD、BE),小球达到同一高度时会离得更远,若第二个斜面放平
(如BF),小球将以恒定的速率永远运动下去。
三、牛顿第一定律
1. 内容: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 意义
(1)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定义了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
四、惯性与质量
1. 惯性:物体所具有的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 对惯性的理解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3)惯性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惯性力;
(4)惯性大小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运动状态难改变;惯性小,运动状态易改变;
(5)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或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惯性与惯性定律的比较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运动的一条动力学规律.
(2)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状态及所处的位置无关;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其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3)惯性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而惯性定律所描述的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则取决于物体是否受力或所受合外力是否为零.
考法2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力.
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表达式:F=-F′.
二、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1. 相互作用力的特点:“三同、三异、三无关”.
2. 三同
3. 三异
4. 三无关
三、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名称 项目 一对平衡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作用对象 同一个物体 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体
作用时间 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力的性质 不一定相同 一定相同
作用效果 可相互抵消 不可抵消
四:小结:“转换研究对象法”的解题思路
方法概述
转换研究对象法是当将A 物体作为研究对象无法求解结果时,可以选择与A相互作用的物体B 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该方法往往用到牛顿第三定律。
解题思路
合理选取研究对象,一般以受力较少、分析起来较容易的物体为研究对象、有时整体法与“隔离法”综合应用;
做好对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确定哪些力是作用力和交作用力;
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把已知力或所求力转移至研究对象七,求合力;
对于不宜直接分析的物体,如地面,可转而分析与之接触的物体,解出作用力后、再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说明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定律中的“总是”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虽然等大反向,但因所作用的物体不同,所产生的效果(运动效果或形变效果)往往不同.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能是一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涉及第三个物体.
【题型过关练】
题型一 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做铜球沿斜面运动的实验,增大斜面倾角后,仍将铜球从板上同一点静止释放,则铜球  
A.位移变大 B.时间不变
C.加速度变大 D.落地速度不变
2.2023年9月,长度为的雅万高铁开通运行。如图所示,列车显示屏上实时显示列车的速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指路程大小
B.运行速度越大,列车的惯性越大
C.是列车运行时全程的平均速度
D.速度是标量,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为
3.下列现象中,哪个属于惯性现象  
A.飞机起飞
B.坐在车内急刹车时身体向前倾
C.短跑运动员比赛时穿跑鞋可提高成绩
D.水平推箱子
4.教科书中这样表述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其中“改变这种状态”指的是改变物体的  
A.加速度 B.速度 C.位置 D.受力
5.力与运动无处不在,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一大批著名学者都致力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带来了人类科学进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和逻辑推理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笛卡尔认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将保持静止
C.牛顿第一定律能够通过现代实验手段直接验证
D.亚里士多德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轻的物体和重的物体下落一样快
6.关于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力学单位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B.安全带的作用是防止汽车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仍向前运动而发生危险
C.飞机投弹时,当飞机飞至轰炸目标正上方时投下炸弹,炸弹能击中目标
D.竖直上抛的物体抛出后仍继续向上运动是因为受到了向上的作用力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位移都是理想化模型
B.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通过实验发现的规律
C.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D.伽利略利用了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题型二 牛顿第三定律
8.为取票便捷,各火车站都安装了自动取票机,旅客将二代身份证放在“感应区”就可以获取车票。一般将感应区设计为斜面,如图所示。若身份证放在感应区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则(  )
A.斜面对身份证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B.斜面对身份证的支持力是由于身份证发生形变产生的
C.斜面对身份证的支持力与身份证对斜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斜面对身份证的作用力与身份证所受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9.如图所示,小车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向前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所受重力与水平面受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推力和阻力的作用
C.撤去推力后,小车仍会前进一段距离是因为小车受到惯性
D.撤去推力后,小车最终停下来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10.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做“拔河”游戏。两人分别用伸平的手掌托起木板的一端,保持木板水平,在甲端的木板上放一块砖,然后各自缓慢向两侧拖拉。若两人的手与木板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在“拔河”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拔河”的力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甲的手和木板间的摩擦力较大
C.乙的手和木板间的摩擦力较大
D.甲的手和乙的手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
11.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抛出去的小球,离手后仍能运动,说明小球已经失去惯性
B.物体不受力时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
C.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可能相反
D.甲、乙双方进行拔河比赛,甲方胜利,说明甲对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力
12.如图所示,两瓦片静止叠放在有一定坡度的屋顶上,上瓦片仅与下瓦片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坡度越大,两瓦片间摩擦力越小
B.下瓦片受到的弹力是由于下瓦片的形变产生的
C.上瓦片对下瓦片的摩擦力大小等于下瓦片对上瓦片的摩擦力大小
D.在研究瓦片弯曲程度与排水速度关系时,可以将瓦片看成质点
13.2024年7月5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五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关于火箭点火发射升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火箭向下喷出气体的过程中,火箭的惯性变大
B.火箭尾部向下喷出气体,该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对该气体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向上的推力
C.火箭尾部向下喷出气体,火箭对该气体产生一个作用力,该气体会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向上的推力
D.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因此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是无法获得向前的推力
14.如图是某高中新生军训时护旗手林同学训练时的照片,他在水平地面上手持旗杆右脚向前抬起,身体微微前倾,在无风时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对林同学有摩擦力的作用
B.旗杆对林同学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
C.林同学对地面的压力产生原因是地面发生了形变
D.林同学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2023 浙江)在足球运动中,足球入网如图所示,则  
A.踢香蕉球时足球可视为质点
B.足球在飞行和触网时惯性不变
C.足球在飞行时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
D.触网时足球对网的力大于网对足球的力
2.(2021 广东)唐代《耒耜经》记载了曲辕犁相对直辕犁的优势之一是起土省力。设牛用大小相等的拉力通过耕索分别拉两种犁,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和,,如图所示。忽略耕索质量,耕地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耕索对曲辕犁拉力的水平分力比对直辕犁的大
B.耕索对曲辕犁拉力的竖直分力比对直辕犁的大
C.曲辕犁匀速前进时,耕索对犁的拉力小于犁对耕索的拉力
D.直辕犁加速前进时,耕索对犁的拉力大于犁对耕索的拉力
二.多选题(共1小题)
3.(2021 天津)一冲九霄,问鼎苍穹。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下列关于火箭的描述正确的是  
A.增加单位时间的燃气喷射量可以增大火箭的推力
B.增大燃气相对于火箭的喷射速度可以增大火箭的推力
C.当燃气喷出火箭喷口的速度相对于地面为零时火箭就不再加速
D.火箭发射时获得的推力来自于喷出的燃气与发射台之间的相互作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