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浙江省永康市下园朱农贸综合市场开发服务部原出纳胡春洁以发工资、退押金、退摊位费等名义,先后12次挪用单位资金2074万余元用于投资,亏损高达1800多万元,直到案发时账户中只剩下200多万元。 为了炒股,浙江省建德市委统战部原部务会议成员兼会计戚秀娟采取蚂蚁搬家的方式,先后83次作案,单笔金额从千余元到十万元不等。她将128万余元公款放进了自己的口袋,甚至为了骗取1000元的慰问金,不惜编造同事亲人去世、生病住院的谎言。 因沉迷网络炒股,湖南省吉首市新兴城乡公路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出纳彭某花7个月挪用公款776.52万元用于网络平台投资。当她想回收资金时,相关平台均以各种借口拒绝让她取钱。直到报案后她才意识到,那些网络平台都是虚拟平台,自己遇到的其实是典型的网络诈骗。 更有甚者,有的财务人员一门心思指望“天上掉馅饼”,深陷赌博的泥沼,赌徒心理驱使他们一次次铤而走险,将手伸向了公款。例如,湖南省常德市国土资源局武陵区分局原副股长兼出纳姚正斌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挪用公款4484.83万元用于网络赌博,却输得一无所有。因犯挪用公款罪, 姚正斌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思考:“借鸡生蛋”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了什么?企图用公款“借鸡生蛋”结果却“鸡飞蛋打”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新课导入:法不可违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5.1法不可违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1.政治认同: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2.道德修养:加强自身修养,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3.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4.责任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法律的作用。教学难点:如何遵章守法?学习目标:一、违法无小事1.法律的作用是什么?2.违法行为的原因、含义及分类是什么?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3.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一、违法无小事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他送到了派出所。运用你的经验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法律意识淡薄,不知法、不懂法,在不经意间违了法。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只要做到不违法,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材料一:王某自2024年5月以来,多次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辱骂、诋毁中国国家队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言论,其行为已涉嫌扰乱网络秩序和公然侮辱、诋毁他人。目前,嫌疑人王某已被广州番禺警方依法拘留。材料二:据北京大兴公安分局通报,在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后,贺某某恶意编造信息、公然诋毁运动员和教练员,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大兴公安分局已依法将贺某某拘留。思考:(1)以上两位公民的行为会造成哪些影响?(2)进一步说明法律有何作用?法律链接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第一千零三十一条 民事主体享有荣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不应当做什么法律链接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第九百二十九条 有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过错造成委托人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请求赔偿损失。不应当做什么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可以做什么第四十三条 财产代管人应当妥善管理失踪人的财产,维护其财产权益。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合法的×非法的1.法律的作用是什么?P46①②③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底线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强制作用】一、违法无小事②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法律要求做的没做法律禁止做的做了一、违法无小事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思考:违法行为是怎么产生的?根据违反的法律类别不同,违法行为又哪些类别呢?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Ⅰ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以下违法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种?并说明理由。探究与分享:(1)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P48(2)原因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3)分类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②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一般违法行为(轻微)严重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一、违法无小事2.违法行为的含义、原因及分类是什么?不同点 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和共同点 违反的法律 社会危害性 法律责任 实例民事违 法行为行政违 法行为刑事违 法行为共同点 民事法律相对轻微(一般违法)欠债不还;捡到他人物品据为己有;泄露他人隐私;没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相对轻微(一般违法)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公共设施、闯红灯、谎报险情、偷税漏税欠税等最严重(严重违法或犯罪)故意杀人、抢劫、放火、绑架、贩毒、泄露国家秘密、贪污受贿等行政法律刑事法律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和开除;行政处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刑罚处罚: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违法犯罪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一、违法无小事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结论:①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②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共同点:①都是违法行为;②都有社会危害性;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不同点:①触犯的法律不同;②社会危害程度不同;③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技能点拨公共场所喧闹起哄,扰乱公共秩序。持刀抢劫他人财物。甲打了乙两个耳光,致使乙面部红肿。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李某生意失败,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去 抢劫,并杀害了被害人,法庭判处死刑。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12345我是小法官——判断属于违法行为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对社会危害相对轻微的一般违法行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行政处分行政制裁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行政处罚拒不执行防疫规定故意损坏文物或名胜(1)行政违法行为的典型表现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P49相关链接P49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是对社会危害相对轻微的一般违法行为。欠债不还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未经同意发表他人作品未经同意使用他人图片进行宣传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P48民事责任(2)民事违法行为的典型表现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P50(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民事权利财产权物权、债权、继承权、知识产权...人身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3.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相关链接以上材料中涉及哪几种违法行为,请具体指出。上述悲剧给我们怎样的警示?某日下班时间,甲骑车闯红灯经过某路口时与乙相撞,乙新买的手表被撞坏。甲乙发生争吵,正巧乙的儿子丙下班经过,不问青红皂白上前重重地打了甲几拳,当场把甲打倒在地,因未及时抢救造成甲的死亡。案例分析: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23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法不可违违法无小事法律的作用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如何做到遵章守法违法行为的含义、产生原因、分类课堂小结:1.近年来,随着网络自媒体迅速发展,各大直播平台上越来越多的“网红”用千奇百怪的方式博人眼球。针对这个现象有媒体评论:“博眼球也要有底线。”这里的“底线”指的是( )A.不撒谎 B.不违法C.不犯罪 D.不违纪B课堂练习2.李某在网上看到“高价收分”的小广告,并联系“黄牛”,约定以自己的驾驶证分数代替他人处理车辆违法。没想到钱没收到,还因涉嫌以欺骗手段影响公安交管部门依法办案,被交警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李某的经历警示我们( )①违法无小事,要坚守行为底线②要遵纪守法,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③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④违反法律的行为会受到刑罚处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课堂练习3.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均另案审理)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I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陈某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一般违法行为C课堂练习4.2023年,凉山州公安机关在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下,成功侦办了以“凉山曲布”“赵灵儿”为代表的四川首例“系列网红直播带货案”。这些“网红”打着助农旗号,打造“大凉山原生态”人设,牟取高额利益,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对此事件理解不正确的是( )A.网红经济在助力乡村经济的同时也有人搞虚假销售触犯法律B.直播带货获取利益时不得损害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权益C.不诚信的人将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也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D.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C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