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6.2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32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6.2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32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5.1 延续文化血脉
5.2 凝聚价值追求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6.1 正视发展挑战
6.2 共筑生命家园
单元导语
单元知识结构:
单元综述:中国人民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新奇迹,为人类文明注入了新活力。我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得到全面提升。“五位 一 体是本册是内在逻辑线索。
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单元,记好关键词,搞清概念间的关系。
新课导入:
思考:视频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023年地球怎么了?
人类真的需要改变气候了,气候如果持续这种状态下去,那么未来的严峻性会更大,不仅是高温的“沸腾”模式,干旱,降雨等问题也会连续性的发展。该如何拯救您,我们共同的地球母亲?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6.2 共筑生命家园
1.政治认同:认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道德修养: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增强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意识和能力。
3.责任意识:在生活中以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重难难点: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学习目标: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3.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
4.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5.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什么?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天星桥(节选)
梁衡
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有机的结合。你看石临水巧妆,极尽其态,因水而灵;水绕石弄影,曲尽其媚,因水而秀;而这树呢,抱坚石而濯清流,展青枝而吐绿云,幻化出一团浓烈的生命。这种生命的力量和美感充盈在这条不大的山谷之中,令你流连忘返,回肠荡气。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运用你的经验
下面是一位同学摘录的诗文,让我们大声朗读并感受它们的意境。
阅读下列诗文,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生活图景?


氧气
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自然
人类
为人类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避免伤害,作出必要
的补偿和修复。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
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地球向人类发出警告,给我们什么启示?
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沿海城市被淹
极端天气频繁
干旱
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火灾
来自大自然的惩罚:
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01
02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03
04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952年12月5日,伦敦上空受高压系统控制,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城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马路上几乎没有车,人们小心翼翼地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进。5天时间内至少4000人死亡,过后的两个月中,又陆续有8000多人死亡。这次灾难让英国走上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治理之路。......
探究与分享
“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表面上是天灾,实际上是人祸,是燃煤采暖、燃煤发电所产生的污染物蓄积所致。根本原因是人类缺乏环保意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伦敦空气污染的治理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雾霾有什么启发?
靠牺牲健康换来的发展并不是社会的进步。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式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讨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会议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让世界各国人民永远纪念它。
1992年6月3日至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是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届缔约方会议在法国巴黎通过《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指明了方向。
2021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届缔约方会议在云南昆明举行,大会的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物公共体”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相关链接
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坚定目标】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2年8月份,鄱阳湖湖底出现“大地之树”景观。主要原因是由于极端的高温干旱天气,导致鄱阳湖水位快速下落,提前100天左右进入枯水期,在湖泊湖床裸露的过程中,不均衡的流水侵蚀作用,在湖床上留下了类似“潮汐树”的景观。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基本国策】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新发展理念】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要以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坚定目标】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基本国策】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新发展理念】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习近平: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①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01
02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3.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说明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给余村带来不同的前景
第一次富起来
第二次富起来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的一时增长。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走绿色发展道路。
鼓了“钱袋子”,
伤害了“居住环境”。
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
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论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4.怎样走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第一次致富之路
第二次致富之路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余村的致富之路
两条道路不同
践行理念不同
鼓了“钱袋子”伤了“居住环境”。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对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
关停污染企业;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建 设“美丽乡村”;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
既获得经济效益又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绿色惠民、绿色富民。
思考:余村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说明应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②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已然深入人心,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材料一: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印发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全国耕地保护任务目标为18.65亿亩,保持到2035年不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材料二:2023年1月29日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对2022年度行政执法情况通报,立案214起,结案108起。另外,移送司法机关16起。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思考:以上材料说明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02
01
04
03
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
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4.怎样走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5.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理论:
基本国策:
发展理念:
发展道路:
发展战略:
“两型”社会:
科学理念
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理念
绿色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课堂小结:
智慧选择、生存发展
共生共荣、免受惩罚
原因:
措施
尊重自然规律
基础、准则、目标
基本国策 发展理念
原因: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走绿色、循环、低碳之路
严守红线、底线、上线
措施
1.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这一号召是为了( )
A.促进社会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B.避免人类向自然界进行垃圾投放
C.加快推进人类对自然的肆意开发
D.杜绝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的发展
A
课堂练习
2.《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自2024年6月5日正式施行,专设“生态保护修复”篇章。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有利于( )
A.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问题
B.促进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C.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D.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所有人共识
C
课堂练习
3.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和国家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此,我国要( )
A.限制经济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B.走绿色发展道路,面对生态危机只能服从自然
C.坚持节约优先、开发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D.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D
课堂练习
4.2024年4月26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四川成都开幕。成都世园会主会场设在自然起伏的山丘间,绛溪河从中蜿蜒而过,月亮桥、鱼凫桥等景观桥依次排开。曾被污染的绛溪河,经过当地政府持续的河湖治理重回清澈。不仅是绛染溪河的变迁,各个中国展园都展现着千姿百态的生态文明之美。这反映了( )
①我国已完全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
②我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
③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节约资源、开发优先
④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之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