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1、民族文化的地位、作用
2、民族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4、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温故知新
思考:《黑神话:悟空》在海内外爆火有什么意义?
视频导入
2024年8月20日,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上线发售,并持续霸榜。其以《西游记》为蓝本,运用渲染技术、AI技术、VR技术等技术将大量中国古代建筑和宗教符号融入游戏中,为玩家带来了极致的游戏体验。
提示: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促进文化交流与交融。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二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第一目: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第二目: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明确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认同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树立正确的文化交流意识,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
公共参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做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者。
教学重难点:文化交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如何进行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发展
2、文化交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结合书本,自主预习以下内容
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不同文化交流和交融宏伟画卷 。请列举出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
情境探究
文化交流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文化得以传播,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知识拓展: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1、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各种活动等。
2、文化传播的手段: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例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1、文化交流的含义
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文化的民族性与与多样性
前 提
维 护
文化交流
文化交融
文化发展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法国重农学派代表人物魁奈著有《中国专制制度》,他接受了儒家重农抑商的思想。
法国百科全书派领袖霍尔巴赫著有《德治或以道德为基础的政府》一书,主张以孔子德治思想为政府施政目标。
中国的《易经》图表,对莱布尼茨二进制数学的发明产生了直接影响。
《洋事杂录》《海国图志》等文献介绍了西方国情,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起了重要作用。
欧洲近代科学的重要成果也被引进国内,促成了中国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确立和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
辛亥革命时期引进的西方文献,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手中的思想武器。
儒家学说对欧洲的影响
欧洲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思考:中欧文化交流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情境探究
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重要动力≠唯一动力;社会实践是根本动力;
(1)对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2)对世界文化: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2、文化交流的意义
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注意: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包括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也包括外来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1)交流双向性: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外域文化向中国传播。
引进来
走出去
(2)交流作用双重性:
既要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和借鉴各国的优秀文化,为发展中华文化服务;
又要坚决抵制国外落后、腐朽文化的侵蚀和渗透,确保中华文化健康发展。
注意:文化交流并不意味着各民族文化融合或趋同
3、文化交流的特点
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等。沿着古丝绸之路,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船坚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
思考:在如何进行文化交流方面,材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情境探究
(1)原则
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2)态度
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
注意:
1.文化交流≠文化融合走向单一。
2.文化交流≠文化输出、文化渗透、文化霸权。
3.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主导≠引领世界文化。
4、如何进行文化交流
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BY YUSHEN
墨西哥鸡肉卷里有番茄丁、生菜丝、蛋黄沙拉酱和墨西哥风味莎拉酱。
老北京鸡肉卷里有黄瓜条、京葱丝、甜面酱和汉堡酱。
前提、基础
升华、发展
传入中国——文化交流
创造出中西合璧的美食——文化交融
文化之间相互学习借鉴,本土化的过程就是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
思考:以下材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情境探究
西方芭蕾
中国杂技
杂技芭蕾《天鹅湖》
指两种不同文化接触后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与整合,进而形成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注意:不能说成文化趋同或逐渐统一。
1、文化交融的含义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1)文化交融的原因
(2)文化交融的意义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①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②对民族文化: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③对世界文化: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文化交融的原因和意义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1)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2)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拓展)
(3)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拓展)
3、文化交融的做法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关系 文化交流 文化交融
区别 定义不同
侧重不同
发展状态不同
意义不同
联系 文化交流是彼此间文化的相互沟通,互通文化的有无,促进文化丰富与发展。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语言、报刊、网络等)使得文化得以传播。
文化交融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渗透,难分你我。文化交融更多的是指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文化交流侧重的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开来,让更多的受众知道、理解的过程。
文化交融侧重的是不同民族文化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文化交流发生的是量变。
文化交融发生的是质变。
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文化交流间接促进文化发展。
文化交融的意义在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文化交融本身就是文化发展与创新。
二者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所有的文化交融都是建立在文化交流基础上的。
归纳: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关系
例:把外国的建筑理念带到中国。
例:形成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文化交流的意义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文化交流的原则
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文化交流的要求
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
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文化交融的意义
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
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课堂小结
1、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是文化交流的障碍。
2、文化交融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3、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4、坚持文化交流,就是坚持相互认同,消除差异。
【解析】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与交流,不仅不是文化交流的障碍,而且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解析】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解析】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解析】坚持文化交流,就是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课堂练习
1、今年的联合国中文日,外国驻华大使们纷纷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中国的友好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如今,对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来说,起中文名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非华裔的政治人物起中文名也越来越多见。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不断消失
③中华文化蕴含着特有的包容性
④中华文化可以得到其他民族的认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课堂练习
2、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然而关于汉字书写的简繁之争从未终止:有人坚持应该简化,有人认为应当回归繁体,有人主张用简识繁。下列说法正确且对应关系恰当的是( )
①用简识繁——尊重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包容繁体——彰显出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承认简体——适应汉字使用中的实际需要
④采用西文——克服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障碍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C
课堂练习
3、“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为各国文明之间的交流、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让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由此可见( )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文明可以融通发展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课堂练习
4、中国与非洲国家文化交往历史悠久,在中非文化交流的字典中,没有“排斥”“歧视”“居高临下”这一类词汇。这体现了(  )
A.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B.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
C.文化交流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排斥、相互取代
D.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C 
课堂练习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对世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不同文化在交流传播中逐渐趋同
④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A.①③ B.①② C.② ③ D.①④
D
民族性(个性)
世界性(共性)
课堂练习
感谢聆听,下节课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